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锁链的故事(上)
——《时间与启示》之二
2016/8/3 16:41:37
读者:6613
■木公
生命季刊 总第5期 1998年3月

 

 

有四条古老的河从伊甸园中流过

 

而第五条河的名字叫作“罪恶”

 

四条河的创造者是造天地的耶和华

 

第五条河的开掘者是亚当、夏娃和蛇

 

从远古到远古人们都喝那四条河的水

 

从远古到远古人都觉得第五条河的水更加止渴……

 

该隐是喝着罪恶河的水流出他兄弟之血的

 

所多玛俄摩拉是喝着罪恶河的水被硫磺火烧灭的

 

以色列是喝着罪恶河的水在旷野间漂流的

 

尼尼微是喝着罪恶河的水在大地上消失的

 

噢,罪恶河你这从远古流下汹涌激荡浊浪排空的河哟!

 

终於有一天你在大城耶路撒冷泛滥卷动淹没了加略山头

 

就有一个十字架高悬於天地之间,而

 

十字架上被钉死之人的血

 

却死死地征服了你的气势

 

叫啜饮於那河挣扎於那河又将被那河所吞灭的众生

 

有了盼望……

 

——代题记,摘自无名氏《罪恶之河》

 

 

 

亚伯拉罕的曾孙,以撒的孙子,雅各的一群儿子们,在多坍的平原放牧他们父亲的羊。

 

这一群儿子,是雅各为逃避他哥哥以扫的忿怒,在他舅舅拉班家寄居时,分别由三个女人生出来的。这三个女人的名字是利亚、辟拉和悉帕。这一群儿子的名字是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撒迦、西布伦、但、拿弗他利、迦得和亚设。雅各有了这些儿子,於是就常听到关於这些儿子的报告。报告指出,这些儿子组成了一个邪恶的群体,在行迹所到之处留下一些恶行。提供这些报告的,是雅各另外一个儿子叫约瑟。他是另一位名叫拉结的女人所生的孩子。拉结生了约瑟,又生了约瑟的弟弟便雅悯,之後就死了。

 

总而言之,雅各从四个女人那里得到十二个儿子。这其中的十个,被他派出去放牧他的羊群。留在家中的两个儿子,是他九十岁以後才得到的,他就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後的闪光。而这两个孩子又是死了母亲的,就叫雅各格外地疼爱他们。他常常把两个小儿揽在怀里,拿温暖的手和慈爱的目光去抚慰他们。有时他也会很感伤地问:

 

“你们死了母亲,记得吗?”

 

约瑟就点点头。他记得母亲是在生下弟弟之後死去的。那时他把死亡看成一件怪事情,知道它能引得父亲哀伤流泪;就恐惧地躲在一堆乾草後面,看着人们把母亲放进一个挖好的地穴里。那地穴挖在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而便雅悯对母亲的死完全没有记忆。当父亲问到母亲时,他就困惑地眨着眼睛问父亲:

 

“父亲,每个人都必须有母亲吗?”

 

“是的,我儿,是的……”父亲回答他。

 

这时,倒是约瑟常常来安慰感伤不已的父亲。约瑟是一个极聪明极懂事理的孩子。就把头紧紧地靠在父亲的胸前,对他说:

 

“父亲哪!你有我和便雅悯,我们都爱你……”

 

雅各脸上开始变得舒展。他用胡须摩娑着儿子的黑发,开始哼一支古老的歌谣——

 

从迦勒底的吾珥到伯拉大河,留下了亚伯拉罕的脚印;那把他引到迦南地方的,是亚伯拉罕的神……

 

便雅悯在父亲抽动风箱般的歌声中睡着了。约瑟却微笑地看着父亲胡须一抖一抖地歌唱,雅各的心就沉浸在一种很久以来不曾有过的甜蜜中。於是,他思忖着要为儿子约瑟做一件装饰华美的彩衣。儿子穿上这件彩衣,一定会更加俊美。他这样想。

 

但雅各并不曾料到,日後会因着这彩衣而给他的心带来一次极沉重的打击。

 

 

 

多坍的草原被中午的阳光晒得懒洋洋的。羊群在经过整整一上午的努力工作後,个个被沉重的肚子拖着,开始卧在水池边的青草地上打盹儿。这时候通常也是牧羊人开始料理自己的肚子的时候。雅各的十个儿子开始从四处向一个燃起的火堆聚拢。火堆上烤着羊肉,烤肉的味道已经把这群亚伯拉罕的後裔抓挠得魂不守舍。

 

他们取出各自的饼和水,打算就着羊肉,尽可能多地把它们送进胃里。这时,他们看见一个穿彩衣的青年人朝他们走来。彩衣上的珠子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芒。

 

“瞧!那穿彩衣的来啦!”其中一个说。

 

又一个很愤然地接着说道:“哪里只是穿彩衣?他还作了很了不得的梦啊!”

 

第三个听到前一个提及那穿彩衣的所做的梦,更是无法压抑肚子里的怒火,说:

 

“谁信他的梦!他竟然说,我们在田里捆禾稼,他捆起来的是站立的,我们捆的反倒在他的周围,对他下拜……难道他真要作我们的王来管辖我们吗?”

