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75期 2015年9月

活着只为见证主——一个青年基督徒的生命成长
文/欧吴琛
《生命季刊》第75期
我们每一个属基督的人,总会经历生命被祂翻转的那一刻。之后,我相信,我们的生命还会不止一次地被神所更新,会一次又一次地更深刻地被触及内心更加顽固的一面。因为我们既然在神的爱中,便常常被管教。感谢主,祂的丰盛与慈爱,公义与怜悯从未离开祂所爱的每一个人。
我是第三代基督徒,但没有任何可以矜夸的。金钱与权力可以继承,而信仰却很难“继承”。我们若不是亲自与基督建立关系,即使父辈是传道人,我们的信仰也是空白的。我生长在这样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当中,从小就被教导应该有的基督徒“行为准则”,诸如饭前祷告,睡前祷告,熟悉圣经等。我还未识字的时候便会大声唱诗歌,令许多长辈称赞;在教会同龄人当中,我一直是被视为模范的“佼佼者”,然而这一切却与我无益。我确实觉得从小时候起,我便拥有丰富的“属灵思维”,在我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上,我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信仰,并且用一些基本的原则来告诉自己应当持有的理念和想法。然而看似属灵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伪善和软弱。因为我未曾经历神,也不晓得外在环境的逼迫及现实的拦阻。
上了大学以后,我终于从被动追求学习成绩的“进步”中被释放出来,转而去追求我想追求的事物,诸如学生会的名利地位,爱情,更多人的认可,等等。大学的第一年,在父亲的介绍下,我进入了学生团契,我清楚地记得学生团契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聚会形式是新颖的,诗歌敬拜是悦耳动听的,我成了教会的“消费者”。当时,我爱慕教会的形式过于渴慕神的真理和教导。所以当根基植根于这些外在的事物上的时候,生命是无法成长的。很快,第二年我便被更加吸引人的事物所吸引——学生会,然后还有爱情。因为这些,我断然拒绝了教会同工的邀请,也婉然拒绝教会的服事,离开了团契一年。我从一名小干事一直做到了文艺部部长,话剧团团长。一年的时间,当我还因我的小有所成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上帝把这些世界的东西,从我的生活中剥离了。大三那年,我被安排到三明一家医院实习,我的学生会生涯告终,我的爱情也在我离开学校不久以后夭折。多少所谓的山盟海誓历历在目,但却在我不在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她便有了新的爱人。我当然无法理解,但我也没有太多追问。当时我陷入了困惑:我在哪里?我又是什么样的人?我之前内心认为的充实到底是什么?而如今为何感觉内心空无一物?我没办法找到答案。我不仅是在爱情上失恋了,更是在与“世界”的恋爱中失恋了:每天在医院实习,看到许多生老病死,也目睹太多人生百态。因着这些,我的悲痛被冲淡,我彷彿被流放一般。于是,我恣意,放纵;想得到释放,却无从释放;想得到内心的充实,却愈发空虚。慢慢的,我开始思考,原来我的信仰是何等的惨淡空白,何等的脆弱,以至于当有吸引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我的心便很容易被世界所攫取,而将信仰弃绝。(在那个地方,也没有团契聚会。)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16:9)大学第四年,我结束了一年的实习回到了学校。虽然并不是“物是人非”,然而也是变得很陌生了。开学没多久,教会的一位弟兄找到了我。这位弟兄后来也成为我最亲密的属灵伙伴,他从没对我失去耐心,尽管那时我对聚会有些抵触。抵触的原因是一来我认为自己犯了很大的错,与外邦女子恋爱而离开教会;二来,很久没参加聚会,总会觉得聚会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可是神并没有放弃我,而是一步一步带领我。我先是回到了原来团契聚会的地方,遇到了许多以前同龄的弟兄姐妹,接着也认识了团契里许多的小羊,教会的长辈依然能够记得我的名字,让我觉得温馨。那位弟兄经常在聚会的前一天提醒我需要预备好时间参加聚会,久而久之,被那位弟兄叫习惯了,有时候不去聚会也不好意思。先是参加团契的聚会查经,然后每周日的主日崇拜,接着是祷告会。我彷彿是一个初信主的人一样,一步步走进教会。“润物细无声”——这是最适合描述当时神之于我的恩典的表述,更是祂对我的全然的医治、全然的安慰以及全然的更新。我“闻”到了团契弟兄姐妹身上所散发的馨香之气,也渴慕这样的属灵得着,那时候的感受是,有一种与他们相比有一种强烈反差,而使我产生一种想要与他们看齐的上进心。同时我又不断告诫自己信仰不仅只是用“属灵思维”去解释周围的事物而已,更是要有从内心而出发的泉源,这泉源是来自于基督的,所以内心若未曾感动,未经历神的同在,说出再精辟的道理也是枉然。
