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72期 2014年12月

门徒训练:生命改变的转折点
文/ 冯喜聆
《生命季刊》第72期
闻佳讯、门徒倍增,喜出望外
志平是我2008年培训过的一位姊妹。2013年秋季的一天,志平打电话来邀我一起吃饭,此外还有小维、凌燕,分别是第二、三、四代门徒了。我真是又惊讶又欢喜。多年来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没料到一下子居然得见四代门徒同聚一堂;而且最年轻的凌燕,也开始为她的门徒训练对象祷告了,真是后生可畏。想起当初志平曾想把培训小维的事推给我,我拒绝说:“神明明是要你做啊,不要胆怯!神一定会赐给你能力!”感谢神,我没有越俎代庖。 如今代代相传、门徒倍增,真令人满心喜乐。自从投身门徒训练以来常常在心中萦绕的诗句,又出现在脑海里:“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赞美感谢神。
忆起初、接受门训,生命翻转
我少年时就接受了主,八十年代初又重新回到教会。信主多年,除了去教会、读圣经,尽量遵行神的旨意之外,并不知道基督徒与非信徒还有什么区别?我的人生目的及价值观与世人其实没有太大不同。
直到1991年迁居匹兹堡,接受郑师母为我做一对一的门徒培训。神的教导大大震撼了我,神要我用一个永恒的眼光来衡量人生,并要我把生命投资在有永恒价值的事务上。我第一次知道传福音带人信主、不单是牧师长老的专利,亦是我的责任;我也第一次知道,神在乎我如何经营我的人生,使用我的恩赐。有一天我要向神交账。我开始用神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审视人生。这一认识的改变,彻底转变了我的人生。我发现基督徒不只是尽力做些好事的人,乃是要尽心竭力为主而活的人。
神看顾、走出第一步
接受门徒训练的那段时间,生活中正面临着许多的压力,每周的门训,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与安定作用。我从中获益良多,常有感动要效法郑师母;但又觉得自己灵命很浅,加上内向胆小,怎能培训任何人?
直到家母安息主怀,两个孩子也离开家上大学去了。几年前,我心不甘情不愿地辞职时,曾跟主祷告说:“我愿意顺服你的心意,但求你将来给我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知为何,最后又加上一句:“除非你改变我的心意。”神真的改变了我的心意。我想,神的供应丰富,我们家不需要我赚钱。我能做什么有永恒价值的事情呢?那阵子,“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 “老年妇人…好指教少年妇人(提多2:2-3)”这些经文常常涌上心头。我愿意顺服,可心中又充满挣扎。一会儿想凭信心跨出去吧,神会带领;一会儿又想不能轻举妄动啊,四个月的门训,不是小事。万一上到一半,人家不肯来了,自己丢脸也还罢了,岂不羞辱主的名吗?
这样翻来覆去拖到1994年初。一天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不把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呢?每阶段五、六课,就算碍于面子,应该也能坚持下来。主若祝福,就继续学习下一阶段,否则也算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总比不学强。这样不就解决了自己最大的忧虑吗?祷告后,我就找了一位最随和可亲的姊妹,都不敢用门徒培训这个词,只说“我们一起查经吧”,就这样开始了门徒训练。事实证明,害怕的事一件都没发生,而且神大大地祝福我们。第一阶段结束后,那位姊妹不仅要求继续学习,还告诉了许多朋友,一下子许多人要求参加。从此不缺门训对象。感谢主,竟愿意使用、造就我这样平凡、小信的人。
奉差遣、进更大工场
后来,我们夫妇和另外五对同工奉差遣到匹兹堡大学校园开始植建一个新堂。这既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广阔工场,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最核心的问题是同工少,工场大。辛辛苦苦带人信主、培训他们,眼看可以委以重任了;夏天来到,毕业生离去,人数骤减一半,又要重新来过。几年下来,还是原先的规模,不见发展壮大。有一阵子,深觉沮丧,忍不住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培训的门徒,不晓得便宜了哪个教会!”
