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己的爱(下)
约翰福音信息(97)
文 | 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舍己的爱(上)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约19:25-27
二、舍己的大爱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
“耶稣见母亲…”(When Jesus saw His mother…)
主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正遭受着极度的摧残和身心灵的痛苦,然而,祂此时仍然挂念着祂的母亲马利亚。
除了耶稣降生的记载提到约瑟之外,福音书中的记载几乎没有提到约瑟。有理由相信,约瑟比较早过世,因此作为长子的耶稣,就要承担照顾母亲马利亚的责任。
宇宙万物的创造主,千山的群羊牲畜都是祂的、金子银子都是祂的。但当祂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时,历经卑贱贫寒,没有枕头的地方。甚至交圣殿税,是祂吩咐彼得去打鱼,从鱼口中得一块钱替祂交税。一生唯一一次摸钱,是当法利赛人试探祂,给凯撒纳税可以不可以?祂向人要一个硬币,说出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如今,祂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群羊金银都是祂的。主耶稣基督,却没有给自己的母亲留下分文,只能把母亲托付给心爱的门徒。
祂看见母亲,又看见所爱的门徒站在旁边,就对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被钉十字架的主耶稣,祂被挂在十架上,仍然关心祂上了年纪的母亲,祂将母亲托付给心爱的门徒,使母亲可以老有所养。
当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为人子时,祂没有忘记自己在地上为人子的责任,祂是孝敬父母的典范。
旧约律法明确规定,当孝敬父母,并以著名的十诫形式固定下来。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
新约虽然不再刻意守律法的规条,但使徒保罗重申这一诫命。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3)
主耶稣小的时候顺服父母。
“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路2:51)
如今,耶稣要离开世界回到父那里去,祂被钉在十字架上依然关心、挂念自己的母亲,将母亲交托给所爱的门徒约翰。“母亲,看,你的儿子。”主耶稣托付约翰代替祂对母亲马利亚尽孝。
主耶稣小时候顺服父母,在地上时赡养母亲,临终时将母亲托付门徒。
我父母有六个孩子,我排行第四,上面三个哥哥,都大我很多,我大哥大我十一岁。下面有一个小我两岁的妹妹,还有一个小弟。排在中间的孩子通常就不受待见(Mid-child syndrome ),因为孩子多家庭贫困,父母每日为生活忧虑没有好气色,偏偏我又格外悖逆不听话,常常与妹妹争宠,于是便为自己招来父母亲许多的打骂。我有一次赌气说,“你们年老的时候我决不养你们。”
话虽这么说,自从十四岁上高中住校离开家直到如今,虽然很少与父母同住,但从十七岁在外地读书时就开始常常想办法帮助父母补贴家用。从挣工资开始就经常给父母寄钱,直到与我家师母结婚后还是父母优先(当然现在知道这并不符合圣经)。
1998年1月我来美工作,那时美金很值钱,一年的薪水相当于二十多万人民币,那时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时美国物价又便宜,87号汽油真的就是87美分,93号汽油好像就是93美分,食品店的鸡腿19美分一磅,当时汇率8.3,一美金可以兑换8.3块人民币。 我想,我终于可以让一生贫困的父母摆脱贫困了,便一次给他们寄回去一万块人民币,他们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但父母收到钱后舍不得花,便让我大哥存到当地半公半私的储金会去,后来由于太多人借贷不还,储金会老板干脆卷款逃之夭夭,于是那一万块钱便血本无归地打了水漂。从此我便化整为零,每次回去探亲都给父母少量一些钱供他们花用。但父母依然节省舍不得用,最后还是积攒起来加上父亲自己卖破烂所存的钱,一起分给除我之外的五个儿女。
今天作为子女的,如何孝敬父母?
如果你还年轻,尤其青少年youth group,你要听从父母,爱你的父母,让父母为你感到自豪骄傲。当你尽心尽意爱主你的神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更加让敬虔的父母高兴的事了。
如果你已经成人,而父母已经年迈,照顾他们生活的需要,关心他们情感和心灵的需要,时常给他们视频电话,如果父母还没有信主,要竭尽全力向他们传福音。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23:22)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约19:26)
注意耶稣对母亲的称呼,“母亲”是中文的意译,本来的意思是“妇人。”
在福音书中耶稣好像从来没有称呼自己的母亲马利亚“母亲,”在约翰福音第二章的迦拿婚宴变水为酒时,以及此处在十字架上将母亲交托门徒约翰时,都是称呼马利亚“妇人。”
我常想,耶稣为什么不叫马利亚“母亲,”反而称呼她“妇人”呢?
