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65期 2013年3月
【编者按】本文是王峙军牧师的《十字架的道理》中的一章。该书是王牧师在他近年来以“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为中心的写作与讲道的基础上,所著的一本讨论十字架真理的书。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十字架?十字架在神永恒旨意中的地位;为什么说十字架是耶稣基督的“必须”?基督的“必须”如何延续到门徒的生命中?十字架与圣灵;十字架与困难;十字架与生命、事奉、生活、家庭、婚姻的关系;以及十字架与教会增长、宣教、解经的关系等。该书将于年内由本刊出版。
哥林多前书2:1-5,是圣经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段落之一。“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这句显示十字架之内涵与本质的话,就是出自这段经文—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下了主意,在你们中问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竞。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两个背景:教会的与教义的
从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可以看出,保罗讲上面这段话时,他先把两个背景摆在了我们面前:一个是教会背景,一个是教义背景。在教会背景中,我们看到了哥林多教会的性质与光景;在教义背景中,保罗提出,“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这个“道理”与犹太人和希利尼人所追求的东西大相径庭,但却是我们所要传讲的中心内容。
哥林多教会虽然是一个以“婴孩”居多、信仰焦点不明、道德生活混乱的教会,但保罗仍称他们是“神的教会”,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保罗为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他们的恩惠感恩。保罗也知道他们在基督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保罗更盼望他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参林前1:2-8)。
但正是这个被称作“神的教会”的哥林多教会,中间有结党,有分争,各人说自己是“属保罗的”,“属亚波罗的”,“是属矶法的”;也有的不但陷入分争,还相当自义,表现出一种假属灵,说他是“是属基督的”(参林前1:10-12)。属基督不好吗?当然好。可他们以“属基督”为借口,行结党与分争之实,“属基督”的结果却是分裂了基督的身体。
在香港举办“中国福音大会2007”之前,我请教过中国家庭教会的一些长辈和同工。我问他们:如果在福音大会上我们要向神悔改,或者若中国教会现在需要来到神的面前悔改,哪些方面是我们最当在主的面前悔改的?我听到的答复大致相同:为我们的分裂、分争、骄傲、自义、世俗化、不圣洁、曲解圣道、偏离真理、高举领袖、山头主义等罪,向神悔改。哥林多的教会有分争,有分裂,有嫉妒,有争竞,有骄傲,有自义,有属保罗的,有属矶法的,有属亚波罗的,还有一些虚假的属灵分子说他是“属基督的”,他们把领袖摆在了基督的位置上,分裂了基督!认真省察就会发现,哥林多教会所有的灵性疾病,中国教会身上也都有。中国教会以前常把领袖摆在了主的位置上,结果教会失败得很惨,跌倒得励害。
在讲过教会背景之后,我们看见保罗开始陈述一个以钉十字架的基督为焦点的教义的背景。
保罗说,他奉主耶稣基督的差遣,“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17)前边保罗告诉我们:哥林多人的知识、口才都全备,“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但这些东西却叫哥林多人徒生争竞。而保罗却不以人的口才或人智慧的言语来传福音。为什么呢?因为福音中一旦介入了人的智慧,耶稣基督十字架的能力就被倒空了。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有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能进入一种真实的复兴?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分裂的状态中?为什么我们今天在骄傲和自义中?因为我们以基督的十字架为羞耻,我们拥有太多属世界的智慧,我们里面没有十字架的能力,十字架的能力在我们里面被倒空了。
哥林多前书1章17节和18节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18节“十字架的道理”中的“十字架”,就是特指17节中“基督的十字架”。1 而基督的十字架所带出的信息,或圣灵围绕基督的十字架所说的话,就是“十字架的道理”,是基督福音的内容。灭亡的人将这个“道理”看为愚拙,但对我们得救的人来说,十字架则是上帝的大能。
“十字架的道理”与世界有一种敌对的本质。“犹太人”回避它,以它为绊脚石(“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厌恶它,将它看为愚拙(“希利尼人是求智慧”)。但保罗说:“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 “十字架的道理”一方面讲述神如何使这位钉十字架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一方面讲述我们应该如何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参林前1:22-30)。
三位一体架构中的十字架
使徒保罗在讲到重要的圣经真理时,常会将这个真理置于三位一体的架构中。
如保罗论及教会合一的基础时,就提到七个 “一”: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个盼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见以弗所书4:3-6)。而这七个“一”则是以一灵、一主、一神为支点的。三位一体中的每一位,都为教会在基督里的合一,彰显着独特的功用。
