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整全的宣教—“中国福音大会2007”宣教信息节选
2024/4/23 7:21:52
读者:9220
■滕张佳音

生命季刊 第48期 2008年12月

 

一、宣教的使命与方向
 
    马太福音28章第18-20节﹕“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们能够从这个主耶稣临升天之前所颁布给我们的大使命里面看见七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命令性的。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这位天上地下所有权柄总归的主吩咐我们,我们要彼此相爱,这个是大诫命,但是这个是对内的。我们对外有这个大使命,这个何等的重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去慢慢地谈判,讲价钱说:“我忙啊!”,“我刚刚结婚哪。”“我有孩子啊。”“啊,我正在有很多发财的计划。”这个大使命是主的命令。
 
    第二,是全民性的。主的教训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单单是十一个看见主耶稣升天的使徒,乃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要承接这个大使命。人人宣教,我们在主的面前,每一个人都有份。不是说:“啊呀,待一会,圣灵感动谁,谁就起来做宣教士了,谁就去那个阿富汗,谁就去艰苦的地方吧,我呢,就不行了,我没有这个恩赐,我没有这个负担。”这个不是恩赐,不是负担,这个是使命。
 
    第三,这个大使命是外展性的。“所以,你们要去”,不单单叫人来,来聚会,我们要往普天下去。马可福音第16章,这个大使命叫教会不是内向型的,我们是拓展型的,我们是行动型的。所以我们不单单培养一般弟兄姐妹,栽培是非常重要,否则他变成异端。但是栽培的目的是为了大使命,为了传扬福音。我们要好好地接受栽培,完完全全掌握圣经所教导的,以致我们能够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然后我们承接这个大使命。
 
    第四,这个大使命是有策略性的。“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万民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文化,但是我们靠着圣灵给我们的聪明智慧,有策略的,有神给我们的感动、智慧、方法来开展。正如歌罗西书第128节所说﹕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们要靠主常常祷告,仰望他,以致他给我们聪明智慧,来把这个这么美好的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地方。福音的内容不能改变,但是策略可以按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的需要来调整。
 
    第五,这个大使命是普世性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万民”!往普天下去,带到每一种民族当中。弟兄姐妹,不是去旅游观光,我们是为了那一些人的需要,因为他们有宝贵的灵魂。在中国的本土里面,已经有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我们就需要向他们传扬福音。这个福音不单单要传到耶路撒冷为止,因为圣经里面没有这个真理,叫我们单单只传到耶路撒冷。也不是说,这个福音从耶路撒冷出来,我们兜一个圈一定要回到那里。在中国的宣教历史里面我们要学习跨越文化,学习到艰苦的边疆。但是主的使命是传遍万邦,把福音传到整个世界去。
 
    第六,这个大使命是整全性的。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不是我们个人的门徒。不是我们有什么魅力,吸引一班人跟着我们。我们是要带他们到主的面前,我们要用主的教训好好地教导他们,让他们全面地认识圣经的真理。让他们把根基建立在基督的身体里面,不单单有头脑的知识,乃是作门徒。门徒是跟随耶稣的脚踪行。要学习耶稣的榜样,道成了肉身,进入人群的当中,与他们一同地来明白,带领他们一同地进入神的国度的里面。
 
    第七,这个大使命是有应许性的。耶稣基督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圣经又告诉我们:我们等着从上头而来的能力,“圣灵降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得着能力。”啊呀,我们很累呀,我们没力量哪,我们口才不好啊,学历不够啊,我们年纪大啦,我们多病痛啊……我们面临很多陷阱,很多不可能。但是在他里面,圣灵所赐给我们的大能充满我们的时候,就超越我们一切的陷阱。这个就是大使命里面应许我们的。有谁不愿意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啊。我们如果愿意耶稣同在的话,我们就参与宣教的工作,参与传扬福音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常常经历他的同在。
 
