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46期 2008年6月
神学院毕业以后,开始以全职传道人的身份牧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信主十五年来在教会服事时未曾有的体验。过去兼职事奉,从建立团契,教主日学,到担任教会同工所没有的体会,现在专职事奉,都经历了。特别是和同工们的关系,从聘牧时的“情投意合”,到开始事奉时所希望的“有情有义”,都在相互了解与磨合的过程中,继续深化。
参加2006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中国福音大会”时,我们从“长执研讨会”和“牧者研讨会”所学到的最大功课,就是每天用固定的时间读经祷告,与神亲近。我每天坚持四小时的读经;我们夫妻会在半夜同时醒来的时候,为教会和有需要的会众祷告;我们每天会用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为自己的灵命复兴,为教会的弟兄姐妹们祷告。
过去我们的祷告,常将诗篇中神的话,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感动,用祷读的方式宣告;也用这样的方式,教导有需要的弟兄姐妹们祷告,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时刻。最近,我们用歌罗西1﹕9-14节,逐个地为我们的同工家庭和会众祷告。我们将“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的祷告……”中的“你们”,换成具体的名字,按照教会的名单,一家一户的祷告,每天坚持祷告。也请弟兄姐妹们为我们祷告。
我们相信,垂听祷告的神要在教会做合乎祂心意的事。我们也学习在祷告中等候神。奇妙的神,借着祷告,让我们对祂的认识更为真实。
歌罗西书很强烈的特点,就是祷告。保罗在信的开始,就提到他“常常为你们祷告”。1章9-14节,就是祷告。在信尾,保罗要求基督徒们以感恩的心“恒切儆醒祷告”;也让他们为自己祷告。祷告不仅是我们基督徒生命的特点,祷告就是我们的生命。借着祷告,我们和神保持亲密的关系,我们更了解神的心意,我们用神的真理来改变生命。教会也借着祷告而成长。
保罗在歌罗西书1章1-14节中,从“知识层面”、“行为层面”、“能力层面”和“国度层面”,为一群他从未谋面的基督徒祷告。这是我们今天这些整天和自己会众见面的牧师,特别是我自己,要深感羞愧,要向神认罪悔改,并且要努力学习的。
第一,在知识上﹕“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保罗在“认识/知道神的旨意”前面,加了许多的修饰词﹕一切,属灵,智慧,悟性和满心。这是为了把对神的认识和从神那里得到的知识,与属世的知识截然分开。
圣经一贯强调,我们的神是什么样的神。神启示给我们的真理核心,就是祂的属性。神反复启示祂自己﹕“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名为忌邪者”;“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耶和华是独一的主”,“我是公义的神,又是救主”等等。
神明确地提到祂的属性,就是为了让寻求祂的人,全面认识神的本性,清楚知道神的旨意。这是从旧约到新约,从律法到耶稣的一贯思想。我们基督信仰不像任何其他的假神崇拜和民间宗教,只要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塑造一个自己可以控制的偶像或体系,拜拜或得到好处而已。我们的神,喜欢我们在真正认识祂、明白祂旨意的基础上,和祂建立密切的关系。
我们和神的关系,不是空泛的,不是部分的,而是在“一切属灵”的事上,在“智慧和悟性”的基础上,“满心”的知道,明白和认识“神的旨意”。
然而我们许多基督徒,却常在“一切”上出问题。什么是“一切”?就是我们从柴米油盐日常开销到文艺消遣时间安排,从买房建屋到股票投资,从儿女教育到退休养老的长远规划等。在这一切事上,我们是没有主权的,神应该是我们的主人。
什么是“属灵”? 难道就仅仅限定在教会的四堵墙之内? 限定在主日的几个小时之中?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谈论某些基督徒﹕“在教会里还有点样子,出了教会,和常人一样。”更可怜的情况是﹕我们中有的人在教会里就不像基督徒。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将“一切”和“属灵”完整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对一切的事情,必须从属灵的角度看。按照圣经的原则,世界上所发生一切事情的背后,都有属灵争战。“一切”包括如何看婚姻,从所谓的性向到婚姻的内涵;如何看儿女教育,从最好的学区到家庭教育;如何看网际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如何看金钱的投资和运用;等等。
撒但魔鬼的伎俩,就是让我们把“一切”和“属灵”分开,把教会生活和日常实际分开。然后在其间钻空档,让世界紧紧缠绕我们,拉住我们;让我们用属世的经验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教会的人际关系和事工。
智慧和悟性,都是来自神的赏赐。“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一点在教会,特别是我们许多的布道会上,成为流于表面的文章。不错,神就是爱;爱是神的属性;神先爱我们。神的爱,在十字架上借着祂独生爱子的血,向我们彰显。没有耶稣基督的舍身,就没有爱;没有我们在圣灵的感动下重生,愿意认罪悔改,因信被神称为义,就体会不到神的爱。没有得到神所赐下的智慧,就不知道神的爱是多么宝贵。
然而,神从来没有把敬畏祂,从我们完整的信仰中拿去。圣经一直将“敬畏耶和华”作为智慧的开端。离开这一点,就没有智慧。对神不敬畏,是末世的特点,也是“敌基督”的特点。这里的“敌”字,原文不应按照“敌人”的意思来理解;而是“匹敌”,就是“相等”,就是把自己放在只有基督耶稣才当有的位置上。我们不敬畏神,不遵守“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的认识论原则,就是把自己放在和神平等的位置。后果是很危险可怕的。
