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十年祷告路
2016/8/2 12:33:06
读者:100217
■黄冯喜聆

生命季刊 第61期 2012年3月

 

 

2002年,生命季刊提出“24小时守望祷告”,我和力夫(编者注:即黄力夫教授,作者的先生)决定参加。到如今,不知不觉已经十个年头了!当季刊同工发电邮来,要我分享这十年来坚持祷告的感受时,真的是百感交集。回想走过的岁月,从起初的争吵、抱怨,到如今的夫妻合一、同喜同哀,有说不尽的感恩,和无比满足的喜乐。在此分享一下这些年祷告路上的挣扎、克服的关卡,以及夫妻同心祷告的收获,与弟兄姊妹共勉。

 

时间冲突关

 

其实,我当初决定加入这个守望祷告,心中一点把握都没有。我怕自己会半途而废,所以也拉上力夫,希望能彼此鼓励,持之以恒。然而在一开始,我们的共同祷告经常演变为两个人的争吵。每次到了预定时间,应该开始了,力夫还在忙。工作的事、讲道的事,其中不乏迫在眉睫、需要立刻着手解决的。被我催着来了,他脑子里还想着刚才忙碌的事,情绪上也难以投入,祷告就很简短。这令我很不满意。结束后,我就会指责他不用心,敷衍了事。两人常常吵起来。有段日子,祷告成了我们争吵的导火线,很令人沮丧。

 

经过多次的祷告寻求后,我们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我们素来有早上到户外走路晨练的习惯,就尝试把祷告安排在这段时间。每天我们走四十五分钟,也同时祷告四十五分钟;没有任何干扰,两人都能静下心来。这个习惯一确立,力夫不再有分心的问题,而且成为坚持下来的稳固实力。每当我软弱的时候,比如身体不适、心情不佳,不想祷告;力夫总是认真地说:“这是我们跟神的约会,不能失信。”我也因此能坚持下来。

 

这个习惯从匹兹堡坚持到北卡,风雨无阻。除非天气非常恶劣,我们才会改时间,而且总要在当天晚上睡觉前完成。有时满地冰雪,有时下着小雨,我们就互相搀扶着,打着伞走祷。邻居朋友看到了,笑我们很浪漫。岂不知,我们也可能正在唇枪舌战呢!但经过岁月的沉淀,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天父创造的美丽世界里,在天地慢慢苏醒的明亮晨曦中,我们来与主亲近,也彼此亲近,的确是很享受的一件美事。

 

内容分配关

 

力夫的时间冲突解决了,我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既然是共同祷告,我认为就应该一人占用一半时间。但力夫的祷告很长。以为中国祷告为例,他会从领袖开始,到所有他去过的教会,每个教会的牧师同工,所有叫得出名字的会友,新认识的慕道友……眼看步都要散完了,他还没结束。如此反复,几天下来,我在一旁就很着急,不耐烦。后来我就提出走路走到一半,他就得停下来,让我祷告。尽管圣灵在心中责备:“他真的是为这些人迫切祷告,你这样强迫他中断是不对的。”我仍然抱怨不休:“我也有感动啊!也有许多事需要祷告啊!我祷告的事项,也和中国人的福祉息息相关啊!”

 

除了祷告的时间长短,我也一度对他祷告的内容颇有微词。力夫的祷告经常全是公事,通篇没提到我们自己,及孩子和亲友。一方面我觉得失落,另一方面我也觉得那像是流水账,与现实脱节,很空洞。还有时,他的祷告中有过激的言辞,我就会马上打断他:“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你心态不对!这不讨神的喜悦嘛!”力夫有时会反驳我:“我是在和神讲话,又没和你讲!”那时我们虽然人在一起祷告,但没有灵里的沟通,更谈不上合一。

 

一天在个人灵修时,我想起诗篇中,大卫在神面前,求神惩罚逼迫他的人,也是直言不讳,口无遮拦。尽管如此,神仍然视大卫为合神心意的人。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四章二十四节说道:“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神喜悦我们照着本相,赤露敞开地向他倾心吐意。想通这一点,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太过小心,反而搅扰了丈夫和神赤露敞开的交流。

 

虽然心里知错了,改起来并不容易。一起祷告时,我还是会说出批评、论断的话,事后又后悔,为此独自挣扎了好一阵子。直到有一天走祷时,我鼓起勇气,放下骄傲,把自己的挣扎告诉力夫,并请他为我祷告。从此疑惧消失,我们更能毫无隔阂地坦诚相待。

 

还有一次,我们闹别扭不说话,早上两人默默地穿鞋、出门。我正想走到对街去,离他远一点,力夫开口祷告说:“主啊,饶恕我!我说话不小心,让喜聆伤心。求你帮助我以后更体贴。”我听了很感动,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也含着泪跟神认罪说:“主啊,饶恕我!我不该含怒到日落。我太敏感,求你帮助我接受力夫,不要再为类似的事为难他。”那天祷告后我们都很喜乐。这件事让我看到,当我们以心灵和诚实来靠近神的时候,我们双方的心也更加靠近了。