在哥林多前书2:1-5中,我们看到使徒保罗在圣灵的启示下,把十字架的真理同样放在三位一体的架构中来描述,清晰而稳妥,使我们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十字架在我们信仰中的核心地位和中心性。
如果保罗在讲教会在基督里合一的真理时,是把三位一体智慧地贯穿在七个“一”中,使其成为支点;那么他在讲论十字架这一核心真理时,则是从十字架与三一真神的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之间的关系入手,然后将十字架的中心性凸显出来。在这样的关系架构中,我们看到“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奥秘”,而这位钉十字架的基督,则是我们需要单单“知道”的对象。但要真正认识钉十字架的基督,靠人的智慧是绝无可能的。如此,那位启示与见证十字架的圣灵,就成了我们认识十字架真理的智慧与能力之源。
十字架:父神的奥秘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林前2:1)
在这一节经文中,三位一体的第一位格—(父)神—出现了。十字架与父神的关系,被表述为“神的奥秘” (τὸ µυστήριον τοῦ θεοῦ:the mystery of God)。“神的奥秘”就是十字架,就是那位“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一点,从前面所陈述的教义背景,以及接下来的经文—“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奥秘”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事物一直隐藏着、掩盖着,我们不能了解;而是说按着人的智慧和能力我们无法了解,但神会把它显示给属他的人。神使奥秘之事成为明显之事,以便我们可以认识。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奥秘,但神将这奥秘显明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保罗在歌罗西书中也说过,他愿意众圣徒“真知道神的奥秘就是基督”,因为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并且“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2,3,9)。
根据歌罗西书的经文背景,该书1:25中“神的道理”(τὸν λόγον τοῦ θεοῦ:the Word of God)与林前1:18中的“十字架的道理”涵义相近,甚至可以等同看待;而且“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他的圣徒显明了”(西1:26)。
“十字架的道理”就是神的“道理”,“钉十字架的基督”就是神的“奥秘”。保罗说:“唯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的启示),坚固你们的心。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罗马书16:25-26)
十字架:基督位格与工作的彰显与平衡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2
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格—(圣子)耶稣基督—出现在这一节经文中。十字架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被表述为“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Jesus Christ and Him Crucified)。
这节经文和前一节经文(2:1),无论是从文法结构上,还是从神学思想上看,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前一节经文中,保罗说他“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哥林多信徒“宣传神的奥秘”;在这一节中,他要提出了他不用高言大智宣传神的奥秘的原因,同时也揭示出“神的奥秘”的答案。
他之所以不用高言大智宣传神的奥秘,是因为他从未“定意”要知道除了“神的奥秘”之外的任何别的“奥秘”。任何别的“奥秘”,都是可以用人的高言大智去随意讲论的东西,唯独“神的奥秘”是由神的圣灵所启示的,必须靠属天的智慧来传讲。“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就是“神的奥秘”,这是保罗“定意”要知道的,也是他一生要传讲的。请注意一个事实:当保罗说到基督的时候,他永远是在讲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
这一点极为重要。保罗不会传讲一位没有十字架的“基督”。因为没有十字架印记的“基督”将会导致教会巨大的信仰危机。没有十字架的基督是人用自已的本性和私欲去描述的“基督”。这样的“基督”已经成了人的奴仆。我要什么,基督就要替我成全什么;我祷告求什么,基督要替我预备什么;我要医治,基督就必须医治;我要成功,基督必须让我成功;我要富足,基督必须让我富足;我要一个虚假的复兴以彰显人虚浮的荣耀,基督要替我成就。当人们这样来描述“基督”的时候,那位定意走向各各的基督会说:“撒但退到我后边去吧!……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单单要知道一位钉十字架的基督,是使徒保罗的一个坚定不移的“定意”(定了主意)。为着这个“定了主意”的严肃性,保罗使用了一个经常出现在法庭上的用语—ἔκρινά(判断,做决定)。正如法庭上的判断与决定必须基于事实,而不是基于人的主观感觉一样,使徒在做出“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这个判断或决定的事情上,也没有让人的主观感觉掺杂其中。他顺从的是神对他自己的奥秘的启示。他根据的是客观地发生在时间与空间中的神圣事实。换句话说,他的这个“定意”(判断或决定)是基于:“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末了也显给我看……”(林前15:3-8)保罗是这个神圣启示的领受者,和这一神圣事实的见证人!
