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51期 2009年9月

对苦难问题的一些思索
文/闻则信
生命季刊 第51期
流泪读完了亚拿姊妹心里发出的呼喊,“神啊,求你指教我明白你的旨意”。我和晓明弟兄是同龄人,而且也有一个孩子正在准备上大学。在晓明弟兄病重期间,我和我们全家一直通过互联网上的团契关注晓明的病情、为他们祷告。虽远隔大洋,但我们两家人心一直连在一起。
亚拿姊妹在她的文章中倾诉了她的痛苦,也坦率地分享了她的困惑和不解。在这里我想努力就这些问题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肤浅领受。我深知,处在患难之中的肢体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一起流泪、哀哭;喋喋不休的言语往往是多余、令人生厌、甚至是有害无益的。感谢主,亚拿姊妹是一位灵性非常成熟的姊妹,已经很快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并开始在神学、理性层面反思自己所经历的苦难。
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患难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周围发生,特别是在基督徒中间。我们往往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不愿正视这个问题,及至患难临到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六年前,当我和妻子发现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个“唐宝宝”(唐氏综合症)的时候,就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次暴风雨。有过这次经历以后,我深深感到,我们应该正视、讨论这个问题。毕哲思(Jerry Bridges)在《信靠神——哪怕风雨如磐》(Trusting God – Even When Life Hurts)一书中说,“当我们生活较为稳定时,应该阅读、学习(有关苦难的神学、理性真理),并且为之祷告。我们应当把这些话藏在心里(诗119﹕11),这样,当患难来临时,我们就可以用真理来对待它。”为此,在这里我不只要讨论亚拿姊妹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试图讨论天路客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
需要切切注意,我的这篇小文的读者对象,其一是那些已经从悲伤的深渊中走了出来、正在对刚刚经历的苦难进行神学、理性思考的人;其二是那些尚未经历苦难的人,他们需要接受“预防注射”,以免苦难来临时惊慌失措。正处在苦难深渊中的肢体不需要人给他们上一堂“苦难神学”课。他们最需要的是同情心和同理心。否则不仅可能毫无效果,甚至有可能加重受苦肢体的心灵伤害。
地狱之外都是恩典
许多人都听到过美国基督徒琼妮•厄尔克森•塔达(Joni Eareckson Tada)的故事。在她17岁那年,一次可怕的跳水事故导致她高位截瘫。在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以后,她又经历了漫长、身心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最后终身困在轮椅里。后来,她将自己的痛苦挣扎记录在“Joni”这本自传里(中译本为《上帝在哪里?挑战生命的极限》)。
在这本自传里她写道,就在她与这个毁灭性的灾难搏斗得心力交瘁、不想活下去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来到病房,对她说﹕“你看,你多少次听到有人虔诚地祈祷道﹕主啊,我是一个罪人,我应下地狱和得到你最严厉的审判,感谢你拯救了我。甚至我们自己也多次这样祷告。我们一口气告诉上帝,我们不值得他的仁慈。然而如果我们偶尔遇到了些麻烦,或遭到些痛苦,我们变得很愤怒,并冲着上帝大喊﹕‘主啊,你对我做了些什么?!’你懂吗?我认为,如果我们承认我们应得到最严厉的审判,即地狱的审判,我们就应该努力接受这种痛苦,我们应该试着想法适应它。你不这么认为吗?”这句话给了她很大的提醒和帮助,最终使她从对神的愤怒中转回,重新信靠神,并靠着神的力量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地学习用嘴衔着画笔作画,最终成为一名成就斐然的画家。此后她被神大大使用,写作并出版了超过35本书,创办了“琼妮之友国际残障中心”(Joni and Friends International Disability Center),让全世界无数残疾人得到了帮助、安慰,并通过赠送圣经让许多残疾人听到了福音。
