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8期 1998年12月
程松:在我们的信仰中,“功利主义”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彭玮说有些基督徒“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用“万事互相效力”、“上帝的旨意”等语,为自己的消极不努力没有追求找“属灵”借口等等,当然是一种“功利主义”。
另外,在“信仰与社会改革”方面还有一种功利主义,就是把信仰“俗”化、降低为一种为“政治改良”之目的而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思潮在海外华人“信主热”的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有信仰根基的政治理念当然不错,但关键是到底什么样的信仰才能够成为稳当的“根基”。
常有人把信仰根基建立在“自由派神学”上面。比如不承认耶稣的神性,不承认圣经里面“超自然”的地方,而只讲耶稣的道德教训,因为这些教训可以对社会改革、“心灵提升”、人的素质的提高……等诸方面有帮助。用某先生的话说,就是“可以吸取基督教伦理好的部分,但是对创造这样的信仰应该扬弃 ”(大意)。历史上不少人都曾尝试过这种功利主义,结果一定都是不奏效,因为舍本逐末。
我前一阵看了一本书,林慈信博士写的《先驱与过客》,讲“五四”时期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回应“五四”思想文化的一些努力,比如“生命社”领袖人物在“护教”、“本色化”、“社会福音”等方面的尝试、奋斗与挣扎。这本书看得我真是百感交集:那个时候——70年以前的华人基督徒知识分子所面对的 “反教”——或者按当时的说法叫“非基”思潮,跟今天我们面对的竟是何等的相似!70年后的今天我们难道不该好好反思一下、“以史为鉴”?他们当时的努力显然是悲剧性地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真正地用基督教信仰面对社会文化思想,没有产生有效的影响(尽管在“本色化”等等方面有所贡献)。今天我们提起“五四”,自然会想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又有多少人知道赵紫辰、徐宝谦、刘庭芳呢?(也许有个例外:赵的名字在华人教会的诗歌本一些中国调的歌词作者名字里面可能出现。)他们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我相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当时的神学思想是照搬西方一些“新派”的liberal神学。
你看,没有人可以回避“神学”问题。唐崇荣牧师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共产主义的失败是神学的失败”。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从“五四”以后,一直到“六四”,到今天,如果说到对社会思想文化的真正影响,我自己觉得是极小的。既然上帝给我们这种中国人、知识分子、基督徒的“身份”,我们就应该能够真正面对、反思这个事情。
纪陶铭:基督徒的功利思想和泛泛的借基督道德救国的人文功利思想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在《生命季刊》上读到一篇文章,提到国内一个雄心勃勃地要接班的新一代有功力的人,说到国家未来的宏伟蓝图已经就绪,只等下一届换届的时候,轮到他们说话就好了。那人接着说,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机会充满信心,唯一没有信心的是中国民众的道德。他接着说,我已经考查过了,我发现你们基督信仰是最好的,所以,你们要抓紧时间,赶快传啊!作者文末呼召:看哪,未来的中共领袖都在要求我们去传福音,我们基督徒该有怎么样的使命感啊!