    这七点,至少在大使命里面,我们看得见,这个就是第一大方面:宣教的使命与方向。
 
二、宣教的进入与目的
 
    第二,我们来看:宣教的进入与目的。
 
    我们好多时候,常常在这个文化的使命与那个救赎的使命里面来对立。文化使命的基督徒常常说:“唉,其实我们太忽略了那个创造论,你看上帝在创世记里面给人类管理,治理整个地上、空中的飞鸟、海里的鱼、地上的走兽,是让我们来管理的。为什么我们单单只看中那个救恩,我们放弃那个管理大地的权柄呢?所以我们要行公义,好怜悯,存谦虚的心,与我们的上帝来同行。”好多时候关怀社会的,关怀文化改造的,常常用创造论来跟那个救赎论来对衡。历史上,天主教的利马窦,还有李提摩太,有不同的模式;在基督教新教里面有不同的讲法。一种的讲法是﹕传教的时候,要影响这个高官,影响知识分子,影响那个邪恶的制度,让我们的福音能够通畅在人民的当中。另外一种讲法呢,就是我们不理这个社会,我们单单要弄好这个救赎的使命,我们单单传福音,社会的事情我们不要理了,没有那个资源,没有那个人力、物力。
 
    亲爱的弟兄姐妹,圣经里面给我们的是这个整全的使命。文化使命的基督徒,可能在历史里面给我们看见不好的榜样,好多时候就只有那个社会的关怀,就没有那个福音,结果呢,慢慢就修桥补路啊,改善人的生活啊,慢慢就关注人现世在世界上的生活,改善了之后就没有主耶稣了。这是最失败的一种情形。
 
    另一方面,我们单单关在教会里面,“你们来!来!来听福音!”我们只传福音,社会的事情我们不理,我们强调的就是永恒的关怀,我们的灵魂得救。今天好多人,面对他的生活,面对他的好多的事情解决不了。耶稣基督虽然说不要为必坏的食物来劳力,要为存到永生的食物来劳力,但是他仍然以五饼二鱼来帮助我们。但是最终的目标,是带领他们认识生命永恒的价值。
 
    所以今天我们不能、不要将这两者来对立。我们可能要到一些铁幕的国家,竹幕的国家,不让宣教士入境的国家,我们要透过各种的身份,透过文化,透过关怀,透过商业,透过专业,透过各种的医疗,进入那个国家里面,我们要服事那些人群,我们有文化的使命;但是最终我们要把那个福音,把那个救恩带到他们的心灵里面,改变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清楚蒙恩得救的人。因为你改善了他的生活,他始终都会病,都会死,都会面对永恒的审判;所以今天我们看见圣经里面,其实是一个整全的使命,只要将永恒放在最优先的秩序里面,我们就知道,文化是我们不能脱离的,我们住在这个环境里面,这个就是我们的处境,我们不能跟生活分隔。我们的信仰与生活是整合的,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我们都显扬基督这个真理出来,但是文化只是一个进入,我们最后要引导他们进入永生的道路里面,这个是第二点。
 
三、宣教的对象与分类
 
    我们刚才说,把福音传到万邦,这个有一种地理的分割,传到万民呢,就是每一种人民,每一种未得之民,福音还没有达到的人群当中,或者称为少闻福音的人,怎么定义?
 
    好多宣教的学者说:就是你把福音传到一个民族里面,那个民族虽然有福音了,建立了教会了,但是这个教会还不能够自己起来、接福音的棒,把福音传到他自己的民族里,这个地方仍然是未得之地,这一些人民仍然是未得之民。但是如果你把福音传到他们当中,训练他们起来,帮助他们,他们已经可以兴起来,慢慢把福音传给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民族里面了,这个福音的责任,那个棒就可以交给他们了。当然我们是有阶段性的,我们一定要扶持他们,帮助他们,直到他们能够强大起来,成为宣教的大军。
 
