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日祈祷文
主啊,
唯有你是我们的藏身之处
文/生命季刊编辑
《生命季刊》第19期
慈爱的天父,我们爱你!你是行走在宇宙之中又超乎万有之上的主,是独一、全能、全智、全善的神,我们感谢赞美你!虽然我们的心常被人世苦难的洪水所浸泡,被人类仇恨的烈焰所炙烤,但我们要对你说,我们决不改变对你的爱,决不改变对你的感恩、赞美、敬拜和敬畏,因你自己将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你恩典的磐石之上;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是我们对你的爱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是的,主!唯有你是我们的藏身之处,你必保佑爱你的人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们(诗篇32:7)。“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篇46:2-3)那从高天伸手抓住我们,把我们从大水中拉出来是谁呢(诗篇18:16)?那叫我们这死在过犯罪恶的人活过来的、又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的是谁呢(以弗所书2:1,6)?是你,我们的神!“除了耶和华,谁是神呢?除了我们的神,谁是磐石呢?唯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成为完全的,祂是神。”(诗篇18:31-32)
主啊,我们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必存敬畏的心,向你的圣殿下拜。又愿那爱你名的人,都靠你欢欣(5:7,11)! 慈爱的神,公义的主!你再来的日子近了!你已经为审判设摆了宝座。你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审判万民。认识你的人要依靠你,因你没有离弃寻求你的人(诗篇9:8,10)。
主啊!唤醒你的百姓,唤醒你的教会!当耶和华需要“极大的军队”时,别让你的百姓在死寂的平原上,变成没有气息的“枯骨”(以西结书37:1-10)!为我们吹入生命气息吧!把我们从沉睡中唤醒吧!愿我们听见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书5:14)
求主叫我们知道,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叫我们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不再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罗马书13:11-14)!
愿荣耀、颂赞都归于坐宝座的和羔羊!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主日信息
我不废掉神的恩
王峙军牧师
加拉太书2:11-21
王峙军牧师信息YouTube 链接👇:
https://youtu.be/p23Qsmyc45g
国内读者可点击收看👇
我不废掉神的恩
王峙军牧师信息音频如下:
引言
保罗在加拉太书1:10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现在,他自己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下,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场合呢?使徒群体的领袖,耶路撒冷教会的代表,使徒彼得,来到了安提阿,所做的“与福音不合”。在这种场合中,如果他要得人的心,那就息事宁人;如果要得神的心,他就必须“得罪”彼得,“当面抵挡他”。保罗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要这样做?保罗要捍卫基督之死的纯粹性。也就是捍卫福音的纯粹性。

读经
11.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12.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13.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14.但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15.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
16.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或译作“乃是因基督的信实”。),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17.我们若求在基督里称义,却仍旧是罪人,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是。
18.我素来所拆毁的,若重新建造,这就证明自己是犯罪的人。
19.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着(在罗马书第7章中有这节经文的解释)。
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21.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大纲
一、保罗为何抵挡彼得(11-14)
二、抵挡事件的神学解释(15-21)
一、保罗为何抵挡彼得(11-14)
11.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安提阿教会,是初代教会中最早的以外邦基督徒为主的教会。也是宣教意识最强的教会。保罗第一次踏上宣教之旅,就是由安提阿教会所差(徒13:2他们事奉主,禁食祷告时,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此后的第二、第三次宣教旅行,也是由此出发。彼得来到安提阿的时间,大约是在保罗第一次宣教行程结束后。
这节经文开头,有一个转折连接词δὲ(可译作“然而”,和合本未译出),表明了接下来的描述和前面所叙述之事件的关系。虽然他得到彼得的接纳(1:18-20;2:1-10),但当彼得来到安提阿在行为上“有可责之处”时,他还是不留情面地“当面抵挡”了他。
“抵挡”:抵制,反对,不许某种行为或观念通过或蔓延。
“因他有可责之处”:因(彼得)应该受责备。意思是某人或某事应该受到谴责。
为何保罗有如此强烈的表达呢?12-14节说出了原因,指出了彼得的“可责之处”。
12.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这一节的开头部分,有一个表原因的连接词γὰρ(“因为”,和合本没有译出),说明保罗“当面抵挡”彼得的原因。
在彼得原来的观念中,“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却指示他,“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是俗而不洁净的”(徒10:28)。因此他顺从圣灵的引导(参徒11:12),把福音传给了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但他的做法,受到“那些奉割礼的门徒”的指责,说他“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徒11:2-3)。但彼得则说他是从神领受了异象。以至于众人得出结论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11:18)。
当彼得有了使徒行传10-11章的经历后,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对他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彼得的问题是,他里面有对人的惧怕(他因怕奉割礼的人)。保罗特别提到那些人是“从雅各那里来的”,以至于他违背他所领受的真理和良心,“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
13.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随着他装假”:参与到某人或某种假冒为善的行为中。
“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随伙”:被带着走了,被带过去了。巴拿巴虽不情愿,但也只好跟着“装假”。“装假”就是假冒为善。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徒11:24),但也有软弱和妥协的时候。
14.但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行得正”:行为正直,一直往前走,不拐弯抹角。
“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没有径直地朝福音真理的方向行走。“福音的真理”是保罗从基督领受的启示,是他信仰的核心内容,也是他会用整个生命去捍卫的内容;因此,就有了前面所说的“我就当面抵挡他”。
“福音的真理”这个短语,在本章的第5节已经提到过,“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保罗说“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这两段经文,都说到一个共同的要点:在“福音的真理”上不能有丝毫的妥协。不同的是,3-5节争辩的对象是“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11-14节是假冒为善的使徒领袖彼得和众人。
保罗责备彼得,实际上仍然是在跟彼得讲道理:“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这是个第一条件句,所假设的与事实相符,意思是,你作为一个犹太人,没有按照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ζῇς,ζάω 现在式),怎么还强迫外邦人照着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呢?