这位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对基督教所持的态度,可能正是刚才程松所说的功利主义吧?也许对这样的现象,可以说的只是万事互相效力了。保罗不也说过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纷争,但不管怎样,基督究竟是被传开了。基督教和社会改革及社会功利主义之间的关系毕竟包含太复杂的因素,不是很容易讨论清楚的。这儿,我想谈谈这个题目的另一面:基督徒的功利思想。
出埃及记摩西领了神命去传达给以色列人时,圣经上记载说,以色列人听到耶和华神眷顾他们、记念他们,就俯身下拜。读到这里,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当神的选民在无知中困苦为奴呼求释放时,突然听到原来万物之主爱他们要解救他们时,他们就俯身下拜。没有说一句话!我想,每个基督徒获得神的救恩时,心情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刚出了埃及,遇到一点麻烦时(当然,按我们的标准,那麻烦大了,没有银行存款了,冰箱也空了,周围又没有熟人),就报怨说:我们在埃及又不是没有坟地,我们那时围在锅边,吃得饱足。
我们看到,这里以色列人暴露的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因为他们把神的救恩看成是可以得到跟在埃及时想得到的埃及人的东西而已:更大的坟地、更满的肉锅。
基督徒亦然:获得救恩,满心欢喜过后,就开始琢磨,神要给他们什么好东西了。是读书更聪明吧?身体健康吧?生病祷告也会有效吧?钱会挣得更多吧?钱就是不多也会总叫我买到便宜货吧?出门祷告一下,坐飞机总会比非基督徒安全吧?等等。
如果神所赐的还不如这个世界所赐的,没有人要归向神的,除非是可怜神的好心人。可是神所赐的美好的东西,刚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我们还没有见主的基督徒)如何能知呢?就是真的知道了,也会装作理解错吧?神给以色列民的身分是尊贵的祭司、圣洁的国度,不是肉锅。以色列人听不懂吗?当然是听懂了,只是不能顺服。
同样,神给我们基督徒的身分是至高的,我们是世上的光,照在人前,我们的责任是要叫世人悔改,与神和好,是要照看患难中的孤儿寡母,是有两件衣裳分一件给没有衣裳的穿,是做众人以为美的事情。等等。基督徒听不懂吗?当然听懂了,只是不能服从,就用很多理由来歪曲神的命令——因为神的命令就是要我们付上代价。有些人以为出来做传道人算是付代价了吧,不然,保罗说,为我同胞得救,我就是与基督隔绝也愿意。功力高深的基督徒却说相反的话:天地可以废去,我按部就班过舒服的基督徒生活不能废去。
程松:的确很奇怪,明明应该是最不“功利主义”的基督教信仰,给我们一“实践”出来就变味了,难怪有人“愤世嫉俗”——要怪的是我们自己,该“反思”。
一祷告就是“求主给我……”,一大串,跟进杂货店买东西太太给开的shopping list(购物单)似的。一作见证就是“神让我考试成绩好、车子买得好、感觉很良好……”——旁边那位“慕道友”反感得不得了。心想这帮教徒境界咋这么低?我不信教,还相信个“身在低下洼,放眼亚非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什么的呢。得,这一“愤世嫉俗”,下回团契的朋友用八抬大轿也请不去了。
更“属灵”的,还有所谓的“成功神学”。听过没有?那意思是好的基督徒应该蒙神祝福,所以嘛,应该是事业、家庭、钱财、女朋友……都得祝福;好的教会也应该蒙神祝福,所以嘛应该奉献满筐、人数增长……我就要问了:那些苦难中的弟兄姐妹呢?是他们不爱主所以不蒙主祝福吗?这样的“神学”差不多等于是说神在约伯记里面撒谎了。
我们“传福音”有没有传“功利主义”的“福音”?难道主耶稣没有说“若有人来跟从我,就当背起他的十字架……”吗?
我特别觉得“愤世嫉俗”的“慕道友”很宝贵。对“亚非拉”这样的师兄,我会很诚恳地跟他说“好,让我们来跟从那位犹太木匠的儿子吧!来,我们来跟着他,走进这个劫难的世界,悲悯苦难,共赴苦难,一生背负十字架,努力奔走天路,荣神益人……”
我的“起点”一点不高,应该说是比较现实的话题。我不过扔个砖头,大家的讨论才是玉。为这里有这么多认真追求的弟兄感谢主。我们仰望十字架彼此共勉吧。
纪陶铭:那就再谈谈功利主义。
程松说的基督教本是最不功利的、传福音却可能把功利传进去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要讨论这个东西,就太难了。
首先,我们在使徒行传中看到使徒们施行的奇能异事带出的直接“经济效益” 是许多人归信的开始,后来许多真的信徒从此就开始走上十字架之路。
其次,我们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我们也是这样信主的。我看过一些大牌的牧师讲自己信主的经历,强调了自己在万神中求真理,发现只有耶稣是真理,才信了。我对这样的见证有些怀疑(当然是自己见识有限),我想更多的是神一下子抓住了我们,凭的是爱。就象从摩西听到上帝垂顾他们的以色列人一样,这爱常常是通过其他基督徒投到我们身上的。神的爱抓住了我们,我们就说我们信了,就受洗、上教堂、读经。但在这阶段,神给我的印象真的是要给我属世的好东西的,什么都给,就象我上一次提到的。这是不是功利主义呢?如果是,我很难想象:神为什么要用功利主义来试探我们呢?我们没有归入他的名下吗?他不是明明的为我们成就了神迹吗?(当然是!)
