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5期 1998年3月
四十岁生日之际,没有高朋满座,没有觥筹交错,只静静地与妻子女儿聚在家里,阅读圣经,浏览影集,感怀万千。
四十不惑,为父母的我们,随着养育自己的儿女,已刻骨明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铭心体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深深儆醒:“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以弗所书6 :2 -3 )。吾等之今日,多亏无私无垠的父慈母爱,故应在惶恐高堂渐老之际,倾已具之力,多多孝顺。父母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宝卷。能常守在他们身边,依偎他们膝下,絮叨家常,聆听教诲,再享稚子之乐,是何等的幸福。然而,激励儿女志在四方的父母心,与搏击异域他乡的游子魂,却总有天涯相隔,令人不胜唏嘘。既难躬亲服侍,唯于经济、事业上让他们宽裕、放心,聊以补偿。将心比心,我们对自己生身的父母尚且如此,就更没有理由不认或顶撞我们在天上的父了,实应“浪子回头”,认罪悔改,归顺天父,不使他为我们痛心。
四十不惑,成为夫妻的我们,随着互相适应,互为依托,始领略“婚姻乃终身大事”之内涵。此刻已涉过“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的幻境,安享“夫妻半朴半贤”之福祉。不慕红颜倜傥,而在乎同心知己;不恋虚荣浪漫,而注重实际生活。并驾在柴米油盐酱醋里,齐驱於工作事奉教子中;渐次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虽说貌相上一岁旧似一岁,但内心里却一天新过一天。毕竟姿色转眼而逝,爱情却能潜潜流淌,天长地久。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寻觅到自己信实的另一半,何尝容易。而且,两人确比一人好,同舟共济,分享劳碌的果实,跌倒时彼此搀扶(传道书4 :9 -10 ),这都是神的拣选与搭配,婚姻在主里面无比牢固、美妙。
四十不惑,独立社会的我们,随着咀嚼生活的种种难处,较能客观地认识理想与现实。孩提时不知天高地厚,满腹的“鸿鹄之志”,幻想着当大“家”、大“长”。成人後略通人事,追求始着边际:“挂个小职小衔”、“姓名半显半露”。及至壮年,闯荡江湖经载,恐只余务实的“燕雀之心”:只要有份安定的工作,能糊口养家足矣。尽管仍有“遐想 ”,确非好高骛远,乃是脚踏实地作力所能及的事。现实教育了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到手以後,方发觉远非憧憬的那般美好。恰恰是追求中的酸咸苦辣,叫人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方知道“人算什麽,你竟认识他;世人算什麽,你竟顾念他”(诗篇144 :3 )。幸蒙神给了永生的盼望,不再挂虑、贪恋世上的诸般,开始真正的追求。凡事仰望求靠天地的主,便添力轻省,明智通达。
四十不惑,超强运作的我们,随着精力的不支,意识到韶华渐逝,纵使斗志仍昂,但不可拿健康下赌注了。昔日醉酒荒宴,“折冲樽俎”,或熬夜做工,面不改色。如今“半衰期”已过,生理代偿之储备已是强弩之末,捉襟见肘,虽未“亲朋半见鬼,儿女忽成行”,却也“耳畔常闻故人亡,眼前但见少年多”。生活的重荷使人体内满是压力,这股“纠纷能量”,“狼奔豕突”,必藉病患宣泄出来,故而疾病(尤如癌症)日趋“年轻化”。中年人需修身养性,均衡饮食,规律过活;身体不是赚钱、纵欲的工具,而是享受康健的主人;它并非自己的奴仆,而自己才是供它驱使的。何况肉身是灵魂的居所,是圣灵的殿,更应爱惜备至,让它更好地为主做工,在当初对它的“虐待”已略露“报复”端倪的今天,孰还欲执迷“作贱”之而不得贻养天年?
四十不惑,常面壁自省的我们,随着阅历增加,有了较多的自知之明。人各有性格及处世之道,若图“千人一面”,未免苛刻。遂懂得多以理解、同情之心待人。其实,人皆有罪,都亏缺了神的荣耀,只不过方面和程度各异而已。只盯着他人眼中的刺而无视自己眼中的粱木,公平吗?所以,“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马太福音7 :1 -2 )要原谅他人七十个七次。宽宏大量是有福的,亦是医人良药。做人要敦笃如刀把,越厚实越利稳操;做事要得体如刀刃,愈锋利愈见功效。倘反之,则一无是处。领受“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耶稣就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之大爱,又晓得自己不过是一粟,离开沧海将无存,便能以爱心为人处事。严律己,宽待人,自然少生烦恼,平而不凡。
四十不惑,忍耐老练的我们,随着认知“事无尽善”之理,学会以辩证的尺度看待事理。万物皆有瑕疵,此消彼长,绝非人力一蹴可扭转的。这些年我从“发展中”的中国,旅居德、英、美、加等“发达”之邦,亲身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制度,览阅体验了迥异的民族、文化,发现没有一地“十全十美”,而是各有千秋,难论伯仲。换言之,不论是谦为“初级阶段”的,还是诩为“高度文明”的,全地没有一处是 “桃花园”、“伊甸园”,国制政体之事尚如此,更不屑说社会与民间的形形色色了,于是不似年轻时凭地“血气方刚”、“愤世嫉俗”了,代之以理性、宽容、体谅。办事讲究中庸,不走极端,谋事尽上己力,结果顺其自然,不再怨天尤人。我们原来就陷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不必也无法过高地指望。但想到公义的神已为我们预备了圣洁的天国,这世上的国度、人间的不平,都变得无足轻重,不挂在心上了。
四十不惑,浮生过半的我们,随着难拒的命运摆布,已摸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苦短,物欲之壑永难填平。满有金钱、地位、名誉,并不一定快活;拥有心灵、情感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主”。过得充实、自在者不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多非富,少非贫,君不见“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走” (传道书6 :15 )。倘能有空多亲近神,作些蒙神喜悦的事,积财宝在天上,则必有平安喜乐相伴。危在于多欲,安在于知足。“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提摩太前书6 :8 ),知足者常乐。因为神应许过,“在世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 :33 )。神的恩典够用!
以色列人出埃及,历经旷野四十年,始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小子我来此世界混混沌沌四十年,方认识了造我、爱我、看顾我的神,这才是真正的“不惑 ”了。
星学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多伦多。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 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