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念主内张桂炎弟兄
文/李全海
《生命季刊》第111期
音频为李慕溪弟兄朗读:
五月的一个礼拜天,做完礼拜,偶然在教堂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些教会出版的杂志,其中醒目的是一本《生命季刊》在最上边。这本杂志我十多年以前就读过一些,获益良多,又因为季刊上也刊登过我写的文章,所以有一些感情。由于工作变动等各方面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阅读这本杂志了。看到了季刊,如同老朋友相见,真有一些小小的激动。我有一个阅读习惯,读书先翻看目录,粗略了解全书的内容。突然发现张桂炎弟兄的见证,又是一阵惊喜,开始以为是重名的作者,读毕才知道,张桂炎弟兄就是我认识近十年的主内弟兄,他如同生命季刊一样,是很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了。确切地说,我与张弟兄谈不上是深交的朋友 ,他的经历我知之不是很多,有一些只是工作上的交往,但他的行事为人显出他是一位真正的主内弟兄,满有基督的生命。他颇丰的经历练就了他的智慧与成熟。想想与张弟兄认识交往近十年,有一些是值得让人回忆纪念的。

2006年的一个夏天,一阵敲门声过后,一位身材壮实浓眉大眼的弟兄出现在门口:“我是一位主内弟兄,路过这里,来教会看看。”话语非常朴实。我随后奉上一杯茶水,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一场景。随后的交通非常随意,聊聊教会的情况:人数多少,晚上礼拜天聚会情况,《圣经》的发行情况,最后表示要送一些圣经给我们,我只要了很少,用于送给慕道友的。因为我觉得城市的弟兄姐妹能买得起圣经,他们可以将圣经送给贫穷的农村。“你与众不同,”他心直口快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的见面。
2006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认识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女传道人,她老家是比较贫穷偏僻的山区,她读了神学院后,走出了大山,做了传道人。我问她是怎样到城市读神学的,她说:“感谢主,是一位名叫张桂炎的弟兄牵线资助的。”又一次听说张桂炎弟兄的名字。我让她描述张弟兄的样子,并拿出我与张弟兄的合影,她确认是同一人。我便记住了张桂炎弟兄。
有一年回家探亲,顺便拜访老同学传道人,从交通中得知,他曾去上海拜访王忠孝老牧师,听王老讲道,也与张桂炎弟兄交通,又是张桂炎弟兄 。我问我的同学张桂炎是干什么的,于是老同学讲了他所知道的张桂炎弟兄。
后来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工作,上午10点多,又是一阵敲门后,我还未回应,随声便闪出了张弟兄的身影。“弟兄,想不到,我们又见面了,我知道你来这里了。”我很是诧异,真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从此开启了我们的交往。

正如张弟兄所说,神让他一生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发送搬运圣经。神借着一位颇具影响中美友好关系人士所创立的机构,托付他将圣经送到中国的偏远山区,传播上帝的话语。用“中国运送圣经达人”来形容张弟兄再合适不过了,没有之一。十多年来,为了运送圣经,张弟兄走遍了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份的穷乡僻壤,有一个省份,他很想去送圣经到那里,但身体不允许他去。他是最了解中国乡镇农村基督教会情况的人之一,他去的地方太多。
因为运送圣经的事工,我们每年都见四、五次面,渐渐地就相对熟悉起来。桂炎弟兄时不时与我分享他服事王明道先生的经历以及从老人身上所学到的功课,他知道我喜欢读王明道先生的书,不知道他从哪里找到一套老人的讲章全集送给我,那时对我来说真是如雪中送炭,让我非常感动。有一次,他一人来出差,傍晚邀请我过去,饭毕,在他的房间,我们一直交通了四个多小时,后来他干脆说,我请你在这里住一晚好了,方便明天上班。我们清茶一杯,听他讲改革开放后教会的形成经过及初期运作过程,各地家庭教会的历史,特别是文革期间教会的故事以及他自己的经历,涉猎内容既全面又丰富。特别是那些在文革中坐牢的基督徒传道人在狱中的表现, 我闻所未闻,他所讲的,有些事都是我第一次听到,非常惊讶。后来到国外看到更多的史料及那些相关连的还健在的人的佐证,证实他讲的话都是真实有根据的。三自教会的事和家庭教会的事,1949年前中国自立教派的历史,他知道很多很多,特别是上海有一个很大的宗派,他知道一些内情,他认为并不像他们对外面讲述的那样“敬虔与正统”。张弟兄不是传道人,但他的圣经知识很丰富。不知道他有没有专门读过中国教会史,但他对中国教会了解得非常通透。他是一位头脑清醒的基督徒,有着神给他的敏锐洞察力。他讲王明道先生与葛培理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听着觉得很稀奇,也对王先生肃然起敬。

葛培理夫妇、滕近辉牧师探访王明道夫妇/右1为张桂炎弟兄
张弟兄是一位节俭的人,有一次去宾馆见他,他与香港的弟兄三人住一房间,我说住得这么挤,他说能节约就节约吧!可以多买本圣经。与他吃饭很多时候就是一碗面条,他解释说营养够了就可以了。有一次他请我喝咖啡,我说我不习惯,他说味蕾与习惯有些是后天培养的,我到甘肃农村洗澡都没有条件,只有饮用水,几天后就适应了。
在国内长期运送圣经,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他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因着他“老板”(这是桂炎弟兄的说法)的原因,又因着弟兄的灵巧,这么多年来稳稳当当。弟兄奔走于各个教会之间,游刃有余。他从不因为他的“老板”而有优越感,也从不轻易向人说出他的老板,而是像保罗一样,在遇到困难有人为难他、甚至受逼迫时,他会表明身份。从这一点上说,张弟兄是一位谦卑低调稳健的人。
张弟兄除了运送圣经到贫穷地区之外,他还热心于其他属灵书籍的出版发行工作。据我所知,他曾为圣经原文词典、传道个人传记、赞美圣诗的出版发行,付出了诸多的努力。王明道先生传记《又四十年》出版了 ,他送给我一本,并向我讲述了出版的过程以及他的参与情况,还有为王先生口述磁带的出关表现出软弱担心以及献上的迫切祷告,并告诉我他在此书中的化名为章冠英。他知道我对写作有一点爱好与兴趣,有一次,他表示有意要出版一本以基督徒视角编写的简明犹太史,鼓励我多多参与,并建议我拿初稿。我自知我的水平,只是答应先组织一个框架大纲之类的骨架。业余时间,我便开始构思预备材料。一年后完成 了11万字的初稿。后来我便出国了。只是在电话里向他告别,我们以后再也没有联系。
张弟兄一生的事工都是受人误解和敏感的,服事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王明道先生至送终,这本身就让教内外的人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按他的话说“受误解是正常 ”,不误解是不正常的,他从来不解释说明。长时间大面积发送《圣经》这种在国内只准内部印刷并接受管控的敏感宗教书刊,更是时刻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我一生都是在做敏感的事,做受关注的人,这是上帝让我做的,我顺服主。”这句话也许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张弟兄爱神爱教会神也知道。
李全海 现居美国。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六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晚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晚5点至9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