渐渐地,神的灵引导我们抬起头来,看见了耶稣、十字架和那十字架后面天上的荣美,那才是我们的家,好东西在那里呢!感谢主和他荣耀的十字架。
再次,现在轮到我们去传福音去了。你怎么传呢?“你要去背十字架,我的朋友”?不,他会说,“你胡说些什么?我上教堂是来吃饭的。”(感谢主,他们总算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上帝所赐的养身之物!)——这就是教会的难题。我想教会很容易陷在这个难题里面。
那么现在问题出来了,程松兄提到的很可宝贵的心怀亚非拉的追求者跑掉了。他心里刚硬,不愿意和“低档次”的情操搅和在一起。这也是教会的难题。教会倒底是干什么的呢?传福音,牧养羊群。这样看来,是不是可以说,教会是在传福音和牧养的关系上失衡了呢?为传福音,要让听者舒服,为留住羊群,要让羊舒服。要舒服,就得让人少操心。还有什么事比为社会公义更让人伤脑筋的呢?
表面上看,这真是一个难题: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主那里去得安息。那基督徒不关心世事,不投身时代,不就是因为要在主里面得到安息吗?其实,这是基督徒们错误的想法。在主里面得安息的人,应当是刚强壮胆、无所惧怕、靠着那给我们加力的凡事都能做。做什么好呢?主动地,让法制公正、让人人吃饱、让罪恶受控、让罪人悔改、让受难的弟兄姐妹有靠。等等。还是一句话,文化、政治、经济等等的责任都是义不容辞的。
这样做是真正的结果子、讨主喜悦、得奖赏,真正的“功利”所在啊!
杨晶:论到传福音,纪陶铭的说法似乎更实际一些,可惜没有什么结论。
我个人认为,传福音就是传神的爱,传耶稣基督。如果我们接受他住在我们心里,他必不离弃我们,我们必得到永远的生命,不论我们现在是富贵还是贫穷,是一帆风顺还是饱经沧桑,他必与我们同在,因为他爱我们。
从很多弟兄姐妹还有我们自己的见证和经历里,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大致相同的信仰经历:从糊里糊涂地被感动信了主,到注意看主的作为和周围的弟兄姐妹,然后才知道要看主,才知道凡事要仰望神。
问题是,如果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加点料进去,如“背起十字架”、“主持社会公正”、“刚强壮胆”等等,是不是和加进一些如“考试拿好成级”、“能找到工作”、“能买到好车”一样,是一种“功利主义”呢?
