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认识“方言”
2017/7/24 10:12:45
读者:22893
■李永成

 

                                                                                                     生命季刊 总第8期 1998年12月

 

你会说“方言”吗?

2017-07-21 李永成 生命季刊

 

认识方言

/李永成

《生命季刊》第8

 

教会中有一种颇令信徒困扰的现象就是讲方言方言被有些人看作是一种特别的言语,又称舌音(speak in tongue),是别人听不懂的,可能是连讲的人自己也不懂的。有人用这种方言来祷告或讲道。

 

有些教会鼓励信徒讲方言,甚至认为讲方言是重生得救的标志,是被圣灵充满的标志。能讲方言的信徒仿佛是比较属灵,比较亲近上帝。在同一个基督徒群体中,若大多数的人都会讲方言,不会讲的人难免有压力,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一截。在其中作领袖的更是非讲方言不可,否则就不够资格带领信徒了。在这些教会中的信徒若不想离开那教会,不想离开他的朋友,自然就想认同,很想学讲方言。但与此同时,若他有机会与其他教会的信徒接触,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基督徒都是没有讲方言的。而且在那些不讲方言的基督徒里也有很多是爱主爱人的,是满结圣灵果子的(有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这样的比对冲击就会让人觉得很迷茫。

 

方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方言与灵命长进有什么关系?

 

有不少讲方言的教会,信徒很活泼,很热心传福音,教会发展相当快。这些兴旺的现象让人很羡慕。期望教会有增长的教牧同工,当然会注意这些教会。但进一步探讨的时候却又发觉有许多讲方言的教会是低沉、萎缩的。讲方言与教会增长真有关系吗?

 

有些传道人,工作很劳累,但没有什么果效,教会发展沉滞,信徒表现散漫,并且对牧者不尊重,更谈不上服从、受教。为了复兴教会,重振纲,牧师就盼望能掌握一些属灵的秘诀,以期重新得力,扭转教会的颓势。然而,不是每一个传道人都有讲道和传福音的恩赐,不是每一位牧师都有能力改善教会的行政组织和人际关系,也不是每一位传道人都有机会继续进修;讲方言似乎是一条比较简便可行的途径。舌头一旦有了突破,就可以改变属灵的面貌,成了属灵人。有了明显的属灵恩赐,信徒自然另眼相看!方言的确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但讲方言真是属灵长进的捷径吗?

 

方言的起源和本意

 

方言在圣经记载不多,主要是记录在新约,而且只在使徒行传及哥林多前书。有关方言的起源是记载在使徒行传。有关方言现象所引发的问题的处理原则,是记述在哥林多前书14章。马可福音1617节提及新方言这个词,但没有形容现象,更没有解释含义。

 

旧约圣经中有几段经文提到有人被圣灵感动受感说话说预言(参民数记1125- 29;撒母耳记上105- 131920- 24)。有学者认为那些说话预言,可能就是新约圣经中所谈论的方言。但这些经文并没有指出那些说话是别国的话或是神秘的言语,当时的听众似乎都知道讲者所讲的内容,那些受感说话的人很可能是用大家常用的言语。这就与新约圣经中所讲的方言不同了。再者,在这些旧约经文中所提到的情况都是与先知的角色有关。因此,那些说话也必是与先知的讲论有关。根据保罗的了解,方言先知讲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参哥林多前书14: 2- 5 )。所以,我们知道旧约中的受感说话说预言,虽然都是圣灵的工作,但并不是新约所讲的方言

 

就新约圣经而言,有关方言出现的具体描述是从使徒行传第2章开始,那是主耶稣升天后的第一个五旬节,当时圣灵带着可见的形体显现,如同火焰的舌头分开落在各门徒的头上,众门徒都被圣灵充满。圣灵赐给他们特别的口才,他们就说起别国的话来,讲说上帝的大作为(使徒行传2: 1- 4, 11)

 

应该注意的是:在中文译本中,此处没有用方言这个词,却指明那是别国的话,这是比较正确的翻译。方言这词的希腊原文是glfssais,是舌头的意思,也可以翻成舌音言语。使徒行传24节中别国的话原文是τραις γλσσαις,直译应该是其他的舌音,但也可以翻成其他的言语。单凭这节经文不能确定它的涵义,但细看下文(6- 11)就可清楚知道:门徒所讲的是当时由各处而来的犹太人所惯用的乡谈,希腊文是διλεκτος (dialect),那应该是人间听得懂的语言,不可能有其他的意义。

 

使徒行传还有两段关于方言的记载,就是在1046节和196节。使徒行传 10章是记述彼得被上帝差遣,首次向外邦人哥尼流传福音的经历。彼得在讲道的时候,圣灵便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他们就说方言,称赞上帝为大( 10: 44- 46)。经文中清楚记载:彼得和众信徒能明白那些人所说的方言称赞上帝为大。可见那是人间听得懂的话。彼得后来还特别为此事作见证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11 : 15)。彼得在这里所说的当初,当然是指使徒行传第2五旬节的经历——他们用别国的话,讲说上帝的大作为。

