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灵命与事奉
2016/7/26 15:05:03
读者:7964
■苏文峰
生命季刊  创刊号 1997年3月
 
 
 
自1992年起,在编辑《海外校园》杂志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机会和来自中国大陆的作者、读者见面,也很努力去了解他们的信仰历程。我发现有很多人,他们刚开始接触福音的时候,都说“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无神论者”。因为在他所受的教育中,只被灌输无神论;但是当他们来到海外,听到福音,看到基督徒的爱心以后,许多人渐渐从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也愿意决志信主并在教会受洗。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现象,很多人自认为是基督徒,但是他在生命上却没有明显的改变,在价值观、在生活上好像跟以前没什么太大的不同,这就是我们这两天在此开研讨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到这样的情况,令我回想到自己以前也是如此。我从小在基督教的家庭长大,我们全家每个礼拜天一定去教堂。我们教会每礼拜天有五堂聚会,我大部份是五堂都参加。每天早上,我们上学前一定要背圣经;每天晚上,我们一定有家庭礼拜。我从小参加各类聚会,过一个“基督教徒”的生活是非常自然的。我在初中的时候清楚重生得救,也开始参加许多聚会与事奉。1965年,我考进台湾大学。那时我们台大团契有近200人,我的两位哥哥都曾在团契当过主席,因此很自然地,团契的弟兄姐妹认为我也应该参与事奉,于是我被迫承担很多责任。对我来说,从家庭里的宗教生活进入团契生活中,是顺理成章的。我在许多事奉里常常操练一些恩赐,也尽量参与多样事工。我常常觉得做得很苦,不是乐意去做而是被迫去做。有时在事奉中恩赐操练有进步时,会沾沾自喜;但有时也会失常,就如作见证,语无伦次,带唱诗会走调。遇到这类挫折时,我就会非常沮丧,觉得没面子来事奉;我也想象别人在背后会怎样讥笑我。我发现我常常落在自喜或自怜的光景里面。
 
1970年,我开始全时间事奉以后,主要是作文字工作。常有读者来信称赞,那时就会非常得意;但有时遇到读者来信尖酸刻薄批评时,就非常愤怒。我发现我在事奉中常有起伏的情绪。后来我觉悟到:若是我永远这样事奉下去,尽管我有很多的使命摆在前面,尽管我很有负担,但这样的事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我这一生的日子一定不会有“满足的喜乐”。我不禁反省: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有一次我和一位弟兄交心说,“我事奉了这么多,为什么却觉得好像一事无成呢?”这位弟兄给我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我本期望得到一点安慰,但他的回答却不然,他说:“你为何说一事无成呢?当你想到成与不成的时候,就表示你仍有老我在里面。我们服事主,不要讲究成就感;你要服事主,就单纯地服事!”我这位诤友凭爱心所说的诚实话,对我而言真是当头棒喝,让我醒悟到我过去的事奉是在事奉自己。若是我的灵命无长进,反却不断追求恩赐的增长,不断追求事奉的量的增加,很可能我事奉愈多,就愈苦愈傲。因此我觉悟到,我必须回到根本的灵命追求上。
 
我发现很多基督徒跟我当时一样,用宗教生活代替灵命,用许多忙碌的事奉作为灵命的装点。事实上,生活、事奉应该是灵命的自然流露,但我们却常用外在的火热来掩盖内心的空虚。这种情形下,你的宗教生活愈多,你的恩赐愈多,你的表现愈多,很可能愈会掩饰你灵命生活的贫乏。但是,如何追求灵命的长进呢?当时,我去参加“特会”,就是特别的查经、奋兴聚会。尤其有很好的讲员来时,我一定去;我希望借着讲员的信息使我复兴。在聚会中,信息与气氛确实使我得到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回到现实生活当中,“特会”时的兴奋感就渐渐消失了。我后来觉得这种奋兴对我而言,可能不太有用,我就到另外一种聚会去。那里的聚会几乎不讲道,去了以后就是安静。台上所弹的诗歌很柔和,讲员仅偶尔讲几句,要大家进入安息里面,学习安静。这正是我当时的需要,所以我就进入那气氛里面,在聚会中享受安息。当时心灵如被洗濯,心中许多重担彷佛完全卸下了。但是一出去后,车水马龙,安息感又没有了,又卷进了生活的忙碌中。我也曾经到教导说方言、医病的聚会去,想藉一些特别的经历得到灵命的复兴,却仍无效。我就发现灵命长进若靠外在的方法,是舍本逐末。
 
