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生命季刊》第104期
2022年12月
对身处末后世代的教会和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忠实于神的启示之道,即圣经。没有圣经,人就无法认识神和救主耶稣基督,就不能在圣灵里与神建立真实的生命关系。没有圣经,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规范,道德就没有神圣的标准,生活就失去了神圣的秩序。离开圣经,我们的信仰观念,就会被“世上的小学”所同化,信仰会被世俗化。离开圣经,教会内部会出现“异化”现象,会冒出各种异质的信仰观念(如自由派神学)、释经理念(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圣经人物的荒谬解析)。欧美社会的堕落、道德的崩塌,就是从“怀疑圣经、离开圣经”开始,一步步地坠落的。
因此,呼吁回归圣经,持守圣道,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一直是本刊事工中最重要的部分。
本期刊物的首篇文章“客西马尼园中的基督”,用文法-上下文的释经原则,以及以经解经和圣经类比等释经方法,忠实地还原了圣经所描写的客西马尼园中的基督,纠正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有“惊恐”这一错误。文章对福音书中的客西马尼园经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解释,指出基督在客西马尼园中绝非对十架受死产生了惊慌惧怕的情绪,而是因将要被神“离弃”而深感“忧伤”(中文和合本把“忧伤”误译作“惊恐”)。同时,也厘清了“那时候”、“这杯”等重要的概念。文章最后提到,客西马尼园是忧伤的心灵得医治的地方。作者说,基督的忧伤,可以从救恩层面来认识,也可以从医治的层面来应用。作为主的门徒,当我们把个人的痛苦和悲伤,“浸泡”在主耶稣最神圣、最深沉、最具有救赎性和医治之能的优伤里,就会得着最深、最有效、最持久的医治与安慰。
在“我们是为了信仰”专栏中,我们刊登了蒋虹嘉和蔡蓓两位姊妹的文章——“福音真伪辨”。文章是对远志明最近发表的《耶稣颂·大爱篇》的回应。作者一方面指出远文的似是而非和极具迷惑性,一方面根据圣经对其谬误进行评析。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们会抓住某人的错误不放呢?我们的回答是:与个人无关;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是神给我们的托付;当谬解圣经、歪曲真理的错谬言论出来搅扰教会的时候,以圣经真理进行评析、提醒弟兄姊妹儆醒不受其迷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期“教会生活”专栏中的数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都比较“接地气”,讨论到基督徒生命成长中的具体问题,对读者会有很实际的帮助。在“回应时代”专栏中,我们发表了一位美国牧师Rev. Merkle 的文章“基督信仰与美国政治党派”,他指出: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有上帝”还是“没有上帝”之争:人们要么相信有一位我们必须顺服的上帝,要么认为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也可以说是一个“神本”还是“人本”之争。我们推荐读者阅读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政治”,乃是为了我们的“基督信仰”,为了使我们在自己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活出我们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