感谢神,在这个过程中, 让我们领悟了普世教会的观念。耶稣是大牧人,所有教会都是祂的肢体、祂的国度。神把我们摆在校园的目的不是建造自己的教会,而是实践大使命、为神国造就门徒。如果对方不是基督徒,我们的责任是传福音、领他们决志信主;如果对方已重生得救,我们的责任是造就他们,使他们成为主的门徒。想通了这点,我们不再关注教会人数是否增长,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培养神国的精兵。事奉重新得力,且满有喜乐。
在校园事奉中,我所受的门徒训练刚好派上用场。正巧,与我们同奉差遣的另一对夫妇也受过郑师母的培训,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在校园做门训的工作。等候门训的人很多,因此从一对一增加到一个老师带好几个人。但我们从经验中认识到,门训人数不能太多。否则受时间限制,很难有深度的沟通,效果不佳。门训的目的是建立亲密的关系,以生命影响生命。最理想的是一个老师带三到四个学生,不但可建立亲密关系,又能发挥团队互动支持的功能,最有果效。
一个真正的门徒是一个有生殖力的门徒,必然能把门徒训练的棒子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接受过门训的人,经过长短不一的孵化期,迟早都会身体力行、带领新人做门训。
为了门徒倍增,我鼓励、安排弟兄姊妹们做一对一的门训。一般原则是弟兄带领弟兄,姊妹带领姊妹。如果能安排专业相近、背景类似的人一起学习,就更能事半功倍,师生互惠。有一次我请一位受过门训的姊妹去培训另一位姊妹,她很不情愿,理由很多,但祷告后,最终还是同意试试。过了几个月,门训快结束时,她来对我说:“我上瘾了!请再介绍可以门训的人给我吧。”感谢主,没有比培训门徒更蒙福的事了!看到曾经有热心、有恩赐,却无用武之地的弟兄姊妹,门训后找到服事的方向,灵命长进,生活有力,我们的喜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弟兄姊妹火热起来,得救的人数也直线上升。很多初信主的人,决志受洗后,受到的关注就会减少;以致这些新信徒常会前门进、后门出,流失严重。但四个月的培训,每次三小时,无论课程深度、时间长度都不适合初信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每一位决志信主的弟兄姊妹安排一对一的“初信造就”,每次一个半小时,连续跟踪五到七个星期。一方面帮助新信徒信心扎根,同时也建立亲密关系,并养成聚会查经的习惯。这时再放手,就不易流失了。
我们经常好几个小组同时培训,每组一个老师、四个学生,门徒培训大见成效。一时间全教会都动员起来,人人渴慕圣工,渴望被培训、或培训人。因着弟兄姊妹灵命普遍成长,教会中参与事奉的弟兄姊妹大增,他们服事时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针对这些需要,又开设了同工领袖的培训。后来教会中陆续有弟兄姊妹有心全时间事奉主,有牧师为他们做进一步的培训。培训的重点不是支持他们立刻辞职去上神学,而是劝他们一面在品德上更像主,在教会学习事奉,一面等候神的心意与时间。
搬迁北卡、再次起步
后来,神带领我们夫妇来到北卡。十多年来门训,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从何开始呢?
我祷告说:“主啊,你若要我继续做门徒训练,就求你差遣人来找我吧。”很奇妙,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一位杜克大学的姊妹,打电话来希望跟我做门徒训练。这位姊妹我只是在教会见过,并不熟悉,就很坦白地对她说,“我正为门训的事情祷告呢。但正式开始前,我需要了解一下你的程度、好决定用什么教材。”后来我发现她灵命已有根基,可以使用常规教材。我告诉她学习的时间是四个月,经文一定要背、缺课一定要补,既然做了承诺,就要有始有终。她都答应了。进行了四次之后,她先生也要求加入。我有点为难,需要补四堂课才行啊,怎么安排呢?张姐妹说,她每次回家都跟先生分享,先生学得比她还好。我和她先生谈话,问了些问题,发现果真如此。万事起头难,但神给我开了头。从那时起,每年两期门训,直到今天。
志平、小维、凌燕,是近期结的果子。我听说小维、凌燕又将开始新一轮的门训了。这样呈几何指数倍增,是扩展神国最有效的方法。但愿每一个主的门徒都能效法他们的榜样.