灵命长进的秘诀在哪里?在约翰福音第15章里,主耶稣说,祂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灵命的成长是如葡萄树与枝子的自然关系,不是刻意去求果子,而是当枝子与树干联合,自然会生长。葡萄枝可能是接枝的,但当它连接在葡萄树上以后,葡萄树有养份,有结果子的生命能力,枝子自然就得到生命力。它的旧生命渐渐消失了,生命的本质就改变了。葡萄树最重要的特色是能结果子。我们属灵的生命若是与神联接在一起时,神的圣洁,公义,慈爱与能力就自然而然在我们生命中彰显出来,也自然在我们工作中、家庭中、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结果,不是人为的修养与努力。我们每天会经历到结果子的神迹,不是自己刻意做出来的,而是因为你生命的本质已改变。你生命的成长也是这样的光景,不是去求而是联接。
 
有人问:“那我怎么去和葡萄树联接呢?”枝子与葡萄树是一种比喻,是抽象的观念。在实际上我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联接在主耶稣身上呢?我怎样能活出这生命呢?首先,从消极的方面,即从“枝子”的方面来说,枝子联在葡萄树上,有许多困难。因为枝子有它的野生命,所以15章2节说它须被“修理干净”。
 
我曾遇到一位中国学者,他说他很诚心要认识上帝,也很认真地祷告说:“上帝,我要认识你。”且他祷告了很多次,却无感觉。后来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了,如果你这一次再不让我认识你的话,我以后再也不来教会了。”他说,他给上帝最后一次机会以后,他还是没有办法感受到神。问题出在哪?是神不让他认识吗?我当时告诉他,问题出在你的罪。若你的罪没有对付清楚,一个不圣洁的人,怎能认识一位圣洁的神呢?一个心里注重罪孽的人,神不会听他的祷告,圣经已很清楚说明。我们有诚意与主联合,也盼望与主联合,但是我们须被修理干净。我们内心之中有许多隐而未现之罪,有许多任意妄为之罪,有许多明知故犯的罪,有许多不知而犯的罪,须要先被洁净。我们须到主面前,告诉主耶稣,“我是一个无知的罪人,求你赦免,除去我一切的不义;求你鉴察我的心思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若是要和主保持联合,就要清理我们的罪;不是笼统地,而是具体地求神来洁净我们。
 
当我们被清理干净之后,又怎么样与主联合呢?约翰福音15章第7节和第10节说到怎样才能常在主里面:就是将祂的话藏在我里面,默想神的话,遵行神的话,一切生活行为均依照神的话去做。我们用神的话来祷告,用祷告的心来读神的话。我们整个心灵藏在主里面,你就会发现神的话像光一般随时会照在我们心中,随时会对我们的心说话。它让我们由灰心沮丧当中恢复过来,让我们从患难中刚强起来;神的话使我们在患难中得随时的帮助。神的话将基督的爱丰丰富富地浇灌在我们里面。有些人天性是很容易冲动的,但是当神的话在我们心里时,我们自然有圣灵的果子,我们就有温柔、忍耐与节制。神的话是我们每天的粮食,我们每天将神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我们里面,就好像我们用牛奶、稀饭、干饭各样营养去喂养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不是当天马上就长肉,而是渐渐茁壮起来。神的话也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渐渐滋养,逐渐改变气质,改变我们的心思意念。神的话建立我们的世界观,神的话改变我们的价值观,神的话使我们有一个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方式,神的话使我们有应变的能力,我们被神的话潜移默化,就是住在主里面。
 
