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日祈祷文
作神守约的百姓
文/生命季刊编辑
《生命季刊》第85期
慈爱的天父,满有恩典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感谢神,借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存在天上的基业,又叫我们靠着神能力的保守,得着在末世向我们所显明的救恩。这救恩,是父神在创世以先,在基督里为我们预备的。那太初与神同在的道,在时间与空间里,成为肉身,在十字架上作了挽回祭,以致于我们这些原本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如今可以借着基督的死,得蒙赎罪;借着基督的复活,被神的灵重生。哈利路亚,荣耀归主!
感谢主!靠着你的怜悯,靠着圣灵奇妙的善工,我们被带进这个万古磐石般坚固的信仰。在这个信仰中,我们成了你的约之民。你凭着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与我们立约。因你自己是一位守约施慈爱的主,你也命令我们这些蒙你宝血所洒的人,作你守约的百姓。
是的,亲爱的主,我们本该作你守约的百姓,本该成为你荣美的见证,但我们里面那如亚当一样古老的悖逆性情,我们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我们里面那种希望“回到埃及去”的本能,都成了我们守约的拦阻。“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感谢神,靠着基督十字架的大能,这一切都拦阻就可以除去了。
亲爱的主,求你体恤我们的软弱,赦免我们背约的罪,用你的慈绳爱索,将我们牵引回到你美善的约中。求主帮助我们,在约中更深地认识你这位立约的主,更真实地进入这个立约的信仰。求主帮助我们,把这刻在心版上的约,活化在我们生命与生活中,叫我们行事为人,都与神约民的身份相称。愿荣耀归主!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主日信息
律法和应许
王峙军牧师
加拉太书3:15-25
王峙军牧师信息YouTube 链接👇:
https://youtu.be/URPnbGqsJwc?t=66
国内读者可点击收看👇
律法和应许
王峙军牧师信息音频如下:
引言
上次我们讲到,保罗责备加拉太人“无知”,因为他们不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他们想靠行律法称义。
保罗提醒他们,连我们的祖先亚伯拉罕都是因信称义,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而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
保罗说,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律法不要求你“信”(“原不本乎信”),只要求你遵行(“行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着。”)。你遵行不了,你就会落在律法的咒诅之下。
但是“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由于基督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结果是,如3:14所说,“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这一节讲到耶稣基督将我们赎出来的目的:(1)叫我们得着亚伯拉罕因信称义而有的福气;(2)叫我们因信得着圣灵。
基本上,3章1-14节(特别是7-14节),要回答的问题是:到底是因信称义,还是因行律法称义?答案很清楚:是因信称义。
今天的经文告诉我们,神赐亚伯拉罕的应许,比西奈山颁布律法要早。较晚的律法,不能废掉较早的应许。律法和应许并不冲突,律法是为成全应许而设立的。当基督到来时,原先在律法之下的人,就因信基督而得知儿子的名分。
说到“律法”这个概念时,也许有弟兄姊妹仍感到困惑,什么是“律法”?诗篇第1篇不是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这人便为有福”吗?请注意,“律法”这个概念,在圣经中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神所启示的真理系统,都可以称之为律法。“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就是广义上的律法。从狭义方面看,是指神在西奈山向摩西颁布的律法与诫命。其中的“十诫”,是道德律,人人都要遵守。但一般性的规条,这是要求当时的以色列人遵行(事实证明以色列人根本无法遵行)。加拉太书中提到的“律法”,是摩西的律法。当时有一些律法主义者,坚持“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15:1)。
今天我们要讲的经文,是加拉太书3:15-25——
15.弟兄们,我且照着人的常话说,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就没有能废弃或加增的。16.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17.我是这么说,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18.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19.这样说来,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原是为过犯添上的,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并且是借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20.但中保本不是为一面作的。神却是一位。21.这样,律法是与神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22.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23.但这因信徥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24.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25.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

根据这段经文,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
(1)律法和应许之间有冲突吗?
(2)在因信称义的事情上律法的作用是什么?
一、律法和应许之间
有冲突吗?
答案在15-22节。
15. 弟兄们,我且照着人的常话说,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就没有能废弃或加增的。
加拉太人虽然在信仰上“无知”,受假教师错谬教训的影响走上了歧途,但保罗仍看他们为“弟兄们”,要用正确的教训挽回他们。
在7-14节中,保罗一直在讲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内容,讲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将人必须因信耶稣基督才能得着神应许亚伯拉罕的福气。在这一节,保罗要“照着人的常话”,来加强他前面的论证:一方面,他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一方面,他之所以说“人的常话”,是为了让他的受信人可以更容易明白他所讲的道理。
下半节是“人的常话”的内容。“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就没有能废弃或加增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所立定的约,没有人可以废掉它,或附加其他条件。“文约”这个词,也可以指遗嘱。立遗嘱的人一旦过世,没有任何人可以再修改遗嘱的内容。
保罗希望借用人间立约的常识告诉读者,如果人间立约都不能随便废除,那么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更是不能改变的了。
16. 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
神借着与亚伯拉罕立约,向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说过一些“应许”,比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保罗在加拉太书3:8已经提到“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22:18)等。特别是创世记22:18,“你的后裔”是单数形式,因此保罗说“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基督是神应许的核心。基督就是神的应许。
17.我是这么说,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
16节下半节,像是一个插入句,告诉人们神向谁应许,应许的内容是什么,第17节又回到“约”不能被废除的话题。
17节和16节上半节连起来,意思就是,既然人与人之间所立定的约,没有人可以废掉它,或附加其他条件;那么“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神与亚伯拉罕立约在先,赐摩西律法在后,律法不会废掉应许。
18. 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
这节经文中的“承受产业”,是指神赐给亚伯拉罕之应许的内容。神没有因亚伯拉罕遵行律法,才让他承受产业。而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这里的“产业”,应该是指所有因信称义的人。
19. 这样说来,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原是为过犯添上的,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并且是借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这样说来,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是根据17和18节提出的问题。既然“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既然“承受产业”是本乎应许,而“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那么,“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需要律法呢?
