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主日祈祷文
求你在你的永不改变里
更新和改变我们
文/生命季刊编辑
《生命季刊》第94期
慈悲的父,天地万有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的心要称颂你的圣名,铭记你的一切恩惠。谢谢你赦免我们的一切罪孽,医治我们的一切疾病,救赎我们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我们的冠冕。父啊,你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你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你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但你愿意我们悔改归向你,诚心敬畏你,专心顺从你,且以圣洁的生命来荣耀你!
亲爱的主,求你听我们的祷告,容我们的呼求达到你面前。我们在急难的日子,求你向我们侧耳,不要向我们掩面。我们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应允我们。
主啊,在一个动荡的世代里,甚愿你坚固我们的信心,叫我们脚步稳固,不至摇动;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求你赐下清晰的异象,叫我们眼目清明,可以看见。
主啊,吸引我们的目光在你天上的宝座那里,好叫我们从坐宝座的和羔羊得着智慧与能力,来面对凶险的生存环境,来承受末世里各样的灾难。
主啊,求你预备我们的心志,当人们把你的儿女陷在患难里,又要杀害,并要为你的名被万民恨恶时,叫我们可以忍耐到底——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9-13)!
亲爱的主,我们深信,你在天上立定宝座,你的权柄统管万有。我们深知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唯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主啊,求你在你的永不改变里,更新和改变我们;求你叫我们在你没有穷尽的年数里,与你同享永恒的安息。荣耀归与三一真神!奉基督的名,阿们!
主日信息

我们有这宝贝在瓦器里
讲员 王峙军牧师
林后4:7-12
点击观看王牧师信息视频(YouTube)👇
https://youtube.com/live/MXDACxHJ_VY
国内读者观看王牧师信息视频👇
以下为王牧师信息音频:
引言
“我们有这宝贝在瓦器里”,是弟兄姊妹非常喜欢引用的一句经文,但却很少思考“这宝贝”在上下文中到底指的是什么。甚至有人很主观地把自己心里想要的东西,当作神放在我们心里的“宝贝”。
为了帮助了解今天要讲的内容,我们必须复习一下林后4:6的话,“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神,就是那位吩咐“光将要从黑暗中照出来”的神,祂已经(将光)照进我们心里,以至于我们的心可以抓住那显在基督脸上的神荣耀的知识之光。
这句话使我们想到创世记1:3-4所说的话:我们的神,是那位说“要有光”的神,祂“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保罗意译并引用创世记经文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我们的心原本也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状况,经过神的光照,我们的心才能被“神荣耀的知识之光”所照亮。而这光是“显在基督脸上的”,也就是说,“神荣耀的知识之光”照进我们心里,就是为了让我们看见基督,认识基督,效法基督,见证基督,荣耀基督。
读经 林后4:7-12
7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8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9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10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11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12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大纲
一、事奉能力的来源(7-9)
二、一个有效的生命與事奉模型(10-12)
一、事奉能力的来源(7-9)
7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7-12节要告诉我们,有这职分的人,如何才能做到“不丧胆”,弃绝“暗昧可耻的事”,“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
他们这种生命与事奉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就是:“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我们就是“瓦器”,是神手中的器皿。作为瓦器,我们很脆弱,很有限。然而当“宝贝”放在其中时,瓦器的情形就不同了。
注意,“瓦器”和“宝贝”之间并非是一种机械关系,比如把珍珠放在盒子里。二者乃是一种生命关系,作为瓦器,我们是生命体,而宝贝是生命能力(宝贝在我们里面彰显生命能力)。
但放在瓦器里的“这宝贝”是什么呢?
