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信仰 总第12 期 2007 年5月
一直阅读《生命与信仰》的朋友也许会注意到,本刊从一开初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书1:15) 。在圣经中,那位称自己是“罪人中之罪魁”的使徒保罗,因着自己生命的奇妙改变,见证说“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这位保罗,从前是亵渎神的,是侮慢人和逼迫教会的——他走的是一条“取死”的道路。但上帝却叫他看见“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他蒙了神的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这个“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好给以后信耶稣、得永生的人作榜样。的确,照着神的安排,今天越来越多的罪人,学着保罗的榜样,在基督里蒙恩得救了。
已经蒙恩得救的罪人(基督徒)和尚未蒙恩得救的罪人(非基督徒)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前者愿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到罪人的名单里,承认自己死在罪恶过犯之中,如同陷入泥潭、奄奄一息的人,不能自救。而后者则拒绝承认人在本性上是罪人,人靠己力不能得救,到头来因自义而自害。还有一些人(也是“后者”中的一部分),根本就是掩目不看上帝拯救的作为,掩耳不听耶稣救恩的好消息,完全是一付“恶人眼中不怕神” 的样子(诗篇14:1;罗马书3:18)。这种情况,既可悲亦可怕,因为人终究要面对上帝公义的审判。
在本期的“我的信仰历程”专栏中,又是一个个蒙恩罪人的故事。那位曾经是佛家“居士”的亚拿,以前是“有庙就进,见佛就拜”,但基督的福音使她明白,人的罪不能靠人自身的修行消除,只能藉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她承认,由于信佛多年,“认罪悔改”四个字让她想不通,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但是圣灵的工作无法拦阻,在基督的真光照耀下,她看清了自己罪恶的本相,不禁仆倒在基督的十字架前悔改了。《生命的诗歌见证生命的主》的作者施玮也是如此。她藉着整理自己的诗歌,也整理了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岁的人生:经历了梦想的破灭,经历了愤世嫉俗,经历了沉迷虚玄,经历了放纵寻欢。最后,在绝望的死地却遇见真光,得以重生,1999年复活节受洗归主。悔改的故事并未止于亚拿和施玮,在腓力和提摩太的文章中,读者同样看到因悔改而充满喜乐的心灵在跳动。
在其他专栏中,《伊甸园里的婚姻与爱情》一文值得读者注意。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的罪性,由于社会的误导,家庭危机不断增长,离婚率直线上升,婚姻制度岌岌可危,人们对婚姻越来越持一种玩世不恭和无可奈何的态度。要摆脱这种危机,人必须回转来认识神设立婚姻的意义。另外,《完备的创造》虽然是一篇学术味道很重的文章,但它讨论的话题却十分有趣。以往人们在说到上帝的创造时,常常忽略上帝对时间的创造,以至于当人们面对“宇宙的年龄已一百多亿年”之说时常感惶惑。而作者认为,上帝在“他的”时间里(圣经创世记中的6日),创造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的确,科学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可以见证上帝奇妙的作为。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