    现在,借着全球化、城市化,一个地方可能有好多不同的民族聚在一起,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所以,当我们要传福音的时候,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进入到不同的群体里面。比如艾滋病人、民工等。特别在美国,你可能在美国碰到阿富汗人,你可以把福音带到他们当中。所以今天不单单讲那个地域的分别,乃是讲文化。我们要向万民来传福音,所以就有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一般就是这三类。但是,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了,所以以下分的类别比较多。
 
    第一就是同文化。在圣经里面使徒行传第一章到第七章,集中在耶路撒冷,然后在第八章第1节,“犹太全地”,你看见那一种情形,就是初期教会,先在本地本土这里来传扬福音。但是,本地本土里面也有次文化的分别,好像在五旬节,使徒行传第2章,从至少15个不同的地区来,有不同的乡谈,所以他们就说:啊呀,他们说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讲出我们所说的乡谈了。他们都是犹太人,但是有好多种不同的乡谈;好像我们中国人,很多不同的省份乡音。使徒行传第6章第1节,犹太人中有讲希伯来话的,有讲希利尼话的,他们因为饭食的缘故来争辩,所以有次文化的分别的时候,有时候发生冲突。
 
    我们在海外,特别在北美洲,我们要用普通话。本来我是广东人,普通话不行的。在北美洲要用普通话,而讲普通话的人中,有中国大陆来的,有台湾背景的,有东南亚的,有各种各类的,大家聚在同一个礼拜堂里面,还有很多次文化的分别,要学习,要谦虚,要有爱心,这个真是不容易。今天我们在自己同胞当中,或者在海外的华人当中的宣教工作,都是同文化或者次文化的宣教工作。我特别要鼓励大家,不单单在中国大陆本土宣教,如果你有机会旅行啊,探亲啊,读书啊,到了海外,也可以宣教。好多西方的差会,不会做海外华人的宣教工作,所以就留给我们华人教会承担。我们到世界各个地方,就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好多中国人。欧洲有一些的餐馆的福音工作,凌晨12点钟,才说:“赞美主,现在我们敬拜了!”整个通宵来聚会,很不简单。所以我们能够有机会到海外去的时候,求主让我们把福音也带到他们当中。
 
    第二类是近文化的宣教工作。使徒行传第84-13节记载了腓利在撒玛利亚传福音。撒玛利亚人是混杂的,讲不出自己的家谱来,我们可以说他们不完全是犹太人,而是近文化的。那么在我们中国人来说呢,亚洲人是我们近文化的宣教地区。所以如果有机会,神可能带领我们到亚洲地区,如印度尼西亚啊、泰国啊、印度啊。印度有印度教,印度尼西亚有回教,泰国有佛教,有很多很多近文化。这10/40窗宣教的硬土很多在亚洲的地区,所以,求主帮助我们,不一定去很远的地方才传福音。在本土,在近的地区,你发现有很多很多的需要,如果主耶稣给我们机会,我们就向每一类还没有得着福音的人传福音。
 
    第三类是跨文化的宣教工作,或者说是异文化的宣教工作。就是主耶稣大使命里面的“传到地极”。使徒行传第826 - 40节记载,撒玛利亚人的反应很好哇,福音大爆炸,大型的聚会,很多人很好的反应,神迹奇事随着。但是圣灵告诉腓利:“向南走,到旷野的地方”,在那里,看见什么?不毛之地。看见有一个车,圣灵感动他,他就跑上前去。原来发现一个安提亚伯的太监,那个高官,他就在念以赛亚书。一个传福音的人随时要训练好的体能,跑到旷野,也要跑步追那个车子。上车以后还要立刻解经。你不能说:啊呀,对不起,我还没有受神学训练,我要回去好好研究以赛亚书才行。不,你要随时好好预备自己。腓利立刻就向安提阿伯的那个太监分享福音,带领那个安提亚伯的太监来受洗,然后就分开了。这个安提亚伯原来就是今天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黑人的地区。圣灵已经带领初期教会的圣徒们把福音传遍可能及的范围,以至有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的宣教工作。
 
    在中国,我们有很多少数民族,有55种语言。我们要学习怎么样跟他们分享福音。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语言。这是第三种文化,很多福音宣教的机会。
 
