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生命的困境与释放
2015/7/27 16:16:24
读者:5933
■漫波

 

生命与信仰 总第13 期 2007 年11月

 

(外一篇)

  

普通人

 

前几天坐出租车,和师傅聊起我的信仰,谈到审判的时候,师傅说,“我今天开出租车,是不是就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呢?”我问,“您为什么这么想呢?”师傅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当过兵,杀过人。”

 

依着师傅的年龄,我推断了一下,问,“你是在80年代和越南打仗的时候杀过越南人吗?”

 

“不是越南人,是自己人。”

 

“自己人?”

 

“那不开枪也不行啊!他是逃兵,我是连长,正在冲锋呢,他往回跑。军令如山呀!”

 

接下来,师傅和我们倾吐了他多年的痛苦,很明显,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充满了冲突。一方面,他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合理化,“我是当兵的,在战场上我不服从命令能行吗?!”“你说,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另一方面,他心里没有一点的平安,“每每想起他,我心里还是觉得挺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的家人的。”“这么多年,我晚上从来没有睡过好觉,一闭眼,战场上的一幕一幕就跟过电影似的。”“我这一辈子没有结婚,不知为什么,我做不到。”

 

师傅讲的时候,话语里没有一点的愤怒或愤世嫉俗,只有无奈、困惑和痛苦。他不断说的一句话是,“你说人这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就是受罪来的!一天天熬着,跟死了差不多!”下车时,我送给了他一本福音小册子,也为他做了一个祝福祷告,愿神怜悯他!

 

真的希望这位师傅可以认识神,他内心的负罪感,迷惑,孤独和煎熬,没有人的语言可以帮助他解脱,唯有认识主耶稣,主的话语才能够使他得到释放。我们可以想见,撒担正在用他的过去,来毁掉他的今天,而且直到现在,这恶者是成功的。一个人如果不认识神,走过的却是痛苦、废掉的一生。

 

这位师傅的经历比较特殊,但是对于不信主的人来讲,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认识神,不认识真理的一生,是怎样黑暗、没有意义的一生呢。我想,这位师傅一定和许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倾诉过他心里的痛苦,倾诉了二十多年,有帮助吗?没有,恐怕他还会继续倾诉下去。这位师傅也一定用尽了各种办法来摆脱过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他曾经酗酒过,放纵过,自我苦待过,这些我都不会感到奇怪。我忽然想到《圣经新约》里那个在水池旁等了38年的瘫子,到了最后,他好像也只有无奈,没有了希望,连愤怒都没有了。对于这位师傅和那个瘫子来讲,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早已看不到生存的盼望和意义,因为这个世界,并不能给他们的痛苦带来任何的帮助或答案,这个世界,只是他们痛苦的源头。

 

主耶稣问那个瘫子,“你想痊愈吗?” - 主耶稣实在是在告诉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告诉这位司机师傅:“就算是你对世界上所有人绝望了,还有我一个关心你!”“就算是你对自己彻底绝望了,我还可以使你痊愈!”“我来,就是要使你们脱离绝地!”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安慰,那就是主耶稣:我们身上的罪,唯有在神自己那里,才能得到赦免,是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担当了罪;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主耶稣:我们身上的劳苦重担,唯有神才能替我们担当,是因为主耶稣为我们受了刑罚,受了鞭伤。

 

“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以赛亚书 5310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 1128

 

朋友,你可以暂时找一些事情占据你的大脑,你可以暂时找一些刺激满足你的心,你可以暂时找一些癖好转移你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你不认识神,空虚、孤独、抑郁、绝望和愧疚的幽灵,便仍旧在你生命里,在那里徘徊,随时准备跳出来,占据你的内心,捆绑你,压跨你,撕碎你。唯有认识主耶稣,才能给我们不安的生命带来释放和满足。除此之外,再没有通向平安和喜乐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人生的答案。

 

诗人

 

很多朋友都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句诗,很多人也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海子,以及海子的人生经历。

 

