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们平安!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谢谢大会同工有这样的一个安排,总而言之要跟着我爸爸上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力。让我想到前几年在美国的一个华人教会讲道,讲道之后有一位老弟兄赶紧跑到我身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戴牧师,我非常高兴今天晚上能够听到你讲道,因为听了你讲道以后,我就可以说我听了戴家三代的讲道。他说在台湾,在高雄的时候,他曾经听过我祖父戴永冕的讲道,之后当然也有不少的机会听我父亲戴绍曾的讲道,而那天晚上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听到戴继宗的讲道。他说戴牧师我可不可以把我的一点感想与你分享?我说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他说:一代不如一代!(众笑,鼓掌)你们为什么鼓掌?你们也没有听过他们讲道!(众笑)啊,当然,这位老弟兄怕我误会,他赶紧地补充说:戴牧师你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发现你们家一代一代头发越来越少了,一代不如一代!(众大笑,鼓掌)谢谢大会同工!(笑)
我们一起翻开神的话:新约加拉太书第6章,大会同工给我的题目是:“十字架与宣教”。在加拉太书第6章的第17节,我们在那里读到这位教会所差派出去的宣教士保罗,在结束加拉太书的时候,17节他这样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今天晚上我愿意从这一位宣教士在这一节里面所表达的信息跟弟兄姐妹们一起分享:“十字架与宣教”。让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天父,我们谢谢你,谢谢主带领大会一直到今天晚上。主,每逢参加这样的聚会,心中总是祷告着,愿神你让聚会能够有永恒的价值。主啊,在2007年将要结束之前,有这一个重要的聚会,主啊,让这个聚会能够在你的国度,在神国度里面能够有永恒的价值。主啊,让中国,让世界因为这几天的缘故就有所不一样。主啊,但是在世界有所不一样之前,但愿天父上帝在每一个参加的人身上,因着我们来到这一个聚会,主啊,我们的生命在你的面前也有所不一样!主啊我们仰望你!你的众儿女或许有的是带着在服事中的疲倦,带着在服事中的灰心和挫折而来;在这几天中他们巴不得能够透过等候在主的面前,能够在服事中再一次重新的得力。主啊,无论是带着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什么样的一种需要来到这一个地方,愿主你自己动工。是的主啊,让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就有所不一样。主啊,我们恭敬地把以下的时间仰望交托在你的手中,主你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我们路上的光!主啊,从保罗的身上,从他的见证里面,求你再一次把十字架的真理,把十字架与宣教的真理摆在我们的面前。垂听我们的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今年两千零七年对于华人教会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许多聚会都会提到今年是我们纪念马礼逊离开英国、前往中国、在中国人中传福音生涯的开始。不晓得在你自己的心中,当你想到马礼逊两百年前来到我们中、把福音带给我们的同胞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在这一年,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里,在一些聚会里,甚至在我自己的祷告安静的当中,神总是把一句话放在我的心中,带到我的脑海里,这句话就是:蒙恩、施恩、见证主恩!蒙恩、施恩、见证主恩!这句话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最大的一个震撼就是:当我们纪念马礼逊两百周年的时候,但愿我们不只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时刻来思想我们是何等蒙恩的人。是的,我们要数算神透过祂儿子主耶稣基督所给我们的恩典。但是我十分相信不单单是数算,更重要的我们也要求神帮助我们能够也做一个施恩的人,一个见证主恩的人。蒙恩、施恩、见证主恩!其实今天有很多原来是接受宣教士到他们当中的国家以及地区,有许多那些地方过去是一个蒙恩地区,蒙恩的国家,蒙恩的民族,但是如今他们看见神要他们成为父神恩典的管道,他们愿意从一个蒙恩的角色进入一个施恩的角色。