    第四就是敌文化的。马太福音第249-10节告诉我们,末世的时候,人要把我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我们,我们为主的名无端端的,只是为主的名做好事,但是被万民来恨恶。所以在基督徒圈子里面,在教会里面,可能好多人因为受苦难,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以致跌倒,离开教会离开主。圣经早已告诉我们,主耶稣没有欺骗我们,我们实在会有机会被陷害,恨恶,这个是很可怕的情形。过去的历史里面有发生过。
 
    一些极端回教原教旨主义者,为他们的宗教狂热而杀人。他们觉得他们的教义是可以上天堂的,他们要杀害无辜的人,把整个世界成为一个舞台,要表达他们的仇恨,要让你痛心,所以我有机会念他们的书,看看他们的意识形态,看看为什么他们这样不合理。你要杀就杀那一些对付你们的国家、高官、君王,不要杀我们平民百姓,干吗要把我们作人质呢。原来他们有一套理念,我们要了解,然后我们才能到他们当中跟他们生活。为什么今天他们逼着基督徒要他们改变他们的信仰,信回教?原来在西方教会历中,十一到十三世纪时,至少有九次(后来还有更多零零星星的,小型的)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伤害了很多很多回教徒。所以今天有一些西方的差会,他们觉得传福音给回教徒这个敌对的文化,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的历史仇恨,这种伤痕不是你单单讲了福音,他们就愿意接受的。他们以为你的十字架,你的耶稣是这样残忍,是害他们的,所以有一些差会,有一些西方的宣教士经过丝绸之路到中东,到那些国家里,他们跟回教徒一起生活,甚至向他们道歉,请他们原谅过去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我曾经遇到日本的基督徒,其实我们不太认识,但是一有机会的话,好多虔诚的日本基督徒就抓住我们,向我们跪下来道歉,为着大战的时期,中日战争里,日本怎么杀害中国人请我们原谅。我真是很佩服日本的弟兄姐妹,我们都不敢让他跪在那里,我们都一齐跪下来,一齐地祷告。因为每一代每一代做过很多很多伤害别人的事,今天我们面对历史遗留的仇恨,求主使我们用十字架的爱来化解它,用十字架的爱来求宽恕,求赦免,用爱来建筑和平,因为我们是要传和平的福音。
 
    第五点,多元化的宣教。刚才提到全球化底下,整个世界全球化,成了一个地球村。地理距离缩短了,一上网立刻知道情形怎么样,所以整个文化开始改变。城市化之前,我们都听过不同的讲员告诉我们,整个世界,不单单中国三亿人哪,从农村跑到城市里面,快有一半的人口跑到城市里了。其实,全球有四百多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有二十几个是二千多万的庞大城市(Mega Cities),里面聚集了不同的文化。以前说是一个熔炉,现在不讲熔炉了,因为每一个城市中,又有“中国城”(China Town),“日本城”(Japanese Town),等等。每一种不同的文化在保存着自己的特色,所以这个“全球化”(Globalization)就变成“地方化”(Localization),就是全球底下每一个地区保留每一个地区地方的文化。
 
    在香港,如果你周末经过中环维多利亚公园的时候,你会发现:哇,怎么这么多的菲律宾女佣,她们讲的话,我们听不懂的。然后回教的印佣,他们戴着那个帽子,穿着也是不同的颜色,他们在公园里做他们回教的敬拜,一圈一圈的在这里做,所以我们现在兴起了“城市宣教”(Urban Missions),就是要把福音带到那个城市里面,带到很多被忽略了的、不是主流文化、被边缘化了的群体中。我们要把他们一群一群地领到耶稣的教会里面。我们要学习印度尼西亚人的文化,以致可以带印佣来信耶稣;我们要了解菲律宾人的文化,来带菲律宾人信耶稣;这是在同一个城市里面的啊。
 
