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道德与福音:上帝是终极存在,道德不是(含视频/音频)
——道德是一束光,沿着这束光可以找到光的源头上帝;上帝定义了道德,而不是道德规范上帝
2024/10/11 18:54:44
读者:7372
■时尽书

 

 

道德与福音——基督教也是教人向善吗?

 

文/时尽书

《生命与信仰》第47期

 

点击观看时牧师信息视频(YouTube)👇

https://youtu.be/JuNuLqSUrLg

 

国内读者观看时牧师信息视频👇

 

以下为时牧师信息音频: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各种宗教都是教人向善,基督教也不例外。” 想必你也听过这说法。从站在宗教之外的局外人的眼光来看,这句话似乎有道理。但是,这句话对于基督教其实是不适用的。也许你觉得奇怪。难道基督教不让人向善吗?基督教当不教人作恶。但为什么不能把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并看作只是叫人向善的宗教呢? 这就要谈到福音与道德的关系。

 

 

“各种宗教都是叫人向善”,这种说法的言外之意是,宗教是为道德服务。道德是终极目的。宗教只是提升道德的工具。沿着这个思路推演到进一步结论是,无论是是佛教、道教、犹太教、基督教,或其他正当的宗教,只要能使人变得更善良,它就是有用的。所有正当的宗教都通往一个目的地——道德上的善。若是这样,所有的宗教都殊途同归。最终,信徒是依靠道德的提升得到救赎。所以,“各种宗教都是教人向善” 这种说法是把道德放在终极的至高点,却把宗教信仰当作提升道德的工具。而人得到救赎的途径是依靠个人的善行。但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基督教信仰。

 

 

如果道德是终极目标,而宗教只是通往道德的阶梯,那么,道德本身就超越了宗教。如果一种宗教信奉的神明比道德还要低一个层次,那么,这个神明也就不是最高的权威。而道德就被摆在了至高神的位置上。

 

然而,道德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表现。难道道德只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道德只是被人类生活经验所塑造的。因此,道德的地位并不崇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是谁把恒久不变的道德标准设立在那里?

 

通过上帝认识道德

 

当你沿着一束光向上看,你会看到光的源头。当你沿着道德向上追寻,你最终会找到道德的源头——上帝。这位独一的上帝启示了基督教信仰。上帝向人类说话,让人明白有关上帝、人类,救赎和道德的真相。所以我们应该把上帝当作思想的起点,向下思考道德和救赎。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新冠疫情期间,意大利曾经出现医疗设施短缺,有一位神父把自己的呼吸机让给了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幸存下来。而这位神父却病逝了。当这个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很多人被这种舍己的精神所感动。人们会凭着内心的良知为这种牺牲的爱心点赞。一个意大利人的善行会得到其他国家人的赞赏。

 

 

 

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非洲人,还是欧洲人,都在道德认知上存在普遍的共识。所有人都认同爱、怜悯和公平是善,而嫉妒、暴力、凶杀、偷窃是恶。这说明普世的道德标准是存在的。圣经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上帝按照祂的形象造人,所以在所有人的灵魂深处烙印着上帝赐给人的道德意识。

 

这就是圣经罗马书2章14-15节所说的: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如果人类是按照进化论的假说,从愚昧无知的野蛮生物进化成为现代文明的人类,那么,人内心的良知是如何进化而成呢?按照进化论的规则,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必须经历漫长的残酷竞争,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若是如此,猿类尚未进化成为人之前,猿类和豺狼虎豹等动物相比更为弱小。按照弱肉强食的法则,如今地球的主人不应该是人类,而是比人类更加凶猛的野兽。可是,从古至今,人类作为大自然当中体积和力量相对弱小的生物,却主宰着其他生物。人类把狮子和大象关到动物园里,而不是大象或狮子把人关在笼子里。

如果按照进化论的原理,即使人类幸运地逃避了众多凶残动物的追杀而幸存下来,那么,在人类社会内部也应该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如果进化论是真实的,人类应该把弱肉强食的残酷淘汰机制当作合理的伦理原则。但是,我们的良心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一个良心未泯的人不会认同这种残酷的法则,反而会呼吁人类应该彼此相爱,而不是相互残杀,应该体恤弱者,而不是淘汰弱者,人类应该求公平正义,而不是弱肉强食。我们里面良心的声音否定了进化论。

 

 

