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拿的问题一﹕
儿子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祷告以后,告诉我们爸爸会得医治,是他们撒谎吗?我无言以对。弟兄姐妹为我们付出的爱心和祷告使我相信他们没有撒谎。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回答﹕
我个人相信这些弟兄姐妹没有撒谎,他们很有爱心,也很爱主,所以,他们不像是在故意撒谎欺哄人,只是他们寻求神旨意的方式,受了“神必医治”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不客观。
这些弟兄姐妹的神学观点是﹕人生病绝不是神的心意,所以,只要凭信心求,神必定医治。当这些人宣称说,他们是在祷告以后得到了神必医治晓明的应许,那么,我们要问,到底他们祷告了些什么?难道他们是想借着祷告来寻求神的心意,以致他们可以明白神到底是要医治还是不要医治吗?这显然并不是他们祷告的目的,你想,都已经深信神必要医治了,还需要再求问“医治或不医治”吗?这对他们来说岂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吗?
由此可以推论出,他们所谓的祷告,并不是在求问“医治或不医治”的问题,他们乃是借着祷告在寻找“神必医治”的凭据。所以,我个人以为,他们的听,是“有选择性”的听,他们的看,是“有选择性”的看。
这很像我以前碰到过的一些姐妹在交男朋友时跑来找牧者,说让牧者看看她男朋友怎么样?可是,当牧师提出“不妥当”时,她们就不乐意了,觉得牧者的看法“不客观”。说穿了,她们其实并不是要来“寻求”牧者的意见,她们来是要寻求牧者的“祝福”,是要牧者来“赞同”她们的选择。在她们来找牧者之前,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定见,早已下了结论,下了决定。她们的所谓的咨询意见,不过是以咨询之名,行“强迫你接受”之实罢了,毫无“客观性”可言。
同样的道理,当一群热心的弟兄姐妹,抱着“主必医治”的定见来祷告寻求“主要医治”的凭据,请问,他所得到答案有可能会出现“主不医治”吗?
容许我打个比方,就好像果园里种有桃子树和李子树;如果一个人已经先爬上桃树了,即使“蒙上眼睛”随便摘,他也只能摘到桃子,绝对不可能会摘到李子,这个或然率是百分之百的。
我个人以为,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晓明一家,“同时”宣称从神那儿得到了“主必医治”的应许,这也就实在不足为奇了。
再者,他们所引用的那些应许的经文,事实上都是他们“经常”引用来教导“神必医治”的一些经文。他们的脑海里大概已经储存了很多这一类的经文,以备在遇到有生病或遭遇患难的人时可以引用。因而,当这些被宣称是在“祷告后”而得到的应许经文,我都不会把它们看作是“特殊感动”下的产物和结果,我会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产物和结果。对他们来说,“神必医治”是可以套用在任何“愿意”相信的人的身上的。这就好比每个基督徒都能引用“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就能得救”这类的经文来劝勉那些刚刚信主的人一样广泛。
同时,他们的解经也有很多断章取义的地方,跟经文上下文的意思不相吻合。犯有解经的基本错误,限于篇幅,在此暂不陈述。
亚拿的问题二﹕
我问自己以后我还会相信别人的感动,传递神的话语和看到的异象吗?如果有人与我一同服事神,在大事小事上告诉我他或她祷告以后有神的话语和感动,我该如何对待?我该如何辨别弟兄姐妹祷告得到的话语哪些是来自神,哪些是来自人?
回答﹕
在此有一个重要的行事原则,凡事不能单单只听对方说,自己一定要在神面前祷告,要思想,要与一同服事的、在属灵里有智慧见地的弟兄姐妹一起祷告寻求。如果神感动对方,我个人以为,神也必定会感动自己和其他属灵的弟兄姐妹。相信如果自己带着真心诚意,没有任何偏见的来到神面前谦卑己心地祷告,神必带领我们明白祂的旨意。
如果祷告寻求、思想以后,对方所讲的并没有在自己心中产生什么特别的感动或引起共鸣,那么,就不要轻易的按照对方说的来采取行动。相信这正符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29节所提出的“慎思明辨”的原则。
我在服事上也有过以下这样的经验。某人在服事上是我的前辈,服事比我有经验,我也挺敬重对方。但对方和我并不在同一个团队里服事。有一次,对方说在祷告中“很清楚”神要他到我们的团队来“带领”我们。关于对方的提议,我心中并没有任何感动或共鸣,在经过思考后也觉得很不妥当,没有平安。我把这事告诉我的同工群,他们和我的想法也都一致,觉得这事极不合适,祷告后大家心中也没有平安。所以,我就很直接的回答对方﹕“此事不合适。”
没想到对方听了之后,立刻指责我“没有安全感”,指责我是害怕自己在同工群里面的“领导地位和分量”会因他的加入而受威胁等等。但不管对方怎么指责我,我很清楚知道神没有这样的带领,因为我们同工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感动和他一致。事后证明,我们拒绝他当时的提议是正确的。
所以,当有人宣称得到神的感动要你如何如何,你千万不要照单全收,一定要慎思明辨。更不要因为对方抬出“神告诉我如何如何”就不去分辨,忽略了自己在神面前所当尽的祷告、默想,寻求的工夫。
亚拿的问题三﹕
我不知该如何看待犹大来的神人的故事,如何从中反思自己?