 

渐渐地,祷告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问题,随着我们在灵里的合一而消弭无形。我们越来越能同感一灵,同心合意地祷告。神也常在祷告时触动我们的心,令我们感动、流泪。比如去年发生的小悦悦被撞事件,使我们很痛心。这些年眼看着中国经济好起来,一步步富强了;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道德沦丧,人心冷漠,让我们难过得不得了。这样,一个人泣不成声时,另一个就会接过来继续祷告。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深刻感到神设立婚姻,让夫妻身心灵都成为一体来配搭事奉的大智、大爱。神隐藏在婚姻中的祝福是如此美好,远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神垂听祷告

 

在马太福音十八章中,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成全。”神让我们有幸在过去十年中参与两个教会的购堂事工,两次都经历到神的丰盛大恩。

 

第一次是我们参与植堂的匹兹堡教会奥克兰堂。奥克兰位于几所大学的核心地段,因地利之便,植堂后稳定成长。两年后与寄居的教会在场地调配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开始另谋新址。但匹兹堡是个老城,寸土寸金,而且许多历史古迹需要特别保护,选择极其有限。找了五六年,会众越来越多,场地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即使降低标准,仍然连一个可以将就的机会都没有。不是太远,就是太贵。学生大多没车,太远是不能考虑的。太贵,我们这个学生教会也出不起。

 

2003年5月,一位母堂的长老生病住院,我们去看望他。在病房碰到一对陌生的夫妇也来探访。他们是来自外州的一对基督徒夫妻,孩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在我们的母堂聚会。因母堂长老很关心奥克兰建堂的事,力夫就简略报告了最新进展:“邻街有一个教会愿意租借场地,但我们需要先投资十万装修。地点很好,但空间嫌小,同工们正在评估可行性。”

 

我们离去时,那对夫妻也跟我们一起出来,追问了许多建堂的事。当晚,母堂的牧师打来电话,说:“这对夫妻要奉献十万块给你们建堂,钱要如何转账?”我们一方面喜出望外,一方面也纳闷,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原来那位弟兄在一个多月前灵修时,神感动他,要他为匹兹堡教会奥克兰堂奉献十万美金。因为数额很大,他跟奥克兰堂又没任何关系,就没有在意。不料一个月后,不早不晚碰到力夫,当时力夫是奥克兰堂的长老,而且又正好提到十万元这个数字;这位弟兄顿时明白了神的安排和旨意,而且他雷厉风行,马上遵命行事。

 

奥克兰堂建堂不单是我和力夫的祷告,也是所有会众几年来共同祷告的一件大事。感谢神,在我们几乎灰心放弃的时候,用这件事激励我们。后来装修租借教堂的事没谈成,我们又寻觅了一段时间。因着前事的鼓舞,我们坚信不疑,知道神已垂听。

 

2004年5月,隔一条街的另一家教会主动联系我们,他们人数太少,难以维持,愿意卖堂,开价300万。从当时的市场行情来看,这个价格很合理;但对我们这个以学生为主的教会,实在是天文数字。但这的确是一个理想场地。弟兄姊妹很兴奋,经过迫切祷告,仔细筹算,举所有存款,加上每月的奉献,把信心拉到最大限度,给出80万的出价。我们对卖主说:“神要我们,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我们不是跟你们讨价还价。我们非常想买你们的教堂,但80万是我们能出的最高上限。”

 

对方久久没有回应。差距太大,难以接受,我们也很理解。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祷告。除此之外,我们也更积极地培训门徒。我们必须预备好了,才配得承受神要赏赐给我们的产业。

 

九月,他们又来找我们,降低了价格,附带条件是让他们免费使用部分场地。几经波折,谈谈停停,最后以70万成交,附带条件是免费使用一间储藏室三年。2005年3月过户,五月迁入,一切完备。我们满心赞美、满口喜笑地结束了整整十年的寄居生活,搬进了神赐给我们的迦南美地。

 

 第二次参与建堂是在我们搬到北卡后加入的华人福音基督教会。当时,教会领袖们已查看过无数可能的场所,也考虑了买地建堂,并有一位建筑师参与规划。我们来后,因为我们有过经验,承蒙弟兄姊妹不弃,得以在建堂委员会忝居末后。一年多下来,对详情有所了解后,深感建新堂的价码太高。不仅要背负极高贷款,所需人力也不是我们教会负担得起的。走祷时,我们就求主说:“主啊,你知道弟兄姊妹花了多少精力在这件事上,你也知道我们没有建造新堂的能力。最理想是赐给我们一个现成的场地,省钱省力,我们更愿意把心力完全放在传福音、灵命长进、培训门徒上。主啊,你若许可,让这个教会成为一个高举十字架,培训天国人才的基地。”

 

