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创刊号 1997年3月
灵命成长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生激动人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满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计划,喜欢历险,敢予面对挑战;但同时,也是他们感情起伏不定、大起大落的时期。这时期,也是父母亲担心害怕, 更加为他们恒切祷告的时期。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寄予青年人很大希望。他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为比喻,说明新人将代替老人,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使徒约翰的约翰一书是写给三代信徒的,其中包括少年人(young men)和“小子”(children)。他称赞这些少年人说:“你们胜了那恶者。”(约翰一书2:13b)
今天,北美的中国大陆基督徒也同样坚定有力,生气勃勃,已经进入属灵的青春期。或许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保罗在安提阿教会服事的这一特殊阶段(使徒行传11),以更好地把握事奉中的“属灵青春期”的特征。
1.巴拿巴看到安提阿地区渐渐兴起的基督教运动,就去大数找保罗。保罗经过十多年的“凡夫俗子”生活,和三年的旷野训练之后,才担起了服事教会、帮助新信徒成长的重担。同样,神也赋予大陆基督徒领导群体一个重任:相互鼓励,彼此建造,团结合作,在北美为主做更美好的见证。
2.保罗在这一时期开始明白,建造基督的身体,决不可忽视教会的结构、等级、责任等方面。当圣灵将巴拿巴与保罗从服事中分开时(使徒行传13:1-3),我们看到,安提阿教会已经至少认可四人为师长:巴拿巴为“资深牧师”,保罗为“青年牧师”,列四人之末。职责、结构是教会中必有的,青年牧师、青年领袖们一定要理解、接受并欣赏这些东西。比如,教会派保罗和巴拿巴出去传福音,他们回来后,要向教会汇报,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并非“孤军作战”。
3.保罗是在圣灵的带领下,为主冲锋陷阵的(使徒行传13-14)。他在居比路岛上所学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属灵的争战。我不必重述祷告的重要性,不必重述与罪和魔鬼争战的艰苦性,因为大家已经屡屡提到这个主题。关于祷告,我有一点要分享的是:祷告是聆听上帝的声音,是主动地听;不是只对祂讲话,而是倾听祂的话。
4.保罗在苦难中学会了顺服(使徒行传14)。我称他在小亚细亚的事奉是“4-3-2-1”式。他去了四座城市,从一个城市被赶了出来就到另一个城去。最后,再以4到1的顺序回到那个用石头砸他的城市,为的是安慰、建造、鼓励那些新信徒们。苦难使保罗更加谦卑服事,中国教会的模式不也是这样吗?
5.保罗与巴拿巴是一个合作的团队,但他们在马可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之后,他们分开了。主祝福他们各自的事奉。当然,依照神的心意,保罗的事奉影响力更大。分,有时是必要的;但愿我们能够在爱中,在彼此尊重中而分。
事奉道路上的黄灯
有时神开“绿灯”让我们往前走,有时祂开“黄灯”,警告我们要小心;有时,祂会亮起“红灯”,让我们停下来,祷告,......倾听祂的声音。属灵青春期的黄灯是甚么呢?
1.注重神的时间。注意当圣灵将巴拿巴和保罗分开以后,教会就更坚定地跟从圣灵的带领和呼召。我们必须学习,不要跑得太快,要跟在主的后面。紧迫感并不意味着横冲直闯,混乱无章。神是讲秩序的(哥林多前书14)。
2.我们必须顺服神,也必须顺服教会,在主里要彼此顺服(以弗所书5:20)。怎样做到二者兼顾呢?这是一种艺术,只有坚持不懈地聆听圣灵的声音,才能逐渐掌握这种艺术。
3.我们如何处理冲突呢?大陆基督徒个性各异,你们将继续经历冲突。大家能够求同存异吗?尤其在不能认同对方观点的时候(只要双方观点都不与圣经真理相悖)能够彼此顺服吗?我们能够学会推迟行动计划、花时间修复与弟兄姊妹的关系、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心,然后再结束一场争论吗?不管我们怎么在哲学思想、路线、服事风格与模式上不同,我们能在主内合一、做终生的朋友吗?在真理问题上我们不能妥协。真理是写在圣经中的,不在我们的经验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教会中,我们必须学会妥协: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必须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这是一种艺术。接受这个挑战,学习这种艺术吧。
(原稿为英文,汪浙静译,本刊编辑整理)
林慈信 出生于香港,十四岁来美。获神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著有《先驱与过客》等作品。现为中华展望总干事。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