[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主日信息:为福音而蒙召的保罗(含音/视频)
——"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2022/4/13 14:32:49
读者:6788
■王峙军

 

主日祈祷文

主啊,求在这世代兴起敬畏你的人

 

文/生命季刊编辑

《生命季刊》第97期

 

慈悲的父,满有恩典怜悯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愿在列邦中述说你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你的奇事。因我们的神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你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

 

主啊,这世上的“神”都属虚无,唯独你创造诸天。有尊荣和威严在你面前,有能力和喜乐在你圣所。主啊,我们在你的尊荣与威严里赞美你,在你的能力与喜乐里事奉你。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感谢主!

 

是的,主,谁敬畏你,你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主,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们,我们愿照你的真理而行。求你使我们专心敬畏你的名,因你的眼目,看顾敬畏你的人和仰望你慈爱的人。我们愿以敬畏你为至宝。因为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主啊,求你为你自己的尊名,在这世代兴起敬畏你的人。有一个敬畏你的人,就有一个基督的精兵;有一群敬畏你的人,就有一个让世界惊恐的耶和华的军队。

 

亲爱的主,求你使我们成为这世代里敬畏神的人,叫我们因敬畏而分别为圣,因敬畏而对主忠心,因敬畏而信靠顺服,因敬畏而坚强勇敢。主啊,唯愿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使他们可以为真理扬起来。愿荣耀归于三一真神!奉基督的名,阿们!

  


主日信息

 

为福音而蒙召的保罗


王峙军牧师

 

加拉太书1:10-24

 


王峙军牧师信息YouTube 链接👇

https://youtu.be/8RlPFKIE9S0

 

国内读者可点击收看👇
为福音而蒙召的保罗

 

 

王峙军牧师信息音频如下:

 


 

引言

 

保罗在1:6-9,讲了一些十分严肃的话,他说:

 

“6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7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8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9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保罗为什么要讲这段话?今天的经文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信息大纲

 

一、讨谁的喜悦?(10)

二、保罗所传福音的来源(11-12)

三、悔改前的保罗(13-14)

四、蒙召后的保罗(15-24)

 

一、讨谁的喜悦?(10)

 

10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本节开头的连接词“因为”(γρ,和合本未译),表明使徒要解释他在8,9两节说得如此严肃的原因。因为(1)福音的真假,关乎到信仰的真与假,生命的存与废。(2)他自己为这福音而蒙召,神既然把福音托付给他,那么他只能讨神的喜悦。

 

这节经文包括两个疑问句,和一个第二条件句。保罗用第二个问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用最后的第二条件句,为前两个问题做了结论。

 

要得……的心”(πεθω),现在式动词,意思是极力取悦某人。取悦人,或讨神的喜悦,保罗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若取悦人,就传“另一个福音”;讨神的喜悦,就传真正的福音。

 

讨人的喜欢”意思是,想办法叫人喜欢,和“要得人的心”是一个意思,但目的性更强,换句话说,追求的目标就是讨人的喜欢。动词ζητ(追求)和动词不定词 ρσκειν(讨人喜欢)都是现在式。

 

接下来保罗用一个第二条件句(所假设的事情与事实相反)告诉读者,如果他过去一直讨人的喜欢(“仍旧” τι 这个副词表明,他以前是这么做的),那么他就是人的仆人,而不是基督的仆人了。而事实上,他是基督的仆人,基督是他的主。

 

二、保罗所传福音的来源(11-12)

 

11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12 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在第11,12两节中,保罗要回答一个问题:他所传的福音是何而来?

 

这个问题既关乎福音的本质,也关乎他作为使徒的权柄。

 

关乎本质上说,如果福音的来源是错的,那么这“福音”就不是真正的福音;关乎保罗的使徒权柄是说,如果他的使徒职分来自与主耶稣的亲自呼召,那么他的使徒权柄就不容置疑,他从基督所领受的福音也不容置疑。

 

我素来所的传的福音”这个短语告诉我们,保罗过去一直传的,只有这个“福音”,除此之外,他没有传过“别的福音”(参第6节)。这个福音就是第7节提到的“基督的福音”。这个福音“不根据人的意思”。它既不是从人而来,也不合乎人的口味。现在式的“是”(στιν),表明福音的这个特质是不能改变的。

 

第12节是对“不是出于人的意思”的进一步说明:

 

(1)我不是从人领受的

(2)也不是人教导我的

(3)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参启示录1:1“耶稣基督的启示”

 

三、悔改前的保罗(13-14)

 

13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

 