是的,海子在1989年,也就是他刚刚25岁的时候,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了。在文艺圈,人们一直在追捧、神化、理想化海子的死,把他的自杀,当作诗人理想能够实践的最高境界,当作艺术升华的最高峰 - 几乎没有人把海子的自杀还原到它的本来面目:一个悲剧;更没有试着对人性的绝望进行任何反思。

 

之后不久,在1991,同样年仅25岁、同样是北大毕业生的诗人戈麦,在北京万泉河投水自杀了。再一次,诗界和文艺圈把戈麦的死神化和理想化,却仍旧没有人去反思这两个年轻生命的消亡。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步呢?在这里,我们看到,把黑变成白,已经不算什么了;我们极度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可以把悲剧看作喜剧,把自我毁灭看作自我升华,把病态看作前卫。

 

是的,两个极其年轻、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么死了,而且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亡 -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悲哀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对人性和人生做一些严肃的反思吗?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海子在自杀的时候,身上带了四本书: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本是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一本是《康拉得小说选》,还有一本呢,是《圣经》。

 

这四本书里,我只知道《圣经》。而且我知道,《圣经》绝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理,是神的话语,是生命,也是道路。海子也好,戈麦也好,都在生前接触过一段时间的基督信仰,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在真理的门口徘徊挣扎,却最终没有能够进入,而是选择了自杀。

 

另外三本书里,《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是一位自然主义者,也是乌托邦主义者。梭罗的老师爱默生,也是一位自然主义者,是世俗的“先验主义”的创始人。梭罗在老师家的瓦尔登湖畔,自己建造了一间小木屋,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两年多时间。《瓦尔登湖》就是梭罗以散文的手法描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其自然主义哲学的理念。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瓦尔登湖》的田园精神。

 

海雅达尔是挪威的人类学家、海上探险家,1947年,他和五名志愿者,以一支严格按原样仿制的印第安人木筏,从南美洲始发,经历三个多月的生死航行,越洋四千余海里,终于横渡了太平洋。《孤筏重洋》应该就是这次冒险的记录。而波兰裔的英国短篇小说家康拉得,一辈子是一名水手,是一个冒险家,也是一个梦想家,他的小说题材都是取自他自己的海上经历。

 

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康拉得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远离社会,远离文明,寻找一片心灵的归宿;这三本书,也都是人类精神的结晶,是人类自己想要挣脱无奈、无意义、无盼望的现实生活的最后努力和宣言。令人痛惜的是,诗人终究没有能够找到这片心灵的净土。我们今天,只有为这样一个个富有才华的生命扼腕叹息!

 

有人说过,哲学的最大命题就是自杀,特别是诗人的自杀。这一说法毫不奇怪。如果一个人不认识三位一体的真神,那么对于他/她来讲,生命的存在就毫无目的和意义(看不到神的旨意在他/她生命里面),生命也毫无盼望(没有永恒,只有世上几十年的光景),世间苦难得不到回答(没有神的光照,人怎么能意识到自己罪人的本相呢),生命也根本无法摆脱痛苦(不接受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世上的罪人又有什么出路呢),无法摆脱孤独和绝望(只看到人性的无望,却看不到神的爱和救赎) -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人而言,自杀是不是一件坏事呢?不是,因为对于他/她来讲,自杀既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坏事;自杀,只是一个无意义的事件,就像生命的无意义一样无意义。对他们而言,自杀,似乎是一种最彻底的解脱;但事实上,他们选择的却是无边的绝望与黑暗……

 

诗人是对生命和生活最敏感的一群,普通人也许一辈子不会思考的问题,他们在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在思考 - 所以他们感受到的内心的无助、绝望、迷惑和煎熬也就特别的剧烈,他们更是时时刻刻地在寻找一种解脱和出路。但道路、真理和生命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我们,向我们主动启示的耶稣基督;一刻不认识《圣经》里耶稣并他钉十字架,那么,自杀,就是诗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不得不要面对的选择和挣扎了。

 