1939 年的秋天,英国诗人 W·H·奥登 (W. H. Auden) 已经抛弃了基督教信仰,成为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欧洲爆发了战争,一天晚上,奥登在德国的一家剧院观看一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纪录片。他所看到荧幕上纳粹士兵残忍的暴行让他感到良心不安。但同时,他听到了剧院里的德国观众兴奋的欢呼声。他对人性本善的信念与他见证的邪恶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他陷入了混乱的沉思。作为无神论者,他拒绝接受绝对的道德观,但这种信念与他谴责纳粹暴行是矛盾的。如果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他凭什么说纳粹的行为是罪恶的呢?纳粹犯下罪行激起了奥登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他听到了内心深处正义的呼声,并开始重新考虑他对基督教信仰的拒绝是否合理。当奥登寻求一种绝对的善来谴责明显的恶,他开始逐渐转向了上帝。最终,奥登在晚年悔改,回归基督信仰。

 

奥登的心路历程与康德的那句名言如出一辙:“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假设道德是一束光,那么,我们沿着这束光可以找到光的源头——上帝。

道德不是终极的存在,上帝才是。也许有人问:上帝的源头又是什么?答案是,上帝不需要源头。上帝是自有永有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自己独立存在。上帝不需要依赖于任何其他的事物就可以自我存在。而且,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上帝超越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如果有人问:“是谁创造了上帝?” 答案是,上帝不需要被创造。如果一种存在需要被创造出来,那么,它就不是上帝。 罗马书11:36说,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上帝是人类存在原因。上帝也是人类存在的前提。上帝才是终极存在,而道德不是。

 

 

道德不能脱离上帝而独立存在。道德也不可能先于上帝而存在。因为是上帝定义了道德,而不是道德规范了上帝。或者说,是上帝的本性决定了道德标准,而不是道德标准左右上帝的本性。

 

上帝在道德上是完美的。祂没有罪恶。祂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翰壹书1:5)上帝不仅有道德属性,上帝也有情感和意志。上帝爱符合祂道德本性的事,恨恶违背祂道德本性的事。

 

但是,上帝的道德本性不是隐藏于自身的奥秘,而是向人类公开启示的真理。为了让人类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上帝将道德意识赐给人,并且把基于上帝自身道德本性的标准启示给人类。通过这些道德标准,人类可以认识上帝的本性,也可以知道人类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

 

所以,上帝在圣经中向我们启示了祂喜爱什么,恨恶什么。上帝喜爱公义,恨恶罪恶。(希伯来书1:9) 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 上帝喜爱仁义公平。(诗篇33:5)上帝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诗篇51:6)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上帝心里恨恶。(诗篇11:5)还有很多类似的经文描述了上帝的道德本性,也让祂的百姓知道如何生活才讨上帝喜悦。 而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圣经的人,上帝也把普遍道德律刻在人的良心里(罗马书2:13-15)。所以,道德是由上帝而来。善是从上帝自身散发出来的美德。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上帝是绝对良善的,那么,上帝为什么杀人?上帝颁布了不可杀人的诫命。可是上帝自己却杀人,并且上帝也命令以色列人屠杀迦南人。

 

约伯说过的那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所赐。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不是偶然。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结合产生生命。这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出于上帝的掌管。所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所赐。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空气、阳光和大自然的资源都是上帝的创造,也依赖于上帝的护理才得以存在。所以,任何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哪怕只活一天,他都有理由感谢上帝。上帝不欠任何人一条命。上帝有权赏赐生命,也有权终止生命。所以,当一个人死去,他没有理由责怪上帝让他活得太短,却应该感谢上帝让他存活过。

每一个人都享受上帝所赐的恩典。可是人们并不感谢上帝,反而亏缺上帝的荣耀。上帝宽容忍耐堕落的罪人。但是,上帝不会无底线的纵容罪恶。上帝命令以色列人除灭迦南人,乃是因为迦南人恶贯满盈。迦南地非常流行的一种在宗教仪式是在庙中与妓女行淫。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用火烧死当作祭物献给他们宗教的神明。一个有良知的人会承认这是典型的邪教。如果任凭这种宗教习俗蔓延,将有更多孩子和妇女成为受害者。所多玛与蛾摩拉也是如此。那里的人从老到少都在同性淫乱的事上放纵无度。如果任凭这种风俗蔓延到其他民族,就如同癌细胞扩散到一个人的全身,人类文明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针对这种罪恶,上帝需要进行公义的审判铲除罪恶。上帝用天火毁灭了所多玛与蛾摩拉,并命令以色列人击杀迦南人。这如同医生拿起手术刀,割下一个人身体上的肿瘤,为的是保全整个人的生命。没有一个人指责做手术的医生是残忍的。我们同样没有理由说上帝是残忍的。上帝是基于慈爱、圣洁和公义才用审判的方式清除人类的罪恶。并不是上帝下手太狠,而是人类的罪恶太严重。

