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作神良善、忠心、有见识的仆人
————第10届“海外传道人退修研讨会”感想
2016/8/2 13:46:50
读者:13239
■瓦器

生命季刊 第55期 2010年9月

 

 

感谢神,第10届“海外传道人退修研讨会”于今年7月26-29日在多伦多中华循道会礼拜堂召开。“海外传道人退修研讨会”的前身是“海外大陆基督徒灵命与使命退修研讨会”。笔者是第四次参加,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而且,我是在这个会议上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解决了我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对这个会议有着特殊的感情。
 
该研讨会现在主要是面对传道人,而且地点第一次从芝加哥转移到多伦多。有121位传道人和神学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从整体上讲,本次会议注重祷告;注重传道人事奉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冲突的处理、权柄的使用、教会规矩的建设、突破事奉中的颓丧、如何在北美新移民中及80/90后中传福音等。“退修研讨会”的另一大特色是研讨时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大家在会中有广泛、深刻的交流和彼此鼓励,是一次更新、充电和反省的好机会。让我大开眼界的另外一个盛况是老、中、青三代,加美两地,海峡两岸三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派背景的传道人欢聚一堂。其中有牧会几十年的高云汉牧师,有像我这样刚刚步入事奉工场的小毛头,也有更年轻的神学生,让我看到神超越时空、超越文化的奇妙作为。以前只是看到美国教会中有在同一个教会中事奉几十年的牧师,原来,我们华人教会中也有这样的牧师。
以下是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些具体感想。
独特的开幕式——祷告会
生命季刊各项事工的特色,包括持守“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真理、坚定的家庭教会立场,以教会和生命的建造为重心和重视祷告读经等基本的属灵操练等。像季刊的其他聚会一样,本次聚会非常强调祷告,以祷告会作为开幕式。以祷告会作为聚会的开幕式,是生命季刊的惯例。这反映了季刊对祷告的重视,也告诉每一位与会者,祷告是多么重要,正如“兵马未发,粮草先行”。祷告正是基督徒争战的粮草。我回想在教会里,在自己的事奉中,在家里面,忙碌的事情很多,但祷告的时间实在不多,非常惭愧。
不仅是多祷告,而且祷告要蒙神的喜悦。生命季刊不仅重视祷告,而且本次聚会的祷告会也提醒我们应当怎么祷告。教会平时的祷告会,祷告的内容经常是本教会弟兄姐妹各样的生活需要和教会各种的事工需要,就像是一个吃喝拉撒、油盐酱醋的流水账,比较少为生命祷告,比较少为其他教会代祷,比较少为宣教祷告,比较少为社会的苦难和不公代祷。但本次聚会的祷告会包括认罪、赞美和为教会复兴、福音广传、众人悔改的代祷,表现出明显的国度胸怀、心志和眼光。各位牧者轮流带领,每一位与会者积极参与。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融入了基督在普世的教会。只有30几岁但是牧会已经近10年的冯伟牧师分享,他所在教会的祷告会,总是要先为普世宣教祷告,实在是我学习的榜样。
救恩和呼召—事奉的动力
高云汉牧师和陈俊迈长老等传道人都在会中强调,传道人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救恩和呼召,否则就很难坚持事奉。身体有疲惫的时候,情绪有低落的时候,同工有矛盾的时候,经济上有紧张的时候,家庭有危机的时候,祷告有神不垂听的时候;当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上帝沉默时,怎么坚持下去?靠数算神的恩典!靠回忆自己是怎么信耶稣的!靠仰望神在基督里永恒不变的爱!靠神最开始的托付和呼召!“一切都是出于神”(林后5:18),包括我事奉的低谷,灵命的低潮,和各种的无奈和失误。
什么是呼召也是我当初在读神学院之前最挣扎的问题之一。我那时期盼着,神给我来一次醍醐灌顶式的超自然的经历,那肯定就是呼召了。但是,我期盼的并没有发生。后来问了一些牧师,得出的结论大概是,作传道人一定要有神的呼召,但什么是神的呼召只有本人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点把呼召神秘化的感觉。继续询问、沟通和读圣经,我认识到呼召从客观上讲包括内心对圣工的渴慕。“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提前 3:1)。在品格、生命、家庭生活上也要有一定的体现(提前3:2-5),有教导的恩赐,而且“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监督也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恐怕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网罗里”(提前 3:6-7)。从外在的因素看,呼召包括神在教会肢体中和环境中的印证,就像神通过使徒们对保罗使徒身份的印证(加2:9)和神通过教会肢体对保罗传福音呼召的印证(徒13:1-3)。因为无论是呼召还是具体的事奉,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都是教会的事,都是神的事。