今天在我们的教会里,有许多很年轻的搞艺术的弟兄姊妹,我身边相熟的,就有北京电影学院的,中戏的,广播学院的和美术学院的。这是一群特别勤于思考人生、执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见证告诉我们,信主之前,在他们生命的早期,他们就看到了人生的苦难,就因着人生的无意义感到绝望;死亡、自杀和空虚,是他们心里最常出现的念头,其中也有一些人得过抑郁症。信主以后,他们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也卸下各样的罪和重担,生活里满了平安和喜乐。一个在这个圈子里的弟兄曾经对我说,“搞艺术创作的人,如果不认识神的话,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自我毁灭,在今天就是通过自我放纵来逃避毫无意义的生命,另一个是自我膨胀,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艺术理想当作至高神。”

 

朋友们,我想说,在我们的生命中,《圣经》被摆在这三本书的旁边,也摆在了许多书的旁边,摆在了无数思潮、流派、言论、哲学和宗教的旁边。但我可以告诉你,只有《圣经》这一本书所启示的真理可以救你!在其他所有的文字里面,都只是人的智慧,唯有《圣经》是神的话语,是生命之道。

 

是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而且这个选择生死攸关- 那就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还没有把《圣经》高举在其他一切书籍之上、还没有承认《圣经》就是神的话语、还不承认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没有接受他为救主,那么在这一天,我们就还处在没有得救的绝望光景,而这是怎样的一个悲剧呢。这是我们可以想到的、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又在世上多少人的身上重演呢?不认识真理,不认识主耶稣基督,无异于已经选择了自杀。

 

“除他(耶稣基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 412

 

写到这儿,说实在的,面对这一个个悲剧,面对这一次次人类没有结果的自我挣扎,我不禁有些消沉了,心里很沉重、很不是滋味,我赶紧拿出圣经,心里急迫、干渴的感觉,真的好像是如鹿切慕溪水一样 - 神啊,我需要你的话语,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话语的滋润,虽然只有一会儿的功夫没读,却好像久违了一般,我真的不能离开你的话语!你的话语,是我生命的奠基;你的旨意,是我人生的意义。是的,主耶稣,你是真葡萄树,我是枝子,离开你,我根本就不能做什么,我就只有枯干。

 

平日读过许多遍、似乎已不再给我感动的经文,此时再读,是那么的宝贵,那么的充满力量,那么的亲切,使我心里踏实,使我看到生命的源头,使我看到存在的意义,使我心里充满了感恩。

 

世界既不是虚无,也不是进化而来,乃是由一位神创造而来。这位神,是一位全能的创造者。“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纪 11)而我们人呢,是神创造的核心,神更赋予了我们存在的意义。“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们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帖撒罗尼迦后书112)这位神爱我们,也向我们启示他的爱,呼唤我们向他回归,重新拾回除他以外我们不可能得到的满足和喜乐。

 

这位神,是一位公义的审判者。神所创造的一切,本都是美好的,世界上苦难的根源,在于人类的堕落和我们与生俱来的罪性。罪,使我们和圣洁的神相隔绝,使我们不能认识他在我们生命中美好的旨意和计划。而罪的代价呢,是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失丧。“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 623)“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 927

 

这位神,也是一位舍己的救赎者。“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耶稣基督,神独生的儿子,为替我们赎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愿意来到耶稣面前悔改、接受他作自己救主、接受他作生命主宰的人,必然与神和好,罪得赦免,进入永生。而不接受主耶稣、不为自己的罪悔改之人,罪已经定了,那就是灵魂的失丧和永远的死亡。

 

亲爱的朋友们,愿你们接受这位神:爱我们、替我们赎罪、受死、又从死中复活的耶稣基督!他不同于你曾经接触过的任何理论、人物、说教、哲学或概念-耶稣,是一位活生生的神,是你个人可以认识并亲近的神。就算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耶稣知道你;就算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关心你,耶稣关心你;就算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你,耶稣能够帮助你!

 

唯有接受耶稣进入我们的灵魂,我们才不再是无根的浮萍、无舵的航船、无意义的偶然、无盼望的生物。神在哪里,那里绝望的捆绑就必被击碎,那里就必得自由。“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 317

 

耶稣这样的爱你!!

 

 

但永远是什么?

