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在四川灾区赈灾的日日夜夜
2013/4/5 12:59:28
读者:5933
■马多

生命季刊 第46期 2008年6月

 

 

527,是我们到达四川灾区的第四天。天气依然晴朗,很热。中午,我们的赈灾车队从绵阳出发,先送几位弟兄到永安镇大安村驻扎。弟兄们要住到灾民中去,与灾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休戚与共。一如圣经教导“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那样,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去分担受灾同胞的痛苦。藉此相濡以沫的机会,可以实际了解灾民的生活处境,增进友情,为今后进一步的跟进服事收集原始资料。
 
这些年轻弟兄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北京的神学生,有的是湖北的普通信徒。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实际上,在这次赈灾活动中,我们也参与其中的绵阳教会,成为来自全国各地基督徒自愿者的聚集地之一。弟兄姊妹们在这里相聚相识,在这里一同祷告事奉,也在这里匆匆别离。
 
给几位刚刚认识的弟兄照相留影、互道平安后;掉转车头,车队马不停蹄地直奔第二站—永安镇坪桥村;我们将驱车前往那里,向灾民们发放救灾物资。
 
对于驻扎村里,与灾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事奉方式,我们可以听听山东弟兄的心得体会,他们刚刚结束这项工作,并于27日清晨启程返家。“对于注意事项,”赵弟兄这样说:“先不急于传福音吧。先跟他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建立感情。目前,灾民的情绪还很低落,他们连庄稼也不肯收,他们说收了也没有放处。后来通过做工作,他们终于同意了。昨天我们去买了2000多块钱的柴油帮他们打田……通过一段时间共同的生活,他们认识到我们是有爱心的基督徒,是真真实实想帮助他们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心彼此敞开,这个时候再传福音,就容易多了。离开前,我们为他们唱赞美诗,他们也对我们表达真诚的谢意。”
 
我们在绵阳的赈灾活动主要集中在安县。安县的受灾情况虽不如北川严重,房屋也没有遭受普遍的粉碎性破坏;但在我们参与救灾的乡镇上,咧着大口子的楼房触目可见,岌岌可危。有灾民曾这样抱怨:“要不是威胁人身安全,垮了还好点!这下倒好,还得花钱请人来拆。”安县受灾特别严重的地方,比如雎水镇的一些村组,进出还很不方便,山体滑坡很厉害,危险!
 
车队在乡镇公路上行驶,太阳毒辣辣地透过车窗照射进来,有令人难以招架之感。没想到四川盆地太阳的热力也是如此强烈,来得还如此之早。先前在大安村的时候,有一位老年妇女邀请我进入她们的集体帐篷体验一下“蒸笼”的感觉,我只能说是名符其实!几天后,当我陪同浙江的基督徒到“儿童之家”参观时,张弟兄那晒得犹如红印一般的脖子,也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
 
公路两旁的大山,原本像男子汉一般高高挺立着;大地震后,泥石流流淌过的地方,就如泪痕划过“男子汉”开阔的面庞,留下道道难以弥合的土色印迹。大地震后,人与自然界的山川湖泊一同叹息、劳苦的情景,更加明显可见(罗822),如同一对难兄难弟,缚手站立在需要被救赎的一角。
 
不多一会,我们的车队就抵达坪桥村二组。二组所在的位置,基本是在山腰上。实际上,我们这次作为基督徒自愿者参加的赈灾活动,主要在山区。不管是绵竹的金花镇,还是安县的各个救灾点,都是这样。坪桥村虽不像我们63号去的永明村,位处崇山峻岭的山巅上,但这个村的居住环境非常局促,房屋都依山而建,并且挨得很紧,完全失去了乡下“纵横阡陌”的疏离感。
 
我们的货车开进村口的时候,我发现不少村民已经坐在那里,其中还有孩子。地震后,很多村落断水断电。没有电视看,没有串门的地方。村民们往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要么反复谈及地震时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要么相对无言,默默吞咽着地震带来的心灵创痛。学校还没有复课,孩子们至今“赋闲”在家。
 
弟兄姊妹们进入村子,很快与村民们寒暄起来。“你好!请问怎样称呼?我叫某某某。”“你们这里叫?”“我的手机号码是……”“你们是哪里来的自愿者?”“我们是基督徒。”“你们的灾情怎样?”
 