有人把“这宝贝”解作是“圣灵”(这是那些“高举”圣灵的人的解释)。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给我们带来生命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就这里的经文而言,根据上下文,却不是指圣灵。
也有解经家认为“这宝贝”是指基督,虽然这也是一种“神学正确”的解经,但上下文却不支持这种解释。
根据上下文可知,“这宝贝”就是显在基督脸上的“神荣耀的知识的光”,神荣耀的知识,就是福音,就是关乎耶稣基督的知识,是我们赖以认识耶稣基督的知识。一旦“神荣耀的知识”发出光来,福音的大能也就彰显出来。一旦这光照进我们里面,我们就有了生命能力。

既然我们里面有这样的生命能力,我们就会像8-9所描述的那样——
8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9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在这两节经文中,保罗用了4对被动态的现在分词,生动地描述了他和同伴艰难的事奉环境和内心状况。而且每一对分词之间都用“却不”(反义连接词“却”加否定副词“不”)连接,表达两种不同的状态。
(1)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
“四面受敌”:全方位受敌,压力从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方面逼过来,使我们被挤压,被苦待,被置于极狭窄的空间中。“被困住”是“四面受敌”的同义词,意思是被挤压在狭窄的空间中,加上否定副词“不”(οὐ),就成了“不被困住”。这句话说的是:即或是在被挤压,被苦待,被置于极狭窄的空间中的时候,“有这职分”的人(使徒和传道人)仍然不会被这样的环境所限制。狭窄的外表环境,尤其不能限制基督徒心灵和生命的自由。事实上,中国家庭教会就一直处于这种“四面受敌”的状况中,但是却一直没有“被困住”,许多属神的儿女在患难与试炼,仍然在传福音,为基督作见证。
(2)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心里作难”:灰心丧气,困惑茫然。“失望”:是“心里作难”的同义词,强调心中的确充满疑惑,灰心丧气了。保罗没有说传道人不会有“心里作难”的时候(也就是说,会有困扰和疑惑,有灰心失望、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最终靠着“瓦器里的宝贝”,绝不会到丧失信心、灰心丧胆的地步。
(3)遭逼迫,却不被丢弃。
“遭逼迫”:这个字原意是动物被追赶或被追杀的意思,用在基督徒身上常指遭受逼迫。“遭逼迫”这个现在式分词表明,基督徒遭遇逼迫是一种常有的生命状况;是为主受苦,为信仰付代价的生活内容。在马可福音10:29-30,“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请注意,主耶稣在应许“今世得百倍,来世必得永生”时,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条件——“并且要受逼迫”。而我们常常忽略这个条件,只讲在今世得百倍,在来世得永生,而不讲为主和福音的缘故受逼迫。保罗深得主耶稣教训的精髓,他把为主受逼迫看作是我们的生活内容,在提后3:12说,“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丢弃”:被弃绝,被丢在危险中不管不顾。这个字曾出现在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中:“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可15:34)。在十字架遭父离弃的主,确保了我们的“遭逼迫,却不被丢弃”,因为我们已经被保守在基督的爱里,任何人或事,都不能叫我们与基督爱隔绝(参罗8:35-39)。“遭逼迫,却不被丢弃”也是保罗自己的经历。他在提摩太后书3:11说,“……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就是他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和苦难)。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4)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打倒了”:这个字原意指在竞技比赛中被摔倒在地,或被刀剑击倒在地(参活泉,卷六,页314)。
“死亡”:这个字在新约中有肉身死亡的意思,但也常指永远的灭亡。
这可能是保罗自己的经历。使徒行传14:19-20,“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