七年前,有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发生,有可能在座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情。七年前,也就是在公元两千年的时候,在普世做宣教工作的人数中,有一个非常带有震撼力的事情发生。就是在公元两千年的时候,非西方宣教士的人数越过了西方宣教士的人数!换句话说,今天的宣教工场上虽然仍然有很多西方宣教士,但是有更多的非西方宣教士也进入到宣教工场,进入到跨文化宣教的里面。这是值得我们感恩的,也使我们再一次得到激励。求神帮助我们能够从一个蒙恩的里面,我们能够进入到一个施恩的里面。
保罗在加拉太书6章17节描述了他与十字架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他与十字架之间的关系,跟大家思想到四个关于十字架与宣教的关系。我们在这里看见保罗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究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很多圣经专家在解释这句话时认为其实保罗主要在描述他自己身上带着一些因着传福音缘故而受到的逼迫,受到的攻击和反对,使得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很多的疤痕。其实我们只要回到使徒行传里面,我们就能够读到保罗去到许多不同的地方的时候,他遭遇到很多困难,很多的挑战;甚至我们知道他被鞭打,被丢到监牢里,因此,有很多圣经专家认为,保罗是为了十字架的缘故受到了逼迫,因此他身上有耶稣基督的印记。那个十字架讨厌的地方,就如同保罗在加拉太书第5章所描述的,那个十字架讨厌的地方,那个十字架令人反感的地方,使得他受到了逼迫,使得他受难。我相信这样的一个解释是非常非常的正确。但是每逢我思想到保罗在6章17节提到他“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我就想到,是不是在这一个疤痕的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另外一个层面的信息。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似乎神就把四个图画,四方面放在我的脑海里面,今天晚上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究竟这个十字架或者是耶稣基督的印记在保罗的身上是什么意思?跟宣教有什么样的关联?
当我思想到“耶稣基督身上的印记”的时候,我首先想到十字架所带给我们的是宣教的信息。保罗说“我身上带着耶稣基督的印记”,他不仅是在宣扬,或者他不仅是在描述他自己因着主的缘故受苦,同时他是在受苦中宣扬十字架的信息。若我们熟悉保罗所写的书信,就会知道加拉太书在13封书信中是保罗最不客气的一卷书。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保罗在他提笔写信的时候,他常常都用非常类似的方法,大概都是在第一章第三节做为一个开始,总是用一个正面的角度来描述,或者用一个正面的角度来激励信徒们。我们翻到罗马书也好,哥林多前、后书也好,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也好,我们发现保罗都是用类似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开始:我每逢想到你们的时候,我总是为你们感谢上帝!那是非常有意思的。当我们翻到加拉太书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保罗却不是用赞美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保罗心里着急,他想到在加拉太那个地方,他想到安提阿教会差派他与巴拿巴去这里宣教的地方,在他们所设立的教会里有异端发生,有人把一个不是福音的道理传到他们的当中,因此保罗心中非常非常的着急。我们看加拉太书第1章一直到第6章,我们看见保罗所面对的就是要怎么样纠正这些信徒,使得他们能够很清楚地明白十字架的道理,也就是他去到他们当中所传的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呢?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假先知,这些异端去到他们的当中所传的福音是一个“人是要相信耶稣,但是同时人也需要靠自己”的道理。尤其当我们看到第3、第4以及第5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保罗他心里面着急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错误的教导剥夺了神救恩的恩典。把救恩设立在人的努力上面,把救恩设立在要符合要顺从旧约律法的上面,换一句话,人要透过自己的努力,要透过自己的功德才能够得着这个救恩。保罗为此心里面着急,因此他写信给加拉太的教会,要他们从这个错误的思想教导里面出来。因此到了这一卷书的结束,到了6章17节的时候,他说“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他所描述的是耶稣基督十字架上面的救恩,而不是人用人的方法所带来的印记。十字架带给宣教一个救恩的信息。我想我不需要花时间让大家看到这样的一个信息,今天在人类的当中是何等的重要。我每逢看到一些影片,特别是描述在西藏信奉喇嘛教的信徒的,我每逢看到那些图片的时候,心中有很大很大的震撼。因我看到在他们的信仰里,在他们的宗教里,他们是靠功德,巴不得能够从功德里面引导出一个救恩。但是他们永远没有办法确定,他们永远没有办法实实在在地肯定地说他们已经跪了多少次,已经朝圣了多少次,才能够得到救恩,他们永远是在怀疑的当中。