我在为那些“伤筋动骨”的房屋,老实巴交、如今又充满苦愁的村民拍照的同时,听见我们自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朱弟兄在大声询问:“你们村长呢?”他需要村长帮点忙,把村里的花名册提供给他。分发救灾物资时,他将以花名册上登记的村民户数为依据,按户分发。
 
在等待花名册的这段时间,弟兄姊妹们凭着心中的感动在四处忙碌着。其实在这个村子,已经有几位姊妹作为先遣人员进驻了。关于“先遣人员”,我想起刚到绵阳时,王老师(家庭教会神学院老师)的一席话:“我们分很多的小组,其中有侦察组;因为我们要考虑两三年之久的一个救援计划。侦察组先进入村子了解受灾情况,以及灾民人数。……”“先遣人员”的作用,和我们之前送到大安村进驻的弟兄不一样;从时间上说,一个行在救灾物资送达之前,而一个在后;从事工内容上说,一个重在资料的收集,一个重在具体事务的帮助。
 
不知什么原因,与大安村不同,坪桥村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帐篷。灾民们只是因地制宜在一些相对安全的角落里自搭了一些帐篷。帐篷看上去很不规整,顶上一层一层巾巾网网地覆盖着塑胶纸和布片,当雨天到来时,漏雨严重。问一位妇女为什么你们这里没有标准帐篷时,她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有发帐篷这回事。
 
我们这次给他们带来了彩条布,米、油等生活物资。说到帐篷,25号在绵竹的金山村,我们看到军人们正在帮助灾民搭建帐篷。军人们纪律严明,戴着口罩,拿着小铲子走来走去。他们对我们这些基督徒自愿者很友善,也很愿意跟我们交流。在带领一个地震中失去双亲、成为孤儿的小朋友做完决志祷告后,我特意走过去与两位个子高大的军人聊天,大家兴味盎然;在大地震之后、在苦难同胞的泪眼面前,我们仿佛是一见如故的老友,更加明心见性了。分别的时候,我看着两位军人的后背大喊:“愿上帝祝福你们!”他们则回转身来,深深点头。他们戴着口罩点头的身影,令人难以忘怀!
 
花名册仍然没有送到,不知是地震中丢了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我看见一个村民爬在矮凳上,正在重新写一份名单。正是在这样看似等待、其实很宝贵的时间里,基督徒互为肢体,彼此配搭服事的作为凸显出来。学生组的姊妹们已经召集小朋友围成了圈子,她们开始载歌载舞做起了游戏,欢歌笑语不时从她们圈中、从满目疮痍的环境中爆发出来。“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我是李媛媛,很高兴认识文丽;我是慧慧,很高兴认识李金花,我是……”这些带领孩子们做游戏的小姊妹,来自遥远的新疆,游戏过程中,她们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再后来,我听见有非常好听的赞美诗从她们中间响起来,唱的姊妹还跳起了舞蹈。
 
在残砖破瓦、千疮百孔的房屋四周,弟兄姊妹们有的单个、有的三三两两正在与灾民们交谈。那些灾民的心哪,也同样是“残砖破瓦”“千疮百孔”的呀!在这样的时候,我最怕看到的情景,就是灾民们摇头无助的笑容!在他们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脸上,有时候你会捕捉到一丝笑意,就是那种独行夜路、无依无靠、看破红尘者的笑意。—在这种笑意的背后,其实是一颗未得安息者的心灵!“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弟兄姊妹们这个时候所作的工作,就是把耶稣基督介绍给他们,盼望他们也来同享在耶稣基督里那最为美好的安息!
 