也可能是司提反的经历。徒7:58-60,“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

8-9节是很多古代圣徒的生活写照。他们之所以能够“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是因为有宝贝在他们里面,他们与神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是保罗,司提反,还有无数的先贤圣徒,沿着保罗和司提反的脚踪,这两节经文所描述的,就是他们的信仰实践和生命见证。
坡旅甲(Polycarpus, ca. 69-156)是使徒约翰的门徒。在使徒以后,他是教会史上第一个详细记录的殉道者。他是士每拿教会的主教。2019年我们曾经去过士每拿教会。昨天赵牧师也提到了他的见证。在他殉道的时刻,执政者原无意处决他;因为坡旅甲已经86岁,他们要求坡旅甲放弃信仰,罗马总督说:“快诅咒基督,我就会释放你。”坡旅甲的回答既清晰又勇敢:“我服事基督八十六年,祂从未亏待我;我怎能可开口亵渎这位拯救我的主?”最后在火中殉道。
我们讲信仰传承,有两个方面:
一是将圣经真理,基要信仰,不走样地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是将从古生先贤的信仰精神和生命原则继承与传递下去。
50年代大逼迫中,我们知道很多长辈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除了大家都了解的王明道,袁相忱,林献羔,杨心斐等人,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美好的见证。
赵西门夫妇,赵西门的妻子文沐灵,是满族的格格。49年夫妻二人参加了西北灵工团,从南京出发或乘车或徒步,时经数月,到达新疆。50年代,赵西门先辈被捕,文沐灵仍然她在街道上租了一间房子,摆上几条板凳作为临时布道所,按时布道,传扬主救恩。1959年文沐灵被捕,不久殉道。弟兄姊妹们说:
文沐灵的血是一次性的流,而赵西门的血是一滴一滴的流。文沐灵已经知道自己要殉道,殉道前写了三首诗歌,其中一首:
原是主先爱我,非我先爱他;
是主先拣选我,我才跟随他。
每思念主大爱,粉身碎骨难以报答。
当我被主爱化,甘心负十架;
无论如何艰难,不愿弃绝祂。
心愈甘力愈加,忠心至死跟随祂。

黄得恩伯伯1964年被捕,在监管期间仍领七个青年信主,被判无期徒刑。
听到宣判我领七个人信主时,我很惭愧,在主面前说:“主啊,我真是惭愧。我才只带了七个人信主;我带七人信主是无期徒刑,带七十人信主还是无期,我为什么不带七十人、七百人信主啊!主啊,我实在是不够。”
感谢主,在公审大会上祂给我平安,使我十分平静。……我不但把自己交给了主,也把妻子儿女一同交给了主。我还祷告说:“主啊,我完全属你。你命令我背十字架,我接受。我再一次将自己献给你,愿你的同在扶持我,拯救我,直到我见你。”
公审大会结束后,又要开始游斗。在汽车开到会场门口时,我求主使我能看见一个我熟悉的人。果然,有一个熟人被我看见了。我一看,很喜乐,笑了。之后因我的脸上一直有平安喜乐,一位红小兵还喊:“这个犯人还在笑哩!”在他们游斗我的两个多小时中,我一直与主有亲密的交通,我甚至自己在心里唱诗歌。那首歌的歌词是:
愿你为大,哦,主耶稣!你的爱征服了我。靠你十字架,我向己死,完全为你而活。
为主背十字架,苦中有甘甜。在劳改期间,我努力作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关心别人。虽然生活很苦,但我不言苦。有主同在,我心中喜乐,口中怎能讲出“苦”字呢?我想起主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所受的苦,只觉得自己不配。我渴望的就是高举主的名。那时,犯人每月写信不得超过一封,每封信不得超过一百字。于是我就想方设法把“主”这个字写进信中,封封都有。
我这十五年中,没有一天不默想圣经,操练与神同在,常常喜乐,不住祷告,操练爱神、爱人。甘心受苦忍耐,凡事仰望神,交托给神。常常在心中哼唱属灵的歌。主多年来造就我的话也常常回到我的心中,无论是从书本来的,还是听见过的,都使我重新忆起,满得滋润、警戒和鼓励。神在这十五年中怜悯、造就了我。
以上这些都是美好的见证。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多数人不是这样的。1949年的时候,中国有70万基督徒。一位属灵长辈曾说:50年代的大逼迫来临时候,一夜之间70万基督徒不见了,消失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所以他建议我们出一套书籍,就是“五十年代大软弱”,来研究这种大软弱的现象,以此为鉴,让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警醒,能够预备自己面临随时可能来临的逼迫。