今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人要依靠他们的功德。而保罗在这里提醒加拉太的信徒,也提醒着我们﹕宣教的信息就是十字架,就是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最末了的那一句话:“成了。”成了!其实每逢我想到那一句话的时候,不能不想到其实就是那一句话,在戴德生十六、七岁的时候,赢得了他的心。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讲的那句话“成了”,使戴德生清楚的知道:他不能靠自己,也不需要靠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恩的大工。
十字架是宣教的救恩信息。但是我请大家特别注意,这个救恩的信息也包括着生命的改变。我每逢读到6章17节的时候,我总是会停下来,我总是会问我自己:是谁说,是谁写了这一句话?我们当然知道是保罗写的,保罗说的;但我们同时也知道其实保罗的名字原来不是保罗,他原来的名字是扫罗。我们知道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所描述的扫罗不是一个宣扬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人,乃是逼迫主耶稣基督,逼迫教会的人。而在加拉太书6章17节,当这个扫罗说“我身上带着耶稣基督的印记”时,我们看到了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是一个能够把扫罗变成保罗的信仰,是一个能够让原来逼迫教会的人改变为宣扬真理的人。我们这个救恩的信息绝对绝对不是只是让我们的灵魂得救,感谢主包括着我们的灵魂得救,但是同时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得着改变,而这就是宣教的信息。我们要出去传这一个福音,使人的生命本质因此而改变。我不晓得大家熟不熟悉约翰福音第4章,尤其是当约翰描述到耶稣与那位撒马利亚妇人讲完话的时候。多年来读那段经文我从来没有停留在那个描述上,直等到有一次似乎神就让我特别注意到那四个字,哪四个字呢?“留下水罐。”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思想过那四个字对这个女人而言是什么意思?在我自己的领受里那个水罐是象征着这个女人过去的失败,但是当她遇见了耶稣的时候,耶稣基督就让她把过去的放下来,因为在耶稣基督里她成了一个新造的人。那个水罐象征着这个女人的失败,也象征着她自己心中的内疚感。失败、内疚、失望。当她遇见了耶稣的时候,她的生命就得着了改变。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宣教的信息是十字架的信息,这一个十字架的信息是救恩的信息,但也是一个生命改变的信息。“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第二,十字架是宣教的催逼。当我读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保罗,为什么这个人会为着福音的缘故,为着主耶稣基督的缘故,他愿意被丢在监牢里,愿意带着因传福音而得来的疤痕,甚至到了一个地步,愿意摆上他的生命?为什么?我就思想到十字架所带给我们宣教的第二个挑战,是什么呢?十字架带给宣教的是一个催逼的挑战,是一个动力的挑战,是催逼着我们要赶紧地出去,把福音分享给那些还没有听见福音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得到这个好处。若是你熟悉约翰福音的话,你会知道,在那里耶稣曾经对他的门徒们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主工。”为什么?“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够工作了。”约翰福音9章4节。耶稣多次说:“必须必须,我必须完成天父上帝所差遣我来的工作。”我们在圣经里面看见这样的一种催逼,同时我们可以从教会历史,从一些宣教士的传记里,从他们的生平里,同样的看见这一个福音的催逼。我还记得我还小的时候,就听过了一个戴德生的故事。他曾经在一个地方传福音,后来有一个年轻人,就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谢谢你今天把福音传给我,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福音在你的国家已经有多久了?”戴德生正在挣扎的时候,他不太知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紧接着就对戴德生说,他说:“为什么我会问你这个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父亲用了他的一生在寻找人生的答案,但是他没有寻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仅是我的父亲,我的祖父也是一样。”