第13-14节,是保罗向读者交代他信主之前的状况。他相信他们曾经“听见”过他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因为他以前曾在加拉太地区传过福音,那里的人应该对他的个人经历有所了解。此处的“所行的事”,指的是他在犹太教中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原则。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信仰原则,和基督的福音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以至于他以极大的“热情”,逼迫并试图摧毁神的教会。

 

14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袓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第14节仍然是在解释“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他比他的同宗同龄的人更长进。长进的表现是,“为我袓宗的遗传更加热心”。“遗传”即“传统”,犹太教中从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与宗教礼仪。

 

在这一点上,保罗对自己有过描述:

 

“5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6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立比书3:5-6)

 

四、蒙召后的保罗(15-24)

 

15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16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17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亚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色。

 

15-17这三节经文,在原文中是一句话,需要放在一起解。

 

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然而,当我还在母腹中就已经把我分别出来,又借着祂的恩典呼召我的那一位,却乐意将祂的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们没有立刻与属血肉的人协商,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在我之前已经作使徒的;而是去了亚拉伯,之后又回到大马色。”

 

在使徒保罗的生命中,发生过一件改变他生命与信仰的大事,那就是在他去大马色的路上遇见耶稣(徒9:3-18)。保罗将这个事件描述为,“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祂传在外邦人中……”。这个事件,使他从原先对宗教与传统的热心持守,改变为现在对基督与福音的完全委身。

 

正因为如此,保罗在第15节开头使用了一个表达转折的连接词“然而”(δ)。这个“然而”,是在他为“祖宗的遗传”大发热心,“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的时候出现的。这个“然而”不但意味着文法结构上的转折,也暗示了使徒生命的改变。

 

当他从此神那里领受了“启示”,在副词“立刻”(εθως)后面,跟着两件没有做的事情:(1)没有与人协商他该怎么做,(2)有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在他之前已经作使徒的人;和一件做了的事情:惟独往亚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色。

 

在16节经文中,“没有与人商量”,与“神乐意启示”,形成了鲜明对比。既然有神的启示,而且启示的内容(“祂的儿子”),和启示的目的(“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都很明确,当然就不需要和“属血气的人”商量了。“属血气的人”原文是“σαρκ κα αματι”,没有贬义,制有血肉之躯的人。

 

一些解经家把“往亚拉伯去”这件事,看作是保罗悔改之后的大事,认为他在亚拉伯旷野独自灵修和领受启示,以至于对他日后的事奉,有重大影响。但使徒行传并没有记载这件事。一些学者认为,“往亚拉伯去”,只是指保罗在领受了把基督“传在外邦人”中启示后,就从大马色去了与之相邻的亚拉伯地区,然后又回到了大马色。这是一个更合理的解释。不然,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细心的路加,会漏掉对保罗生命与事奉如此重要的事件。

 

18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这里的“三年”(τη τρα),应该是指保罗蒙召后的一个大约的时间段。然后,他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群体的领袖彼得,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见”(στορσαι:στορω的过去式不定词),经过接触,对某人有所认识或了解。

 

(附录:使徒行传9:19-30——

 

19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色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20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祂是神的儿子。21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么。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22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23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24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又昼夜在城门守候要杀他。25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26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28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29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30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该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

 

19 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保罗是把“主的兄弟雅各”作为使徒看待的。

 

20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

 

我正在写(“写”是现在式动词)给你们的这些话,看那!在神面前,我们没有说谎(“说谎”也是现在式动词)。”保罗如此说,是为了向他的读者确认他信上所讲之内容的真实性。他的蒙召是真实的,他所传的福音是真实的,包括他与矶法和雅各的见面(证明了使徒们对他的接纳),也是真实的。

 

21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

 

保罗离开耶路撒冷后,就先去了基立家的大数(保罗在耶路撒冷“放胆传道”,但那些讲希腊话的犹太人,“却想法子要杀他”。“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该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参徒9:29-30),后来又去了叙利亚境内的安提阿和巴拿巴同工(参徒11:24-26,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22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23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24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第22节原文中开头的转折连接词“然而”(δ)表明,“没有见过我的面”这个短语,可能并非仅仅是说,犹太教会,或以犹太基督徒为主的教会,没有见过保罗(事实上他已经去过耶路撒冷等地方);而是说保罗一直没有和他们建立起亲密的个人关系,或者对他的使徒的权柄缺乏信心。如徒9:26-29就说,“26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28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29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

 

但是当他们“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还是为此“归荣耀给神”。

 

思考与应用

 

保罗对福音的忠诚,以及他传福音的坚定性,与他悔改及蒙召的真实性是分不开的。保罗的榜样,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有和影响?

 

王峙军牧师  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生命季刊》主编。


 

更多主日信息,请点击👉主日信息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