我们“住在主里面”,除了像婴孩般单纯地将整个人都交给神,去体验经历主的爱之外,主在这里还讲到,“爱我的必遵守我的命令。”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行动、一种决志。当我说我爱主时,那最具体的表达方式是有行动。主如何吩咐,我就绝对顺服,一个顺服的人就是爱主的人。主教我们要饶恕,我们就单纯地用爱去饶恕。主吩咐我们去传福音,我就单单纯纯地去传福音;不管我的口才、背景如何,只要是主的吩咐,我就绝对顺服。顺服主一切的命令,就是住在主的爱里面。在15章后面论及爱我们的弟兄姐妹,这也是住在主的爱里面。当我们爱弟兄姐妹的时候,我们与众圣徒一同来饱尝神的爱,在爱中彼此造就。这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亲身经历与学习。当你绝对顺服时,你就有了显著的改变;灵命变成非常单纯,凡是神吩咐的,我都遵从;凡是神恨恶的,我都恨恶。你就具有了非常单纯的灵命和完全的顺服。
 
当我们绝对顺服后,就会感到灵命已被洁净(purified)。因为我们绝对地顺服,没有其它事务会影响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除祂以外,我没有其它喜爱的,“耶和华在我右边,我就不致动摇”。你就发现你很容易洁净,不再靠自己苦修。我以前曾每天记日记,在日记中反省己过,好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但我发现如此写下来,大过不犯,小错不断。因一个人要追求洁净,不是靠苦修的方式,来克制自己的情欲;而是单纯地来到主面前,对主有个顺服的心。主吩咐要远避淫行,我就尽量不去接触那些会引起淫念的事物和环境;主吩咐要与清心祷告的人一起追求,我就与清心祷告的人一起聚会、结交。当你被洁净后,就进入圣洁(sanctified)。人若常与圣洁的神在一起,耳濡目染,很容易圣洁,诱惑与试探就不得进入我们里面。然后就发现灵命进入彰显神荣耀的阶段(glorified)。当神的使命放在我们前面,我们不是努力去想成就大事,而是神的能力自然在我们身上彰显出来,神的荣耀在我们的恩赐中彰显出来,也在我们的软弱中彰显出来。
 
当我们在神面前绝对顺从的时候,会发现走十架的路其实是很容易的。当主耶稣在升天前,说“你们要去”的时候,他已经先吩咐门徒说,“你们到我这里来,我使你们得享安息。”大使命好像很艰难,但当我们来到主面前,住在祂里面的时候,这担子就变得轻省,如此事奉就成了享受,神父吩咐的使命才能完成。
 
我和妻子过去五年编《海外校园》杂志,经历了许多困难。其中一项是因我来自台湾。我们希望这刊物适合中国大陆来的学生、学者,但我们信主的过程比较平顺,我们怎能了解那些曾经历千辛万苦的学生学者寻求神的艰难过程呢?我们怎样与他们感同身受呢?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另外在稿件与经费上,也有许多挂虑。编杂志,不免遇到批评,有从读者来的,有从作者来的;当然也有许多的称赞和鼓励,这些褒贬常令我们患得患失。但是我刚论及,我们的事奉既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反应上,也不能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上。
 
我们现在在神面前每天的祷告是什么呢?“神啊,我将这份刊物交在你的手中,求你亲自引领,但 求你让我先将身心灵全人献上,更求你让我属灵生命不断长进。我们每天面对许多的困难,我们把它们交在你的手中,你自己感动作者,你自己感动读者,你自己感 动教会的弟兄姊妹,在人力、财力各方面的需要上参予。这是你的工作,求你借着我们这些软弱的器皿来成就你在这一个时代所要完成的使命。什么时候你觉得这个 器皿不需要了,你就呼召别的人来做。当你要我们继续事奉的时候,但愿你的宝贝在瓦器里面显明;但愿你的生命在这些作者的文笔中间能够流露出来;但愿你的生 命在我们接到的电话中流露出来;但愿你的生命在我们改稿要斟酌用那一个字句时流露出来;但愿你的生命在我们写信的时候由笔尖流露出来。让我们活着就是基 督。”这是我们每天的祷告与学习。
 
 
     
(本文是苏文峰牧师1996年11月17日研讨会中的主日信息,由作者审定。)
     
苏文峰 来自台湾;曾主编《使者》杂志;现为《海外校园》杂志社社长、主编。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