使徒的“定意”也必须成为我们的“定意”。我们也必须根据这样的事实来宣告我们的信仰。这个事实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为我们的罪死在十架上,死后埋葬,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的右边,还要再来,审判活人、死人;所有因信这位基督的人皆被神称义,与神和好,将来可以永远环绕他的宝座来赞美敬拜他。这个事实使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不能被任何东西所动摇的决定。如果我们没有认识这样一个以十字架为中心的事实,我们的信仰就会摇来摆去。
使徒保罗借着“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不仅强调了我们信仰的中心和福音真理的核心,也强调了我们信仰的纯粹性。我们越是进入这个中心,越是持守基督信仰的纯粹性,我们的灵性生命也就越活泼有力。
在“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这个短语里,其中和合本译作“并”的希腊文连词καὶ,不能理解作并列连词“和”(虽然英文圣经均译作and,但英文的and要比中文的“和”意义丰富得多),而要看作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这个递进连词及其后的部分(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并他钉十字架)是对连词之前的部分(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耶稣基督)的进一步强调和说明。圣经希腊文学者Archibald Robertson 和 Alfred Plummer指出,καὶ τοῦτον(并他)使被强调的点具体化,产生一种高潮的效果。3 使徒保罗在这里对“钉十字架的基督”做了特别的强调:他要知道的基督,就是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
常有人把此处的“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说成是“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或“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这是不准确的,也不是保罗此处的意思。保罗没有把“耶稣基督”和“钉十字架”分别对待,乃是看为一个整体。耶稣基督必须是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而那位被钉十字架者,也必须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十字架成了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的连接点和平衡点。十字架是基督之所以是基督的唯一解释。
十字架:圣灵工作与见证的中心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当我们在林前2:1看到“神的奥秘”,也看到父神位格出现的时候,在2:2看到这奥秘就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也看到圣子位格出现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心灵足够敏锐,在保罗说过他不用高言大智宣传神的奥秘,在他宣告自己定意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在他倾诉自己的软弱、惧怕和战兢之后,我们理应期待三位一体的第三个位格—圣灵—的出现,因为只有圣灵的能力可以使保罗由软弱而刚强,才能帮助他完成对十字架道理的认识(知道)与传讲。
果然,在2:4,圣灵出现了。在这一节经文中,十字架与圣灵的关系,被表述为,“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真理,是靠着“圣灵和大能的明证”(ἐν ἀποδείξει πνεύµατος καὶ δυνάµεως:in demonstration of the Spirit and power )来传讲与证明的。在多种圣经英译本中,我对NIV对这个希腊文介词短语的翻译有所偏好。NIV的翻译是“in demonstration of the Spirit’s power”(靠圣灵大能的明证)。这个翻译把καὶ δυνάµεως(and of power)理解作说明性质的内容,即这个power(大能)是由圣灵而来的,是属于圣灵的。事实上,唯有来自于圣灵的大能,方可解释十字架的奥秘,方能成为“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明证”。
圣经把“钉十字架的基督”启示为圣灵工作与见证的中心。基督道成肉身,是由圣灵感孕(太1:20;路1:35);基督出来传道,是被圣灵充满(路3:22;4:1,14);基督在十字架上“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也是“借着永远的灵”来完成的(来9:14)。圣灵的目的是荣耀基督(约16:14)。复活升天、在宝座中心站立的羔羊,“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灵”(启示录5:6)。圣灵借着内住在羔羊里面,与圣父和圣子同坐宝座,同得荣耀,同受敬拜。
今天一些人希望把圣灵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神迹、恩赐和各种情绪化的表现上。他们忘记了圣灵的目光永远是在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身上,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他要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真理,明白一切真理。真理的焦点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圣灵要住在我们里面,引导我们去过一个靠十字架而有的得胜生活。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对自己态度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的确,作为主“所拣选的器皿”,使徒保罗一生要为主的缘故“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参徒9:15-16)。保罗的传道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孤单旅途。有时候“唯有主”站在他旁边,加给他力量(提后4:17)。他所面对的人群里,有误解他的,有拒绝他的,有关他监牢的,有要杀他的。他多次说到他的流泪,说到他的软弱。此处更说到他当初在哥林多人中间的“又惧怕,又甚战兢”。