 

 

这个礼拜六我刚刚主持了一场婚礼,这是今年我主持的第二场婚礼了,婚礼结束后,弟兄姊妹都夸我主持得好、老练,说我都快成“婚礼主持专业户”了。

我家的宝宝(小名叫羊羊,主的小羊之意)也四个月了,满月和百日也过了,虽然我和我家姊妹都没有专门庆祝,但每想到这两个重要的成长里程碑,心里也总是喜洋洋的,感谢主。

 

可是今天我的内心里忽然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另外一面,就是死亡。我回想起就在几周前,我刚刚探望了一位患癌症的老姊妹,而且探望之后的一周,她就离世了。想到这件事,又一次地让我思考,也让我想起以前所探望过的一些患重病的病人。

 

这位刚刚离世的老姊妹,在我探望她之前的两个月,才刚刚信主、受洗了。她的年龄其实也不是很老,只有60多岁。这位老姊妹一生极其要强上进,是癌症把她打垮了,同时,也是病痛把她带到了主耶稣的面前。她原来在大学里工作,后来出来做公司,公司做得很成功,但和本是很亲密的合作伙伴发生了矛盾,于是打官司,官司失败了,要强的她受不了,积郁成疾。我去看望她的时候,她只能喝白水和靠输营养液来维持生命,醒来的时候,她几次说要吃一点粥和咸菜,但这都不行。我们一起分享了几处诗篇,为她祷告,然后我就走了,下次就只有在天堂里再见到她了。一生很要强的老姊妹,事业也很成功的老姊妹,虽然在最后连粥和咸菜都不能吃到,但相信此时在天上与众圣徒同赴羔羊的筵席,跨越了暂时,得着了永恒的福份,为她感谢赞美主!

 

我又想到回国后我曾探望过的另外两个病人。刚刚回国的时候,受美国教会一位姊妹的托付,我去北京肿瘤医院看望她年迈有病的哥哥。她的哥哥是正式修行的道士,我到的时候,病房里还放着道教的音乐,我犹豫了一会,还是试着开始向他传福音,已经憔悴消瘦得不行的他知道了我的来意,就善意地示意我停止。我只好沉默,又站了一会,和家属聊了几句,就走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妹妹发来email说,哥哥已经去世了,死时没有接受主耶稣。这世上充满了苦难(很多是因为我们的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若没有永生,若没有主耶稣爱的迎接,若没有天堂的等候,这是何等可怜可怕的事情,这是真正的悲凉。求主怜悯我们。

 

还有一次,应该是在2005年,我和教会的一个弟兄去探望一个得白血病、正在化疗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和她的男朋友家里都是农村的,大学刚刚毕业,非常不容易地一起来到北京,并找到了工作,债还得差不多了,正筹备婚礼,计划着两个人美好的未来,结果发现女孩子得了白血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读大学时太辛苦,营养太差。我们见到他们的时候,发现这个正要进隔离仓治疗的女孩子虽然病得很瘦弱,但很乐观,在我们面前表现的非常有信心,一点看不出是得了重病的人。男孩子很老实,放下一切来照顾她,并向自己的亲戚借遍了钱。我和教会的弟兄拿出了教会的一点奉献,和他们两个分享经文,最后为女孩祷告,为她祷告的时候,看似乐观和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一下子大哭了。

 

我们照着圣经向女孩讲了福音,她完全地接受了,我心里一直在想,要不要这次就为她作决志祷告呢?还是在下次来看她的时候呢?我犹豫不决。当他们两个把我们都送到电梯口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很强的感动,所以问他俩,“你们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们的救主吗?如果愿意,我们现在就可以一起作一个祷告,正式地接受主。”

 

女孩很干脆地说愿意,男孩说他要等一等。于是,我们手拉手,带女孩作了决志祷告,感谢主!

