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上)
约翰福音信息(107)
文 | 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约20:24-29
耶稣的门徒中有一位叫多马,被称作是“多疑的多马”。

约翰福音中记载多马有三次说话的机会。
第一次记载在约翰福音十一章,马大马利亚的兄弟拉撒路病了,打发人去见耶稣,耶稣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祂同死吧。’”(约11:16)显出多马的悲观、忠诚和勇气。
第二次记载在约翰福音十四章,耶稣对门徒说祂要走了,要离开他们了,并说门徒应该知道祂要往哪里去,也该知道那条路。
“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约14:5)
因着多马的问题,引出耶稣在约翰福音中七个“我是”之一的重要宣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第三次记载在约翰福音二十章,耶稣复活后第一次向门徒显现,多马不在场,后来其他门徒告诉多马“我们已经看见主了”,
“多马却说,‘我非看见祂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总不信。’”(约20:25)
这是福音书中多马说话最著名的一次,“多疑的多马”就是因此得名。
根据约翰福音二十章的记载,一次多马也与门徒在一处,耶稣再次向门徒显现,并邀请多马来检验祂手上的钉痕,多马情不自禁地高喊,“我的主,我的神!”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
一、信心的疑惑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约20:24)
多马去了哪里?去做什么?
这几天突如其来所发生的一切,让多马不敢相信,更没有办法承受,他也许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理一理头绪。更可能的情形是,因着他悲观的性格,多马在极度的痛苦、忧伤、无助中去独自哭泣,这是一些悲观性格的人在极度忧伤时的常见处理方式。
因为多马没有和其他门徒在一起,因此他错过了耶稣第一次向门徒显现的机会。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约20:19-22)
多马因此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他错失了耶稣的安慰,又白白地遭受了一个礼拜的痛苦和忧伤;他错失了耶稣差遣门徒和赐下圣灵的福分。
因此弟兄姐妹,不要错过主日的崇拜和周间的聚会,不要认为少一次聚会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你不知道将会错失什么样的福分。基督徒的聚会一方面是敬拜神,另一方面是医治心灵创伤、有效防止抑郁症的妙方,也是主内肢体在耶稣基督里相互扶持的功用。
所以神要求基督徒不可停止聚会实在是为着我们的益处。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来10:25)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祂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总不信。’”(约20:25)

门徒对多马说,‘我们看见主了。’本来的意思是门徒不住地对多马说,‘我们看见主了。’但多马却心灰意冷,生怕再次失望,所以他总也不信。
“我总不信”原文是双重否定式,意思是“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
多马说话的句式是:“除非我看见,否则我绝不相信。”
多马列出三个条件:第一,我亲自看见祂手上的钉痕;第二,我要用指头摸一摸那钉痕;第三,我要用手探入祂的肋旁。
多马说话的方式很像中文的一个成语: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
但眼见真的为实吗?
经验告诉我们,一次又一次,我们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年轻人找对象,很多人被表象所迷惑,最后发觉上当受骗;赌博、彩票、炒股总给人一种假象,你可以很快暴富,但有很多人轻者破产、重者跳楼;很多人认为权利、财富、地位、名气、小三能够使人幸福,于是有人铤而走险,有人机关算尽,但到头来绝大部分人被一张无形又残忍的网牢牢地套住不得脱身。这样的例子有多少呢?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人们总是忘记历史的教训。”
圣经的教导正好相反:信必看见(Believing is Seeing)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约11:40)

弟兄姐妹,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见神的荣耀。不仅看见神在你自己身上、在你家里的作为,也要有属灵的敏锐,看见神在别人、在教会、在世界各地的作为和荣耀。这需要信心的眼睛才能看到。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1;6)
多马的疑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他,因为多马成为今日那些理性求问一类人的代表。今天当基督徒向人分享福音,不怕有问题的人,就怕不关心、不介意(I don’t care)的人。如果你有问题,千万不要因为这些问题就停止你寻求答案的努力。你应当像多马一样,带着你的问题去真心寻求解答。主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7)
近代有两个人,为要推翻基督教,下功夫研究,反而最终都成为基督徒和护教学专家。Lewis Wallace,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 (1880);Josh Mcdowell(麦道卫):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铁证待判)。后者成为近几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护教著作之一。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阅读:
任运生牧师 约翰福音系列文章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箴言系列
路得记系列
约伯记系列
尼希米记系列
路加福音系列
雅各书系列
以弗所书系列
十架七言系列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