近十多年,我们也去外地短宣。因学生的程度不同,门训要因材施教。对刚信主的朋友,我们采用“确据如山”和“教会生活”这两套教材;对信主有一定年月、有更多追求的弟兄姊妹,我们采用“圣徒装备”。因应不同需要,又有小组长培训,主日学老师培训等。近年来,市面上有许多新的门徒训练教材,只要符合神的心意,按着受教者的灵命,都能造就门徒。记得有一次在外地服事,因为时间有限,我们选用了“圣徒装备”的前八课,即基督徒的价值观、大使命的呼召、以及如何落实的方法。门训结束后我就离开了,一直不知道效果怎样。过了两三年,我听到反馈,那些受过门徒训练的同学,接二连三地都定居到南方同一个城市。安顿之后,每一户都在家里开始了小组门徒训练。哈利路亚!我们撒了种,神叫它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回忆往事,我非常感谢郑师母当初花时间来培训我,使门徒训练成为我生命的主旋律。二十多年来,门训不但彻底扭转了我的人生规划,更将我灵魂的锚紧紧系在主的十字架上。虽然经过风风雨雨,心情也有起起伏伏;但生活有目标,行路有力量,越走越光明,越活越精彩。神实在借着门徒训练,雕琢、塑造,祝福了我与我家。我愿为此倾倒生命。
作为家中的幼女,上面有四个哥哥,我从小习惯了听人安排,凡事不敢出头,又缺乏魄力和恩赐,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然而在门徒训练中,面对一代代年轻的弟兄姊妹,聆听他们在婚姻家庭中的挣扎,在校园职场上的奋斗,在教会事奉中的辛苦甘甜,我发现神居然可以用我的软弱失败,以及神在我生命中的管教与恩慈,来安慰鼓励年轻人,帮助他们坚定信心,专心倚靠神。自己的失败,居然能成为弟兄姊妹的前车之鉴,帮他们避开歧途,直接走在神喜悦的道路上,真实体会了保罗说的:“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神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在生命的交流和分享中,我看到弟兄姊妹在神的大能下经历成长的蜕变,从属灵的婴儿、在基督里长大成人,到能够委以重任、在各样事奉中挑起重担,我心里充满了感恩和喜乐。
每次门训,都有新的领受、新的恩典。神一路引领我进入水深之处,正如保罗说的,“我今日成了何等样的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门徒培训,是一条与神同行、大有果效、满有喜乐的道路。巴不得越来越多的弟兄姊妹投身其中、同奔天路,彼此勉励、一同成长。这是神的命令,更是神赐给我们的上好的祝福。
代代相传的门徒培训
志平:
我于2002年在德克萨斯信主,那里的教会规模很大,有上千会众。虽然也参加了姊妹祷告小组,但在主里,从未有过亲密的一对一的辅导。在教会、团契里大家友善客气,无形中也保持着距离;从来不会有人直言相谏,告诉你某件事做错了,需要认罪悔改。没有一个好导师,信徒的成长是缓慢而困难的。
2004年我搬家来到北卡州,加入CCMC(教会)后,立刻参与了儿童服事,但灵里的喂养其实很欠缺。2009年我参加了喜聆姐提供的门徒训练,从此在属灵的道路上,不仅有了伙伴,还有了导师,经历了属灵成长的一个飞跃。
连续四个月每周一次的学习,深深震撼了我。以往漫不经心略过的经文,现在像是主耶稣一对一、面对面地对我发出指示:“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太28:18)我这才明白,自己再微不足道,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唯有我最容易去接近他们,与他们沟通,产生影响。以往想到死,就是上天堂,与神共享永生,仅此而已;现在才明白死后要向神交账。我这一生用了多少时间、精力为神做工?有没有努力活出神的形象,激励周遭的人?还是顺从本性追求世界,绊倒旁人……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天会显明在神面前,我要为此负责。我这才从自我感觉良好的浑浑噩噩中惊醒,发觉现在的一言一行都有神看着,而且直接和永生挂钩。这令我不得不好好思考: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将来才能坦然无惧地站在神的面前?
经过门徒训练的学习,我开始了解,神对我们的计划,远远超过做一个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只要我们肯让神来掌管我们的生命,神可以用我们这些不配的器皿,成就大事!
