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我的亲人:
什么样的“精神寄托”能够拯救你?
文 | 诚时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冬梅姐妹朗读,背景音乐为黄滨姊妹小提琴/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奇异恩典”:
亲爱的朋友,
夏季,是学生放假的季节,也是家人度假的季节。很多人全家出游,或乘机观光旅游名城,寻访古迹名胜,观赏不同风光民俗;或全家自驾游,一路看遍两岸风景。也有朋友们结伴出游,要趁休假好好“放松”一下……其实所谓的放松,不过就是吃喝玩乐而已。
你却告诉我说,这炎炎夏日,你竟不知如何打发。你不愿出游,更不屑与友人一起一醉方休。你说,你总感到一种寂寞和空旷,感到一种无法填满的空虚。有人对你说,你需要一种精神寄托。有人给你建议:去拜佛吧,或者去教堂,都是一样的,宗教都是叫人行善的,都是一精神寄托。
你问我: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寄托,才能解决我里面的空虚呢?
朋友,你以为“精神寄托”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精神寄托”。
通常被人们视为精神寄托的有——
养花。可以修身养性。(听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场历史大悲剧中,一位父亲失去了他的儿子,沉默的父亲每一天都精心地养护着儿子留下的盆景。那刻骨铭心的哀思,无疑是寄托在那盆葱绿的植物之中了。)
养宠物。可以解除寂寞,甚至有人要宠物不要孩子呢。
演习某种技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之类的。街边跳舞的、唱戏的属于这种吗?
高层次一点的:献身某一种理想或事业,其中不乏美好的事业啊。事业的成功,可能是莫大的精神安慰了。那个时代出生的人,谁不会背诵这样的名言呢:“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还有一种更加超脱的:远离嚣尘,到青灯古寺中,伴着暮鼓晨钟,焚香诵经,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不!你否定地说:这些我都尝试过,没有用的!除了我没有出家,连烧香拜佛我都试过了,没有用的!
是的,的确如此。因为你面对的“虚空”的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而任何的“精神寄托”,都不能解决人的根本问题。比如那位失去儿子的父亲,精心呵护儿子留下的盆景只能寄托他对儿子的思念,但谁能真正医治他里面的伤痛呢?
那么,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朋友,古往今来,感受到那种内在的虚空的,不止你一人。而对“虚空”描写得最为透彻的,莫如圣经·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他写道: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传道书1:1,3,8)
“又说: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1:14)
他具体解释道:“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2:11)“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2:23)

——朋友,你是不是同样切实地感受到那种不可填充的、无法排遣的虚空呢?是不是在经历了许多艰辛苦痛,许多荣辱浮沉,许多世态炎凉之后,切实感到了人生的无奈,无助,感到了辉煌之后更可怕的虚空呢?如何解决这个关乎人的生存和意义的问题呢?
答案:是基督信仰吗?
基督教,是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呢?——你又追问道。
朋友,基督信仰决不是一种“精神寄托”,它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问题的答案!
对神学和西方哲学颇有影响的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汀(354-430)曾说:主啊,我们的心为你而造,它不会得安息,除非安息在你的里面。("Our hearts, O Lord, were made for you, and they are restless until they rest in you.")
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说:上帝在每个人心里造了一个空洞,任何东西都无法填充。唯有上帝,唯有借着耶稣显明的上帝,才能满足。(There is a God-shaped vacuum in the heart of every man which cannot be filled by any created thing, but only by God, the Creator, made known through Jesus. )
的确如此。圣经旧约中说:
“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
上帝的作为,人凭着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参透的,但是上帝的作为,借着圣经告诉了我们:
人是上帝按着祂的形象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违反了上帝给他们的命令,吃了禁果(他们吃的动机是悖逆神,不甘心作受造者,想要与上帝一样),而上帝已经明明告诉他们:你们吃的日子必定死。始祖被赶出了伊甸园,人类的悲剧就开始了。
人从此生活在罪与死之中。人人都犯罪,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这是圣经告诉我们的真理。
按圣经的标准,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我们在圣洁的上帝面前是无法站立的,我们的结局就是死,就是与上帝隔绝的地狱。
而上帝爱我们,祂不愿意我们灭亡,所以祂为我们制定了一个伟大的救赎计划:
上帝的独生爱子耶稣顺服天父上帝的旨意,道成肉身,来到世间,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是替你,替我,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有罪的是你和我,替我们受刑罚、替我们死的,却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祂为了救赎我们而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天父的右边;将来祂还要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凡是靠着上帝的恩典,靠着圣灵的光照,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愿意认罪悔改,愿意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和生命主宰的人,就可以因信得救了!你会得到从上帝而来的新生命:脱离罪、超越死亡的永恒新生命。——这就是福音!
朋友,为什么我们会感到那种虚空?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与上帝隔绝了!我们的里面充满了人的罪,人的劳苦愁烦,人的无助和无奈。我们的结局,就是灭亡。而上帝的儿子耶稣,已经用祂的身体,铺平了我们回转、归向上帝、与上帝和好的道路。

耶稣的门徒彼得曾对耶稣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亲爱的朋友,今天,福音已经借着这篇短文临到你,你愿意接受吗?你愿意认罪、悔改归向耶稣吗?愿意像彼得一样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吗?愿上帝祝福你!
——爱你的人
诚时 来自中国大陆,传道人。
亲爱的朋友:若您愿意接受耶稣为救主,或者是愿意更多地认识耶稣,请您回应这个信息、或者是联系向您转发这个信息的人,我们会有同工帮助您。
如果您已经是基督徒,请您把这些信息,转发给您的亲人和朋友。
福音真义
1.至真、至善、至美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万物之中唯有人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形像创造的。
2.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悖逆神,犯罪堕落了;罪因一人进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罪的结局就是死。人类开始过着悲惨的生活;并且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3.神爱我们,把祂的独生子耶稣赐给我们。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祂担当我们的罪,代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的工作;死后被埋葬,第三天,神使祂从死里复活;祂回到天上,还要再来,施行审判。
4.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们认罪悔改,归信耶稣,接受祂作我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便能与神和好,脱离罪和死,得享永生。
亲爱的朋友,今天,神的恩典借着这篇微信临到了你。神在寻找你,祂在敲叩你的心扉,祂白白地赐给你恩典。你失去的,只是罪和死的枷锁;得到的,却是一个充满平安喜乐的新生命!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愿意信耶稣、接受祂的救恩,请你以心灵和诚实作这样的祷告:
亲爱的天父,现在我知道你是独一真神,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我愿意悔改归信耶稣。求你赦免我的罪,接纳我这个罪人作你的儿女。我今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你,求你引导我前面的道路,使我从今以后一生为你而活!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