呼召也包括我们对神呼召的主观经历。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圣经里,摩西、以利亚、以利沙、耶利米、以西结、彼得、保罗等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教会里,我了解到有的牧师的经历侧重于情感方面,比如在某个场合以感动流泪回应神;有的牧师则侧重于理性方面,在理智和意志上认定神的呼召;有的牧师则是在事奉的实践中明确了神的呼召。另外,轰轰烈烈的呼召并不能保证传道人就没有软弱、疑惑和退却,因为神的呼召并没有豁免人的责任和参与,传道人需要忠于神的呼召—“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 20:24)
祈祷和传道—事奉的重点
按照圣经,传道人“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 6:4)。这里,祷告排在传道前面,而且,这里的传道不仅仅是传道,而且包括“学道、行道、传道和殉道”。在本次会议中,各位牧者的分享集中在主日讲道方面。基于路加福音 12:42,主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洪予健牧师强调传道人作为神奥秘事的管家,讲道是事奉的中心、重点,是重中之重。传道人和教会肢体的冲突常常是因为主日讲道的软弱。当传道人没有按时分粮,弟兄姐妹灵里没有得着足够的喂养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有时候教会肢体对传道人的意见不一定直接针对讲道,但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讲台太弱。洪牧师还提到,传道不仅仅包括主日讲台,也包括各种的查经聚会。为确保正确地传讲神的道,洪牧师为教会的查经聚会都安排了预查,亲自带领。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我曾听一位同工说过,根据他事奉20多年的经验,预查是最切实有效的门徒训练(Discipleship)的方法。
多位牧者也提到,传道人要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这是责无旁贷的。否则就是假冒为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道人的生命一定会优于教会中其他的弟兄姐妹。所以传道人,作为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要与其他弟兄姐妹一起走十字架舍己的道路,不断在生命上成长,但同时在神的奥秘事上,在圣经真理上,作教会的带领。陈俊迈长老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传道人的灵命和职份有可能是不配的,传道人需要实事求是地了解、接纳并向教会肢体或同工分享自己的软弱。“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 12:3)正如一个医生,他有可能不如病人健康,也有可能带病看病,但作为医生,他在某些疾病的知识和医疗方面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他的权威性。所以,病人需要听医生的,但同时需要知道医生也是会死的,医生也是人。
十字架—事奉的道路
十字架不是事奉中的困难、沮丧和冲突等,而是按神的心意、用神的眼光看待困难,靠基督的十字架处理困难,仰望神的主权把结果交给神,把所有的荣耀都归给神。十字架不是受苦的环境,而是如何面对受苦的环境。高云汉牧师讲到他在读神学院时在餐馆打工,被老板、厨师和客人责骂的经历。在他哭泣祷告之后,神让他认识到耶稣在世为人被人责骂、羞辱,而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这样被责骂的经历正是让他体会耶稣十字架的苦难、爱、舍己和复活,学习走十字架的道路,学习在各样的环境中靠主得胜、以神为乐、坚持爱人。“骂你的正是你的教授,而且不用付学费,还给你钱。”于是他依然笑脸相迎,认真工作。一位骂他的厨师看到他与众不同的见证,不仅改变了对高牧师的态度,而且高牧师也有机会跟他分享福音。正如保罗所说,“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 4:10-12)
粱中杰牧师80年代初就开始了向大陆同胞传福音的事工。事工伊始,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工们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各显神通,都以为自己的观察、理解、角度、说法、想法、做法是正确的,梁牧师夫妇作为该事工的发起人,反而被喧宾夺主,冷落一旁。梁牧师最初的反应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神啊,让他们走吧。但是每个同工都说是神带领来传福音的,不走。于是,大家操练彼此顺服。梁牧师说,所以教会重要的是有异象带领,以福音为中心,处理教会同工冲突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走”。放弃、否定自己想走的冲动,留下来。只有不走,我们才能一起到十字架的面前面对我们生命的真相,靠主战胜老我生命的影响,实现生命真正的成长。走了,就是逃兵。所以,梁牧师的教会,如果弟兄姐妹有矛盾冲突,不会先想到走。即使走,也要和好了才能走。这不仅仅是神的心意和生命的问题,在世人面前也是一个见证问题。
这与当今流行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在工作中、家庭中、生活中,甚至在教会里,大家好像都已经习惯了“不行就走,不喜欢就走”,因为这是我的自由,这是我的权利。我可以按我的喜好换工作,换教会,我何必在这里受这份“洋罪”呢?相比之下,梁牧师的“不要走”太宝贵了。神并没有应许我们信主后的生活天色常蓝,一帆风顺,心想事成,逢凶化吉;同样,神也没有应许事奉中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事,都是我们喜欢的人,基督徒都是和蔼可亲、谦卑爱主的,同工都是容易合作、说到做到的。但问题是,这就是我事奉的工场,这就是我事奉的团队,这就是神带领的事奉,我怎么回应和选择才是合神心意的呢?