过去,蒙神的恩典,教会有一段相对逼迫减弱的外部环境,教会有相对稳定的发展。于是我们很多人感到“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各种限制、逼迫都会随时来临,但是我们预备好了吗?我们会不会像50年代突然消失的那70万基督徒一样呢?据一位共产党的干部写的回忆录,他是北京宣传部的部长,说51年开始肃清美帝国主义流毒的时候,燕京大学很多学生积极响应,许多基督徒写信给“组织”说:我坚决不再相信基督教了!结果反而是这些政工干部对这些带引号的“基督徒”说:没有说你不能信基督教,你只要与美帝国主义分子划清界限就可以了。很可悲的,让无神论的政工干部反过来给“基督徒”“培灵”了!太讽刺了。
今天我们回望这样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面前,我们只能更加的谦卑,更加的知道人性的软弱,更加应该警醒,更加应该操练自己,不能依靠瓦器,而是依赖瓦器中的宝贝。
当年跌倒的人,就是因为他们里面没有宝贝,没有莫大的能力。
“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国内家庭教会已经把这段经文谱曲唱成了本地风格的诗歌。我的岳父母晚年唱的时候,特别唱到“这莫大的能力不是出于我们自己”,加上了自己两个字,强调了若靠着我们自己,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靠我们自己,我们活在属血气的肉体之中时,恐怕公安一个电话,我们的聚会就解散了;一听到“再聚会就取消你的低保”,我们就“心里作难”,就失望了!一受到恫吓“查你公司的账”,我们就签字画押了。
前些年,我们在国内服事艾滋病人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同工软弱跌倒,完全被国安收买了,之后他不平安,又主动向我坦白了,说“王牧师,今天你在艾滋病村讲道,国安的人给了我一个录音机,让我把你的讲道录下来,我没有录讲道,但是我录了你的祷告,交给国安了。”他疑虑自己是否还能得救,所以自己把这件事情坦白了。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之后我们对他及他的妻子做了许多挽救的工作,但最终的结果都很不理想。王师母与他和他的妻子谈话,指出他们的罪,劝勉他们真心悔改,重新回到主里面。他们里面有很深的恐惧,王师母就鼓励他们不要怕,只要信,为主受苦是蒙福的,主必纪念,也再三承诺我们及教会一定会看顾他们全家,一定不会让他们独自承受逼迫。结果这位太太说:
那不行,俺孩儿他爸爸要是被抓、进监狱了,那他那同学怎么看他啊?街坊邻居怎么看我们啊?俺可不能让孩子落个“他爸是劳改犯”的名!
问题就在这里,原来这对夫妻外面是基督徒,但是里面的东西,里面的价值观,完全是世界的价值观,里面绝对没有“宝贝”,生命上与基督没有关系。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这片瓦器里,如何能拥有宝贝?我们看第二点:
二、一个有效的生命与事奉模型(10-12)
我们在圣经中,常会看到一些关乎基督生命的模型,比如在罗马书第6章,我们就看到一个基督徒与基督同死同活的生命模型。一个真正基督徒,说到底,就是一个在与基督同死同活的上生命模型中被圣灵塑造出来的人。在林后4:10-12中,我们看到的是又一个从生命到事奉的宝贵模型。

10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11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12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基本上,这3节经文讲述的是“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的根本原因,和“出于神”的“莫大的能力”在我们生命中的运作模式。
这3节经文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都说到“死”与“生”:带着“死”,显明“生”(10);交于死地,显出生命(11);“死”在做工,“生”也做工(12)。
在这些经文中,死与生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死而生,向死求生,死里有生,非死不生。
事奉主的人一旦把自己甘心放进这样的模型里,事奉中就有“莫大的能力”。
第10节中“耶稣的死”,即祂的十字架受死。“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即身上有十字架的印记。
身上有耶稣十字架印记的人,具有三个明显的生命特征:
(1)他是有基督救恩印记的人,是被圣灵重生在基督里的人;
(2)他是与主同钉十字架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旧人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他相信“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他是把肉体连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他是天天操练脱去旧人,穿上新人的人。