2007年底,神果真赐给我们一个现成的堂。是Verizon电话公司的训练基地,有两座楼,一万一千平方英尺,坐落在五英亩余的佳美园地上。面积几乎是我们期望的两倍,价钱不到建造新堂的一半。小楼拆去活动隔间,马上可以容纳三百人聚会,成为崇拜、行政楼。大楼里面全是教室,是理想的教学楼。Verizon搬离时,家具、桌椅全部留给我们,远超过我们的需要。后来我们还卖了一部分来贴补装修费。年底过户,来年二月就迁入。神所做的,真是远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前后两次买堂都是付现,后次有一些贷款,现早已还清。在神岂有难成的事吗?天属他,地也属他,世界和其中所有的万物都属他!我们深知这都是神的恩典,神的预备。也感谢教会领袖们体贴神的心意,慷慨地提供场地给华神作教室、培训门徒。深信这是讨主喜悦的。

 

再往高处行

 

祷告十年间,除了建堂这两件大事,还有许多生命被改变,婚姻得重建,疾病得医治……数不尽的神迹奇事围绕着我们。我们和神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也多次感受到神的呼召。

 

2004年秋冬,力夫在祷告后常对我讲,“神好像要我离开这里。”

 

很奇妙,当时我也在祷告中有相似的看见。每次我都会流泪,因为实在舍不得亲手建立的匹兹堡的教会。但同时,心中又有说不出来的、满足的喜乐。因为清楚知道我们在匹兹堡的工作蒙主喜悦,已经可以放心交棒了。如今神另有差遣,要领我们往高处行。果然,2005年夏天神带领我们来到北卡。这次搬迁,是我们持续的祷告、在神里面彼此印证的结果。

 

然而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次搬迁实在有违常理。我们在匹兹堡的事奉,样样都步入正轨,称心如意。力夫也年近花甲,有谁愿意在这个年纪从头来过?奥克兰刚刚有了自己的教堂,正是可以专心致志、大大为主做工的时候。但在几个月的同心祷告中,神耐心地一一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最终,我们很清楚到北卡是神的心意。

 

新环境,新挑战,再次让我们谦卑下来,看见“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我们怀着高昂的心志来到北卡,满以为神会照样使用我们。不料神并没有这样做。神让我们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挣扎。  但感谢神的保守,他没有让我们同时落入软弱的光景中。每当我困惑、想凭血气做一些愚昧事的时候,力夫在身边用神的话安慰、劝解我。而当他软弱或冲动时,我总能在神里面坚持住,正面地帮助他定睛在耶稣身上。诗篇39:9中的经句“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以及诗歌“爱,我愿意”中的一句歌词:“十字架上的荣光,温柔地照亮,在你爱的怀抱中我愿意,我愿意降服”,时时激励着我们的心,定志顺服神,不偏左右。神让做,就做;神不让做,就不做。我们彼此勉励顺服神,作一个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的人。当然有流泪的时候,但内心深处一直有股说不出来的满足的喜乐。深知神的心意是要精炼我们,祝福我们。果然,借着难处神让我们看见、并对付自己的许多缺点,也借着难处试炼我们的信心与忍耐。更出人意外的是,神借着共患难促进了我们夫妻心灵的合一。我们夫妻成了最亲密的祷告同工。回首往事,我们很欣慰,很感恩。因着神的怜悯与保守,我们尽心尽力顺服了神,没有做错事。

 

美好三人行

 

记得刚开始一起祷告的时候,力夫常常抱怨说:“你是每日与主同行,我是每日与妻子同行。”现在我们走祷时越来越感到神的同在,神就在我们中间。每天早上都是我们夫妻二人与主同行的甜蜜时光,我们将此昵称为“三人行”。

 

十年来,我们的祷告日渐稳定完善。为避免内容肤浅或有遗漏,现在我们的祷告多按天分成不同的主题。周日为普世教会的崇拜、尤其自己的教会祷告;周一为中国及各地华人祷告;周二为美国祷告;周三为教会领袖、同工祷告;周四为差会、传教士祷告;周五为团契小组祷告;周六为家庭、亲友、同事、学生祷告。

 

每个清晨,我们的走祷都以赞美开始,伴随着自己的分享与祷告。这样同心祷告惯了,现在我们不论是开车、还是在厨房做家事,随时随地都能一起来到神面前,向他倾心吐意。

 

一起祷告十年了,我真没想到能坚持下来。期间我多次想放弃,但感谢神的扶持,也感谢力夫的恒心和毅力,使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同心,越走越亲密,越走越甘甜。

 

十年是一个回顾、感恩的时刻,是我们祷告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决不是终点。感谢神一路引领、同行、耐心地雕琢塑造我们。主恩浩大,纵献余生不足报恩。愿一切颂赞、荣耀归给神!

 

(此文由刘英苗姊妹记录整理,特此致谢。)

 

 

 

黄冯喜聆  来自台湾,现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