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耶稣基督的“必须”(下)
文/王峙军
《生命季刊》第74期
因为十字架是“神的意思”
现在我们要说到十字架作为耶稣基督之“必须”的第三个原因:十字架是“神的意思”。
当彼得宣告了天父的启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当主耶稣说过“我要把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并告诫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之后,主耶稣决定向门徒讲明,作为永生神的儿子,作为神所立的基督,祂的使命是什么—
“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然而,正是这个关于主耶稣必须钉十字架的启示,在一个伟大的人物身上,造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个人物就是彼得。这位前面刚刚因领受天父的启示,而被主称为蒙福之人的西门巴约拿,这位被主称作“石头”,从而引出“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之真理的彼得,这位将要从主手中接过天国的钥匙,与教会一同行施捆绑或释放之权柄的门徒领袖,对那位宣告祂的必须的主,有了异乎寻常的反应:
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我们的和合本圣经在翻译这节经文时,不忍心把彼得对主的行为译得太“粗鲁”。但实际上,“拉着”(προσλαβόµενος)和“劝”(ἐπιτιµᾶν)这两个动作,实在是过于“粗鲁”了。这里“拉着”的意思是,彼得把正在向前行路的耶稣拉倒他自己面前(好像此时彼得成了“夫子”而耶稣成了一个做错事的“学生”)。而“劝”字在很多英文本圣经(KJV,NKJV,RSV,NASB,NIV,NET)中都被译成了“责备”(rebuke)。是的,根据彼得说话的内容,他分明是在责备耶稣:“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对“主”说“不”已经是作门徒的悲哀。而这个“不”所否定的又是基督的十字架,就是更大的悲哀了。“主啊,万不可如此!”(Ιλεώςσοι, κύριε)意思是,“主啊,愿神怜悯你吧!”甚至可以理解作,“愿神禁止此事发生吧!”而“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οὐµὴἔσταισοιτοῦτο) ,则使用了否定意味强烈的双重否定词οὐµὴ,所表达的意思是:彼得绝对不愿意耶稣所说的“必须”发生在他所跟从的这位主身上!
有解经家说这是因为彼得爱耶稣,不忍心祂去受苦、受死。根据主耶稣下面责备彼得的话,我们实在很难看出彼得对主的“责备”是出于爱。相反,彼得的这句话表明,虽然他受父神的启示,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他并不真正明白他所宣告的内容。彼得的困惑是:这怎么可能呢?以色列所盼望的弥赛亚竟然要受苦和受死?经上岂不是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吗?这位耶稣怎么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来呢?于是,彼得责备耶稣说,主啊,愿神怜悯你吧!愿神禁止这事吧!这事断不能成就在你身上!这事若发生在你身上,怎能证明你是弥赛亚,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呢?
当然,在彼得对主耶稣的“责备”中并非没有这样的含义:如果你去受死,我们这些跟随你的人怎么办?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你的人,我们盼望着坐在你宝座的左右,我们想与你一同得荣耀,你现在若要去耶路撒冷受死,我们怎么办?
总之,彼得(以及他所代表的门徒群体)想要的是一位没有十字架的基督。他承认耶稣是基督,但不能接受一位“钉十字架的基督”。这是彼得的悲剧。原因是神“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唯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赛28:16;罗9:33)。基督的十字架成了彼得的绊脚石;而这位被主称为“石头”的彼得,也成了主十字架道路上的“绊脚石”—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主的动作也同样让我们吃惊,“祂厌恶地转离彼得,向着其他的门徒”(《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一,第192页)。换句话说,主把要拦阻祂的彼得留在了身后,但祂的话又是对彼得说的:撒但!退到我后边去吧!(Υπαγεὀπίσωµου,Σατανᾶ.)—主这句严厉的话,使我们想到马太福音4:10基督对撒但的斥责:“撒但!退去吧!”(Υπαγε,Σατανᾶ.)这两句话都用了命令语气的动词“退去”(—立即退去!),都用了呼格的名词“撒但”(—撒但就是抵挡者,魔鬼的别名)。但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蒙福的”彼得与魔鬼撒但之间,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等号?至少,我们要问,这位刚才还是领受神启示的蒙福器皿彼得,为什么转眼之间成了撒但的替身(或工具)?
