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信仰 总第4期 2003年6月
“创造”是基督教一个重要的教义。这教义告诉人们,永恒的神按照他的旨意和能力,创造了这个可见的世界,并宣告这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 1:31)。圣经的第一本书创世记记载了神创世的事件,这本书被称之书为“世界创造之书”(Book of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创世记》横亘极长的时间,比圣经其它书卷加起来还要长。它始于遥远的创造,这件事究竟发生于何时,我们无从揣测;经过数千年,至十一章的结尾来到亚伯拉罕的时代。
一、创世记一章的诠释
1、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至三节的意义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1:1-3)
英国当代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一说到宇宙成因和人类起源的问题,最优秀的科学家比最拙劣的神学家,也要差一千倍(大意)。其原因是,神学家根据圣经,可以给人一个清晰的概念,虽然对于不信神的人来说,他不一定会同意或接受这一观念。
创世记一章第一节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是一个独立句,但却是震聋发聩的庄严宣告,它简单而平静地宣告神创造天地的事实。这虽是一个简单的宣告,但却是一个清楚的、明确的、毫不含糊的宣告。如果说这一宣告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基础,恐不为过。笔者认为,这一宣告有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宇宙万物有一个开始,就是“起初”;二是有神的存在;三是神是创造者,他创造天地。
笔者在未信之时,和前辈张明哲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探讨信仰问题,多是在有神无神,及人是进化而来还是创造而来的方面。记得笔者当时问的问题有:“人可否由无机物造出有机物?”“人造出的牛的胰岛素是不是一种细胞的创造?”等等,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一旦你承认了神的存在,承认了神创造宇宙,你的信仰便有了根基,而且是坚实的基础。这点对有在大陆背景的知识分子最为重要。只要看到“进化论”的荒谬,人们就必然开始思索:到底有没有神?
第二节有三个描述处境的句子:“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三个句子,不是直接连接于第一节,乃是连于第三节。当神说“要有光!”(创世记1:3)时,天地存在着三种状态:
(1)“空虚混沌”,似乎一切在混乱之中。但这里描写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混乱 (chaos),乃是“不适宜居住”。
(2)“渊面黑暗”这也是支持第一个子句,就是这地仍未适合人居住。
(3)“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表达出一切都在神的灵掌管之中。
浩荣先生在《创造神学》中认为,“起初神创造天地”清楚表达了神起初将一切由无变成有,即是从“无”里面创造出时间、空间和物质,而所借的是神的话。
第三节“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开始工作,将这未被改造、原始的世界,变成我们今天所居住的大地。这原始世界存在多久?大概是神起初创造直至神说“要有光!”的时候吧!
同样,在《威克里夫圣经注释》一书中,对于创世记一章一和二节,也有许多引申。例如“起初”,作者把我们带回时间之前,进到不能追溯的永恒里面。因为创造的事件,是在时间和有纪录的历史之前发生的。
“天地”一词,作者译为“众天和地”。作者在这里把焦点放在世界的上下左右每一个领域。
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银河系有一千亿个星球,如果我用数字表现出来,那就是100,000,000,000, 是1 x 1011,而地球距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亿五千万哩。这银河系不过是十几个银河系中的一个,而最接近的另一个银河系也有三千万光年那么远。用最强力的天文望远镜,约略知道宇宙有一万个银河系,星球的数目,就远超过一百兆亿个了。这一百兆亿是100,000,000,000,000, 是1 x 1014。用这些数据来对照圣经的话,令人心中充满对神伟大的敬畏。
2、何为创造?
邝炳钊的《创世记注释》说:“创造”(bara) 这词在旧约中出现了48次,含义十分丰富,它的主词在圣经中都是上帝自己。它本身并不明确包括“从无变有”的意思,但是上帝是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创造了宇宙。它有时指“崭新”的事和物,它的重点是上帝的“权能和掌管”。
而纪博逊在其《创世记注释》中说,“起初神创造”,在这一词组中,我们除了看见神的超越性,再没有其它含意了。巴斯德原著的《圣经研究》则说:造物主的第一个见证,是多么精简而崇高,没有企图给神下定义,没有创造过程的描写,也没有创造日期的记述,只是正面地,又全备地宣告:“神创造天地”。这宣告的本身虽是完全的,却没有限制后来高度发展的科学。……圣经的第一节第一句,就把整本圣经赖为基础的公理立稳了。
“起初,神创造……”否定了以机缘为思想中心的宿命论。
“起初,神创造……”否定了以永恒的改变为思想中心的进化论。
“起初,神创造……”否定了以宇宙和神为同享的泛神论。
“起初,神创造……”否定了以物质为永恒的唯物论。
3、神为何创造?
