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因为妻子工作的原因,我们一家由繁华喧闹的大都市搬迁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
对我而言,也许是因为这个小镇是位于基督徒所称的“圣经带”的原因,我对这个小镇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可是,当我们真正地身处这个小镇的那一瞬间,失落之情难于言表,是那种源于美好期望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的落差。小镇的宁静让我感到一种落寞,感官上的失落。这里唯一可以体现“圣经带”这个称谓的是这个地方教堂特别多。但是与都市教会相比较,规模都比较小,有时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也自称某某教堂。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特别印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觉自己竟然喜欢上了这个小镇:这里没有都市的喧闹所带来的烦躁,有的是宁静带来的祥和、自然;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有的是天朗气清的广阔天空,让人心旷神怡,由里到外的畅快。然而,让我真正喜欢上这个小镇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这个小镇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和洗涤。那些我从未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引起了我的思考,改变了我的想法。
小事件一
一次,我们去商店购物,在商店的入口处遇到发放福音单张的一家人(父母外加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因为我们正在寻找一家适合的教会,于是就要了一个单张。之后的一个星期日,本着看一看的想法,我们一家就驱车前往那个教会。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不足百人的小教会,居然有海外宣教,包括非洲和亚洲,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们还参观了他们自己的小型印刷厂,这个印刷厂负责影印、翻译和发放圣经和福音小册子给非洲的福音事工。更出乎我们意外的是,当我们第二次去那个教会的时候,那个曾经给过我们福音单张的一家人竟然送给了我们一本崭新的圣经。原因是当我们第一次去他们教会的时候,他们注意到我们没有带圣经,就以为我们没有,所以就给我们带了一本。真是令人感动!令人惊讶!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个教会的牧师竟然在一个周六的午后,来我家探访。这可是我所没有想到,也未曾在大都市教会享受过这种待遇,因此倍感亲切。
这些小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
在搬到这个小镇之前,我们参加一间大型的美国都市教会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可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教会的温馨,确是在这间小小的乡村教会。说来,有些心酸,也有些无奈。记得,参加那间大型的美国都市教会初期,我们试图融入教会,与美国会众作朋友,可是发觉很难。起先,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会时常地问自己为什么融入美国教会这么难。慢慢地,我们也了解到我们周围的许多华人基督徒也都有与我们相同的问题和困扰。我们很努力地希望能够融入教会,可是很难。在周日的教堂敬拜中,大家看似都很热情,你好我好。可是,在教会以外,外来人员很难加入他们的查经小组,更不用说与他们建立较深的友谊了。也许是文化的差异,也许是因为会众太多,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后来,索性就放弃了,做了七、八年的大教会中的独行侠似的游离生活。还好教会的牧师很好,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的属灵上的喂养。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自己的中文团契,融入根本不是问题。在团契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份在教会中所缺少的关爱和温馨,建立起有意义且感人的手足之情。在此,我并没有论断教会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小教会好过大教会,只是分享一些这个小镇带给我新鲜的感受。“在小教会不一定感到寂寞,而在大教会也不一定感到温馨”,这是我所亲身经历到的。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教会。每一个教会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论是大教会,还是小教会,都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如果只关心那些外再的表象,一味地抱怨大教会的冷漠,嫌弃小教会的不气派,那么没有一个教会能够让人完全满意。所以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参加教会是以敬拜神为首要目的,那么其它方面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一点恰恰是这个小镇的小教会带给我的反思。
思考二
我不得不承认,起初大都市情结使我轻视了这个小镇,而大教会的傲慢也使我低看了那些不起眼的小教堂。我以为,只有大教会才能够有财力、物力承担起海外宣教的大任务,只有大教会才有大信息。可是,事实证明我错了。教会的规模的大与小并不是衡量其贡献大小的标准。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态的问题﹕是以传扬天国的福音为重,还是以追求个人的享乐为重?是要多奉献少享受,还是要少奉献多享受?是追求我爱人人,还是追求人人爱我?我想,每个人都明白人心就像一块田,你种什么,就收什么;你种野草,不可能收庄稼;你种贪婪,不可能收获廉洁;而你种私欲,不可能收获爱心。虚荣的花结出贪婪的果,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精心播种、耕耘我们的心田。在基督耶稣眼里,大教会与小教会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都是神在地上的殿。而所谓的“大”与“小”,也只是人们心中的主观臆断,把世俗的概念强加给圣洁的殿堂。我想,在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的心中教会应该是没有大小之别的,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希望的是成为基督里的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仅仅是成为大教会中的一个数字。
思考三