那几个月,我也有幸近距离地观察喜聆姐的日常生活。有一次她显得疲倦,说那天做了很多院子的改建工作。原来是她先生决定自己割草、锻炼身体;喜聆姐担心院子太大,先生心脏又不好,会太过劳累;但又不愿打击他锻炼的决心。考虑之后,喜聆姐决定把院子中央一大片草地改成花坛,以减少割草的工作量。当时我听了非常感慨。妻子要顺从丈夫,恐怕每个姊妹都烂熟于心,但我们做到了几分呢?恐怕许多人会借口担心先生的健康,当下就否决了这个计划。唯有真正的爱和为对方着想的心,才会这样默默地把工作转到自己身上。这才是付上代价的顺服!很多这样的生活细节,这样的身体力行,让我们明白,原来真正的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门训的每次聚会,大家都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困扰倾心如水地吐露。记得一次一位姊妹分享了她和先生开车去看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先生因为她买了许多东西带过去,一路都在指责、发脾气。喜聆姐说,下次你好不好列一个单子,请先生过目。就说,我把想给女儿买的东西都列出来了,哪些东西你认为没必要买,就划掉。和先生有商有量,让他也参与进来,就可避免不必要的争吵。这样切中要害的分析、指导,总让我们受益良多。聚会后大家一起同心祷告,享受喜聆姐精心准备的点心宵夜。我们时时感受到神的爱,以及肢体间彼此激励、共同长进的甜蜜。
回顾门训的几个月,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圣徒如何生活,是自己属灵成长的一个突飞猛进期,也是一场难得的属灵盛宴。最宝贵的,是我得到一位受益终生的良师益友。
2012年,我有段时间赋闲在家,生活节奏慢下来,和小维开始了更多的交往。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她多次表示想和我做门徒训练。我则觉得小维夫妇已经是宣教士,属灵生命很成熟了,我没资格带她,所以总推荐她去找喜聆姐。我自以为是尽心尽责为她着想,小维却觉得被我拒绝搪塞,心中酸溜溜的。一次,她终于委屈地说了出来:“为什么总要把我推出去?你带我不行么?”我这才意识到对这个姊妹的伤害,沉默半天,我忽然冒出一句:“你要真想学,就得准备做一个长期的承诺。一共十六课,可是要四个月的啊!”小维开心地笑起来:“当然,我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小维:
我虽然已经离开校园十年了,后来还随夫来到美国,但学历带给我的自卑仍如影随形。我这个大专毕业的,能和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留美博士—志平姐学习圣经、接受她对我的门徒训练,真是神赐下的绝佳机会。
跟她相处时,我更觉得她像一位灵里的母亲,谆谆善诱,真实、犀利。我们的门训学习以《圣徒装备》为参考,围绕圣经展开,联系各自的生活及服事经历,彼此分享,有问有答。志平姐并不停留于表面,她总是刨根究底,引导我找出现象底下的根源。有一次,我猛醒感叹到:志平姐可是攀到了象牙塔尖的人啊!怪不得她有这么智慧、敏捷的思辨。她却说,“保罗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将万事看作粪土,我看象牙塔尖的成就也是粪土。姐妹,敬畏神才是智慧的开端啊!”我很享受门训的每时每刻,在心中我也常窃喜感恩:我是谁?只有在神里面,我才会有这福份啊!四个月中,原计划两个半小时的学习,每次都大大超时。然而,我们的心彼此敞开,我不断感受到思想的碰撞、信心上的挑战及服事上的感动,我的挣扎和软弱虽然暴露无遗,里面却甚喜乐。因为在这过程中,我被更新、医治、建造,也得了更大的自由。婆婆说,我每次回家脸上都是带着光的。
以前在国内我带过一个女孩团契,现在反思,是凭着血气服事,以人为中心。半年下来,女孩们好像成了铁哥们儿,聚会时虽然在学习神的话语,却时常陷入血气的讨论中。我还要顾及女孩子间微妙的关系,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后来我决定停止聚会,有几个女孩颇有情绪,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理我。从那件事我认识到,如果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以神为中心,很快会走到尽头的。
和志平姐的门徒训练使我感到,当我们的亲密关系是以基督为中心时,不会有那种张力、那种累。我们在一起时有美好的交通;每次我回国时,有充满祝福的告别,虽然分开,我们在主里还是合一的,彼此代祷支持。我返回美国后,会在第一时间去看望志平。主里的友谊既亲密,又没有世界上那种“远则怨,近则不逊”。
门徒训练结束后,我开始经历等待的功课。我是天生的“帮助者”,发现哪里有需要,立刻就会凭血气去帮忙。神通过志平教导我,不要走在神的前面,要等候神的时间,做神的跟随者。
2013年10月底我们再次回到北卡,门徒训练的甘甜情景历历在目,“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我的门徒”的大使命时时浮现。可是,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博士后,谁会听我这个大专生讲什么呢?我就祈求神:你若让人主动来找我,我就去做。祷告不到一个月,凌燕,一个刚决志的姊妹,主动提出跟我一起门训,因为她提到了一种新的门徒训练教材,是我没用过的。我就一直跟她强调说:这次是我们一起学习、彼此分享,不是我带你。她从北大毕业,在杜克读博士,个性直爽、伶牙俐齿,我曾担心自己降不住她。但神仿佛用一层烟雾笼罩,让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学业优异的高材生,而是一个属灵的婴孩;一开始我感觉自己像姐姐,后来竟也有了做母亲的感觉,巴不得喂养她,让她成长,靠神坚立。
我们的门徒训练进行了三个半月,用的是郭振游教授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门徒训练》十课教材。按教材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但我们每次都要花三四个钟头。她读经认真细致,不懂就问,我的很多回答她都能谦卑接受。随着时间推移,我也越发放胆,将凡自己清楚的真理都分享给她。
有一次我见她戴一个佛像,想提醒她,就一起念十诫,然后问她:“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她浑然不觉,说:“没有啊。”
我默默祷告了一会儿,又重新继续这个话题:“你戴的是什么呢?”