梁牧师还讲到另外一个教会的自由传道人前来帮忙。但第一次带聚会,就说会堂里不像是有圣灵的同在,倒像是有邪灵同在,而且所传的不是真正的福音,虽然来的人很多。而他准备开一个系列的布道会,传的是真正的福音。要梁牧师把人都拉到他们教会。面对“邪灵同在”和“传的不是真正福音”的批评和把人拉走的要求,梁牧师很受打击,好几天睡不着觉,但是他经过祷告,愿意顺服神的带领,选择自己不喜欢的选择,把人带到他的布道会。最后,整个事工大大蒙福,梁牧师自己教会信主的人也大大增加,并建立了普通话堂。
还有一次,一个实习传道人来到教会,一来就说他们的“生命团契”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生命,而且要求停下传福音的事工,专门作门徒培训。而这在梁牧师(那时还不是牧师)看来,虽然培训也很重要,但因为校园福音事工同工的流动性太大,这种关起门来培训的方法,会有可能使传福音的事工中断。而且,作为建立生命团契和普通话堂的元老之一,他比这实习传道人更有权柄。他原来的意思,是要教训一下这位“傲慢”的年轻传道人,但祷告中圣灵的感动却是要他给那传道人成长的空间,并要学习顺服。最后梁牧师愿意放弃自己的权柄,又一次在两个都不完美的选择中,放弃自己喜欢、习惯的做法,因着顺服神而顺服这位弟兄,开始了关门培训。后来,很多刚培训好的同工都毕业了,剩下一个主要同工,又身患癌症不幸去世,看来真有福音中断的危险。但是没想到,神竟借着他的去世,使他的家人、同学、朋友有很多信了主,许多弟兄姐妹灵里被复兴,福音工作又兴旺起来,而且梁牧师和那传道人都学了各自的属灵功课,他们也建立了很好的同工关系。
这就是十字架,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正如主为我们从高天降到人间,在尊贵中选择卑微,道成肉身、十架受死、死而复活一样,十字架就是义的爱不义的,好的爱不好的,有权柄的顺服没有权柄的,有理的顺服无理的,聪明的顺服愚昧的,坚强的体恤软弱的,成熟的担待不成熟的,大的服事小的,有能力的服事没有能力的。“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津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 9:19-23)基督十字架道成肉身的爱和道路,是每一位传道人和基督徒事奉和生活的道路。
梁牧师说,他刚开始事奉时,还有在事奉中追求成就的倾向,有在教会中追求世界的试探,希望通过事奉的果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满足。但是感谢神的恩典,当神带领他放弃自己的权柄、正确、有理,而舍己、相信、顺服、交托神时,神让他看到神自己奇妙的作为,使用他完成超出他能力、想象、智慧的事工。这种在基督里的满足是他从前来自自己的满足没法比的。所以,十字架不是软弱,而是从软弱到刚强;不是羞辱,而是从羞辱到荣耀;不是伤害,而是从伤害到安慰;不是沮丧,而是从沮丧到振作;不是抱怨,而是从抱怨到感恩;不是绝望,而是从绝望到盼望;不是死亡,而是从死亡到复活;是“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 12:10)。
王峙军牧师在闭幕式上,用马可福音10:32-34提醒勉励大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受伤、委屈、不平?因为我们还没有死透,因为有很多该顺服的还没有顺服,有很多该接纳的还没有接纳,有很多该调整的还没有调整,有很多该放弃的还没有放弃,有很多的顺服、接纳、调整和放弃还不完全。十字架的路是主走的路,是主定意要走的路,是父神所预定的道路,也是他教导门徒们要走的路,也是他定意要门徒们走的道路,也是父神为门徒们预定的道路。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路;除此之外,我们走投无路。但是,门徒们最初想跟随的,并不是一位要钉十字架的主;门徒们想走的,并不是一条十字架的路,“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太19:27)—彼得的这一要求反映了多少基督徒内心深处的呼声!当主启示十字架的道路之后,门徒们争谁为大的回应是多么可悲!但借着门徒们可悲的回应,主进一步启示了十字架的内涵:“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 10:43-45)
时不我待—事奉的工场和年轻传道人
在这次会议中,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很多来自大陆的年轻传道人,他们大多数在多伦多事奉。前几届研讨会中,来自大陆的年轻传道人似乎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北美华人教会的趋势和需要。一方面,教会里大陆背景的基督徒越来越多。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大陆背景的基督徒献身传道。这种现象在华人云集的多伦多尤其明显,大多数的教会是“三言两语”教会(国语、粤语、英语)。2003年的统计显示,多伦多有40万华人,主日崇拜人数3万,粤语牧师是国语牧师的四倍之多(《加国华人教会》,2003年4月新版第一期)。目前每年依然有几万的华人涌入加拿大。多位牧者包括年轻的牧者都表达了共同的愿望—把福音传给他们,造就信徒成为基督的精兵。这是教会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责任,千载难逢、转瞬即逝的机会,因为神已经把这么多人放在了我们周围,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会不会还有这样的机会。