他再一次问戴德生:“请问你们有这福音在你们的国家已经有多久了?”我相信那一天戴德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总是回答了,他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紧接着这个年轻人就对他说:“你们为什么等了那么久才来?”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当我们看这些宣教士的传记的时候,我们总是看见有这样的一个催逼。十字架带给宣教是什么呢?是这样的一种催逼,是这样的一种迫切感,是这样的一个趁着白日我们要赶紧地做这个工作,因为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够工作了。
一个多月前,我有机会去英国,有将近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英国不同的聚会里面讲道,有很深的感触。因为我的祖先是从英国来的,但是若是你听我的英文的话,英国的人他们不会承认我是英国人,因为我的英文是美式英文。我就发现很有意思,虽然他们讲英文,我讲英文,但是有很多沟通上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用的一些词汇跟我们在美国的词汇不太一样。有时会造成一些很好玩的笑话。去到英国我才真正的明白,今天我想不单单是在英国,其实在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在北美,西方人教会都遇到了危机。你知不知道在这些地方平均每一天有四千多个人离开教会?就是在北美、英国,在欧洲大陆,每一天有四千三百个人离开教会。然而我又发现,在非洲每一天有多少人信耶稣呢?有一万六千个人信耶稣!其实我们发现,在西方的国家,教会一直在没落的当中,而在南美洲,在非洲以及亚洲,教会在复兴。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在那十天中,我有这样的感触:今天,神要怎样使用南美的宣教士、非洲的宣教士、亚洲的宣教士把福音传回到这些原本差派宣教士出去的西方国家?可能有人认为这样的一个概念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可能去到那些地方,但是我要你们知道一件事情。我知道今天晚上在我们的当中也有很多人来自于中国之外的教会,你来自于北美的教会,你来自于其它地方的教会,我想到神把华人的教会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十分相信祂给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我们向我们的同胞传福音,但是容许一个外国人这么说﹕我心里难过的就是很少有华人教会对他们的西方邻居有一个福音的使命感。是的,他们看到了他们的华人,看到了他们的骨肉之亲,我也知道有十三亿的人口传不完,我知道。但是今天若是神把一个华人教会放在一个每一天有许多人离开教会的北美的话,请问,这个华人教会对美国人应有一个什么样的福音使命呢?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个西方人,有一个英国人他就对我说:“两百年前我们差派马礼逊去中国,请问中国什么时候要差派宣教士来英国把福音传给英国人?”想一想好像有一点荒谬,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我心里的一个祷告,心里的一个负担就是﹕主啊,求你让我们中国的信徒,我们能够更多地看见非华人福音的需要。我们当中从国内来的弟兄姐妹们,其实我们不需要去北非、去中东向回教徒传福音;是的,有可能神差派你去到那些地方,但是你知不知道在河南就有一百万个回民,一百万个回民!有可能我的消息是不够全备的,但是,我很少听到有我们自己的同胞,就是河南家庭教会那么兴旺的一个地方,我很少听到有河南本地的信徒向他们周遭的回民传福音。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在责备你,我只是愿意把我的负担、我的心情、我的感触,把我的看见跟你们分享,求神帮助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催逼,使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骨肉之亲。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马礼逊没有留在英国,他乃是去到跨文化的中国,把福音传给中国人;戴德生没有留在英国,他可以留在英国,但是神呼召他去到中国把福音传给中国人。今天我十分相信,若是我们不仅要做蒙恩的人,还要做施恩的人、见证主恩的人,我们就需要打破我们的一些传统思想。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非华人,国内还有多少的少数民族,都在等待着我们把福音传给他们。十字架,十字架不仅是宣教的信息,十字架也带给宣教的催逼!