 

因此,可以断言,使徒行传第2章和第10章所提到的方言,都是人间言语,是别国的话。其中包含多种地方方言,不是同一样的方言”(2: 5- 11 )

 

今天不少鼓吹讲方言的教会,会众是讲同一类型的方言”——发出单调含糊的舌音。这种现象与圣经的记载截然不同。

 

使徒行传19章记载保罗遇到了施洗约翰的门徒,就奉耶稣的名为他们施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19: 1- 6)。在这段经文中没有清楚说明那些方言是不是人间能懂的言语。但在同一卷书中(使徒行传),在类似的情况下(谈及圣灵降临),用同样的词(“方言”),应该是表达同样的意义。这是很基本的解经原则。所以,这里的方言应该也是别国的话。这样的解释正符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所表达的:那是外邦人的舌头”(林前14: 21)。有人认为哥林多前书14章所论的方言有两种:一种是外邦人的舌头”(21 ),是别国的话;另一种是没有人听出来(2),是神秘的言语。

 

这样的了解最大的困难是,在同一章圣经中,用同样的词,怎么可能是指两样不同的事?圣经中似乎没有同样的例子。作者既然没有说有两种不同的方言,我们就不应该硬把方言分成两种。第21节英文圣经的(NIV)翻译是:“Through men of strange tongues and through the lips of foreigners……”这样的翻译会使人误会,以为真是有奇异的言语”(strange tongues)。经查对圣经原文(希腊文)νἑ τερογλσσοις καὶ ν χελεσιν τρων  英文直译应该是:“in other tongues and in lips of others”,其中并没有奇异的含义;所以,中文圣经的翻译就比较好: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这样的描述是与使徒行传第24- 11节吻合的,那是指人间能懂的言语。

   

哥林多前书142节的没有人听出来应该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假如是绝对的没有人听出来,下文却一再提出要把方言翻出来(表示有人可以听出来,看5, 13, 27- 28),那就前后矛盾。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那讲方言者知道他所讲的方言,不是他们教会惯常用的语言,他晓得绝大部份在场的人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那是相对的没有人听出来”),只因为出于圣灵的感动,他就用那种别国的话对上帝讲说各样的奥秘。那种话可能是他自己原来也不懂的,就像门徒在使徒行传第2章中所经验的那样。

 

有人认为方言是哥林多前书131节所提及的天使的话语。基督徒能讲天使的话语,当然是出类拔萃的属灵精英了!但细看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就发觉方言并不是天使的话语。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13: 1)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说,方言就是天使的话语。再者,没有人可能会讲万种方言,这是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天使的话语也是同类的用词。这句话主要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尽管很有口才,很会讲话,但没有爱,他所讲的话就没有太大意义。

 

林前13: 8- 10说: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方言若真是天使的话语,当我们朝见那完全者(上帝 )的时候,应该更多用这天上的言语,不可能停止。但圣经明说: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可见这里所说的方言不是天使的话语

 

总括而言,圣经中所记载的方言,都是别国的话,是地方的方言,是乡谈。那些会讲方言的人,全是由于圣灵主动赐予特别的能力,是上帝为了达到特殊目的而行的神迹。不是人求来的,更不是学来的。

 

今天若有人讲一些别人听不懂的奇异方言,声称那是五旬节的属灵经历,并且教导别人讲方言,这就明显不符合圣经的记载。所以,不要学别人讲方言。学到了,大概也不是真正的方言。若有人学了别人讲方言,并且是讲与别人同样的方言,无论经验多么真实,无论感觉多么美好,都需要深切反省,看看那是不是圣经所论的方言(未完待续)

 

 

“方言”的目的,与讲“方言”的原则

2017-07-23 李永成 生命季刊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认识方言(续完)

 

/李永成

《生命季刊》第8

 

本文为“认识方言”一文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链接:你会说“方言”吗? 

 

 

方言的目的

 

根据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章的解释,圣灵感动人讲“方言”是有两个目的:

 

一,造就讲方言的人。“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林前14: 4)可见圣灵感动人说“方言”,并不是为了培育教会的整体,对教会增长没有必然的关系。哥林多教会是热衷于讲“方言”的教会,却是有名的“问题教会”,这就是最具体的说明。“讲方言”的教会能兴旺,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是因为能讲“方言”。

 

有人认为,被圣灵充满就会讲“方言”。这样的理解并没有圣经的根据。以利沙伯(路加福音1: 41),耶稣(4: 1),司提反(7: 55- 60),巴拿巴(11 : 24)等,都被圣灵充满却都没有讲“方言”。可见被圣灵充满的人不一定讲“方言”。然而,讲“方言”的人都是出于圣灵的感动,而且讲“方言”对信徒灵命是有帮助的,因为圣经明说,说“方言”是造就自己。为什么说“方言”能造就自己?因为“方言”是用来祷告的。保罗说:“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上帝说。”(林前14: 2)“对上帝说的”,当然是祷告了。