一张福音单张、一本圣经、一次探访,让我感受到一份来自耶稣基督的爱,一种让人感动的联系,更使我注意到这些并不显眼的小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许对许多基督徒而言,与一篇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讲道相比,“发放福音单张”、“赠送圣经”实在算不了什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小”服事而已,但是这些小事对于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相信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基督的爱,并非偶然,更不是因为我们是这个小镇的新人。也许那对夫妇和牧师并没有特别在意他们为我及我的家庭所做的那些“小”服事,但是那些“小”服事却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因为基督的爱我们得到那个单张,使我们不至于丢失,很快地找到了属灵的家;因为基督的爱那对夫妇送给我们一本圣经,使我们能够得到神上好的的福音;因为基督的爱,牧师来探访我们,使我们能够感受来自于神的无地域的爱。同时这些也促使我反省自己:与其整天因为构思如何做大事情而碌碌无为,还不如脚踏实地地做一些看得见的小事情。也许,你我无法在短时期内看到果效,但是福音的种子与基督的爱却随着你我所做的一些小事情播撒出去。或许,某位弟兄、某位姐妹的决志信主就是因为你的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一件小礼物,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小事件二
一次,我们在一家餐馆用餐时,偶遇一位美国老人。当他得知我们是中国人,便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位已年过六旬的美国老先生是一名退休的药剂师,他先后七次独自一人自费前往中国传福音。他不会汉语,在中国既没有朋友,又没有任何组织、机构资助他。他只是凭借通过报刊和网路对中国的了解,自己摸索出一套在中国传福音的方法。其一、通过参加高校的英语角结识大学生群体,交换联系方式,然后进行一对一的福音分享;其二、在公交车上发中文福音单张。当他谈论那些在中国传福音的经历时非常的兴奋,滔滔不绝地分享着那些富有冒险色彩的传道经历,他讲的是那么地轻松,而我们听得是那么地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紧张得屏息以待。对于我们,那个国家是那么的熟悉,而他的那些经历却是那么的陌生。当我们道别时,他告诉我们,几个星期之后他将第八次前往中国和尼泊尔进行为期三十三天的传道历程,并且我们相约等他回来后再聚。当晚,我们便收到他的代祷电子邮件。
与这位普通的美国老人的不普通的邂逅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
尽管当他分享那些危险时刻时是那么的轻松,但是他同样也知道那些危险,那些可能的不利后果。然而,他依旧义无反顾地只身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不为游山玩水,不图名利,只为了福音,为了那些迷失的中国人,那些与他毫无关系的外国人。我衷心地敬佩他的勇气,他的毅力。我未曾想过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居然有这样一位与中国毫无关系却如此挂念中国人的美国老人。也许除了这个小镇上的一些人之外,没有人认识他,更没有人知道他在中国的那些默默无闻的伟大工作。但是,他并不在乎是否有人认识他,是否有人赞赏他的行为,他只在乎在中国播撒福音的种子,在乎中国人是否能够得救。这种境界是何等的伟大!默默无闻地为主做工,就是这位普通美国老人的人生写照和属灵生命的体现。我想,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这位老人一样的无名自愿者,加入振兴中国乃至世界的福音的队伍,才得以使福音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传播开来。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向那些默默无闻的福音工作者致敬,在祷告中纪念他们。这不是在喊口号,而是由心而发。不认识他们不要紧,在主里,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弟兄姐妹,更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标杆。
思考二
在这个小镇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故事。但是就是这些小故事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人生的启示,让我们这些自诩干大事的人感到羞愧;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这位老人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的那些勇敢、无私的奉献足以让一些所谓的大人物们汗颜。通常,为了追求新闻价值和版面效应,人们只习惯于关注发生在大人物们身边的故事,而常常忽略发生在那些小人物身上的一些小故事。可不幸的是,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所谓的“大人物”表面上道貌岸然,可实际却做了金钱的奴隶,为权而堕落,让人嗤之以鼻;而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小人物”虽然默默无闻,可是在危难之时却能够顶天立地,为人舍命,让人肃然起敬。
思考三
这位美国老人离开自己的舒适、熟悉的美国,进入未知的中国。他也有恐惧,但是他凭着对于神的信心,接受了这个呼召。在《灵命日粮》上读到过这样一段话﹕“马克.吐温说:“20年之后,你不会因做过的事后悔,而是会因为没尝试过而沮丧。所以,离开安全的港口,扬起帆、迎着风起航吧!去探索、去梦想、去发现!”我想这位平凡的美国老人所做的正是这些。他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后所获得的是每一天的丰富和充满。与你我只喜好蜗居在自己所熟知的小圈子里的基督徒相比,这位老人的基督徒生活过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其实,我们许多居住在北美的华人基督徒并不是没有能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向更多的人传教天国的福音,而是不愿意。当然,神对于每个基督徒的呼召不同,当基督徒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服事时,也要注意“凭信心”不等同于“靠血气”,更要用智慧思量再三。
结束语
我生活在乡村的小镇,一边欣赏着夜晚宁静的星空,一边数算着神的恩典,虽然缺少了城市的忙碌、应酬,却收获了与神的沟通。小镇的生活让我对人生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但愿这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而非一时的新鲜。祈求神来带领我们一家人在这里的人生旅途,看顾我们的心思意念,作我们应做的工,得我们当得的工价。
姜洋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