    我相信,在中国大的城市好像上海,北京,重庆,很多大城市里,你发现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多元文化的宣教工作。使徒行传提到“讲不同的乡谈”,启示录几次告诉我们:将来在天上,各族、各方、各国、各民,主耶稣的宝血都把他们买来,救赎了。所以,我们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是我们要了解别人的文化,尊重别人的文化。要分辨什么是迷信的、邪恶的文化,用福音,用神的道来战胜改造它。如果它是中性的,是传统,我们就要尊重,可以继续保持。好多个世纪前,西方的宣教士给人的感觉是,用西方文化(Westernization)来改变我们中国,所以就使一些非基督徒误会,说:“你们是文化的侵略,”甚至说“你们是政治的侵略。”很多很多的误会,是我们没有分清福音跟文化所致。这些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们做宣教工作时,一定要了解、尊重宣教工场的文化,也要分辨,必要时还需要改造一些文化。
 
    使徒行传的第1章第8节告诉我们: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里的“并要在”及“和”,这些字在原文中是同步的,并进的。中文的翻译可能使我们误会,以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耶路撒冷,慢慢到犹太全地,慢慢再到撒玛利亚,然后慢慢才直到地极。原来耶稣基督讲这一句话的时候,这个原来希腊文的连接词是同步的,并进的。所以宣教是在同文化、次文化、近文化、跨文化、敌文化、多元文化中,同步地发展。求主加力量给中国教会,同步地发展,当然,在技术上我们有轻重,每一个教会在主面前领受,我们这段时间要重于什么。我们要注重同文化的宣教,但是我们的观念要知道这个整全的步伐。我们都应该关注,我们要为自己没有差人去的地方祷告,可以支持、关心其他的宣教士。
 
    我在这里切切地恳求上帝感动中国教会,要关心差出去的宣教士,不单单为他们祷告,不要常常问他们,你们的效果怎么样?报告数字。如果他们能生存,能影响别人,这个已经很棒了;然后,一步步地把未信的人带到主耶稣那里。所以求主帮助我们,我们的心态不要像老板一样,我给了你钱,你就要好好地有成绩,有什么数目字给我知道,你带了多少人信主。每一个地区,每一种文化都不一样,其艰苦的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要去关心他。我们不能放了风筝后把线剪掉,那风筝最后会掉下来,伤亡惨重。
 
    我们也要遵照圣经的教导﹕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我们要用金钱支持传道人,支持宣教士,让他无后顾之忧。我们不要假设传道人就一定是贪爱世界的,一定不要给他工价,给他受苦。他的苦是主给他受的,不是我们给他受的。今天,西方教会在研究宣教士的伤亡率(Attrition of Missionaries),这个是非常严重的。很多的因素导致宣教士伤亡,教会是一个因素,弟兄姐妹是一个因素,他的装备,他个人的性格,他的神学训练都是一些因素。我们中国教会要出去宣教,非做不可,这是主的使命。但是我们做的时候,要好好预备自己,减低我们差出去的宣教士伤亡律。但是,我也奉劝每一个有心走十字架道路的,有心奉献作传道人、作宣教士的,我们要走信心的道路,就算经费不够,就算支持不住,我们还是要踏上去。因为主吩咐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习两方面,教会要学习,但是这个同工,这个事奉人员,也要在主的面前学习。
 