回答﹕
犹大来的神人,这个故事很发人深省。
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先后有神的话和先知的话,而他宁愿选择相信先知的话,而不选择相信神的话?试想如果他是无辜的,为什么耶和华要杀他?
事实上,犹大神人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亚当夏娃的故事。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夏娃选择了去相信蛇的话,而违背神的诫命?答案是在创世记的3章6节,“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
我们在这节经文里看见了人的欲望。我深信,人的欲望绝对是会影响一个人分辨神话语的能力的。说到这儿,让我又想起了多年前我丈夫和一位老人家的一段对话。
我先生问﹕“你最近骨刺怎么样了?”
对方回答﹕“老是上上下下的,很不稳定。”
咋听之下,我先生心想﹕“奇怪,骨刺怎么会上上下下?这是哪门子骨刺呢?”
于是就问对方﹕“你是说原来的骨刺消失了,又在别处长出了新的骨刺吗?”
对方这才恍然大悟般地笑道﹕“噢,你是在问我骨刺怎么啦?我还以为你在问我股市怎么样了呢!”
从这件事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怎么“听”和这人心中怎么“想”有着极大的关联。如果我先生当时问的是一位从来不“想”股票的人,他绝不可能用“上上下下”这样的话回答。
今天我们心中所专注的,确实会影响着我们所接收的资讯。原来,“沟通”并没有我们人想象中那么的简单。我们接收资讯时常常会受限于自己的经验、文化、身体状况、情绪、欲望……等等,这许多的障碍将使得我们无法快速和准确地听清楚对方要传达的意思。如果人与“看得见”的人之间沟通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与“看不见”的神之间呢?要精准地辨明神的心意和带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有过类似失败的经历。过去教会里有位一向很有服事心志的姐妹要找工作,她请求弟兄姐妹为她代祷,求神赐她一份不需要离开芝加哥的工作。当时她在教会里参与很重的服事,她不想因为离开芝加哥而丢下这些服事。她对弟兄姐妹说她不计较工资高低,只要能留在芝加哥,继续在教会里受造就、受装备、服事主就行。我也很希望她能留下来,因为教会里服事的人手一向就不足,非常需要她。
但现实是,她找了许久,并没有一个面谈是在芝加哥本地的,所以她很灰心。当时在为她祷告的时候我心想,“这位姐妹想留在芝加哥是为了服事神、服事人,也不求钱多,她的动机是讨神喜悦的,教会也很需要她,因此,神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她的。”因着以上的这些理由,我就“信心大增”,满心相信神一定会为她成就和开路。
请注意,当时我不单单在“理智”上“相信”神会帮助她在芝加哥找到工作,“情感”上我也“觉得”非常有信心和把握。因此,尽管环境上一直没有看见神开路,但我总是安慰她说﹕“要有信心,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果然在她签证快要到期限的时候,芝加哥有个工作单位约她面谈。面谈后她也特别满意,满心相信这就是神要给她的工作,我也一直对她夸耀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要有信心,神就会成就的。”可没料到,当天下午,那个单位就打电话来拒绝了她的应征。长话短说,最后这位姐妹在外州找到了工作。
透过这件事我也在反思,当时我那种信心满满的感觉,事后证明根本就不是来自于神的。那么,到底我那种“信心满满”的感觉是从何而来的呢?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是从我的欲望而来的。因为我打从心底就“舍不得”她离开我们,这个“舍不得”的欲望无形中助长了我那种“信心满满”的感觉。所以说“欲望”,特别是好的欲望,有时特别容易成为我们领受神心意的一个障碍!
再回头来看这个神人的故事,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欲望─没有任何想留在当地吃、喝的欲望,那么先知的劝说怎么可能打得动他呢?要不是神人有他当负的责任,我相信耶和华神就不会杀他了─因我们的神不会将无罪的当有罪,滥杀无辜。
这个犹大神人的故事提醒了我自己,以后在寻求神旨意的时候,一定要先检验自己的心,免得因自己的“私心”而把神的心意领会错了。
诚如亚拿在她的分享中所提醒我的﹕“我问我自己在晓明生病的时候我有求神的旨意吗?我有效仿耶稣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吗?我没有。我挑选经文来为晓明祷告只求神医治晓明,却全然放弃神的旨意。感谢神,借着晓明生病,让我学习并懂得神的话语,明白什么是信心,什么是神的主权。”
结语
亚拿的这个个人经历,实在引人深省。在看完亚拿的分享后,我不断地反思,“如果我是亚拿,当时是否能胜过‘主必医治我先生’的迷惑?是否愿意让神的旨意成就?”我真的不敢说我定能胜过,因为我也是软弱的人。眼看着自己所爱的人受尽病痛的磨难,这时要对那些提出“神必医治”的热心弟兄姐妹说“不”,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但我最终深信,神让亚拿把这个刻骨铭心的经历分享出来,为的也是装备我们,帮助我们在未来可能面对类似的情况时,可以“不再”入迷惑。愿我们都从“晓明走了”这个伤痛中学到功课。
恩慈 来自台湾,师母,现与丈夫一起在芝加哥牧会,并以圣经真理辅导有需要的肢体。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smyxy.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