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中国人为什么很难接受信仰
2016/10/12 14:40:56
读者:122718
■齐宏伟

生命与信仰 总第27期 2014年11月

 

 

(图片来自网络,美国摄影师玻纳而多/托马期拍摄。

请击点关注“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您将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中国人为什么很难接受信仰?

 

/齐宏伟

《生命与信仰》第27期

 

湖,有两种跟无限打交道的方式:一种是在封闭状态下,不断向天空凝望,让自己完全静下来,风平浪静的湖面就会映出蓝天白云,它不需要离开自己到空中找蓝天,而要回到自己里面找蓝天;第二种方式是完全开放自己,甚至破碎自己,向大海流淌,就像洞庭湖水沿着长江流,最后便在大海怀里拥抱了无限。

 

以此为喻,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信仰方式。

 

我们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特别崇尚第一种方式,即把天道收归人心,只在人心上做功夫,“极高明而道中庸”,在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中体悟大道,最后达至人天合一境界,修身养性为宗,施行教化为教,合而为“宗教”。此即“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我们本来就在道中,只是没觉悟,一旦觉悟了,也就意味着信了。

 

这其实是一种以道德代宗教的情怀,并不是真宗教。

 

那为什么真宗教对我们来说这么难?

 

就在于真宗教所要求的是第二种信仰方式。湖需要承认在它之外有一个实在的海。它藉着与海对话,开放和破碎自己,在被海的牵引中,不断舍弃和更新自己。

 

真有海吗?

 

这其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湖的心早知道。它难道没有朝大海流动的渴望吗?只要给湖一道小小口子,它就开始流动起来,要流到大海里去。这是水的本质决定的。

 

人性的本质也是如此。人性的本质不是自然性,不是社会性,而是宗教性。你可以哄你的心安静下来,但心的本性却总是动的,它动的时候,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朝向,那就是朝向海的方向,朝向无限和永恒的方向。

 

满足不了的心,就会一直动荡不安,一直在寻找。心里面的这种神圣不安,只有神圣才能安抚。

 

故而,我们的一生不断以流浪印证家园的存在,以空虚印证实有的存在,以短暂印证永恒的存在,以谎言印证真理的存在,以歧路印证正路的存在,以死亡印证生命的存在,以此岸印证彼岸的存在。

 

然而,人也有另外一种特性,那就是像湖一样,顽固地封闭自己,拒绝向海开放,它宁可在封闭中制造一种拥有无限蓝天的假相。它本能知道,一旦开放了,它就不再是自己,它需要投入一种比它更高的真相。

 

于是,它制造了一种以自我而不是以大海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但问题是,湖本身并不具备海那无限辽阔、永恒浩瀚的特性,它满足不了自己的心。它里面的水越来越多,要冲出去、冲出去。

 

它还是不开放那道朝向大海的口子。

 

于是,这湖就满溢为泽。

 

辽阔无边的沼泽,满溢无边,但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封闭的水洼,永远也掀不起不休的浪和无尽的波。

 

以彼岸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对此岸的否定,而是成全。正如以海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对江河湖泊的否定,反而是成全。你一旦流动起来,海还会吸引更多水流到你怀里,你在失去自己的同时,会得到一个更新的己。

 

所以,这从根本上需要一种打破。成长需要不断破壳。

 

而文化有时就充当壳的角色。它保护我们,但也限制我们,甚至禁锢我们。

 

马修阿诺德说:“文化是自私的,它的特性就是自私,它不自私就不能保护自己。”文化是静的,是凝固的,是封闭的,是稳定的。它要把时间变成空间,使流动的精神不断固化下来。似乎不这样,就不是文化。

 

但信仰需要流动,需要打破,需要生命不断开放自己来跟永恒和无限对话,需要动,需要把空间变成时间,需要把固化的形式变成流动的精神。

 

这就带来冲突。就像岸和水。文化的岸把水保护起来,但有时也把水禁锢起来,让它永远与海隔绝。

 

然而,文化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文化。

 

有没有一种文化的岸,可随水流动?它在水的流动中时刻保护水,但并不禁锢水?