第三,我们看见,十字架也把一个宣教的榜样摆在我们的面前。保罗在这里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他在这里用的“印记”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因为他引用了一个在罗马时代的非常残忍的东西。我们都知道罗马时代是一个买卖奴隶的时代,一个人若是有钱的话,他就可以买赎别人的生命来服事他,一辈子服事他。当一个有钱的人买了一个奴隶的时候,把他带回家后,他会在这个奴隶的身上烙一个记号。而保罗所用的“印记”就是这个词。他在提醒着我们,提醒着当时加拉太的信徒﹕我不仅是一个蒙恩的人,我今天已经是一个被赎的人,我是属于耶稣基督的,我要一生成为祂忠心的仆人。在这样的信息的里面我们看见十字架,我们看见那一位本与神同等而却不强夺的耶稣,祂怎样愿意虚己,愿意成为人的样式,愿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曾经多次向祂的门徒们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榜样?这是一个服事人的榜样。
我每逢想到这样的服事的时候,我会想到我们在中国大陆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项目,是一个扶贫的项目。在我们所服事的地方有很多非常贫困的人,当地的政府邀请我们跟他们一起合作,来帮助这些贫困的人。我们原来不太知道怎么样来做这个工作,政府原来的想法就是我们把国外的资金带到他们的当中,把这些钱给他们,但是我们也知道,真正的帮助人的话,给他们钱不是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就像那一个图画,我们常常所讲的﹕我是把每一天你所需要的鱼给你呢,还是把一个鱼杆给你,然后教你怎么样自己去钓鱼?后来我们知道那个少数民族是以畜牧为业,是养羊的,神很奇妙地带领我们想到了一个养羊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我们不是要把羊送给这些人,乃是把羊借给他们,借了一段时间他们要把同样的一个数字的羊还给我们。不是我们原先借给他们的,而是在原先借给他们的羊所生出来的小羊,他们要把其中的一部份还给我们,我们就再把它们转借给别人。当我们进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挣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当中有很多懂得牧羊的人,但是他们的专业是牧养那种两只脚的羊,不晓得大家暸不暸解我的意思(众笑)。我们找遍了华人教会,找不到懂得牧养四只脚的那种羊的人。我也不瞒大家说,后来我们发现那种四只脚的比较听话。(众笑)这个计划是很奇妙。两年之后,当那原来的五十户要将每一户的二十个羊带回来,要把它们还给我们、我们要再转借给别人的时候,在交接的仪式中,有一个共产党员站起来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来到这里帮助我们吗?”然后他自问自答,说:“我要你们知道,他们是以耶稣的精神来到我们的当中,来服事我们。”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当然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所谓的耶稣的精神,他讲的这一句话,我们没有办法揣摩得出来,但是我知道这个共产党员讲这句话比戴继宗牧师讲这句话还来的有力量,为什么呢?因为戴牧师需要讲这样的话,一个共产党员却不需要讲这样的话,大家了解我的意思吗?但是当我想到,保罗说我身上带着这样的一个印记的时候,当他说我是来服事人的时候,我是透过服事人来服事耶稣基督的时候,我就想到今天我们刚刚提到,二十一世纪宣教的一个挑战,就是非西方人投入在宣教事工的现象。但是同时二十一世纪让我们看见还有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容许宣教士进去,福音的门对宣教士是关闭的。你知不知道一件事情?单单在亚洲,就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居住在宣教士没有办法公开去的地方。当然包括我们的中国,当然也包括越南,老挝,甚至印尼,马来西亚,更不要讲北朝鲜了。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若是我们认为这些地方对于福音关闭的话,那我们就错了。因为这些地方虽然不容许宣教士进来,但是,他们却欢迎基督徒到他们的当中。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四川,后来很怕去四川,为什么呢?除了白饭跟水果,其它全部都是麻辣,“一味款待”,同一个味道﹕麻跟辣。先生你要多一点辣呢还是少一点辣?但是都是辣的!我到了一个学校,是一个党员的学校,后来我跟一个校长谈话。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动员一些海外的专业人士到这里来,透过他们的专业,跟当地的学校一起配搭。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我在校长的办公室我谈到一半时,他突然说:“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他说:“我想知道你带来的这些医生,这些英文老师是不是都是基督徒?”我说你什么问题不问,怎么问我这个问题呢?共产党不是说宗教永远都是人民的鸦片,戴德生跟这些宣教士永远也都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吗?但是这个问题是要回答的,我就对这个校长说,我说:“是的,我们都是基督徒。”我原本以为不用谈了,门在那边,不送了,再见。没有想到这个校长却直接地对我说,他说:“好,我希望你带到我学校的都是基督徒!”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这只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让我看到了什么?让我看到今天神不仅是呼召人要全时间出来做一个传统的传道人,传统的宣教士,同样神也呼召人出来,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里来为主做见证。