任不寐弟兄在会中30分钟的分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分享有三大特色,第一,以经文为基础、为分享的框架结构,深刻地解经;第二,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第三,结合教会生命实践,深入浅出。比如,他讲到主祷文第一句“我们在天上的父”很重要,因为这一宣称结束了中国人无父和假父的时代。与神隔绝之后,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就是一个孤岛,我们每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就是一个孤儿。我们要么就不信神,要么就把一些人造的假神、偶像当作天父,这其中也可能包括我们引以为豪的孔子和中国文化。不是福音中国化,而是中国福音化;不是福音文化化,而是文化福音化。我们不是要制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福音,我们不是要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会,而是要把神的福音传入中国的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神的教会。
任不寐弟兄说,神的国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具体的教会里,更要体现在普世教会。某一个具体的个体教会没有永存的。即使是安提阿的教会、耶路撒冷的教会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个体教会要像个体基督徒一样,走殉道的道路,走十字架的道路,把自己放在普世教会的肢体里面。这样,教会才能复兴,福音才能广传,社会才有希望。“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 12:24)
另外,任不寐弟兄也讲到在教会婚姻辅导中,当传道人不了解、不理解别人的伤害时,不能轻松地要求受害者顺服,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弟兄作为坚强的一方,作为一家之主,要先承担责任。同样,一个从北美回大陆短宣的人不能盲目地轻松地让一个正在受迫害的传道人顺服执政掌权者。前者很难理解后者的处境、难处、感受和伤害。我们的信仰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切实地理解别人,爱别人,进入别人的世界,倾听别人的声音,感同身受别人的处境。
结论:作神良善、忠心、有见识的仆人
会议的第一天,关于传道人传道的讨论比较多,集中在两点,第一,对主忠心;第二,持守主道。也就是“忠心,有见识。”洪予健牧师特别强调了传道人不仅要把握神的道,而且要对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罪到底有哪些表现,这样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拨乱反正,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不效法这个世界。
在晚上的信息中,锺舜贵牧师补充了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传道人不仅仅要忠心、有见识,而且要良善(太25:14-30)。更重要的是,在经文里“良善”在“忠心”的前面,是“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不是“忠心又良善的仆人”。可见良善比忠心更重要,更根本。良善是指传道人的品格、性情或生命;忠心是指传道人的事奉;有见识是指传道人的知识、判断力、眼光等。所以一个合神心意的传道人一定要在作人、做事,见识和品格,事奉和知识三个方面合神的心意。这对与会的传道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做到其中一点已经不容易,何况三点!但这是神的呼召、神的恩典、神的作为,是每一个传道人当仁不让的。但愿神恩待我们,也愿我们都有这样的警醒和心志,作神良善、忠心、和有见识的仆人。
瓦器 来自中国大陆,现为传道人。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