 

上帝是绝对良善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样式造人。上帝的形象包括道德属性。所以,人是有道德属性的受造物。

 

 

这就是为什么在整个地球上,只有人类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在休士顿有一个神学图书馆,是由一位基督徒律师建立。今年夏天,我去这个图书馆参观。在图书馆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但是整本书只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六百万次。这个字就是Jew(犹太人)。这本书旨在纪念二战期间被纳粹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这本书的设计者以及读者在良心深处取得了一种共识,即对罪恶的警戒,以及对受害者的怜悯。豺狼虎豹在残忍的食物链中弱肉强食,却不会如同人类这样呼唤正义与和平。只有人类这么做了,因为只有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受造。

 

良心的苏醒与归正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上帝赐给人道德属性,为什么,今天世界里充满了罪恶?如果人有良知,为什么还会有种族屠杀等罪恶的事情发生?” 在人类的堕落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人类选择背叛上帝。自从亚当犯罪,罪就进入世界。罪污染了人性。罪没有抹杀人的道德属性,却导致人没有能力遵行上帝制定的道德律。人的良心和道德意识都被罪性所污染。

 

以弗所书4:18-19说,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此处“良心”一词是感觉、感受的意思。这里的“良心丧尽”并不是指人没有了良知或道德属性,而是指没有罪疚感或羞耻感。

 

提摩太前书4:2说,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

 

与以弗所书4:18-19中的“良心”不同,此处的“良心”一词与以弗所书4:18-19中的“良心”是不同的希腊文单词。这里的良心是指道德意识。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并不是说一个人没有良心,而是说良心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即良心麻木了。这就是人堕落的结果。

 

请不要把人的堕落当作一种抽象的概念。这件事与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每一个人都有遵守上帝律法的道德义务。每一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行为接受上帝的审判。

 

罗马书2:6 说,祂(上帝)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这里的“各人”是指每一个具体的人。所以,请不要把自己置身世外。当我们说到上帝的审判,请不要只是想到那些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曾经有一位牧师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充满罪恶,不是因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像希特勒那么罪大恶极的人,而是因为有太多像你和我这样不是那么坏的普通的罪人。” 你和我或许没有犯杀人放火的大罪。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只需要向这个世界输出一次谎言,贡献一次暴力,犯下一次奸淫,这个世界就可以充满罪恶。

 

人总是愿意指责别人的过错,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但是,将来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没有人可以回避自己的罪。

 

也许有人会说:“我从来没有读过圣经,不知道上帝颁布的律法,所以,不知者无罪。” 这种辩解是无效的。因为在罗马书2:6谈到上帝要按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之后,紧接着说,那些没有读过圣经的人也无法逃脱上帝的审判。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就在神借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罗马书2:14-16)

 

这里所说“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就是没有领受特殊启示的非犹太裔的人,比如在中国长大的人。我们从小没有读过圣经,没有接受过十诫的律法教育。但是,以十诫为代表的道德律却刻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知道杀人、强奸、偷盗、做假见证等违背十诫的事都是罪恶,而非良善。上帝制定的道德律刻在人的心里。所以,当一个人面对上帝的审判时,如果他说:“上帝啊,我不知道你的律法。” 这样的辩护是无效的,因为他知道上帝的律法,他的良心里烙印着善恶的尺度。问题并不是人不知道上帝的律法,问题乃是人总是藐视上帝的律法,压制良心的谴责。当一个人昧着良心干坏事,第一次会忐忑不安,干几次之后就会心安理得,因为良心已经麻木了。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会感受到良心的提醒去做一件正确的事,但是,他也会常常压制良心的声音,为了个人利益等原因而拒绝行善。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即使上帝不用十诫作为审判的标准,而只是用良心来审判,那么,也没有一个人不被定罪。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做过很多符合良心标准的好事。如果我违背一次良心,就做用五次好事儿来弥补,是不是我仍然可以挣得很多道德积分呢?” 这种道德积分的算法在上帝那里也是无效的。因为上帝在人的良心里刻下的道德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常识。遵守这些道德常识是一个人的义务。遵守道德义务不给加分,但是一旦违背了道德义务就要扣分。设想一个人自夸说:“我一辈子都没杀人;我一辈子都没有偷东西。” 很遗憾,这并不是道德资本,并不值得炫耀。一个人不能用不杀人换取道德奖赏。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杀人。另外,在上帝面前,违背了一条诫命与违背所有诫命一样,都使得一个人没有资格上天堂,除非有人为他赎罪。