 

我们读使徒行传第2章1- 13节的时候,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当时众门徒是用“方言”(别国的话)向人讲道;但其实他们是在高声祷告,在赞美上帝,“讲说上帝的大作为”。因为“方言”是对上帝说的。使徒行传10章的记载更明显:哥尼流一家听见彼得讲道,被圣灵感动说“方言”,称赞上帝为大。哥尼流一家是“听众”,当然不可能在讲道。他们是被圣灵感动,向上帝发出赞美。

 

基督徒顺从圣灵的感动,向上帝祷告,对上帝发出赞美、感谢,与上帝的关系自然亲密,灵命也必然长进。所以,说“方言”是造就自己。因为“方言”是祷告,不是讲道。

 

使徒行传第2章14- 26节的记载是彼得向众人的讲道。在那过程中没有人翻译,也没有人表示听到“别国的话”。可见彼得所用的应该是大家都懂的言语,很可能就是当时流行的希腊语。彼得并没有用别人的乡谈(“方言”)来讲道。

 

二,向不信的人印证上帝的临在,表明上帝的心意。保罗说:“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林前14: 22)

 

圣灵感动人说“方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在场的一些“不信的人”显明上帝的心意。请注意,那些“不信的人”不一定是不信上帝的人。

 

使徒行传第2章记载,五旬节的时候,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聚集在耶路撒冷。他们不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这些虔诚信靠上帝的犹太人就是“不信的人”。因此,圣灵感动耶稣的门徒讲“方言”,引起那些犹太人的注意,证明上帝与这些门徒同在,从而向这些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上帝所立的基督。

 

彼得和其他的使徒原都“不相信基督的救恩竟然会惠及外邦人”。因此,在使徒行传第10章圣灵感动哥尼流的亲属密友,使他们在听彼得讲道的时候讲出“方言”,证明他们已经领受了圣灵,证明上帝也悦纳这些外邦信徒,从而改变使徒们的观念。

 

当时有些约翰的门徒,大概是不相信他们也必须要信耶稣,要奉耶稣的名受洗,才能得上帝悦纳,否则他们早就奉耶稣的名受洗了。他们也不知道:信靠耶稣的人就有圣灵与他们同在(徒19: 1- 2,1: 13)。那些约翰的门徒就是“不信的人”。因此,在使徒行传第19章特别记载,施洗约翰的门徒奉耶稣的名领受洗礼后,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说“方言”,表明圣灵已经降临在他们身上,表明信靠耶稣基督是必须的。

 

圣灵感动人讲“方言”,一定是有一些“不信的人”在场,因为“说方言是为了不信的人”。今天若是在基督徒的聚会中,大家在信仰上是彼此认同、彼此接纳的弟兄姊妹,当中有人声称是被圣灵感动,用“方言”祷告,而在那聚会中并没有不同信仰的人,那就是很奇怪的事!

 

讲方言的原则

 

使徒保罗说:“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林前14: 13),“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林前14: 27- 28)

 

这两处经文清楚表明:讲“方言”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当场必须有人翻出来。有人强调说,用“方言”祷告是用灵祷告,只管自己用“方言”祷告,别人听不懂没有关系。保罗并不同意这样的讲法,他说:“你用灵(用方言)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林前1416)

 

个人在密室私祷的时候,自已用什么语言祷告都没有关系,但与别的基督徒一同祷告的时候,就该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假如在大家一同祷告的时候有人真是被感动要用“方言”祷告,他也该留意有没有人可以翻出来。在他用“方言”祷告之后,在场应该会有人知道他是用什么语言祷告,并且能翻出来。假如讲“方言”的人发觉没有人能翻,他就应该停止继续用“方言”祷告。这是保罗强调的原则:“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

 

保罗说:“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14: 39)因为“方言”是出于圣灵的感动,为了向那些不信的人表明上帝的心意,是上帝施行的神迹。所以我们不应禁止,也不可能禁止。

 

然而,保罗并不鼓励弟兄姊妹追求讲“方言”的恩赐,只鼓励大家追求别的可以造就教会的恩赐。在林前14章保罗清楚地说:“说方言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是造就教会,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4- 5)“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12)“我感谢上帝,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18- 19节)很明显的,保罗并不鼓励信徒追求讲“方言”的恩赐。

 

有些敬虔爱主的弟兄姊妹,因为接触了讲“方言”的人,他们被“潜移默化”,也有了讲“方言”的“恩赐”,对讲“方言”有美好的体验。那些美好的经验当然值得重视,但主观经验必须符合圣经启示的真理。与圣经教训不相符的主观经验,无论感觉多好,恐怕只是自我陶醉的心理作用。

 

参考书目:

陈终道 《神医、先知、方言》 宣道书局 1963。

张慕凯 《近代灵恩运动》 建道神学院 1994。

林道亮 《从灵洗到满有圣灵》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