 

不久,女孩病情好转,甚至可以回家治疗了。我们知道了,都很高兴,这期间,男孩还来过好几次教会的慕道班。又过了一个多月的样子,我忽然收到男孩的短信,女孩子去世了!我震惊之际,赶忙电话打过去,原来,在家治疗的时候,女孩肺部感染了,马上送到医院治疗,没想到还是不治去世了 。那一刻,我心里深深知道,这个女孩子此时脱离了病痛,已经在深爱她的主耶稣基督的怀里得享永生了,当我这么安慰她的男朋友的时候,我对此没有一点的疑惑,在同情之中,我心里充满了感恩和确据。感谢主,不久这个男孩子在我们年末的圣诞节聚会上也接受了主耶稣。

 

现在我想到一句老话:我们基督徒不要只参加婚礼和小孩满月什么的,我们也要参加参加葬礼之类的场合。如果我们只出席婚礼和庆贺小孩出生这样的场合,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错觉:不着急,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来日方长,美好未来无穷无尽。然而,参加葬礼可以告诉我们生活中更接近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地上的生命终有一天要归于停止,人生是何其有限,何其短暂,而这可以帮助我们,也帮助病人和家属,思考人生、生命和永恒的意义,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就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更近一些。求神怜悯我们!

 

 

今天我的心情很复杂,对神也充满感恩,不仅是因为我从婚礼的热闹想到了病床上的挣扎,也是因为我无意之中浏览到了一个叫作“花花世界”的博客。博客主人叫娟子,很多喜欢上博客的人可能知道她。

 

娟子是今年4月初癌症去世的。去世前的工作是在时尚媒体行业,作美食美酒之类的点评,或者说就是个职业美食家。

 

我看她得病初期时的文字,还和得病前的基本一样,多是如何享受美食的,比如这一段:“莱佛士家安法餐厅是古老的建筑重新装修一新……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地道的法棍,黄油也地道得很……皇家鹅肝,年轻的法国厨师充满情调的创意鹅肝菜,我很想知道他用什么工具把鸡蛋壳锯得那么平整……香煎鹅肝配白菌汁,很传统的法国鹅肝做法,却因为那几片白松露身价备增。”(2006-12-15

然后,我看到她最后一次上网时所写的博客:“我的忧伤也罢、疼痛也罢、紧张也罢、恐惧也罢,在结束化疗后的一个月呼叫而来,当一切疑虑确诊为癌细胞已经在我身上转移的时候,我反而变得冷静没有眼泪了……在之前疼痛中猜测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飞满了从医院到家的路上,此刻的感觉是尘埃落定,人变得很冷静……我的命运还在风雨中飘摇,上天不知道要给我怎样的痛才肯给我一线生机,此刻我的美食、美酒、花花世界都变得轻得要飘起来,我宁可这些东西都不曾属于过我……”(2007-3-5

 

娟子文字的风格随着治疗的深入而改变,就如一位读者写到的:“身患癌症后,她的博客从葡萄美酒变成了病床日记,鼓励自己,亦帮助别人,种种对生命的反思,读之令人感佩。”

 

“此刻我的美食、美酒、花花世界都变得轻得要飘起来”,这一句,不能不让我联系到《天路历程》里的浮华镇,和班扬的一句话:世上的一切都是虚空,比浮华还要轻浮(lighter than vanity)。

 

评娟子为“全球最佳博客”的《德国之声》电台报道说:“她代表着中国社会追星逐月、透支生命的一代,在极速发展的社会里,耗尽生命的火焰,并在一场疾病的打击下,粉碎了浮华的幻象。”

 

从链接到链接,我随意浏览着关于娟子的故事和生平,我来到另一个博客上,博客的主人本是一个小男孩,他因癌症去世之后,他的母亲继续他的博客,今天,曾经与儿子一同跟癌症作战的她,在博客里不断帮助、鼓励别人。她也知道娟子,在一篇博客里,这位母亲写了这么一句话:

 

“想到她(娟子)最后一个月的疼,我就很难受;然而知道她信主了,我也感到欣慰。”(2007-4-20

 

什么?娟子信主了?!有些出乎意外,我的眼睛不停地眨了好几下。

 

当我看到“信主”这几个字,感觉何等的亲切,我又有点不敢相信,我的目光反复扫描,停留在那几个字上很久。我好像在人生中第一次思考,“信主了”,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一个我带着些许猎奇心理来审视的对象,忽然间,与我熟悉的生活和我的存在,发生了某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关联。若真是如此,她就是我主内的姊妹,我的神就是她的神,哈里路亚,感谢主!我甚至开始揣测一个神旨意中很美的故事,比如,是哪一位或几位弟兄姊妹向娟子传的福音呢?弟兄姊妹们是如何为她得救恒切祷告的呢?娟子有没有受洗?受洗时是怎样喜乐的情景呢?