在遭受患难以后,要想在神面前得到真正完全的平安,就必须像琼妮那样谦卑地来到神面前,认识一个非常困难的真理﹕因着我们的罪,神完全有权在任何时候、让任何的苦难发生在我们身上。之所以神没有让这些苦难临到我们,完全是由于神的怜悯。我们不配这样的怜悯,而只配得到地狱烈火的刑罚。一位神学家说过,“地狱之外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连一辈子忠心事奉神的摩西晚年的时候也向神承认﹕“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诗90﹕7-9)
不要沉溺于自责
从根本上来说,苦难的根源是人类的罪恶。苦难在整体上是神对人类的刑罚。如果人类没有犯罪,苦难也就不会临到人类。有时候,苦难是个人犯罪的直接后果。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受苦之人完全是无辜的。无论是圣经的教导还是现实生活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真理。先知耶利米受神差遣,一次又一次警告以色列人回转、归向神,以色列人却硬着颈项继续不断犯罪,最终受到神的严厉审判。耶利米虽然与以色列人的罪没有份,但他并没有能够免去苦难,而是与以色列人一同受苦、甚至比他们受了更多的苦难。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最早是由于同性恋、吸毒、卖淫、嫖娼所引起的,直至现在这些人仍然占感染者的大多数。但是也有少数人是由输血等途径被动、无辜地受到感染。
认识“苦难和罪恶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处在患难中的基督徒,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是因为我的某一罪恶导致了神的惩罚吗?这种自问有一定的益处,它能帮助我们反省、悔改自己的罪恶。但是,我们不要为每一个苦难都搜肠刮肚地寻找某个对应的罪恶,认为是由于这个罪恶而受到神的审判,因而陷入自责之中。即使苦难真是由于自己的某一罪恶而直接导致的,也不宜过分自责而不能自拔,而要以大卫为榜样,既然神已经定意降罚,就欢欢喜喜地接受(参﹕撒下12:16-23)。保罗也勉励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见﹕腓3﹕13-14)。
认识神的主权
每次当我读到戴德生传记中的这一段时我都感动得热泪盈眶﹕1867年,当戴德生的长女Grace死于脑膜炎的时候,戴德生心中自然极其悲痛。但他明白要降服在神的主权面前。他没有埋怨神,而是说,“我的神有权摘取我花园中的第一朵玫瑰。”
毕哲思在他的《信靠神——哪怕风雨如盘》一书中写道﹕“我们必须注意神旨意的两重目的﹕祂自己的荣耀和祂子民的益处。这两个目的并不矛盾,且总是和谐一致的。神从不以祂子民的益处为代价来寻求自己的荣耀,但祂也不以自己的荣耀为代价寻求我们的益处。神已确立祂永恒的目标,因此神的荣耀与我们的益处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一真理应当给予我们多么大的安慰和鼓舞啊!如果我们想要学会在患难中信靠神,就必须相信,神绝不允许任何事破坏祂的荣耀,同时也绝不允许任何事损害祂要在我们身上成就的益处。”
要想走出苦难的阴影,我们必须明白,苦难是神凭祂的主权允许发生的,是神亲手量给我们的。神从来不会犯错误。神允许苦难临到基督徒,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和祂自己的荣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不矛盾的。
我曾经怀着一颗战栗的心读过一首英文诗,它优美、动情地表述了以上的真理。以下是我的翻译﹕
当神要训练一个人……
当神要训练一个人,
激动一个人,
使用一个人;
当神要塑造一个人,
成为祂高贵的器皿;
当神满心渴望
塑造一个伟大而勇敢的人,
以致全世界都感到惊讶,
试看祂的方式、试看祂的作为!
试看祂如何无情地完善
祂照自己的王权选择的那人!
试看祂如何锤炼那人、压伤那人,
用何等的大力将那人击打、压碎!
直至将那人锻造成粘土
符合这位伟大窑匠的心意;
任凭那人备受折磨的心哭喊,
哀恸地举起双手求饶!
试看祂如何压伤、但却不折断那人,
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那人的益处;
试看祂如何按祂的主权、时机、目的,
熔那人、陶那人、塑那人,
用各样方法引导那人,
为要在那人身上显出祂自己的辉煌荣耀!