 

第三,用上帝的眼光来看,很多人看起来良善的好事,也未必是真的善。《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第16章论善行中这样写道:

 

“未重生之人所行的善事,虽然事情本身可能是神所吩咐的,对己对人都有益处,但因为行这些事并非从‘被信心洁净过的心’所发出的,而且也不是按照神的道、以正当的方法行 ,也不是正确的目的,为了荣耀神而做的;因此仍是罪行,不能讨神的喜悦,也不能使人因此就配得领受神的恩典。然而,未重生的人他们如果忽视善行,就更加有罪,更不讨神的喜悦。

 

设想一个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从客观效果上来说,他的捐款可以帮助一些学生。但是,他的动机不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而是体现自己的善良,或者安慰自己的良心。那么,他所做的事只是在荣耀自己,却没有把这种行为和善的源头上帝联系在一起。在上帝看来,这不是善行。权威的道德裁判是上帝。道德是从上帝而来。所以,人应该使用自己的道德属性反映出上帝的美德。但是,当一个人使用上帝所赐的道德属性把荣耀归给自己,这就是在利用上帝所赐的礼物给自己身上贴金。只是窃取上帝的荣耀,并非善行。

 

设想一个富二代拿着父母的钱财当成自己的花。他在朋友面前炫耀富,却从来不感谢他的父母,也不以他的父母为荣,反而无视他父母的存在。这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却证明了这个人是不孝子孙。

 

真正的善行不仅要有正确的行为方式,还要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基于对上帝的信心和爱心,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遵守上帝规定的道德规范,具备这些条件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但是,凭借人与生俱来的罪性,没有人可以做到这样的善。所以,圣经里说,人的义如同污秽的衣服。

 

也许有人说:“如果这样,要求也太高了吧?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善人吗?”的确,没有一个人有能力行善。上帝启示的真理粉碎了人的自义。这种强烈的否定令人很难接受,却符合真理。我们不能因为人们普遍做不到上帝要求的善,就把善的标准降低。上帝定义什么是善。上帝的标准不改变。这是客观真理。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道德不是随着时代变迁的文化习俗。我们需要认识那位制定道德规范的上帝。人犯罪不只是触犯律法的字句,而是得罪了伟大的上帝。

 

请不要忘记,道德只是上帝基于祂自己的本性给人类制定的生活规范。犯罪本质上是亏缺上帝的荣耀。违背一条律法与违背所有律法本质上都是一样。而上帝是圣洁的,在祂毫无黑暗。

 

上帝对罪恶会执行一丝不苟的审判。如果统治全人类的上帝可以在罪恶上妥协。如果上帝对罪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一个人偷一次东西,一个人说出污言秽语,一个人心怀邪情私欲,对待这些事,上帝都既往不咎,那么上帝自己在道德上也就不是绝对的善了。如果是这样,上帝自己也与罪恶有份了。如果统治这个世界的上帝都可以包容罪恶,那么,道德就没有绝对的标准,道德也就坍塌了,善就变得虚无了。如果是这样,人类又何必追求良善呢?如果上帝可以允许每个人带着一点小小的罪恶上天堂,那么,天堂也不值得向往,因为天堂里也有罪恶。这样的天堂和这个堕落的世界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上帝不能包庇任何罪恶。在人的眼中一点小小的罪都会使得这个人失去了上天堂的资格,并足以使这个人配受地狱的刑罚。因为上帝是圣洁的,不容许丝毫罪恶。如果是这样,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定罪,每一个人都配受地狱的刑罚。这是一个真实的坏消息。

 

在救赎中洁净良心

 

但是,好消息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这就是耶稣基督实现的救赎。救赎这个词最核心的意思是“替代性的赎罪”。

 

 

我们的罪被归算到耶稣的身上,耶稣代替我们偿还了所有的罪债。我们犯罪导致的后果由耶稣代替我们承担了。而“罪” 的反面就是“义”。耶稣没有犯罪。耶稣的所有言行和思想都符合上帝律法的要求。耶稣有完美的义,所以,只有耶稣有资格亲近父神。只有耶稣有资格进入天堂。父神也把耶稣的义算在所有信靠祂的人身上。信靠耶稣的人与耶稣之间发生了一个奇妙的交换。我们的罪归算给耶稣。耶稣的义归算给我们。这就是上帝救赎我们的方法。