她毫不犹豫地说:“是块玉啊。”
我直言道:“可这块玉被雕成了佛像。身为基督徒,我们要远离偶像。戴佛像对你无益,甚至会绊倒人。”
凌燕听了,咚咚咚跑上楼去,半天没下来。我正奇怪她在做什么,就听她喊道:“你上来好吗?帮我看看我屋子里还有什么需要清理掉的?”
凌燕对真理的那种毫不犹豫、拥抱式的接受,使我很受激励。门训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容易解释的神学问题,但圣灵常常亲自动工,使她亲自经历、明白。有一次,门训中提到重生的问题,圣灵提前一周带领她在神面前有深度的认罪悔改,学习中提到重生时,她分享了自己对重生非常成熟的理解。凌燕的读经灵修笔记认真详细,使我非常佩服。
这次门徒训练,神再次将我的眼目从学历上挪开,也使还未生育的我隐约地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凌燕:
我是2013年9月决志信主的。决志了,接下来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11月我们团契查《使徒行传》时,我开始注意到小维。当时我对《使徒行传》一无所知,而小维却能就任何一段经文,滔滔不绝地讲出许多东西来。我好惊讶,原来圣经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我觉得她知道得很多,灵命很深。连说的话都和我们大不一样。
一个周五晚上聚会间隙,领会的弟兄来问我:“要不要做门训呀?”我得到提醒,环顾四周,小维正在附近!我就跑过去问她:“咱俩一起做门训好吗?”起初她反应并不积极,后来她同意了,但一直强调,不是谁教谁,而是一起学习。
近四个月的门训,我感觉是一个灵命扎根的过程,使我这个刚刚信主的新信徒,成长为一个可以自己站立、自己寻求的人,并且从年长的姐妹那里学习如何过基督徒生活。起初我一有问题就找小维,后来她教给我寻找答案的方法,我也一步步学习自己查经、祷告、寻求印证。我原本是一个世俗的棱角很锋利的人,通过门徒训练,姐妹陪着我一起到神的面前,慢慢被神雕琢,脱去旧我穿上新我,是非常辛苦但同时又非常甜蜜的过程。
我和小维属灵伙伴的关系没有因为门训的结业而终结,我们一起讨论的神学问题越来越深刻。今年初,小维去了趟芝加哥,回来很兴奋。她途中参观了位于肯塔基州的创世博物馆,了解了关于“老地球、年轻地球”的学说,觉得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用来做传福音的一种布道法。我们就模拟试验,看这个方法能否行得通。我们争论了很久,我觉得我不能接受年轻地球的学说。通过测同位素的半衰期判断时间,不可能有上百万年的误差。科学证据显示地球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而根据圣经记载的时间,地球仅六千年,两者不可能没有矛盾嘛!
虽然此法不通,但我们的争论让我有许多思索。神造亚当是造了一个婴儿呢,还是一个成人?结论显然是成人。那么神有无可能造的地球,就是一个已有几百万年历史的行星呢?在创世记里,神在第一天造了光,在第四天才造了日月星辰,那么根据日出日落来决定的一天,是第四天才开始的。考虑这些因素,科学证据和圣经的记载是不矛盾的,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
门训学习,让我感觉自己从一株浮在水面的水草,变成栽在溪水边的一棵树。我和神直接连接起来,可以从祂那里寻找知识、智慧、能力,从圣经中找到人生的所有答案。我很享受和小维学习的这些日子,为这么可爱、完全摆上的姐妹而感谢神。回顾门训的过程,真的是满满的有神的恩典。从起初我们的相遇,到后来一步一步开始门徒训练,两个人共同寻求神,来到神的面前,互相扶持,都看到神大能的手在托着我们,令我们无比感恩。属灵伙伴的关系也让我们很亲密,常常一起祷告,并不是建立于血气上的亲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知道有共同的在天上的父,我们在主里连接,互相关爱。我也希望用自己所学的,去帮助其他新信徒,陪伴着姐妹们完完全全来到神面前,成为在主里坚立的基督徒;让门徒训练这个接力棒,永远不停息地传下去。
冯喜聆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参与教会事奉。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