唯有神知道祂自己的作为。
通过祷告信靠神
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也应该向神祷告。我们的神并不是一位冷酷无情的暴君,而是一位深爱我们的天父。祂允许、并喜悦我们把一切事(包括我们的苦难)带到祂面前向祂申诉。我们可以祈求祂将我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事实上,诗篇中有许多篇的主题都是人在苦难中向神呻吟,求神施怜悯、把痛苦拿去。保罗也曾经三次祈求神把他身上痛苦的“刺”拿去(林后12﹕7-9)。神也确实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解救苦难之中的人。
但是,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点,就是要顺服、尊重神的主权。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圣经告诉我们神确实会垂听我们的每一句祷告,但不会每一次都按我们的愿望来解救我们,更不会每一次都按我们希望的方式来解救我们。例如,对处在病痛之中的人,如果神愿意,祂完全有能力直接行神迹来干预;而更多的时候神是要通过医生之手、或通过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来使疾病痊愈。但是,也有许多时候神凭着祂的主权,不使疾病痊愈,甚至允许死亡的发生。这并不是说神没有听我们的祷告;神要凭祂的主权、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愿望成就事情的结局。我们应该效法主在客西马尼园中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如果神定意不把苦难拿去,那祂一定有祂的美意,我们应该欢喜接受,愿主的旨意成全,而不是想方设法要挟神、强迫神按照我们的心意把苦难拿去。
亚拿姊妹写道,在晓明生病期间,许多弟兄姊妹告诉她,他们在祷告中神“给了”他们许多圣经经节,如“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2),“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雅1:6),并言之凿凿地说,这些经节都在告诉他们,神要行神迹来医治晓明。有些弟兄姊妹甚至“看到了”晓明弟兄感恩节在美国巡回为神作见证的“异象”。晓明弟兄去世后,弟兄姊妹先前所说的这些话在亚拿姊妹和她儿子心中造成了巨大困惑;儿子甚至怀疑神是不是在撒谎。
感谢主!祂亲自保守亚拿姊妹和她儿子,让他们很快从这种困惑中走了出来,继续信靠神。但是,也有许多基督徒因为这些“预言”、“医治”没有实现,开始怀疑神的圣洁和良善,甚至怀疑神的存在,并从此远离神、不再信神。基督的圣名因此受到外邦人的羞辱。因此,有必要对这件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一下深入剖析。
首先,今天许多基督徒都在有意无意地渲染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只有神按照我们的愿望、显出明显的神迹才表明神垂听了祷告,而通过其他方式来解救我们就表明祂没有垂听祷告。如果神没有按照我们的愿望成就事情的结局,就更表明神没有听我们的祷告。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的神学在作祟。这种“自我中心”可以一直追溯到我们始祖伸手摘下分别善恶树上果子的动机(创3﹕1-6);从摩西五经、历史书、先知书中,你可以看到它的踪迹;从撒但对耶稣的试探中,你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路4﹕3-13);从彼得那句“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16﹕22)的劝说中,你可以听到它的回声;从主复活后门徒那句“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徒1:6)的急切问话中,你可以听到它的余音;在今天教会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以人为本的诗歌和祷告中,你也不难见到它的痕迹。亚拿姊妹所遇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上述这种神学在作祟。可悲的是,这种神学今天在教会中正越来越盛行、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潮流。求主怜悯我们。
其次,并不是所有心里的声音都出自神。笔者曾与许多摩门教徒打过交道。尽管摩门经中的记载从考古学、人类学上来看全是荒诞不经的,但摩门教告诉其信徒﹕“你自己直接问神﹕‘神啊,这些都是真的吗?’神会亲自告诉你这经是真的。有什么比神亲自说的话更有权威呢?”许多人(包括许多正统宗派中的基督徒)接受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方法,把圣经丢在一边,而直接求问神,“摩门经是真的吗?”有些人似乎真的感到神告诉他们摩门经是真的,于是改信了摩门教。笔者曾经问一个登门传教的摩门教徒﹕“你有没有试过把其他宗教的经典、甚至科幻小说放在面前祷告,问神,‘这里面写的是不是真的’?”回答是﹕“我们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追问“为什么”?他们无言以对。