上一个英文课好不好?因为有一个词,它有两个意思,这个词是 profession,p-r-o-f-e-s-s-i-o-n。若是你去查字典的话,你会看到这个词在英文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职业”。当一个人被问的时候:请问你的工作是什么?我们会说:What is your profession?你的profession你的工作是什么?我发现,从911之后,当我回到我自己的国家,当我回到美国的时候,我一定要写我是一个宣教士,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写是宣教士的话,我发现我入关的时候一大堆问题,麻烦的不得了,到了最后我都很讨厌回美国。莫明其妙,我去世界别的地方都很简单就进去了,回到我自己的国家反倒那么麻烦,或许有一些人有同感哦。回乡证怎么那么快就过期了,我们还要排另外一个队。但是你知道profession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信仰的告白。信仰的告白。我觉得在英文里面,这两个意思连结在一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就是神要透过我们的专业来做我们信仰的告白。神有可能呼召你去做一个宣教士,你需要顺服;有可能神呼召你去做一个传道人,你需要顺服。但是难道一个医生不需要也做一个传道的人吗?难道一个老师不需要也做一个传道的人吗?难道一个学管理学的,或者在其它的岗位中的,不需要做一个传道的人吗?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当我们看宣教的挑战,我们看见,在21世纪,我们的教会需要更着重于动员弟兄姐妹们透过他们的profession(职业),透过他们的专业来做一个profession(信仰的告白)。我们要随着主耶稣基督的榜样,我们要服事人,我们要去到他们的当中来服事他们。
十字架带给宣教的是宣教的信息,宣教的催逼,宣教的榜样;最后,十字架带给宣教,给那些出去传扬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人,在宣教传福音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力量,所需要的扶持。大家有没有注意在这边保罗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为什么呢?“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换一句话,保罗在这边让我们看到一个图画,就是他受到这么大的困难,这么多的挑战,但是他却那么肯定地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若是你回去看加拉太书的话,你会发现“搅扰”这个字出现了五次之多;有些人去到加拉太的教会搅扰那里的信徒。而保罗却因着他身上有主耶稣的印记,他有一个确据。虽然他遇到那么多困难,但是他永远不失丧。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没有一件事情能够使他与主耶稣基督的爱隔绝。有可能你们会笑我,我太太常常笑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我的圣经的最后一页,慢慢地列出一些到了天上要问上帝的问题,若是你没有这个习惯的话,我鼓励你开始收集问题。我太太为什么会笑我呢?师母说开玩笑,你到了天上还会问这么很无聊的问题吗?我会问什么问题呢?我会问﹕耶稣为什么你要用口水跟泥来医治一个生来眼睛瞎的人?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多么的不卫生啊?我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当年那个犯奸淫的女人被拉到你的面前,约翰在《约翰福音》8章两次提到耶稣蹲下来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但是呢,约翰真会吊我们胃口,为什么不讲耶稣写了什么字呢?我到天上要问耶稣:耶稣啊,你到底在地上写了什么字?耶稣使一个年轻人从死里面复活,那个死人就讲话了,我要找他,我要问他:你从死里复活你讲了什么话?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我迫不及待,我希望能够马上问的问题是,我要听两个人二重唱,这两个人在监牢里面二重唱,我们不知道这两个人谁唱主旋律,谁唱和音,但是我十分相信能够在监牢里面唱的歌,一定是很好听的歌,而我也更加的相信有一股力量在他们的身上。这两个人是保罗跟希拉,他们到了腓立比,他们传了福音,后来被抓起来,被丢到监牢里。若是戴继宗在那个地方的话,我一定是埋怨:上帝啊,岂有此理,难道你忘记我来腓立比干什么吗?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保罗跟希拉在那边是不是埋怨上帝?