保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原是为过犯添上的”,意思是神设立律法,是为了使判定过犯有标准。
但律法本身不能解决过犯,这样一来,就要“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也就是要等基督来到。
20. 但中保本不是为一面作的。神却是一位。
前一节说到律法的设立,“是借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这里的“中保”指摩西。在神赐下律法时,摩西在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作“中保”。他从神承受律法,又将其传给以色列会众。“中保”是双方的代表,所以说“不是为一面作的”。但接下来,保罗说“神却是一位”。这是什么意思呢?
“神却是一位”(ὁ δὲ θεὸς εἷς ἐστιν),是全本圣经中文法最简单,但放在上下文中最难解的一句话。据有人统计,对本句话的解释大约有400种之多。
我个人的理解是:
(1)这句话是一神信仰的宣告;(2)应许和律法都是出自这同一位神;所以,(3)律法和应许不会互相矛盾(不同的是,应许不需要中保,由神直接赐给亚伯拉罕;而律法需要中保,是“借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正是基于“神却是一位”这句话,保罗在第21节保罗才这样问道:“这样,律法是与神的应许反对吗?”
21.这样,律法是与神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
由于“神是一位”,所以律法和应许不会彼此“反对”。 “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这是一个第二条件句,所假设的事情与事实相反。
22.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
“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好像在说圣经把所有的罪人一网打尽,都关进一座监牢那样。
圣经是如何把众人都“圈在罪里”的呢?
圣经把人的本相揭示出来了:“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就如罪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3:9,10,23;5:12)。
“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有一个目的,就是“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
罪人虽被圈在罪里,但并非没有希望。因为神给亚伯拉罕有应许,“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凡是相信这位“后裔”人,都会被神称义,既可以成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属灵的子孙,更可以得着神儿子的名分。
二、在因信称义的事情上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23-25节。
23.但这因信徥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
“但这因信徥救的理,还未来以先”这句话的原文中,没有“得救的理”这几个字。和合本加上这几个字加得并不理想。因为“因信得救的理”在神应许亚伯拉罕时已经在那里了。这句话原是一个介词短语,意思是,在 “信(心)”(τὴν πίστιν)来到之前。这个带定冠词的“信”,特指第22节“因信耶稣基督”的那个“信”。简单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还没有“信”基督之前,他的状况如同坐在罪的监牢里。
从罗马书中,我们看到律法有“叫人知罪”的功用(3:21),这节经文用拟人化说法告诉我们,律法好像一个看守,把我们看守的罪的监牢里。前面说圣经把我们众人都“圈在罪里”,而律法看守着罪的监牢。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走出监牢呢?——“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真道”(πίστιν)原文是“信”,还是指22节“因信耶稣基督”的“信”。这个“信”,一方面像是我们的“救兵”,他显明出来时,我们就有救了;一方面又像是一扇“门”,使信耶稣基督的人,可以从律法看守之下“罪的监牢”里走出来。
24.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第24节说到律法的另一种职责——“我们蒙训的师傅”。在当时的环境中,“蒙训的师傅”一般是家中的仆役或奴隶,其责任是在主人家中管理6岁以上10岁以下的孩童,教他们一些启蒙知识,陪伴他们一直到可以去学堂读书。保罗用这个比喻,说明律法像一个启蒙老师那样,把我们带来真正的老师——耶稣基督面前,目的是“使我们因信称义”。
25. 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
和23节一样,这一节原文中也没有“得救的理”这几个字。
这一节说的是,当“信耶稣基督”的“信”来到后,律法这位“师傅”就不能再管我们了,因为我们有基督这位永远的“老师”,祂会救我们到底,管我们到底。
思考与应用
借着我们已经讲过的加拉太书经文,特别是今天的经文,我们知道我们称义得救,不是因为“守律法”(也就是守摩西的规条),而是因为“信基督”。那些坚持“守律法”而拒绝“信基督”的人,不能得救;而我们这些因信基督而得救的人,却愿意遵行神为我们设定的行为规范。
另外也请注意,现在的教会里有一种倾向,一说到要遵守教会纪律,有人就会说这是“守律法”,是“律法主义”。这种倾向对建造教会是无益的。在新约圣经中,“守律法”或“律法主义”,都和救恩相关联。而教会纪律,则是教会建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纪律的教会,很难训练出基督的精兵。
最后,请弟兄姊妹切记,我们是在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中,蒙恩救得的。这个应许的核心,就是钉十字架的基督。神在远古之时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今天借着基督成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应该惊奇并感恩,应该用整个生命来回应神对我们的深恩大爱,为主而活。
王峙军牧师 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生命季刊》主编。
更多主日信息,请点击👉主日信息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