首先,“妇人”的称呼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反而是非常的尊重、敬重,所以英文常翻译为:“dear woman, dear lady,”相当于现在英文口语中的“Mam”等。
其次,耶稣称呼马利亚“妇人,” 很可能也是有意做出这样一个分寸:马利亚虽然是耶稣肉身的母亲,但马利亚只是一个虽然敬虔、但也普通的人,耶稣是神的儿子,即神的第二位格圣子耶和华。马利亚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敬拜。联想天主教敬拜马利亚并向马利亚祷告这样的教义错误,耶稣这样的分寸是必要的。
“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2:5)
然而,当我读到约翰福音十九章这部分圣经时,突然有一种感动,感受到主耶稣特意如此称呼马利亚格外的良苦用心。
主耶稣称呼马利亚“妇人” ,似乎对马利亚说,“母亲,我不单单是你的儿子,我更是神的儿子,神的羔羊。我要为拯救世人在十字架上舍身流血,成就赦罪的救恩,拯救罪人脱离罪恶与死亡的辖制,世人需要十字架救恩,甚至包括你——我的母亲。”
可想,如果马利亚领会主耶稣的用心,她那被刀刺透的心就会好受一些,知道她的儿子担负着父神差遣祂的使命,作为耶稣肉身的母亲,她必须明白,她要放手让祂去,正如她自己在尊主颂中的祷告:
“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1:46)
主耶稣哪怕被钉在十字架上,祂仍然为母亲马利亚着想,祂不仅把马利亚托付给门徒约翰,祂也尽力安慰那站在十字架下伤心欲绝的母亲。
实际上,主耶稣十架七言的前三句都是为他人着想。
祂为钉祂十字架的罪人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祂对认罪悔改强盗的应许,“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祂将母亲托付给门徒约翰,“‘母亲(妇人),看,你的儿子。’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
马利亚对主耶稣有坚强的母爱,但神有更加伟大的爱、舍己的爱,为罪人预备救恩,乃是赐下祂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8:32)
三、肢体的相爱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7)

约翰福音中从来不提作者自己的名字,而总是用“主所爱的那门徒”(约19:26;20:2;21:7;20)自称,可见约翰与主特别亲近的爱的关系:主耶稣特别喜爱约翰,而约翰也深深地爱主耶稣。
客西马尼园主耶稣被捕的时候,门徒都四散逃命,包括约翰。
“当下,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太26:56)
然而,约翰离开主耶稣和其他门徒一同逃跑之后,somehow他和彼得又回来了,也许他受到良心责备,也许他惦记主耶稣,总之他又回来了。他和彼得跟随主耶稣来到大祭司的宅院,鸡叫之先彼得三次不认主后出去痛哭。约翰一路跟随主耶稣到犹太公会,到彼拉多的官邸,再一路跟随耶稣到各各他山,跟随耶稣到十字架下,与耶稣的母亲、他自己的母亲撒罗米、以及其他几个妇女一起站在主耶稣十字架脚下。
这一路不离不弃的跟随,显明使徒约翰对主耶稣深切的爱。
耶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母亲交托给祂的弟弟妹妹们呢?有人说,当时他们都不在场,这也是真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当时祂的弟弟妹妹像雅各犹大他们都还没有信主,还没有相信接受祂。因此,在主耶稣看来,信主的门徒约翰比祂的兄弟们更加可靠、更让祂信赖。
主耶稣对那门徒(约翰)说,“‘看,你的母亲。’”
约翰自己见证说,“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7)
我常说,主内的弟兄姐妹要比还没有信主的肉身弟兄姐妹更加亲近,因为他们虽然没有肉身的血缘关系,但他们由更加珍贵的主耶稣的宝血连结在一起。
早年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的弟兄们听说我信主并且去读了神学院,他们一个个恼羞成怒,几乎要和我断绝兄弟关系,那一次我很伤心地离开家。到北京之后参加一个家庭教会,除了和我一道去的人之外,我一个也不认识,但是大家的相亲相爱使我立即感觉好像回到了家。
我父母有六个孩子,父母年老之后,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轮流抚养父母,每家轮值两个月。我老家一个教会的姐妹对我说,“任牧师,轮到你的时候,我可以把两位老人接到我们家替你照顾他们。”我相信这位姐妹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她是认真的,而且我也相信她会对我父母照顾得很好。只是我父亲坚决不同意,说自己有六个孩子,为什么要让外人照顾?于是我出抚养费,托我的哥哥照顾二老。
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对他人的关爱、照顾、帮助,不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为判断的标准,而是以真正的需要为标准,这也是我这多年来遵行的原则,对于老家的亲戚甚至乡邻都是如此。
我们家住在教会和大学附近,经常接待一些弟兄姐妹和学生,我家甚至成为临时收容所,收留教会附近那些因家暴暂时无家可归的人。这十几年来在我们家吃住过的人大约有六七十位。有的在我们家一住好几个月,都是师母为他们预备吃住的一切需要,年长的甚至连衣服师母也帮他们洗好,从来不收他们任何人一分钱。当然也有一点儿私心,希望那些没有信主的人尤其接待的学生能够信主,有时心中难免会有被人利用的失落感。
保罗被称为信的使徒,彼得被称为望的使徒,约翰则被称为爱的使徒。因为老年时的使徒约翰,常常苦口婆心地对人说,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约一4:7;11;19-21)
如果你知道主耶稣曾经给脾气暴躁的约翰起名为“雷子”,你就能体会约翰生命的改变是一个怎样的神迹。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可3:17)
这个“雷子”雷到什么程度?
有一次耶稣和门徒到了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他们不接待耶稣,因为他们面向耶路撒冷去。
“祂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吗’?”(路9:54)
外号“雷子”转变为爱的使徒,这正是耶稣基督救恩再造生命的奇迹!
“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7)
约翰从此就把马利亚接到自己家里,代替主耶稣向马利亚尽孝。
设想,约翰照顾马利亚的那些年,约翰自己是何等的幸福?他可以从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那里得知主耶稣从幼年到成年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奇妙故事,尤其当知道,马利亚是一个常常“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2:19)的人。
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也是从神而来的祝福!
约19:25-27这短短三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主耶稣、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主耶稣的门徒约翰,都活出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舍己之爱,这种爱正是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所需要的。
“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有人告诉祂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祂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46-50)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阅读:
任运生牧师 约翰福音系列文章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箴言系列
路得记系列
约伯记系列
尼希米记系列
路加福音系列
雅各书系列
以弗所书系列
十架七言系列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