说到传福音,我很为来自江苏的一位小姊妹感恩。我至今不知道这位小姊妹的姓名。小姊妹和她的老师大概是31号到绵阳的。63日,我们的赈灾车队向永明村进发。永明村是我们赈灾点上一个最偏远,也是最险要的地方。要到达这个位于山岭上的村落,必须经过一段陡峭的山间小路。当我们的车队徐行在这段小路上时,沿途泥石流形成的惊人场景,让人永生难忘!几十上百吨的巨石胡乱躺卧在小路的两旁。可以想见,当地震发生时,路边工厂的宿舍楼和厂房成了巨石击打的物件,墙壁上一个个巨大的窟窿,仿佛正在张嘴述说着当时恐怖的情形。有的巨石穿屋而过,有的巨石把拱形门的一边生生打断,……这种场景是我在网上和电视上未曾见过的。
 
当我们终于到达永明村,也是在等候花名册的那段时间,小姊妹充分表现出了传福音的恩赐。小姊妹讲话从容不迫,声形并茂,能够在别人有意识的诘问中保持温和有礼的应对态度。在她身上能明显感受到圣灵带领的能力,当她面对多人布道的时候,她不光能够有条不紊地讲话,还能维护秩序,提醒那些心属不专的人打起精神来。
 
看小姊妹传福音,在为她深深感恩的同时,我也想起圣经上主说的一句话:“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6
 
坪桥村的名单终于送到朱弟兄的手中,他马上招呼村民们站到货车周围来,并大声向他们宣布物资的发放方式:“我们先说米和油:两户人家均分一大瓶油,一户人家一小瓶。米是一家一袋。帐篷是四户人家分一件,每户八十多个平米,足够用了。听明白没有?”村民们齐声回答:“听明白了!”然后朱弟兄继续说:“这些物资是各地基督徒的爱心奉献,配合政府,基督徒们把急需的物资买来,通过我们发到你们手中。现在我们开始唱名。”
 
当村民们领到救灾物资,喜滋滋地向弟兄姊妹道谢时,朱弟兄就赶紧补充一句“谢谢耶稣”的话,每户亦然。
 
在灾区的公路上,我们好几次看到类似“基督徒抗震救灾专车”的红色条幅悬挂在卡车上,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就充满了感恩!525日晚,我们前往成都某酒店看望来自新疆的基督徒自愿者张弟兄和崔弟兄,我们惊喜地发现,该酒店几乎所有八层楼的房间都被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基督徒自愿者住满。
 
我们拜访的张、崔二弟兄,地震发生后不久,因着和深圳肢体的交通,使他们得知深圳的弟兄姊妹已经开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了,这成为催逼他们脚步的一个提醒。于是,张、崔二弟兄也加紧布置到灾区赈灾的慈善事工。张弟兄向我们分享说,神真的很奇妙!神借着我们要成就祂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得知灾区百姓特别需要帐篷的消息后,凭着信心,我们就预订了大量的彩条布。正当付款日期临近,我们为货款来源急切祷告的时候,一位元姊妹的电话打过来了,姊妹说,她有感动为灾区同胞尽一份心意,为他们购买一点彩条布,于是8万多块钱的彩条布,神就借着姊妹的手解决了,感谢神!张、崔二弟兄还给我们分享了好几个神奇妙带领他们奔赴四川灾区的见证。
 
夜幕下,当我们走出酒店楼房,来到院子中,一幅忙碌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来自东北的基督徒企业家冯弟兄正在组织弟兄姊妹向大卡车上装货,弟兄姊妹们排列在卡车后面,井井有条传递着各种货物。在卡车的车头处,“基督教抗震救灾专车”几个大字,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耀眼。
 
我知道,在整个地震灾区,在各个基督徒自愿者所参与的赈灾之地,那些送达我骨肉同胞手中的善款和物资,都散发着耶稣基督爱的馨香之气!
 
我也知道,在这些善款和物资的后面,是排得很长很长的一个队列—从国内直到海外;在这个队列中,传递着爱的双手,没有肤色之分,只有在爱中跳动着的同一个心律!
 
在坪桥村,发放物资的工作结束了。当我们正要离开时,与我们一同从成都来到绵阳的广州肢体告诉我,他们准备留下来,与坪桥村的灾民们同住几日,就像先前留在大安村的弟兄们一样。望着他们那一群弟兄姊妹,我心中充满了感恩!从家里出发时,生命季刊的同工谭姊妹曾对我说,方便的话,多带几顶帐篷吧,帐篷紧张,那边正需要呢!于是我们就在行囊里又塞进了三顶帐篷,像“游击队员”一样背到了灾区。这下刚好给没有帐篷的广州肢体派上用场。感谢神!
 
2008-6-20
 
 
马多 中国大陆基督徒。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smyxy.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