 

我回到娟子的博客,要找到更多的确据。在娟子去世的那一天,她的丈夫写到:“娟子离开了我们,昨天晚上到现在,她一直在睡,没有痛苦,昨天晚上打镇静剂前,我拉了她的手,她说:‘我要回家’……娟子信了主,我想她是太让主喜爱,主早早地让她回到天堂。”(2007-4-18

 

娟子去世后直至现在,她的丈夫继续她的博客,追忆往昔共同渡过的美好岁月,在一篇很近的文字中,他甚至好像读过《天路历程》,如此“属灵”地写到:“所谓‘时尚’的生活,不是安宁和平静,它一定是需要用浮华来堆砌起来,一定要用虚假来装点起来。所谓‘时尚’是被魔鬼诱惑了的灵魂,因为受到诱惑,抛弃了上帝,‘时尚’不再有心灵的平静,不知平和心态是人生的极致,他们的内心充斥的是贪欲、躁动。他们才会失去爱心。娟子,你真是误入这个圈子,你的天性哪是能融在这里面?你信了主,你早早离开这里,也许真是天意。”(2007-8-19)看了,我说阿们。

 

我总是不能忘记我无意之中看到“娟子信主了”这几个字时的复杂心情。 我只能说,那一刻,在我越发回味的时候,福音之宝贵,传福音之大使命,好像对我来讲有了更深的意义,有了又一次生命深处的震撼。

初信之时,《使徒行传》里的一句话常常回响在我的心底,后来却不怎么想起了,此时此刻,又浮现出来,清楚地对我说话,今天,主耶稣仍旧这样对你我说话,就像当年对保罗说话一样:“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 189

 

 

有感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想,文章起什么题目呢?“但永远是什么?”这句话忽然跳进了我脑海,这其实是罗大佑《恋曲1980》中的一句歌词:“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如果不信主,不会明白永远是什么,其实,连爱情是什么也不会明白,说明白实在是太自信了。

 

不过此时我们在这里要谈的是,永远是什么?永远到底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发问,永恒是什么呢?永生是什么呢?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事情,没有永恒的爱情,没有永恒的幸福,没有永恒的平安,也没有永恒的成功和快乐,然而我们人心里都渴望永恒和永恒的事情(动物可没有如此的渴望,物件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它们都不知道它们自己的存在)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不是吗?因为我们活在世上,我们却渴望一件世上没有的事情。这样,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而言,是不是太小了?是不是本不是我们的全部?

 

我们渴的时候,可能面前没有水,但一定有一种叫作“水”的东西可以使我们解渴,对不对?即使我们没水喝,以至渴死了,这也一点不妨碍水的存在,对不对?同样的,我们饿的时候,可能面前没有食物,一定有一种叫作“食物”的东西可以使我们解饿,对不对?即使我们没食物吃,以至饿死了,这也一点不妨碍食物的存在,对不对?

 

朋友,我想你现在开始明白我想说的了。永恒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渴望它,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释就是它的确存在;即使你没有得到它(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它的存在),这并不妨碍它就在哪里。有一些人可以得到它。

 

圣经上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道书 311

 

原来,是神将这样对永生的渴望放在了我们的心里。

对相信永生的人,这渴望就带来最大的安慰和最终极的求索;对不相信的人,这渴望就是最大的煎熬和痛苦。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丁尼生(Tennyson)说:“人生如此短促,假如没有永生,今晚我就用麻醉药自杀了。”(事实上,诗人的自杀是哲学最大的命题,是探讨生命之意义的最好案例,因为他们是最敏感的一群,敏感于生命的短暂和存在的意义,如当代的海子和戈麦)

 

圣经上又说,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来书 1113)。

 