 

“哪里只是这一个梦呢?”第四个说,“他还有一个梦呢!他不是梦见太阳、月亮并十一颗星,都向他下拜吗?……连父亲听了都责备他说,难道我和你母亲、你弟兄果真要俯伏拜你吗?”

 

“你说父亲呢?”第五个似乎对父亲也有一肚子怨气,嘟嘟哝哝地说:“要不是父亲爱他过於爱我们,他断不能穿这样的彩衣,作这样的美梦呀!”

 

就在哥哥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的时候,约瑟远远地对哥哥们兴奋地招着手。两天前他被父亲派出来,要打听哥哥和羊群的消息。他出希伯仑谷後,在示剑的旷野迷了路。就有牧人告诉他,他的哥哥们正在多坍的草原放牧,他才急急忙忙追到这里。他虽然知道哥哥们都恨他,但还是顺服父亲的命令来寻找他们。此刻,他盼望哥哥们在远离父亲的旷野里能善待他。而他的哥哥们却制定了一个他想象不到的计划。

 

“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

 

“那他的梦可怎麽实现呢?”说这话的一个,显然同意前一个的主意,声音和笑容里都带着邪恶的意思。

 

以色列的长子流便在这件事上显得十分犹豫。他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但知道这家伙是父亲的心尖子;杀了他,父亲也活不成。於是他打定主意,要把约瑟从他的这群兄弟手中救下来。

 

“听着!”他对他眼前这群要置约瑟於死地的兄弟们说,“我们为甚麽要下手害他的性命?如此,流人血的罪岂不加到我们头上了吗?”

 

“那麽我们怎麽办他呢?”一个问。

 

流便看了这个眼露凶光的家伙一眼,说:“我们索性将他丢在这野地的坑里,他自然是不能活着回去的……”流便的意思,其实是想叫约瑟存活,好再回到父亲那里去。

 

那几个原叫喊要杀约瑟的,看看自己一夥弟兄中并不都同意杀,也就不再坚持用杀的办法。於是,在约瑟经过两天跋涉,终於找到他的哥哥们的时候,就有其中的几个,走上前来将他牢牢捉住,先是剥了他身上的彩衣,然後把他拖到一个深坑旁边,就推下去了。

 

当他们确信约瑟自己并不能从坑里爬上来之後,便捡起彩衣,回到烤肉的火堆旁坐下来。流便知道那坑里没水,约瑟一时半会儿不会死在坑里,就拿起装水的皮袋到山坡那边取水去了。

 

哥哥们开始吃喝,并不曾听见约瑟在坑底的哀哭与求告……

 

他先是挨个地叫他哥哥们的名字:

 

“流便……犹大……西布伦……拿弗他利……”

 

没人答应。他知道哥哥们的心肠。就开始向父亲哭诉,哭得更加悲伤:

 

“父亲啊!我就要死在旷野,不能回到你那里了……”

 

他知道父亲自然是听不见的。於是他想到父亲所敬拜的耶和华神,就切切地对他祈求:

 

“我祖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啊,我求你救我……”

 

他求告的话音刚落,看见他哥哥犹大出现在坑边。犹大朝坑底扔下一根绳子,对他说:“你抓住绳子上来吧!”

 

他听见这话,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抓住绳子一端。他的几个哥哥就把他从坑里拉了出来。

 

他出了坑,看见有一队米甸商人等在那里。原来他的哥哥们从商人那里得了二十舍客勒银子,把他卖了。

 

谁知道呢!犹大觉得与其叫他的这个兄弟死在这里,还不如卖几两银子的好。“我们不是骨肉吗?”他想。

 

於是,商人把约瑟放到骆驼上,往埃及去了。

 

 

 

流便打水回来,发现约瑟已经不在坑里了,便难过地对他的兄弟们说:“那童子不见了!”

 

那群哥哥弟弟面面相觑,都不说话。流便捡起那件约瑟的彩衣,又问:

 

“我们该怎样向父亲说呢?”

 

一个说:“不如宰一只公山羊,用这彩衣沾了它的血……就把这彩衣送给父亲……”

 

大家就下手宰羊,把血洒在彩衣上。又打发人把彩衣送给他们的父亲雅各。雅各自然认得那件彩衣,就知道发生了甚麽事情。根据一本古卷的记载,那雅各见了儿子的彩衣,就说:

 

“这是我儿子的外衣,有恶兽把他吃了!约瑟被撕碎了!撕碎了!”

 

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多日。他的儿女都起来安慰他,他却不肯受安慰,说:

 

“我必悲哀着下阴间,到我儿子那里……”

 

雅各却不知道,他说的那“恶兽 ”,实在就是他的这群儿子们。

 

(许多人至今也不明白,这群“恶兽” 後来是怎麽就成了耶和华神的选民的呢?这是後话。)

 

在雅各哀悼他儿子的那段日子里,他儿子约瑟正骑在米甸商人下埃及的骆驼上。

 

就是这只骆驼,将要把上帝永恒计划中的一个民族,驮进一段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只上帝的骆驼。

 

 

 

木公  来自中国大陆,现从事福音文字工作。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 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