毫无疑问,撒但的全部工作就是拦阻和取消基督的十字架。因为神在伊甸园中已经把祂的救恩计划,借着对撒但的判决,宣告出来了:“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创世记3:15)我们相信,在神对撒但的这个判决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清楚的:女人的后裔,道成肉身的耶稣,要在十字架上彻底征服撒但的权势—“伤你的头”。正是从那时起,撒但即对十字架产生了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恐惧。所以他全部的工作都是为了取消基督的十字架。借着耶稣基督最信任的一位门徒说出拦阻耶稣十字架的话,表明了撒但的诡诈与处心积虑。而彼得,这位主所爱的门徒,却做了撒但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直接拦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撒但用“试探”;而彼得是“责备”。撒但说“你若是神的儿子……”;而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十字架“必不临到你身上”。是彼得比撒但更可怕吗?当然不是。然而一旦撒但隐藏在人的背后,要借着人的无知达到他的目的时,事情就变得愈加复杂与险恶。
主耶稣洞悉这一切。在这里,主耶稣的的确确是在斥责彼得,但更是在斥责彼得背后的撒但。
“你是绊我脚的”—原来由撒但搬演的“绊脚石”角色,现在由彼得作了“替身”:彼得成了基督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你所顾念的事情,不是属于神的,而是属人的;你不想神之所想,只想人之所想(甚至是想撒但之所想)。
的确不幸,此时的彼得,站在了神的对立面。当人的思想不是被“神的意思”所占领,而是被“人的意思”所占领时,人就会说出惟有撒但才想说出的话,做出唯有撒但才能做出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撒但!退到我后边去吧!”这样的斥责,我们无法想象主耶稣还会说出比这更严厉的话来。
那么,什么是神的意思?在希腊文圣经中,单看“神的意思”(τὰτοῦθεοῦ)这几个字,除了知道这“意思”是由神而来,是属于“神的” (τοῦθεοῦ) 之外,并不容易确定“意思”一词的真实含义;因为和合本译作“意思”的字,只是一个中性复数直接受格的定冠词(τὰ)。但是,如果把“神的意思”放在上下文中来看,就不难看出它的意思了。
主耶稣对彼得的责备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耶稣基督的“必须”有了错误的反应。他的心思意念不在神永恒旨意中的这个“必须”上;反而站在神的对立面拦阻这个“必须”。因此主责备他“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毫无疑问,主这里所说的“神的意思”,就是指神永恒旨意中的“必须”以及这个“必须”所带出的一系列事件: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必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必须)被杀,第三日(必须)复活。
换句话说,神的意思就是基督钉十字架。十字架必定要成就在基督身上;但成就在基督身上的这一切事情,却都是神的“事情”,是“神的意思”。
马太福音十分强调基督的十字架是神的旨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愿你的意旨成全”,就是指着基督十字架的“必须”说的。而“愿你的意旨成全”(γενηθήτωτὸθέληµάσου)这句话,也出现在主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文里:“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今天我们很少认真思想这句话的涵义。在教会里,主祷文耳熟能详。唯其熟悉,它的准确意义对我们来说反而变得轻淡与缥缈了。
事实上,当我们的主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句话时,其意义是清晰而确定的;这一点已经由主耶稣自己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揭示出来。两处经文中的“愿你的旨意成全”(γενηθήτωτὸθέληµάσου),用词和涵义是完全相同的。原来,耶稣基督十字架的“必须”,是父神在天上—在永世里所定下的旨意,必须由神的儿子、降世为人的耶稣在地上—在时间与空间中来显明、来成就。
希伯来书中的一段经文,会帮助我们对神旨意的中心内容有更完整的了解: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后又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祂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来10:5-9)
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中诗篇40:6-8的话,证明耶稣基督到世上来的目的,就是要完成父神的旨意。“七十士译本”虽然将希伯来文旧约中“你已经开通我的耳朵”,意译为“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但圣灵感动希伯来书的作者采用“预备身体”说,必有深远的属灵意图。如果说“开通耳朵”是基督听命与顺服的记号,那么“预备身体”就是在说基督十字架上的流血舍命了。
请注意,在说到按律法所献的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时,这段经文中用了“你不愿意”(οὐκἠθέλησας)和“你不喜欢”(οὐκεὐδόκησας)两个短语。“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旧约里那么多的燔祭、赎罪祭、祭物、礼物,都是照着神律法的要求来献的,为什么圣经在此处说这些都是神所“不愿意”、“不喜欢”的呢?
因为律法意义上的献祭,并不是神旨意的本质,也不是神旨意的中心。人间的大祭司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8:5);律法意义上的献祭,不过是在预表和见证基督的十字架。所以,“不愿意”、“不喜欢”这两个短语用在这里,是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将神所愿意、所喜悦的“旨意”凸显出来。
神中心的旨意就是:祂的儿子必须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献为赎罪祭。请看希伯来书10:7—
“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重点为笔者所加)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最恰当的时间里来到世上,要以自己的身体代替一切的祭物和礼物,代替一切的燔祭和赎罪祭—“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
如果我们现在再回头思想主祷文,我们对主所说的“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会有更深的认识。主从天上来到人间,父为祂预备了身体,祂要把父在天上所定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原来主祷文中所说的“你的旨意”,正是指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主教门徒祷告的中心和焦点就是祂的十字架。
我们从主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也看到,当祂要上十字架之前,父命定的“杯”临到祂,祂在父面前所说的话也是:“愿你的意旨成全。”父让子借十字架成就救赎的旨意是既定的,是不能改变的。因为“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祂压伤,使祂受痛苦;耶和华以祂为赎罪祭”(赛53:10)。这正是:“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1:4)
思考与应用
1. 旧约是怎样预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
2. 为什么耶稣要求门徒必须知道祂是谁?我们知道耶稣是谁吗?我们真知道耶稣是谁吗?
3. 为什么说十字架是耶稣基督的“必须”?
4. 为什么十字架在彼得身上形成了巨大反差?
5. 读完这一章后,对你个人的信仰与生命产生了何种影响?
注释:
1.见太6:10b,原文为γενηθήτωτὸθέληµάσου,ὡςἐνοὐρανῷκαὶἐπὶγῆς,直译作:愿你的旨意成全,正如(成全)在天上(那样),也(成全)在地上。
2.可以把希伯来书10:7的这句话Ἰδοὺἥκω…τοῦποιῆσαι,ὁθεός,τὸθέληµάσου(看哪!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与主祷文中的“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γενηθήτωτὸθέληµάσου),及主在客西马尼园中的祷告“愿你的意旨成就”(γενηθήτωτὸθέληµάσου),对照阅读与默想。“你的旨意”在三处经文中,原文都是τὸθέληµάσου,而这个“旨意”又都是指基督十字架上的赎罪之死。
王峙军 来自中国大陆,生命季刊主编,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