 

当然有。

 

这时的文化,就不再是对水的禁锢,而是对水的成全。它护送着河到海里去。

 

一开始,对岸来说是痛苦的。它需要失去自己,打破自己,需要跟随与成全,流动与陪伴。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它失去了自己,也找回了自己,找回的是一个新的己。

 

一旦文化拒绝更新自己,我们就要勇敢抛弃它!

 

就像大孩子不再穿小时候的衣服,因为他长大了。

 

衣服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衣服。

 

疯狂迷恋过去,注定只是精神侏儒。

 

你也不需要借别人的衣服来穿,正如河不要借别的岸,在自身流动中慢慢就会形成新的岸。文化是信念的衣服和河岸,文化是为了让人生存得更好。

 

所以,关键得有大批有信仰的人,在同一块土地上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文化是在与问题的搏斗中产生的。

 

既不唯我独尊,又不西方中心,关键是生命的流动、生活的求索和生存的提升。人首先得有信仰,而不首先是吃穿住行。遥远的海是河存在的本质。没有了河的海,仍旧是海;但没有了海的河,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随意漫延的沼泽,不久就在烈日下干涸了。

 

信仰不是人的发明,正如生命的意义一定不是生命自身发明的。信仰高于人,才值得去仰望;意义高于生命,才值得为之生死。

 

真理不是我拿来利用的道理,而是高于我的一种更大真相。我进入这种真相,就是让流浪的理性回家,让流浪的感情回家,让流浪的意志回家。理性不再以自己为上帝,而是去思考真理;感情不再以自己为上帝,而是去热爱真理;意志不再以自己为上帝,而是去委身真理。

 

这种思考、热爱和委身,就是信仰。

 

只是,我们都自我中心惯了。放下自己,去仰望比我高的,难。

 

好在,海比河低。

 

无限和永恒,以另一种形式临到我。这时候,与其说我在找真理,不如说真理在找我;与其说我在爱真理,不如说真理在爱我;与其说我在吸引真理,不如说真理在吸引我。

 

正如海对河的寻找、吸引与爱一般。

 

我的肉身无法变成道,但道可以成了肉身,来到我们中间。

 

我无法找到真理,但真理可以找到我。

 

我无法登到天上,但天上的可以下来,拥我入怀,领我到那无限的浩瀚与神秘的蔚蓝。

 

只要,我愿意聆听与回转。

 

这都非常简单,但因为太简单了,反而显得极不可信。

 

冬去雪无痕,春来草自青。

 

有时候,我们是一条生活在海中却寻找海的鱼。

 

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海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神就在我们身边。

 

 

 

齐宏伟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美国读神学。

 

===============

福音的真义如下,请你仔细阅读:

1.至真、至善、至美的全能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万物之中唯有人是神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

2.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悖逆神,犯罪堕落了;罪因一人进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罪的结局就是死。人类开始过着悲惨的生活;并且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3.上帝爱我们,把他的独生子耶稣赐给我们。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他担当我们的罪,代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的工作;死后被埋葬,第三天,神使他从死里复活;他回到天上,还要再来,施行审判。

4.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们认罪悔改,归信耶稣,接受他作我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便能与神和好,脱离罪和死,得享永生。

亲爱的朋友,今天,上帝的恩典借着这篇微信临到了你。上帝在寻找你,他在敲叩你的心扉,他白白地赐给你恩典。你失去的,只是罪和死的枷锁;得到的,却是一个充满平安喜乐的新生命!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愿意信耶稣、接受他的救恩,请你以心灵和诚实作这样的祷告:

亲爱的天父上帝啊,现在我知道你是独一真神,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我愿意悔改归信耶稣。求你赦免我的罪,接纳我这个罪人作你的儿女。我今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你,求你引导我前面的道路,使我从今以后一生为你而活!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共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