“勉强”:强迫(如本节),强烈地催促或邀请(如太14:22“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祂叫众人散开。”)。
二、抵挡事件的神学解释(15-21)
15.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
从15-21节,可能是保罗对彼得说的话,也可能不是,解经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不管是与不是,经文前后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晰。
15-17节所提出和要回答的是,“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如何被称义的问题。在犹太人的眼中,外邦人都是“罪人”。保罗的意思是,我们犹太人虽然不是“外邦的罪人”,但同样也是面临着称义的问题。我们如何被称义呢?靠行律法,还是靠信耶稣基督?毫无疑问,是靠着信基督。
16.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我们已经知道(保罗和彼得都相信这一点),除非借着相信耶稣基督,人就不能被称义;并且我们也信了耶稣(这是保罗与彼得的共同经历),好叫我们因信基督,而不是因行律法(ἐξ ἔργων νόμου:因合乎律法的行为)被称义,因为任何一个属血气的人,都无法因行律法被称义。
17.我们若求在基督里称义,却仍旧是罪人,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是。
保罗知道,那些坚持“行律法”的犹太人(或犹太基督徒),有一种担心,因信基督称义,就意味着要放弃摩西的律法;若没有摩西的规范,人势必会不断地犯罪(仍旧是罪人)。这种观念是由于不明白因信称义的真理。被神称义,就是罪得赦免,有基督的新生命,过一个蒙神喜悦的义的生活。因此人就不可能仍在罪中,否则就成了基督“叫人犯罪”了——这绝不可能!
18.我素来所拆毁的,若重新建造,这就证明自己是犯罪的人。
这一节隐藏在动词形式中的“我”,可以是指保罗自己,也可以是指彼得,或者指所有因信基督而被称义犹太基督徒。
当他们从企图借行律法称义的宗教系统,进入因信基督而被称义的信仰系统时,他们就“拆毁”了旧有的系统。如果把它重新“建造”(现在式)起来,就是否定了因信称义的信仰。“我”把“拆毁”的东西“重新建造”起来,只能“证明(我)自己是犯罪的人”。落实到彼得身上,当他和外邦人一起吃饭时,他是“拆毁”了那个旧系统;而当他与外邦人分开时,就等于是把旧系统又“重新建造”起来。这证明他是犯罪的人,因为与福音的真理不合。
19.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着。
我们可以从罗马书第7章中,找到对这节经文的解释。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涵义十分丰富。使徒借此告诉我们,他曾活在一个追求靠行律法称义的宗教系统中,他盼望自己能够行全律法,但是又不断哀叹:“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律法使他知罪,律法可以定罪,律法能够唤醒罪,可是律法却不能救他脱罪。然而当他归信基督之后,他就不再活在律法的权势下,乃是活在基督的恩典里。对于律法来说,他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因为“律法管人,是在人活着的时候”,罗7:1)。既然活在神的赦罪之恩中,他的生活形态就全然不同于过去,他“可以向神活着”了。
这个“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着”的生命形态的改变是怎么实现的呢?
是借着“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实现的。
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同钉十字架”,完成式被动态动词。表明保罗与基督一同被钉十字架,是一个已经完成的动作,且对他有着持续的影响。这个“同钉十字架”,使他的旧生命被治死了,他从复活的基督得着了全新的生命,以至于他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他现今活在世界上的这个肉体的生命,之所以活着,也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而不是因行律法而活(注意经文的上下文)。
21.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这节经文是整段经文的结论。
“我不废掉神的恩”,是保罗重要的信仰宣告。“神的恩”包括基督的赎罪之恩和神的赦罪之恩。这个恩典也包括神将祂儿子的义加在我们身上。保罗最后强调的是,这义不是借着行律法而得的义,乃是因信基督而得的义。“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事实上,基督在十字架上绝不会徒然。
“废掉”(ἀθετῶ:ἀθετέω 的现在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一人称单数),即宣告神的恩典是无效的,必须废弃,或搁置一旁。
思考与应用
1.彼得的问题出在哪里?保罗当面抵挡他的理由是什么?
2.因信称义所带出的基督徒生命形态是什么?
3.思想我们自己与耶稣基督生命关系的真实性。
王峙军牧师 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生命季刊》主编。
更多主日信息,请点击👉主日信息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