赵刚:这就是说到我们的信仰的根基的问题了。有两点是我一直愿意强调了又强调的:
一,我们行善(社会公义、心怀亚非拉等等)是我们应该做的;二,我们得祝福,是神公义的彰显。是应该的。
我们不是要靠我们的好行为来得到这些赏赐,而是我们如果顺服神,有这些好行为,神如果是公义的,神就可以给我们这样的赐福。得赐福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神。得赐福是我们顺服神的后果。但是既然受祝福不是我们的目的,或者我们本来没有非要那个不可,所以便有这种时候:虽然我们行善,神却不赐福给我们,为的是让我们顺服神。因为我们的目的本来是顺服神。所以神这样做,让我们更顺服他,也正是答应我们所求的。除非求的人心里只不过是怀着诡诈,嘴上说的是求神让我更顺服,心里想的是顺服就可以有好处。所以神按他嘴上所求给他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开始抱怨。一点没有矛盾,神更是一点没有不公义,对吧?神是轻慢不得的。阿们。
对传福音的态度,我倒一直坚持那么不太招人喜欢的看法:神既然是天地的主,就不缺少什么,什至好象要来哀求我们与他和好。神让我们与他和好,乃是神给我们的恩典,一不是我们的工价,二不是神心里有个洞。而我们要活出神的爱来,是因为神把我们重价赎回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行出善来。神儿子的名分,就要求我们行出爱来。爱不是为了吸引别人来归向主,而是我们如果爱了,别人就会被吸引来归向主。这里的逻辑因果一定要清楚。
讲“心怀亚非拉”和讲“吃饼得饱”都是爱的彰显。没有信主的朋友有他们所不能了解的事,我们不能也跟着他们的鼻子跑了。保罗说他对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不是说他是变色龙,而是因为他知道更妙的道。这道我们现在也都知道了。所以感谢主。
程松:赵刚的“总结性发言”太好了。
我同意赵刚所言,基督徒见证上帝在自己身上的恩典大能,是理所应当的。当然条件是“见证”是真实的。信仰上的“经验的真实”往往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基督徒并不能因为旁人有怀疑,或者不以为然,或者什至因此“跌倒”,而不把上帝该得的荣耀归给上帝。基督徒的那些生命里面的经历,之所以称为“见证”,就因为其见证的重点并不在基督徒本人,而在于上帝的信实与权能。“亚非拉”朋友往往正是渴望“印证”的人,而当他们自己“信” 了以后,往往“见证”上帝的热情比别人更高——这回他们自己真的清楚他们在神里面经历的真实。
想起创世记28章雅各的故事。要说“功利主义”,恐怕没有人比得过雅各,他的名字就是“抓住”的意思。他梦见天梯(创世记28:10- 17)之后,在那里做记号,他的祷告所求的,在我们看来也许非常“功利”(创世记28:20- 21 ),而且他的许愿也许我们更觉得“俗不可耐”(创世记28:21- 22)。然而他起码是诚实的,也是“理性”的(求“应证”),他要“试试神”,要神先把信实显给他看。他的“信心不够”也是“正当”的——神显现的时候本来只说是“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创世记28:13),并没有说是“你雅各的神”,而且雅各当时正是逃难而惶惶不安、心里没底的时候。后来(当然)神的应许没有落空,那块石头也就成为耶和华的见证。雅各的这个经历使他对上帝的认识从“风闻有你”变成“亲眼见证”,那个地方成为他“转弯的地方”(19节“路斯”本来的意思)。从此以后,上帝就称自己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再回头看看神在梦中应许的祝福,却是真正超越个人的“功利主义”的,因为神祝福雅各,是要通过他和他的后裔(以色列人)祝福“地上万族”(创世记28:14)——“功利”的人竟然在神那里成为他人的祝福,而且真正的是“亚非拉”的层次了。
杨晶:说到“功利主义”,这个词在我信主以前对我来说是个贬义词。这两天又提到这个词,我又想了一下,我们信主不就是为了最大的功利——得到永远的生命吗?当然这是我们从神的“功”而得“利”。
《圣经》没有用这个词,而用了“属神的”、“属世界的”或“属肉体的”……来说“功”和“利”。不过谈到这些就已经和我们起初的话题“传福音”挨不上边了。
赵刚:奥古斯丁有一段名言,大意是说,如果你发现我讲的与圣经不一致,那你可以不听;如果你发现我讲的与圣经是一致的,那你最好要听。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弟兄,无论是说的还是听的,都应该采取的态度啦。求主帮助我们。
所以最后我还有感动和大家分享应该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人生指南的主耶稣给我们的两段教训。
第一段我一直认为是一首非常美的散文诗。
马太福音6: 24- 33节:“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财利的意思)。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我原来不讲出处,单把这一段讲给未信的朋友听,他们也深受感动。台湾好象有一位作曲家把这一段还谱上了曲,唱起来也非常优美,是我非常喜欢的曲子之一。
上面这段我想大多数弟兄恐怕都会背吧?但是下面这一段要是还有弟兄不会背,那就该打屁股了。
路加福音9章23节: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来跟从我。
程松,纪陶铭,赵刚,杨晶——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