这一切,都不是保罗在向人证明他有一种自卑情结。不。与自怜混杂在一起的自卑心理,不能与保罗从主而来的谦卑性情相提并论。保罗之所以“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是他对自己“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之使命的高度自觉,他深知这由启示而来的奥秘,根本将属人的智慧排除在外,唯独靠神圣灵的能力才能完成。因此他说,“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保罗的“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会让我们今天的很多传道人备感羞愧。我们今天“传道”时,除了没有“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之外,其他各方面都胜保罗一筹。我们幽默风趣,沉着自信,花言巧语,口若悬河。但我们所传讲的却是“另一个福音”,是掺水的福音,是叫人听了舒服的福音。我们的“魔法师口袋”里装满了“家庭富足”、 “工作顺利”、“儿女成才” 、“理财有道” 、“病得医治”、 “幸福人生”、“蒙福人生”、“价值人生”、“成功人生”……的期许。但神在十字架上所显明的爱和公义却被我们扭曲,圣经认罪悔改的要求被漠视,必须背着十字架跟从主的门徒律令之严肃性被淡化了。
借着这段经文,圣灵以使徒保罗的态度,在我们面前摆了一面镜子,为的是叫我们看见自己的亏欠。这面镜子如果能够提醒我们省察与悔改,我们当感恩不尽。
十字架可以被“活”出来
为什么说十字架可以被“活”出来?因为圣经没有把十字架启示为一个死的观念,而是一套活的生命规范。当一个罪人悔改归向基督后,他因与生命之主建立起生命关系,而拥有了新的生命,和新的生命规范。
而保罗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并非是说他只要有知识层面的“知道”就好了,他只要拥有了关于十字架的知识就够了。事实上,保罗要让这个“知道”成为自己生命的实际。换句话说,他要在生命层面与那位他所“知道”的钉十字架的基督,建立一种真实的生命关系。因此他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使徒保罗是在经历“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的属灵实际之后,宣告他“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
无论是旧约希伯来文的动词“知道”([d;y":: know),还是新约希腊文的动词“知道”(οἶδα或其同义词γινώσκω:know),其中关系层面的涵义都不能忽略。
在旧约中,“知道”一词会被当作代替性关系的委婉词,如创世记4:1的“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直译就是“那人知道了他妻子夏娃,夏娃就怀了孕”。“知道”一个人怎么可以使她怀孕呢?因为有了关系。如果此处仅限于把“知道”当作替代性的委婉词,该词涵义的丰富性就被削弱了。很多旧约经文,我们只有捕捉住其关系层面的涵义,才能对经文的意思有确切的了解。如“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篇1:6)一句,若从关系层面来解释,就容易明白了。“义人”是与耶和华建立起生命关系的人,耶和华就为自己名的缘故,引导他走义路。“恶人”是与神没有生命关系的人,因此他走的是灭亡之路。若不然,“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的逻辑推论,就成了“耶和华不知道恶人的道路”。而从认知层面讲耶和华“不知道”,就和神无所不知的属性相悖了。
新约圣经中有一段经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马太福音第7章,主耶稣说过这样一段话:“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21-23)主耶稣“从来不认识”这些作恶的人吗?当然不是。如果把这里的“不认识”仅作认知层面的理解,那么它就和主耶稣无所不知的属性相冲突。 这里的意思显然是,这些恶人与主耶稣根本没有建立起生命关系,其表现就是没有“遵行我天父旨意”。
从保罗提醒我们必须进入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的生命实际,必须借着十字架在死与复活的形状上与基督联合,借着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治死旧人,使罪身灭绝,新生命得着彰显;我们可以说,保罗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不仅包括观念层面的认知,而是包括了生命层面的连结。当我们说十字架可以被“活”出来时,我们所指的就是,借着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在我们里面彰显基督的生命,叫主耶稣藉十字架而显明的生命性情,可以成为我们的生命性情。
注释
1. 林前1:18“十字架的道理”的原文(λόγος ὁ τοῦ σταυροῦ: the word of the very Cross)中,“十字架”一词和它的定冠词都是所有格,但在这个带所有格定冠词的所有格名词前面,保罗又使用了一个主格定冠词(ὁ),表明对“十字架”(τοῦ σταυροῦ)一词的强调与特指,意思是,这里所说的“十字架”,就是前面刚刚提到的“基督的十字架”(σταυρὸς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2. 根据这节经文的希腊文原文(οὐ γὰρ ἔκρινά τι εἰδέναι ἐν ὑµῖν εἰ µὴ 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其否定副词οὐὐ所否定的既不是不定代词τι(别的),也不是不定词εἰδέναι(知道),而是该节经文中的主要动词ἔκρινά(定意)。因此本节直译应作:“因为在你们中间我不曾定意要知道别的,除了耶稣基督,就是那位钉十字架者。”“别的”(τι)一词和2:1中的“神的奥秘”(τὸ µυστήριον τοῦ θεοῦ)关系密切。保罗的意思是,除了“神的奥秘”,他拒绝知道任何“别的”奥秘。而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作为“神的奥秘”被显明后,他所“定意”知道的就是这位钉十字架的基督。
3. 参Archibald Robertson and Alfred Plummer,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f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in the se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ed. by S. R. Driver, A. Plummer, C.A. Briggs. P.31。又参《新约希腊文精华》,角石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6。页519)。另外,笔者也曾着文就“并”字的文法功用进行了讨论,见《生命季刊》总第37期,第10页。
王峙军 来自中国大陆,本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