更进一步来说,即使是那些以神的话语出现的声音,也有可能是从撒但而来的。在耶稣受试探时,撒但就是通过曲解神的话语来试探祂。为了让基督徒迷茫、进而怀疑神、远离神,撒但可以“装作光明的天使”(见林后11﹕14)来欺骗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另外,这种声音也有可能是由自己的私意而发出来的。人都是软弱的,在患难中希望尽快脱离患难是人之常情。在这种情况下,祷告的人常常容易体贴人的意思,而不体贴神的意思,在祷告中想起某节经文,就把这个当成是神的应许。由于这种错误是在属灵(祷告、圣经中的话)的掩盖下出现的,往往具有更大的迷惑力、欺骗性,也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第三,上述弟兄姊妹所引用的经文中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信”。今天许多教会对“信”的曲解已经到了怵目惊心的地步。他们教导说,你只要坚信某件事会发生而毫不疑惑,这件事就真会发生。而圣经所教导的信,是指相信神所说的话。这种信的表现是降服在祂的主权面前,并按照祂所说的话去做。事实上,当我们的心愿与神的旨意相冲突时,才能真正显明我们有没有真正的信心。虽然前述经节确实告诉我们“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2),“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雅1﹕6),但是,如果我们所凭借的是圣经中所说的信心,就不会凭自己的私意、情欲来妄求(参﹕雅4﹕3),而是会顺服神的心意去求、愿神的旨意成全。
第四,这个问题也反映了释经方法上的一个严重错误。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释经方法是要将个人的神秘经历凌驾于严谨的释经学原则之上;是撇开圣经的整体原则去断章取义地解经;是要用神的话语来包装自己的私意,而不是从神的话语中归纳总结神要对我们说什么。这种错误的解经法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我们应该悔改,真正谦卑地在神的话语里寻求祂的心意。也求主赐给我们一颗顺服的心,真正愿意舍己跟从主耶稣,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参﹕路9﹕23)。
藏躲在避难所里
在患难中,我们应当把神作为我们的避难所(参﹕耶17﹕17)。诗人说,“求你作我常住的磐石。你已经命定要救我。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诗71﹕3)越是在患难中,我们越需要信靠神,越需要恒切祷告,紧紧抓住神的手,藏躲在祂里面,在祂里面找到真正的平安。感谢主,亚拿姊妹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就是她为什么能从这个巨大患难中很快走出来的“秘诀”。愿所有患难中的弟兄姊妹都能够紧紧抓住神的手,藏躲在祂里面,在祂里面得到平安,因为祂是我们的主,我们一切的好处不在祂以外(见诗篇16:2)。
仰望永远的家园
天才诗人顾城多年前曾写过一首诗,题目为“奠”﹕
我把你的誓言/把爱/刻在蜡烛上
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
这首诗虽然美得让人心悸,但它显露的是一种“毁灭之美”,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这也许就是诗人最后走上了杀妻并自杀的绝路的原因吧。
而我们这些属于真神的人是有福的,因为我们有一位爱我们的、全能的主。祂不仅应许今世永远与我们同在,而且应许我们,当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会与祂联合,在永恒的家园里享受祂的永远同在。通过对耶稣的这一应许的坚信不疑,我们可以超越生死、超越了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苦难。
我在这个世上有苦难吗?是的;但是,虽然我们在这个世上有苦难,但主耶稣应许我们在祂里面有平安(参约16﹕33)。希伯来书13﹕5中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这句话的希腊文原文中用了五个否定词,强调了我们的主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永远、不可能丢弃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诗人也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4)抓住主的这一宝贵应许,我们就可以对付今世一切的苦难。
我会面临死亡吗?“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1-23)因此,我们可以像保罗一样向死亡夸胜,“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况且,那一天终将来到,那时“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3-4)因此,“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7-18)
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家人谁来照顾呢?既然主不撇弃我,不离开我,祂也必不撇弃我的家人,看顾我的家人。我有什么不放心离去呢?
总而言之,“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5-39)
愿我们的主在我们所经历的苦难中也得到祂应得的荣耀。阿们。
闻则信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非洲带职服事主。育有三个孩子,其中最小的是个“唐宝宝”。曾服事过一些病重的肢体。这些事奉促使作者思考苦难问题。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