原来,这世界非我家,我在这世上的几十年,不过是寄居的,是客旅。在英文圣经里,寄居和客旅分别用的是strangeralien这两个词,这是比中文更加强烈的表达。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是陌生人,我们是异类。在科幻电影《异形》中,用的就是alien这个词。

 

很有意思的,我们人活在世上,总是把眼前的事情当作最重要、终极的事情,把现时的、暂时的事情当作永远的事情,把此刻的、狭小的环境和圈子当作似乎不会改变的所在。但是当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变动、灾祸和死亡来临的时刻,我们才知道,这一切看似与我们何等“血肉相联、不能分割”的东西,却在一瞬间不再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了、全然遥不可及了,我们才知道,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真是寄居的、客旅的陌生人。

 

然而,这世上的几十年,不是故事的全部,只是故事的开始,甚至只是故事的引言。神将人对永生的渴望放在了我们的心里。

 

神既然将对永恒的渴望放在了我们的心里,神就为我们预备了永生,来满足我们这样的渴望。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释,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所以圣经上又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书 29 神为我们预备的永恒,是这地上未曾看过,未曾听过,也未曾想到过的。

 

然而,在地上,在我们里面,有一样东西把我们与神、与永恒分隔开了,使我们不能得到或相信永生,那就是我们的罪。

 

罪是什么?我们做在外面看得见、摸得着的罪行,如毁谤、淫乱、撒谎、偷窃等等,是罪;我们里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罪性,如自私、贪婪、仇恨、忌妒等等,是罪。我们是罪人,不是因为我们犯了罪,恰恰相反,我们犯罪,首先是因为我们是有原罪(sin)的罪人(sinner),这罪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是在娘胎里就有的,是藏在我们的每个毛孔、血管和细胞里的。所以圣经上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 515

 

我们最大的罪就是不认识神、不信神,就是骄傲,以自己为神,却不以神为神。圣经里面很清楚地指出了人这样的罪性:“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罗马书 12125

 

我们说,“古往今来,人人免不了一死”,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有罪,人人都是罪人,而神是圣洁公义、施行审判的神,神的震怒常在罪人的身上,罪的代价就是死,不仅是肉体的死亡,而且是灵魂的失丧。

 

对死亡的恐惧流连在我们心里的同时,神将对永生的渴望放在了我们的心里,不仅如此,神爱我们,怜恤我们不过是尘土,为我们预备了一条罪得赦免、进入永生的道路,就是差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拯救我们,为我们作了赎罪祭,使凡信他名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进入永恒生命的道路,这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就是耶稣基督自己。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 146

 

那么,耶稣基督是怎样为我们赎罪的呢?他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了,顶了我们的罪,作了我们的替罪羊,承受了我们本应当承受的罪的后果,就是由罪而来的刑罚,流血,死亡和咒诅。就是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我们;以圣洁的神,代替污秽的我们;以公义的神,代替不义的我们。

 

那么,为什么只有耶稣基督才能够为我们成就赎罪之功呢?因为第一,耶稣是无罪的人,才可以为有罪的我们赎罪,在肉体中真实地承受死亡。事实上,耶稣是古往今来唯一的一个没有罪的人,从行为到思想,全然圣洁,毫无瑕疵;第二,耶稣又是真神,所以他可以胜过死亡、吞灭死亡,在三天后从死中复活,将永生赐给一切认罪并且信他的人。

 

面对生死的问题,好像代表世人发问一样,英国“皇后乐队”(Queen)曾以他们经典的歌剧咏叹调式摇滚,高亢地唱道:“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谁想永远地活着?)但是如世人一样,他们却没有一个好的答案,或者说,他们身体力行的答案就是在今世放纵情欲、及时行乐,逃避永恒的问题。

而耶稣基督的使徒,向罗马世界传福音的保罗,却在他给教会的书信里作了最好、最坚定、最不容置疑的回答: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

 

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感谢神,使我们籍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哥林多前书 155557

 

是的,真正的、永恒的答案是在耶稣基督里面,因为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唯有在他里面才有永生,他就是生命,相信他,就是永生:“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约翰福音 336)阿们!

 

 

漫波 曾在美国读书与工作,现在中国大陆工作与事奉。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