所以,神要我们“满心知道”祂的旨意。只有全心全意地敬畏神,“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以赛亚33﹕6),爱神,认识神,明白神的旨意,我们才能合乎神心意地生活、事奉、建立神的教会。
第二,在行为上﹕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
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因着爱神的缘故,活出与蒙恩相称的生活,就是敬拜,就是事奉。保罗在罗马书12﹕1-2节,更将这种全人全心献上的事奉,称之为“理所当然的”。我们对神的认识,我们的知识,必须也必然要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神是活出合乎神心意生活的前提;活出新生命是真正认识神的必然结果。
从旧约开始,到新约中特别强调的属灵原则,都是强调“认识神”的完整性。一个真正认识神的人,肯定会活出“凡事”讨神喜悦,和在“一切事上”“行事为人对得起主”的生命,好树必然结好果子。如果一个人没有要活出这样生命的意愿,因此也活不出这样的生命,按照圣经的教导,这个人就不认识神。
在希伯来圣经中,“认识”这个字有非常深奥的内涵。在申命记34﹕10节,这个字被用来形容摩西与神的关系﹕“以后以色列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他是耶和华神面对面认识的”。这个“认识”,也被用在创世纪4﹕1节﹕就是“那人和他妻子同居”中的“同居”。
在新约中,基督耶稣用新妇作为祂的身体——教会的称谓,就是承继和发展神在旧约中所启示的奥秘。新约希腊文翻译希伯来圣经的“认识”,来形容永生﹕“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基督耶稣,这就是永生。” (约翰福音17﹕3)
神和人认识的关系,是密切的,是可以体会的,是要结果子的。我们真正认识神的人,会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这是和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的“一切”,互为因果。
我们出问题的地方,就是我们对神的认识非常有限。这种有限表现在我们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没有稳定、长期、认真的读经祷告生活。
我曾经因着各种原因,去过许多基督徒家庭,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基督徒家庭。从我们所住的房子,摆设的家具,可以看到与我们“身份”和“收入”相一致的物质享受。但可怜的通病,就是书架上各样的陈设品琳琅满目,就是没有书。我们过去曾经读过的专业书,可能已经封箱多年。自从有了工作,成为基督徒以后,我们许多人很少买书,很少看书。知识分子不读书,似乎成为北美高级知识分子的特点。
可怜的是,我们中间许多人,在成为基督徒多年之后,还没有完整的将圣经,认真仔细连同好的注释通读一遍。我们还活在过去的世界观中,我们还用自以为不错的属世经验在教会中运作。我们的生命,与“凡事,一切”讨神喜悦有着本质上的差距。然而,我们就以此满足了。
所以,我们在生命上活不出彰显神荣耀的生活,是和我们对神的话语不渴慕,和我们被现今的物质世界缠绕,和我们旧有的世界观没有被更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知识,特别是我们对圣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极为肤浅的阶段。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解来解释圣经,这样的弊端,处处可见。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中间,旧有的世界观,夹杂着当代各种泛滥思潮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生命成长缓慢;也在事奉中造成神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对于教会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作为牧者,不乏苦口婆心的劝告,也不缺少声色严厉的“怒骂”。所缺少的,就是持之以恒地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会众祷告。在教会内,缺少守望祷告,更缺少坚持不懈地彼此代祷。
圣经强调我们知行关系的一致性。只有我们真知道了神的心意,才会以爱神爱人的生命,活出神的心意。保罗在这里更是说明知行关系进深性,只有知行合一,在生命中活出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我们才能够“渐渐地多知道神”。
基督徒的生命成长,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保持平衡这一说。我们行善,我们坚韧,我们坚持纯正的信仰,需要力量。所以,保罗为新信徒的灵命进深代求,自然而然的求的就是“能力”。
第三,在能力上,“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
“权能”和“力上加力”,都牵扯到能力的问题;也是我们现代基督徒最软弱的地方。我们是常常立志行善,却行不出来;强而为之,行出来的所谓“善”,往往带有老我的罪性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
我们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脱离不了世俗的捆绑;就是在教会的服事上,也常常感到无力。我们对老我罪性的缠绕无力摆脱;我们对坚持行善无力持守;我们读经祷告的生活断断续续;甚至从读经祷告中,我们似乎也得不到力量。为什么?