属灵操练,有人提出了要“破碎旧人”,其实这个不是圣经的教导,一个旧人“破碎”了,就变成无数个小旧人;当然有人从“我的旧我刚硬,我要破碎它”,但是人自己怎么可能“破碎自己”?只有圣灵可以对付老我,而圣灵的方式是治死老我,不是破碎老我。
还有一种操练模式是天天“倒垃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操练,只看到表面,处理了垃圾,但是没有对付产生垃圾的旧人。正确的方法是靠着十字架治死产生“垃圾”的旧人。
(3)他是被基督十字架的爱激励着为主而活的人。他委身于主,对主忠心,对主的道忠心,对主的教会忠心,不会以福音为耻。
“耶稣的生”:耶稣复活的生命。凡身上带着基督十字架印记的人,基督复活的生命已经在他的身上了。换句话说,凡是有基督十架印记的人,也必定是有基督复活生命能力的人。“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的人,就是不怕为主、为信仰的缘故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保罗说,“我是天天冒死”(林前15:31)。
第11节解释了第10节的“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常被交于(死地)”(παραδιδόμεθα)是现在式被动态动词,说明为信仰的缘故被交于死地是基督徒的生命常态。正是因为这种常常被交于死地的状态,以至于“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第12节的“发动”,意思是“工作”或“做工”。保罗在这里用的是拟人化的说法,把“死”说成是一个做工的人,这个“死”就是前面说的“耶稣的死”,耶稣的死使我们愿意为耶稣的缘故被交于死地。而我们为基督、为信仰、为福音,经历肉身死亡的时候,福音所带来的生命,就会在你们(听道的人,被牧养的人)身上做工(发动),使你们成为有基督新生命的人。
思考与应用
我已经讲了三堂道,前两堂都提到了悔改。对不起,在世界越来越败坏、教会面临逼迫的情况下,我不能讲一些轻松的信息,让大家“relax”,让大家放松。我们只能守望、儆醒、祷告,还要吹号发声,呼召众人儆醒、祷告,以应对将要面对的逼迫。所以还是请大家在神面前省察:
1.作为一个传道人,我身上有没有耶稣“死”的印记,就是十字架的印记?
就是说我有没有重生得救?就像我第一天讲的,宋尚节讲道后,有50年的牧师悔改,悔改自己的罪,真正经历了重生。如果你没有,今天就是你悔改、得救的日子。
2.我有没有“旧人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的经历,里面有没有基督复活的生命能力?有没有宝贝在我的瓦器里?
如果没有,你可以祷告,求神把宝贝放在你里面,求神把复活的生命能力赐给你!要天天操练,像黄得恩伯伯那样,他在监狱中15年天天默想天天操练,“没有一天不默想圣经,操练与神同在,常常喜乐,不住祷告,操练爱神、爱人。甘心受苦忍耐,凡事仰望神,交托给神。常常在心中哼唱属灵的歌。”所以他的灵性非常深厚,生命非常成熟,而且他是一个极其谦卑的人。你愿意这样操练吗?
3.我是否愿意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面对患难与逼迫,我是靠着主去承受,还是因惧怕而逃避?

这是你在神面前的立志,你可以选择,跟从主耶稣的脚蹤,以及许多先贤圣徒的脚蹤,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还是选择体贴肉体、逃避逼迫?你也可以向神祷告:我愿意“常为主被交于死地”,但是我软弱无力,靠自己不行,求神帮助我、赐给我能力,靠着主的能力和恩典,为主在被杀之地作见证!
我们祷告:
亲爱的主,我们谢谢你把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模型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更是求主你的圣灵将我们放在这样一个模型里塑造我们,我们甘心愿意被主所塑造。我们愿意身上带上基督死的印记,愿意为福音的缘故,为信仰的缘故,为主的缘故受逼迫,为信仰的缘故付代价。在这个世代,主我们愿意成为你美好的见证,而不是愿意成为你看为羞耻的一群人。谢谢我们的主,荣耀归于我们的主,听我们的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祷,阿们!
王峙军 牧师,生命季刊主编,“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基要福音派传道人联盟”顾问牧师。
更多主日信息,请点击👉主日信息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