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信仰 总第10期 2006年4月
北京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是五道口清华东门附近。原来只是一片平房,现在则盖了若干座大厦,并且布满了饭馆和商店。这一带还住着非常多的外国学生,一到夜里,到处都是出来消夜的年轻人,成双成对,加上商店里大喇叭放着的流行歌曲,和层层变换的霓虹灯,真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在这众多的时髦男女之中,我最近注意到了一对特别的情侣。这是一对流浪的,靠拣垃圾为生的情侣。白天他们出去四处拣垃圾,晚上就在路边一小块草地上休息。他们从来不会伸手向过路人乞讨,所以过路的人们从来也不会注意到他们。我注意到他们,是因为他们之间所表露出来的自然的亲情和恩爱。那个女的又矮又胖又丑,是个痴呆,所以白天主要干活是男的,到了晚上,很多次见到那个男的疲惫地枕在她的腿上憨然入睡,那个女的不时低头看他,仿佛是他的保护神。不睡的时候,男的就搂着女的,放松地在夜色中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街上那些时髦的女孩们在向她们的男朋友撒娇,享受着二人世界;同样地,这又穷又脏的一对,也在享受着两人世界。看到他们两个相依为命的样子,总是让我感动。
几天前,我犹豫了半天,还是鼓起勇气,走到那个痴呆女面前,递给她微不足道的一点钱,和一本《神爱世人》的福音小册子——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她会不会失态?——她抬起头,接过去,冲我咧嘴笑了,还有一点害羞,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特别的光芒,让我想起纯真的大一女生。于是我放心了,看着她的眼睛,说,“上帝爱你,耶稣爱你。”她的眼睛就笑得更眯起来了。说完我马上就走了,走了几步回头看,看见她正在摇醒那个男的,让他看她手里的东西……
最近又读了美国布道家Ravi的几篇文章,Ravi提到,当他每次看到街上落魄的乞讨者的时候,他就会想,这个乞讨者当年还是婴儿,还在他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会怎样被他的母亲所娇宠呢?他的母亲会对他寄予过怎样的期望呢?如果见到他今天的样子,他母亲会是怎样地伤心呢?
如今,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虽然不知道曾经疼爱过他们的父母在哪里,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位父亲永远在,那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亲,我们的主耶稣。“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20)真的希望神怜恤眼前这一无所有的一对,就像怜恤我们每一个已经得救的孩子一样,让他们也知道,在天上,还有一位不会嫌弃他们的、深深疼爱他们的父亲。
路加福音第5章18-25节讲了一个主耶稣医治的故事——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什么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那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神。
在这里,主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的罪赦了”和“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Ravi讲,在世人看来,“你起来行走”——身体得医治,要更难,因为身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关系到我们眼前痛痒的东西;那需要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迹。而罪呢,是看不见、摸不着,又虚又遥远的东西——在这里,神和世人的出发点是相反的。在世人看来,身体是实在的,灵魂呢,是虚幻的,是一个影子;但在神看来,身体是暂时的,仿佛一个临时搭的棚子,而灵魂是实在的,永恒的,最重要的。
最近看连续剧“罪案调查”(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法医在解剖尸体的时候,常平静地说:这也是我们众人的结局(That’s what we all are in the end)。就今生今世来讲,法医说的没错,因为我们来自于尘土,归于尘土,最终是一堆细胞和纤维、分子和原子。而在永恒中来讲,法医便错得不能再错了,因为社会变迁,朝代交替,大国兴衰,一切都是暂时的,是虚幻的,是追风;而人呢?被上帝创造,却是要存到永远的。一个在世人眼里可能是最卑微、渺小的人,在上帝眼里,却要胜过世上曾有过的最强大的朝代,要更长久,更宝贵——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呀!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终极的神迹,是心的保守,是灵魂的得救。
那么,对于我们传讲福音的基督徒来讲,“拯救人的身体”和“拯救人的灵魂”,哪一个更重要呢?毫无疑问,是“拯救人的灵魂”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用爱心去“拯救人的身体”,便很难有属灵的力量去完成“拯救人的灵魂”的工作。在《新约》里,面对渴望被医治的人的请求,主耶稣有哪一次是拒绝的呢?就像Ravi所说的,通过触摸罪人的身体,主耶稣最终触摸了罪人的灵魂——“福音,不仅仅是要被听到的,被讨论的,也是需要被看到,被感受到的。”
这个周末,我去了北京郊区一个叫“葡萄园家”的小四合院。在这里,有一个基督徒办的免费英语学习班,学生们呢,都是替周围别墅里住的外国人打工,在其家里工作的中国保姆。如果她们的英语好一些,她们的工作就会更好找一些,工资也会更高一些,家里的生活也可以更好一些。每周六,她们会骑着自行车,从各处赶到这里,满怀期望地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改善自己艰难的生活。下课以后,在那里服事的姊妹会给她们传福音,有不少的人就是这样认识了主,接受了主。在“葡萄园家”,福音的信息,是先被感受到的,然后被听到、被接受。
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虽然是暂时的,但我们身体上的痛楚和生活中的痛苦,却是真实的。如果我们不明白一个人生活上的痛苦,我们便不会明白他灵魂上的痛苦。如果我们不把人带到主耶稣的面前,解决他灵魂上的得救,他的生活中便不会有真正的希望。
真正做到既拯救人的身体,又拯救人的灵魂,需要我们牺牲的爱——主耶稣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榜样:主受鞭伤,是为了我们得医治;主受贫困,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是为了我们得富足;主受羞辱,是为了我们可以同得荣耀;主献上自己的生命,为的是我们可以得生命。看到生活在苦难之中的人不能“拿起褥子回家去”,我们就一同难过;看到生活在罪中而不知晓的人,我们就着急——这需要一颗柔软的心,一颗舍己的心,这样的一颗心,本是我们不配有的,唯有切切依靠祷告和主耶稣的恩典,祈求主怜悯我们,就加给我们!
漫波 “海归”基督徒,曾在美国留学、工作,现居中国。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