保罗祷告的“力上加力”,不仅点中了我们生命中“难以加力”的实际,更说到我们能力的源头﹕我们最初的能力,是出于我们自己,还是来自神?我们是否照着神荣耀的权能,得到来自神的能力?
和合本中文圣经翻译的“力上加力”,希腊文的英文直译﹕“Being empowered with all power according to the might of His glory。”这里的语法结构,是新约常用的“神为主语的被动用法”(Divine passive),主语的神被省略。直译成中文﹕照着祂的荣耀,我们被神全备的能力加给能力。要想得到来自于神的能力,必须是为了神的荣耀。这就是主耶稣命令我们基督徒在世上作光作盐,目的是要叫世人“看到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于你们在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5﹕16)
保罗在为基督徒祷告的时候,没有在一开始就求能力,而是先从“认识论”、“行为实践论”入手。这正像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先教导“八福”一样,都是强调进入信仰的正确途径。
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成长,力上加力,一定要像保罗在歌罗西1:9-11节中所说的﹕“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认识论;并且“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讨祂喜悦,在一切的善事上结果子”—行为实践论;进而“渐渐的多知道神”—生命长进,用生命荣耀神,为主作光作盐。这样,神必然会通过圣灵的引导,使我们越来越像我们的主基督。我们就会成为被圣灵充满的人。
反之,如果凭着老我的能力事奉神,服事人,容易精疲力尽,不仅会使自己跌倒,也会绊倒别人。同时,有人试图避开十字架的道路,避开生命正确成长的读经祷告生活,希望通过投机取巧的个人表现,通过情绪兴奋和外在方式的属灵追求,通过得到表面属灵恩赐,而将其誉为得到神的能力,其结果,常常走向反面。
只有从神来的能力,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命,才能给我们的事奉带来神的能力和性格。这就是保罗所说的,“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在这里,保罗用“欢欢喜喜”作为修饰性的形容词,很有深意。他没有说,让我们沉溺在“欢欢喜喜”中;而是为我们祷告,希望我们以“欢欢喜喜”的心态,来“忍耐、宽容”。
和合本圣经在翻译“忍耐、宽容”这两个希腊文时,没有做很明确的分别。比如这里的“宽容”,在加拉太书5﹕22,雅各书5﹕10,都翻译为“忍耐”。比较之下,英文的“Long suffering”或“perseverance”,就把原文的忍受痛苦和坚韧,表达出来。
忍耐和宽容,不仅表现在我们在有好行为付出后,耐心的等待结果;更突出的体现在困难的时刻,完全信靠地等候神;即使被人误会,遭到顶撞,忍受屈辱时,对困境的态度是坚韧,对他人的态度是宽容;不是在苦毒怨恨里,而是在“欢欢喜喜”和“凡事”上。
难不难? 当然难。不仅难,在人根本做不到。所以,需要能力;能力只有从神而来。只有为了神的荣耀,才能得到神的帮助;只有为了耶稣,才能靠着耶稣。
第四,在国度里﹕“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度”。
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在四堵墙内与世隔绝,不是在自我思辨的象牙塔里,不是混杂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世喧嚣中;而是“与众圣徒”一起,“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保罗在圣徒前面加了一个“众”,常常引发我的思想。作为牧者,和一般会众搞好关系,不难。难的是“众圣徒”——在主里同心所组成的群体。更难的是在“光明”中﹕没有偏见,没有瑕疵,开诚布公,相互帮补;一同脱离罪恶捆绑;集体活出神的生命。神为我们预备的基业,是“同得”,不是独得,更不是在圣徒之间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也不是合则来,不合则去的随心所欲。