神的旨意是什么?神为何创造?这个问题与神的创造过程是分不开的。“秩序”是神创造的心愿。神不单要创造一个“存在”(Being),他更要创造一个有“秩序”(order) 的宇宙世界。而秩序、规律,正刻划着神所造之世界的特色。所以“序”是创造的程序,也是其目的。“序”,包涵有两方面的含意。第一方面,秩序指向井井有条,和循环不息的规律。第二方面,“秩序”也指向万物和谐共处。
关于“神为何创造世界”,浩荣解释说:“当人和万物都能享受和谐美善时,神就心得满足。”这其中包括:(1)人与神毫无阻隔;(2)人与动物和平相处;(3)人与植物和谐并存;(4)人与人彼此相爱;(5)万物和谐的境界。
神为自己的荣耀而创造,他也为万有本身的福与乐而创造万有。“从乱到序”的创造,并万物和谐的世界,都揭示出神创造的目的。神享受创意的发挥,神享受工作与创造,神享受创造所带来的秩序和万物和谐的境界,这些都是神创造世界的目的。神,愿意一切受造物能赞美他,爱他。他也愿意一切受造物能彼此相爱,万物若能和谐共处,彼此相爱,他的心就得满足。这爱的世界,正是神创世的至终心意。
二、创造彰显神的属性
1、神是有主权的神
(1)神按他旨意创造。“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长存。”(诗篇33:11)创造主既是至高的神,他的旨意也是至高的。若他定意要创造,没有任何其它意志可以阻止他。启示录中二十四位长老敬拜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示录4:11)
(2)神按他能力创造。神借着他的话语创造(创世记1:3,诗篇33:9,约翰福音1:1-3,彼得后书3:9),反映了他的能力。神的话是有效的,必能完成神的心意(以赛亚书55:10, 11)。
(3)神从无到有的创造。“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罗马书4:17)“从无到有”乃说神创造万物之始,除了神以外,没有任何事物是存在的。
2、神是有秩序的神
保罗说,神不是一位混乱的神,他是一位有秩序的神(God of order)。在六日创造中,一切井然有序。神将水分为上下,将旱地与海分开,将天上的光体用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等(创世记1:6, 7, 9, 10, 14-18)。其次,一切植物、动物,皆“各从其类”(创世记1:12, 21, 24)。一切所造的万物都有各自的地位、功能,这一切告诉我们,神创造是满有秩序的,他是一位有秩序的神。
神有秩序的属性提醒我们,混乱和丑恶,都有违神原来的创造。在教会、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我们应活出神的秩序和美丽,特别是在运用恩赐方面。
作为神所差派的管理者,人有责任维持大地的秩序与和谐,使所有生灵可以同享这大地的资源。在道德秩序方面,信徒也有责任使大地与人间反映神道德的荣美与圣洁。
浩荣在《创造神学》中说,除了开始之际神由“无”创造出“有”之外,神六天的创造都是要将那混沌的“有”,变为有秩序的“有”。一切均由无秩序走向有秩序,一切均由那些原始的混沌物质中变化或整理出来,而不是从无到有。创造的精神,创造的玄机,是“从乱到序”。
3、神是信实的神
杰里迈亚书说,耶和华与白日黑夜“立约”(杰里迈亚书33:20),而这“约”显明神的信实。神与世界有一个“立约”的关系,而这“立约”的关系成了他与以色列子民“立约”的印证。在这些“约”的关系中,他都是信实可靠的(以赛亚书54:9, 10)。
神的信实,今天仍然在世界中彰显,特别在他子民身上彰显。“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杰里迈亚书3:23)
4、神是安息的神
在创世记2:1-2节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作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这里,圣经没有表示神有疲倦之意。在以赛亚书40:28节中说:“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
耶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神完成创造的工作后,赐福给第七天,定为圣日。所以对人而言,安息日的重点在于休息,但在神眼中,安息日重点在于完全的胜利,是一个胜利的结束。
丘恩处所著《中文圣经注释》说:“神在六日造齐万物之后,便在第七日安息。祭典的作者此信心里,不单申述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要其子民也在这日安息不作任何的工,只在思念和默想神和他的道,更是在信心里,了解到六日创造的事工,若没有第七日的分别为圣,则这一切均不完全,人生亦无法有圆满的结局。因此这第七日安息的教训,是要我们了解世界和人生均有尽头。但这尽头并不使我们哀伤,因为神已为信他的人预备了新天新地,也在基督里使信他的成为新造的人,并有复活和得永生的盼望。”
三、创造与时间
