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9期 1999年3月
当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罪人凭着神所赐的信心,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时,一个新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诞生了。这是神所赐的永远的生命,在我们为这新的生命而感谢赞美神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新生命的含义?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生命体要经历新陈代谢;第二,生命体对来自体外的刺激要有反应;第三,生命体应有生长,繁殖后代延续生命的能力。
我们基督徒的新生命同样也有这些生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第一个特征是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什么是新陈代谢?简而言之,就是吐旧纳新,将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本体,同时将机体的废物排出;生物体所汲取的营养物是生命赖以存活的物质基础。那么我们基督徒生命的营养物是什么呢?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6:35),“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约翰福音4:14)。
这里所讲的就是,基督是我们生命的源头,神的话是我们生命营养物质的一切来源,是我们生命的基础,“基督是我们的生命”(歌罗西书3:4)。因此要使我们生命存活成长,我们必须吃这生命的粮,喝这生命的水。当我们从主耶稣那里汲取到我们生命的营养物质后,我们如何从中摄取能量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同时排除废物(自己的老我),这是一个基督徒用基督的大能来对付自我的过程,也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主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23- 25〉这里清楚地讲明了新生命与旧生命的分水岭,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神占第一位还是我占第一位,能否将自我粉碎是展现新生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常提醒自己让神作主而不是自己作主。
记得有一年教会同工在讨论下一年度的事工计划时,谈到教会人数增长的问题,有人提议设定目标,把现在教会的人数翻一番,并将此项列入计划。在翌年中,我们一直向主祷告求主,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但到了年底这个目标仍未达到。扩展教会人数是好的,但设定的目标是出于主呢?还是出于人呢?还是先按己意而行而后求神成全呢?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从我们得救接受救恩新生命诞生起,这新陈代谢过程便开始进行,直到见主面。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只要你的生命存在,这个过程也存在;不论你得到生命多久或神给你有多么大的恩赐,这一过程一但停止,就会软弱。
生命的第二个特征是生命体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response)。基督徒所面临的外界的冲击是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从神来的,当圣灵用微小的声音向你发出命令的时候,你的反应如何?是甘心执行,还是等待观望,特别是这个指令与你自己想要做的不符时,你能否放下自己而顺服神呢?在读圣经时,神的话语临到你,你能否无条件的顺服接受呢?这是我们基督徒生命长成的试金石。曾有一对新婚的弟兄姐妹来到我家小住,言谈中新婚的弟兄问新娘,圣经中说“妻子当顺服自己的丈夫”,你能否顺服我呢?这位姐妹回答说:“圣经如何教导,我就如何行。”在目前基督徒新生命所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当世界的事临到你时,我们具有新生命的神的儿女,当义不容辞地为神的国做见证,这是我们的生命外在表现。
在国内苏北,有一位姓孙的弟兄。一天有一个小偷在偷他家羊的时候被他抓到,按当地的乡规,总要先用棍棒痛打盗贼一顿再说。但孙弟兄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问盗贼偷羊的原因,盗贼说:“因母亲病重无钱就医。”孙弟兄当时将家中仅有的三百元人民币递交给盗贼,还将家中的一只老母鸡拿给盗贼说:“这钱拿去为母亲医病,这鸡为母亲炖锅汤吧!”当时盗贼激动不已,后来他认罪悔改成为神的儿女。主耶稣说:“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路加福音6:29)这是何等美好的见证。依靠神而活出神的话语是新生命的一方面,而用我们的行为去荣耀神是新生命的另一方面。
一位我熟悉的姐妹在送小孩去幼儿园后,碰到一位从大陆来美只有一个星期的年轻移民要读英文。她所知道的英文学校人数已经满了,此人既不懂英文,对周围的环境也不熟,又不会开车;这位姐妹告诉她还有两处同样的学校,并主动驾车带她去办好上学的手续。分手时她问这位姐妹,“你是基督徒的吧?”感谢神,这位姐妹所行的让这位新移民看到的是神的荣耀。一个基督徒的生命的特征是,当你行了善后不是使人得称赞而是使神得荣耀。
生命的第三个特征就是长大、成熟、结果子,这是生命本身对外界环境的主动影响,也是生命辉煌灿烂的时期。我们基督徒的新生命在这个时期,在个人行为上能彰显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柔弱、节制(加拉太书5:22,23)的光彩,这时,我们已不再只吃奶,而是可以吃干粮,我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来书5:12- 14)。这时我们已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能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为神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以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30)
程慕棕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加州。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