没有。唱诗,赞美神!这就是宣教的力量,这就是十字架给这两个人的力量!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我一点都不低估今天你有可能在服事岗位上所遇到的挑战,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在20多年跟随主、服事主的道路上,我想我们经历到的是一些相同的困难,相同的挑战,甚至相同的挫折、灰心,但是我在这里愿意用这一节经文来勉励弟兄姐妹们:我们的信仰,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是一个能够使我们得着力量的十字架,是能够让我们在监牢里面唱歌的力量,而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的宗教能够给予的,十字架是宣教的力量!“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这位宣教士保罗,描述着十字架与宣教之间的关系,提醒着我们十字架带给宣教士宣教的信息,提醒着我们十字架带给我们宣教的催逼,十字架带给宣教榜样,十字架带给宣教力量。
十五年前,我们一家有机会去中国,对我而言是第一次去,当然对我父亲、对他的兄弟姐妹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我的父亲和他的弟弟妹妹,他们都是在中国河南开封出生的。那次回去我们有机会看望很多很多对我们家有意义的地方,包括开封,包括山东的烟台,在抗战的时候我的父亲跟他的姐姐弟弟妹妹,关在一个日本的集中营里面。我们有机会去到陕西省的宝鸡,去看望我祖父祖母在那里在抗战的时候,在凤翔所设立的一个圣经学院。但是我想对我自己而言,那一趟的高潮是我们有机会到江苏省的镇江。为什么会去到镇江呢?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去寻找戴德生安葬的地方。1905年死在长沙,我想这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内地会最后设立宣教士长期居住地就是在湖南。戴德生在被主接回天家之前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去到那个最艰难传福音的省,就是湖南省。过世以后他的尸体被运回镇江安葬在他第一个妻子马利亚的身边。我们全家11口人去到那边,我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起。我们想到容易的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去当地的公安局去问他们,因此我们11个人,要知道这可不是今天那么开放的时代,那是1983、1985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开放。我相信那一天当我们突然在公安局门口出现时,公安一定是紧张的不得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这11个外国人来这里干什么?后来我们跟他们描述,从他们的眼中我就有一种感觉,他们觉得很荒谬,你的祖先1905年过世,你现在才来啊?只差我们没有机会跟他们说,你们以前不让我们来啊,我们只好现在才来啊。后来他们说:1905年这太久以前的事情,你们最好还是去博物馆去问一问吧。啊,长话短说,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发生,就是我们居然能够找到戴德生的墓碑。而我觉得我要讲这一个故事,其实重点是在后面,因为当我们找到他的墓碑的时候,当我们围绕着他的墓碑的时候,我们在那里一起祷告。围绕着那个墓碑的时候,我心中的祷告是:愿感动戴德生的灵,能够加倍地感动我们每一个人!容许我把那一句话稍微改一点:但愿感动保罗的灵,能够加倍地感动我们,让我们也能够像保罗那样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愿感动保罗的灵,能够加倍地感动我们! (掌声)
让我们祷告﹕
天父上帝,谢谢你把保罗的榜样放在我们的面前﹕“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基督的印记。”天父,让这不仅是保罗的见证,让这一句话今天晚上也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见证!主啊,我们特别从这一句话里面思想着宣教,宣教的信息,宣教的催逼,宣教的榜样,宣教的力量。主啊,帮助我们,我们特别为华人的教会,中国的教会在你面前祷告。主啊,两百年,我们是蒙福的人,但是主啊,帮助我们不单单做蒙福的人,也让我们成为施恩的人。主啊,在中国,在我们汉族同胞的当中,更多的在少数民族的当中,河南那个地方有一百万个回民,愿主你兴起在河南的信徒,使他们看到回民福音的需要!主啊,求你不但兴起在河南的信徒,也兴起每一个省份的信徒,来挑旺我们!主啊,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地极,但是主啊,让我们不要忽略我们的耶路撒冷,不要忽略我们的犹大,也不要忽略我们的撒玛利亚。主啊,帮助我们,能够从蒙恩的人成为施恩的人,见证主恩的人!垂听我们的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戴继宗 内地会( 现称海外基督使团 )创办人戴德生先生的第五代孙,现为海外基督使团华人福音事工部人事主任。本文根据戴牧师在“中国福音大会2007”中的大会信息整理。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