“时间”在人的经验中是一个现实。我们都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时间就是生命的展现。没有时间,便没有生命。
奥古斯丁延续希腊形而上学的传统,以“永恒”为“无时间”的观念。奥氏认为,时间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认为时间的创造主,他对时间是有知觉的,然而他不在时间中,因为他是一个永恒的神,而“永恒”是一个“永不过去的现在”(a present that does not pass away)。换句话说,神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永恒的现在”(an eternal now),因为他住在永恒中。
这种无时间的永恒观念,在近代受到挑战。著名瑞士新约学者库尔曼认为,圣经所了解的“永恒”,是一种“不断向前延伸的时间”(endless time)。库氏拒绝接受柏拉图等的抽象永恒观念。
库氏认为,初期信徒并没有“无时间”的观念,反倒是用一个字(aeon)来表达“永恒”和“时间”,因此他主张,以“永恒”为“无尽的时间”,更能反映新约的意思。
瑞士神学家巴特,接受罗马哲学家波伊丢斯(Boethius 480-524 AD) 对永恒的定义:“完全而实时拥有无限的生命”来构思“永恒”,只是不接受一种抽象的“永恒”观念,因为神是有位格、永活的神,他拥有完全的生命,他的“永恒”才是真实的“时间”。
巴特认为,永恒正是神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本性。神拥有时间,我们只是在不断飞逝与变异当中经历时间而已。
综上所述有以下几点:
1、神知道时间是什么,特别借道成肉身亲自体验人间的时间和在时空下的限制。
2、神永不改变,人面对不肯定的未来,但神永不失信,他言出必行。
3、在他“永恒的现在”中,他常常垂听无数人的祷告,而不受限制。
4、我们的未来掌管在神的手中,信靠他的人是有福的。
纪博逊的《创世记注释》中,讲到神的“超越性”,他说:“我们承认我们是绝对地依赖神作为世界的统治之主,然后依这定义,他便绝对地独立于我们之外。我们依赖他,但他不依赖我们。他自己是在时间‘之外’。而他进入时间和空间,只因他要进入。他本身是在自然界‘之外’,如果我们想要发现他的‘内里’,只有像借着画去了解画家一样。……神是‘完整的另一位’,无限制的,除非他决定强给自己限制;他是自有永有的,只有他决定人类的存在,并对他们施与慷慨的爱。”
四、创造与末世
神的创造有一个未来、末世的层面,因为创造的主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末世的新创造以基督为中心。基督是起初被造世界的创造主,这个新创造也是基督的工作。
其实,当基督复活时,“新创造”已经开始。救恩的工作,是一个创造的工作,是神“从无到有”的工作。
在这个新天新地未到之前,基督借他的灵,创造一个新的群体—教会。这就是那蒙宝血洗凈的新人,也是那分别为圣,却又不断被圣化的子民。
基督徒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他有一个整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界是神所创造的,虽然因罪而受到咒诅破坏,但终有一天,会得着完全的更新,而我们也会在这个新创造中有份。
“新天新地是伊甸园的终极实现。”“新天新地是个全新的世界,人全然脱离时空的限制……我们只能凭信心知道,神昔日所造的伊甸园,以至将来的新天新地,都是完美的。”(浩荣《创造神学》)
丘恩处在《中文圣经注释》中说,“创造论既然提到时间的开始,自然的它就有终了;既说及世界的肇端,自然的它就必有末了。因此,末世论便自然的涵盖在创造论里面。”“但是创造论不是圣经的主题,救赎论才是圣经的主题。圣经的创造论乃是救赎论的副题。故此,蒙了基督救赎的信徒并不对末世抱着悲观的态度,乃是欢欢喜喜的仰望那日子的到来。”
参考书目:
1、《21世纪旧约导论》,狄提德、朗文合着,刘良淑译,校园书房台北2001年。2、《系统神学》,陈若愚着,天道书楼,香港,2001年。3、《创造神学》,浩荣着,天道书楼,香港,1998年。4、《旧约概论》,艾基新着,梁洁琼译,种子出版社,香港,1985年。5、《创造与祝福》,Allen P. Ross着,孙以理,郭秀娟合译,校园书房出版社,2001年。6、《创世记》,邝炳钊着,天道书楼,香港,1999年。7、《圣经研究》,巴斯德原著,杨牧谷主编,种子出版社,香港,1983年。8、《创世记注释》,纪博逊着,马鸿述译,基督教文艺出版社,香港,1990年。9、《中文圣经注释》,丘恩处着,基督教文艺出版社,香港1992年。
高鲁冀 60年代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0年来美,曾任记者、专栏作家等,现在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修读神学。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