我们的生命被神改变,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起点是什么? 是神的恩典,是神的国度。神通过祂爱子的国度施恩典给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国度的心胸。
“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这里首先解决的,是权势和能力的问题。只有神才能打碎一切罪恶权势对我们的辖制;只有神才能够把我们的心思意念彻底改变;只有神才能为我们准备一个全新的环境,就是祂爱子的国度。先有脱离,必有进入;神的恩典是全备的。
当神的恩典,通过祂爱子的国度临到我们时,我们每一位因信被神称为义的圣徒,要靠着十字架,治死我们活在罪恶世界上的肢体;我们要弃绝一切容易缠绕我们的罪。要靠着认识神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得到新生命;靠着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活出新生命。旧的不死,新的不生。
保罗在这里,突出地将在爱子国度里的特征,描述为“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耶稣基督的爱,具体的体现在用十字架的大能,解决罪的问题。因为爱子的国度,是和一切罪恶的黑暗权势,水火不容。
人有了罪,就和圣洁的神彻底隔绝,和神爱的关系彻底断绝。爱子通过十字架,通过牺牲舍命,用祂的血,洗净了我们的过犯,挽回了父神的忿怒,使我们这些本来该死的不仅可以不死,且因信被称为神的儿女,与神恢复了和好的关系。不认识我们过去的罪,不可能体会神的爱。对神爱的认识和深度理解,是和我们对耶稣基督为罪所付上代价的了解,密切相关。只有清醒地知道我们老我的罪性是如何不配得到恩典,才能看到耶稣用无瑕疵的生命来救赎我们的宝贵,才能真正从心里发出感恩,才会主动的从生命里,愿意活出有感恩的生活。
对于神的奇妙恩典,有位基督徒学者曾经这样总结﹕“如果说基督信仰的神学是恩典,那么它的伦理学,就是感恩。”保罗在为基督徒们祷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神的感谢,不仅为自己,也为一切的代祷对象,发出感恩。
这正是我们当今基督徒最缺乏的。作为牧者,我自己更需要加倍注意。我们对神的感恩不够,这不仅表现在我们缺乏读经祷告,不仅表现在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事奉,不仅表现在我们没有家庭祭坛,不仅表现在我们教会缺少合一同心的人际关系,更是反映在我们的心态上。我们领受一切白白得来的恩典,以为理所当然;把我们的不付代价延推到神也不付代价上。我们不认识神,因而不知感恩。
这一切,都可以追溯我们得救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是否真的愿意从黑暗的权势下被释放? 是否真正愿意进入祂爱子的国度? 是否在生命中经历了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的实际?
我们每一个传道人,要学习保罗的榜样,以感恩的心,感谢神为我们赐下祂“爱子的国度”。也为一切因着各种原因来到教会的人祷告;为没有清楚明白救恩的人祷告;为已经在口头上接受耶稣却迟迟不肯受洗的人祷告;为信主的弟兄姐妹们深入地认识救赎的真理祷告。祷告的中心,必须聚焦在﹕以重生和认罪悔改进入信仰,以读经祷告在耶稣基督里扎根,在圣灵的帮助下以神的能力束腰,以爱神爱人活出新的生命,在爱子的国度里,用群体生活来见证神的荣耀。
在圣经中,神在我们身上的心意,有时用强烈的命令语气颁布,我们必须遵守。其中一项,就是祷告﹕“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9﹕38)“当求”就是“祷告”这个字的命令语气。耶稣基督不仅仅教导我们祷告,为我们祷告,更是应允我们,祂必垂听成就我们的祷告。“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约翰福音14﹕13-14)
让我们教会的祷告,从我们传道人开始。让我们用信靠的心祷告,用感恩的心祷告,用喜乐的心祷告,用儆醒的心,用坚韧的心祷告,用具体的圣经教导祷告,为教会的实际需要祷告。愿神因祂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我们的生命中,在凡事上得荣耀。
辛立 来自中国大陆;楠定 来自台湾。现为美国加州萨迦缅度恩泽华人教会牧师、师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