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读者 作者 编者
2015/7/16 12:32:11
读者:5599
■本刊编辑
生命季刊 总第7期 1998年9月

 

寄自中国大陆的信(三封)

 

《主啊,对你的意念,我说》一文(见《生命季刊》第五期)作者陆道真来信:

 

520,我骑自行车在街上左转弯时,被一辆猛冲过来的双层公共汽车撞伤。这么严重的车祸,我没有当场被撞死,确是神的保守。我住院三周后出院。我深知这次车祸也决非偶然,其实是神给我的变相祝福。自去年8月自美回国后,工作过重,俗务缠身,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读经祷告、与神亲近。他无疑不喜悦我这样被世俗事务捆绑,便借着这次车祸把我解放出来。医嘱我至少要休息至年底,骨折才能愈合。这下我反能不受其他事务干扰,专心翻译一位神仆的见证(这是神交托给我的圣工)。我对来探望我的弟兄姊妹说:我现在虽然受捆绑(因骨折),反而是自由的。

 

昨晚读到你们的Email,知道季刊同工们在为我祷告,十分感动!谢谢你们在主内的爱心鼓励和安慰!自我们的独子路德返回天家后,我一直祷告,愿奉献余生为主所用。请继续为我们代祷,也请不仅仅为我们身体平安祷告,也为我们的灵命和服事代祷,特别为我的翻译代祷。

 

 

主内弟兄陆道真1998/ 9/ 8

 

 

编辑部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了你们创办的《生命季刊》总第2- 5期,心中充满了感谢赞美。这是一份满有圣灵恩膏、生命流露的属灵刊物,是天父上帝赐给中国教会和华人基督徒的又一珍贵礼物,我们为此而欣喜,而感恩。

 

第一次见到《生命季刊》是去年年底,读着第一篇文章“六月,为中国祷告” ,泪水即止不住直往外涌,掩卷沉思,感慨颇多。新年第一个主日,我在聚会时读了这篇文章,大家被海外弟兄姊妹在神面前的虔诚奉献的心、以及他们爱祖国爱同胞的赤诚之心深深感动。许多人和我一起流泪,一同赞美。我们把这篇文章复印了数百份分发给大家,也寄给远处的弟兄姊妹。我们还把每本《生命季刊》复印数册,让大家(主要是神的工人)传阅。《生命季刊》中许多文章使我们受感动,得激励;……在季刊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主内的新朋友和属灵长者,对海外教会的情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季刊封面精美的圣画带给我们美好的联想,卷首的祈祷文也成了我们自己的祷告和提醒……

 

我们教会自83年开始聚会,至今已有15年了。15年来,神藉着我母亲和一群爱主的弟兄姊妹建立了教会,兴起了他的工作。回想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看到神的恩手在其中。我们没有牧师、长老、神职人员,神借着许多他忠心的仆人、使女来往交通,让我们彼此建立……

 

我们将不停止地为《生命季刊》代祷,求神借着她,使更多弟兄姊妹得着生命的喂养……谢谢你们,敬颂主恩永溢!

 

 

主内弱肢晨曦1998/8/20

 

 

季刊同工:主内平安!

 

 

上周我去XX病房看望一位危急病人,祷告后,她递给我一本《生命季刊》(总第2期)。读完后激情满怀,随着年代推移,自己切身经历,追忆不已,联想翩翩。伴着眼泪,伴着感恩,声声阿门。

 

我只一声叹息,竟成了70岁的小弟兄了。……1955年一声霹雳,我就因为王明道叔叔而丢进了监狱。随他出狱,我也出狱。58年他再次入狱,我也在58年再次入狱。22年在狱中改造……

 

70年至今28年,在荒凉的土地上,主竟用我这不配的人走上了边云波弟兄的路程。早读过他的长诗,宛如诉说我的过去。

 

在僻静边远的这边,对你们外边,我如在另一个星球。不知这封信是否能到你们手中?不知道你们能否回信?……请回一信,能否给我寄些过期的季刊?……

 

他来的日子近了!向着标竿直跑!

 

 

以马内利!

 

 

白发小弟兄XX 199884

 

我们的需要

 

谢谢你们寄来的《生命季刊》,里面的文章都写得很好,我们常常是一拿到就一口气读完,而且事后再读,又有不同感受……这里的教会是使用瑞典语,无论是讲道、还是唱诗,我们除了一些常用词外,基本上都听不懂。没有说英语的教会,更没有华人教会。担我们还是每个礼拜天都去教会,因为这一天应该分别给神。……我们原来教会的一位姊妹,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在瑞典南部的贾牧师,我们已经通过电话,贾牧师说,要找个时间来看我们,并在我们家开查经班。我们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与服事……我们有心传福音,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求神加添我们的力量,请你们为我们祷告。

 

 

瑞典林念、华颍1998/ 8/ 25

 

 

关于“骆驼穿过针的眼”

 

季刊第411页,有一幅美丽的版画。我对这幅画有一点意见,提出与您讨论,望不要见怪。这幅画是根据马太福音1924节,经文是:“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英文为:It is easier for a camel to go through the eye of needle, than for a rich man to enter into the kingdom of God.

 

从以上经文看,“骆驼穿过针的眼”完全没有“城门”的意思。在苏佐扬牧师著的《圣经难题解答》一书中有这样的解释,大意是:在耶路撒冷有一个城门,城门的旁侧有一小门,这个小门叫“针眼”。骆驼进这个窄门时,必须卸去身上的货物才可进去。暗示基督徒必须除去心中的重担才能进天国。……我认为,圣经的原意看不出有这个意思。圣经说,骆驼穿过“针的眼”,不是把“ 针眼”连在一起,成为另外一个意思。主用这句话形容财主进天国之难,这只是一个比喻,所以有些夸张。不知您的看法如何?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改变了圣经的原意就问题严重了。(温哥华)王文铨

 

 

 

编者回复

 

主内文铨弟兄:

 

谢谢您的来信,信中提出的问题也很好。您所提到的那幅版画,是艺术家根据某种历史传说(也可能根据他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加上艺术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我猜想,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从严密的释经学角度解释圣经,而是藉艺术作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文的意思。虽然一些主要的解经书(Matthew Henry' s Commentary, The Expositor' s Bible Commentary),都提到这种把“针的眼”当作“门”的解释,但并非认为主耶稣所说的“针的眼”一定是指某一扇“门”。您关于注重“圣经的原意”的提醒是对的。

 

另外,本刊编者在画旁加的说明是不够准确的,会给人一种在耶路撒冷一定有一扇叫“针眼”的小门的感觉,我们在此向读者表示歉意。——编者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