 

上帝对那些信靠基督的人提供了因信称义的恩典。借着信靠耶稣基督,我们的罪被父神赦免。在末日的审判台前,父神不再定我们为罪人,不再判定我们承受地狱的结局。我们被上帝算做一个无罪的义人。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变成了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我们得到了天父的赦免。我们与天父和好了。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面对上帝。

 

各位父母都有过原谅你孩子的经历。当你的孩子犯错了,你严厉地管教他。他承认自己错了,并向你保证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当你看到他诚恳的认罪悔改,你原谅了他。这就是一种赦免。这种赦免带来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和好。你希望你的孩子见到你的时候,可以平安而坦荡。如果你的孩子见到你的时候仍然胆战心惊,或者总是躲着你,你就说明你的孩子还不相信你真的原谅他,你们的关系还没有恢复正常。你孩子的良心还在控告他。罪疚感还笼罩着他的心头。

 

但是,我们和父神的关系可以依靠耶稣而和好。因为父神赦免我们,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父神的面前,不是接受惩罚,而是得怜恤,蒙恩惠,做随时都帮助。

 

希伯来书10:21-22说,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这是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福音。但福音并没有就此结束。

 

行善是救赎的结果

 

我经常听到有人问,一个人不需要努力做好事,只需要信耶稣就可以得救,这种救赎方案岂不是不能激励人行善吗?如果一个人信了耶稣,然后拿着天堂的门票继续享受犯罪的乐趣,那么,耶稣应许的救恩岂不是不能激励人在道德上有任何改良吗?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重生的真理。积德行善的拯救方案本质上是人的自我救赎。如同一个人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到空中一样,人无法依靠本性提升本性。人要想得救,需要依靠超越人的外来力量,那就是来自基督的力量。而上帝给人的拯救不只是赦免人的罪债,还有重生的恩典。一个因信称义的人也一定是一个重生的人。

 

主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 一个得救的人一定是一个重生的人。而重生是圣灵所做的工作。重生不是人的道德修行的结果。重生是圣灵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实现的超自然的神迹奇事。圣灵在人的心里解除罪的捆绑,赐给人新的属灵生命。这种新生命可以与上帝团契沟通,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分享上帝的美德。这种新的生命会表现出对罪的厌恶,以及对良善的渴慕。一个重生的人会愿意遵行上帝所喜悦的善。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逐渐被改变,结出圣灵的果子,如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温柔,节制等美德。

 

一个重生的人会乐意行善。他行善的动力不是换取上天堂的门票,而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可以上天堂的把握,所以,他带着感恩和喜乐在每件事情上活出与天堂相称的生活。因为他体会到耶稣基督对他的爱,所以他也爱耶稣。因着爱,他甘心乐意地顺服上帝的命令,竭力彰显上帝的荣耀。所以,真正的基督徒不仅会行善,而且行善更有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来自于罪人天然的本性,而是来自于上帝。上帝不仅赐下道德的律法,上帝把祂的儿女与道德的源头连接在一起,给他们的生命中注入行善的能力。这是好消息。

 

以弗所书 2:10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显然,行善是救赎的结果,而不是救赎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说,他信了耶稣,然后他继续以犯罪为乐,根本没有悔改的心,那么这个人并没有重生,他的信心是虚假的。他并没有得救,也不是真基督徒。

 

真正的基督徒是重生的人。因着重生,他会乐意行善。他行善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因为善是从上帝而来。

 

 

马太福音 5:16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道德来自于上帝,也应回归上帝。因为道德彰显出上帝的荣耀。善是上帝本性的流露。

 

有人说:“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基督教也不例外。” 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各种宗教都是教人向善,但是唯有基督教叫人找到善的源头,并认识到人自己没有行善的能力。只有基督教告诉我们,那位绝对良善的上帝来到人间,寻找拯救失丧的世人。祂让我们罪得赦免,并经历重生。圣灵赋予我们行善的能力。这有这样,我们才能本着信心和爱心,为了荣耀上帝而行善。

 

你愿意让你的生命活出上帝的荣耀吗?你愿意让你的动机、目的和行为都符合上帝的心意吗?你依靠自己做不到。但是,耶稣可以给让你做得到。你愿意跟从耶稣吗?你愿意让耶稣拯救你战胜你里面的罪吗?你愿意让你的曾经犯罪的罪疚感和羞耻感被耶稣的血涂抹,以至于你可以坦然无惧地面对上帝吗?

 

时尽书 来自中国大陆,现为牧师,在北美牧会。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