四、宣教士的角色与种类
 
    如果上帝感动我们,我们能像路加福音第9章那十二个使徒一样,全时间的长期宣教,最好,最棒。但是上帝感动一些人还不清楚是不是全时间,但是把人生的一段时间拿出来宣教也好。好像旧约的拿细珥人,也好像路加福音第10章,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发现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打发70个人出去,也像全时间的人,一样给他们能力,权柄、赶鬼、治病,两个两个分派出去,进入各城、各乡、各家、各户,把平安的福音带到他们当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预备自己,像韩国的弟兄姐妹一样使用每年的假期,不是去旅游,去享受,而是去支持前线的宣教士,去工场里面帮助他们,作短期的宣教士。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专职的宣教士。上帝的呼召很清楚,好像使徒行传13章中安提阿的教会,差派最精锐的部队出去巡回布道。而不是﹕“啊呀,你这个人很麻烦,不要留在教会,祝福你啦,你快出去。”不是这样子。有好多的情形,不差派最精锐的人去的话,到宣教的工场,很快就伤亡了。但是因为好多国家已经不让宣教士的身份入境,你一定要带着你的专业,用另外一种身份来申请进入。所以,有一些人就读书、留学,有一些人就以专业,做生意进入。温州的弟兄姐妹以做生意企业来宣教。还有我最近发现在中东,有一些弟兄姐妹开文化中心,茶道啦,书法啦,中国剪纸啦,拿到了身份就留下来了。这一种我们叫创启地区的宣教工作。就是不用宣教士身份,用一种策略。保罗也曾织帐篷,自给自足。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别人支持我们才能做宣教士,有时候我们可以织帐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作宣教士。
 
    第三,巡回开荒的,跟驻堂的训练。巡回开荒的,好像保罗,他说我不要再在别人的根基上再打了,因为很多地方福音还没有传到,所以我一定要去福音还没有传过的地方,就是开荒。所以安提阿教会差遣他们巡回地去开荒。他们开荒以后也在那里面做坚固的工作,不是生了孩子就不管了,让他饥渴、死掉,乃是让他们能够成长起来,所以保罗在安提阿教会里停留一年,进行驻堂的宣教训练。所以弟兄姐妹,求主使用我们不同的恩赐,一年建造一个教会,训练一群基督徒。我们要承传圣徒,各尽其职。我们在还没有出去之前,就要好好地接受培训,以承担主给我们的宣教使命。
 
    第四,有宣教的牧者与宣教的学者。歌罗西书第一章中,我们看到以巴弗与保罗同工,他常常为教会祷告,也到老底嘉、希拉波立坚固教会,然后跟保罗一同坐监。所以这一类的牧者,虽然他未必一生全时间在前线做宣教的工作,但是他在后方培养弟兄姐妹,让他们有宣教的观念,装备他们,差派他们,自己也亲自到他们当中支持、安慰、扶持。这一种是今天中国教会很需要的宣教牧者。宣教的学者也是上帝兴起的。使徒行传十六章中,路加加入这个布道队里面,然后以医生的身份,跟着保罗,写下了那段宣教的历史,然后又带领提阿非罗成为基督徒。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个双职的宣教士。
 
    第五,我们看信徒的宣教士。我们可以做好多好多支持性的工作,如果我们看圣经,你看见,哥林多前书16章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他们事奉的模式都是服事性、关怀性、支持性的。我们看腓立比书第四章中的以巴弗提。保罗说:他把你们的金钱带来支援我,然后他又病倒了,我让他快回去。还有那个推基古,他把宣教士在前线的情况与不同的教会分享,鼓励弟兄姐妹支持前线宣教的需要。可见教会里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样式,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整个的宣教事工。
 
 
    无论是长期的,短期的,全职的,带职的,巡回的,驻堂的,开荒的,训练的,是牧者的,是学者的,是前线,是后方,是领导、是支持,弟兄姐妹,我们是一个宣教的团队(Missionary as a team)。这就是整全的宣教。圣经的教导是全面性的,是每一个人有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整个大使命中分担不同的岗位。所以保罗书信中虽然写自己、写彼得较多,但是保罗的成就不是他个人的成就。保罗的成就是他训练了一大队人,好多教会一同来参与宣教事工,这就是一种强大的宣教的协同力。今天中国教会不要散沙一盘,中国教会要为了大使命而聚在一起。除了异端邪教、新派、不信派,我们都要同心合一,在真理的大旗帜底下,在十字架主的爱底下,我们要合一。合一为着什么?合一为着宣教。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中国福音大会2007”中的大会信息,根据录音整理)
 
滕张佳音 现居香港;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宣教学) D.Min. (Missiology)。“中国福音大会2007”讲员,生命出版社(生命季刊)董事。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