而我又该如何寻求去经历神呢?那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回到”神的大家庭中来,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与外在,更重要的是我想得到那能够真正充实内心的安息与平安。我开始寻求我能够在教会中做的事情。起初我真是发愁,我能够做什么?有人查经,有人接待,有人带领诗歌,这些其实我也都能够做,但是自己突然提出要做觉得不好。我那时就将这件事放在祷告中,为一个能够在教会服事的机会祷告。
突然有一天的主日崇拜,那是一个美好的清晨,聚会完以后的家事报告上,有一位姐妹说教会有非常多的图书,如果放着不去看很浪费,希望能够有热心的弟兄姐妹愿意从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我当时内心火热,因为我真实的感受到这就是我所求,是神所应允我的。我没有犹豫,立刻就找到这位姐妹领受这份工作,当时全然不在乎我那时候正处于大四学业最繁忙的时候,也是我正要准备考研的时候。可是当我独自用周六的时间跑到聚会的地方整理图书的时候,当我愿意用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为每一部书写出梗概、定类别并将其分门别类整理好的时候,我不是在感慨自己多么虔诚,而是内心落泪,原来我游荡了这么久以后,神——我在天上的父还愿意接受我成为他的仆人,做这些事情,看似辛苦,其实内心无比平安喜悦,说不尽的感动。
我的生命真的慢慢被翻转。大四那年的降生感恩会,团契小组在筹备感恩会的话剧还有诗班,我都是自告奋勇的参与,不是凭着自己,而是内心火热,巴不得在属神的事工上,我都能够尽一份力。然而也是这两份事工,让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恩赐,是神所给的。我编写了整个话剧的剧本,帮助演出的弟兄姐妹进行排练。那一次,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会场举行了感恩会,第一次面对大舞台,其它弟兄姐妹多少有些手足无措,而我却对于这个再熟悉不过,因为我大二在文艺部所做的就是各种舞台的策划,不管是灯光还是音控我都比较了解,于是我成为了整场感恩会的“导演”。我当时没有一点一滴的自我膨胀,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像以前一样。而是悲痛得几乎想哭,因为过去即便是我在黑暗当中游荡的时候,祂的手依然是护庇保守我。即便大二我离开教会在学生会里,祂依然在预备我,好让我最后回到教会更加热心,满有能力的服事祂。我们纵然卑微,也不知道明天的道路,但是祂伟大的蓝图,从未舍弃我们,祂也未曾丢下我们不顾。
感谢主!那场感恩会也让我的生命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之前我与我的那位很要好的属灵伙伴探讨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我的一个疑惑。我当时觉得很诧异,为何在聚会的时候,有些姐妹祷告的时候会哭泣,我认为只有软弱的人才会这样。而那场感恩会上,当传道人在台上进行呼召,而我正好站在台上。当诗班与会众齐唱“这世界,有个千年不变道理,那就是,耶稣爱你,在世上,没有任何的困苦愁烦,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而此时传道人说:“耶稣基督赦免你过去的罪过,现在的罪过,将来的罪过!”我听到后,流泪祷告时,泣不成声。在弟兄姐妹的面前,我毫无遮挡自己的能力,主啊,你的爱,让我无地自容,也让我一天一天更新,若不是你的爱,我怎能够存活。
自那以后,我更加热心服事,也切切地渴慕神的真理与教导,我学习了《上帝的大蓝图》这门课程,对圣经脉络以及神的蓝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时理应复习考研,然而我却时常用自习的时间看圣经,不是我故意逃避和荒废学业,而是神的话语深深地吸引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受到“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感觉灵命真的稳行在了高处。通过学习,我对圣经旧约以色列人的历史有了很深的感悟。圣经中神用新妇来比喻祂所拣选的以色列民,然而这些百姓却不遵从神的旨意,转而敬拜外邦人的邪神,如同淫乱的妇人一般。回想自己大二离开教会,拒绝委身服事,与神关系疏远的那段时间,不正是自己“犯奸淫”的时候么。然而当我爱那些名利、虚浮的爱情,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偶像当中的时候,我认为我所最心爱的人,却是那样毫无理由的离开我,不正像神爱我,而我却“离弃”祂一样么?当我读到以色列人被掳与归回的时候,我的心大发责备;而当我读到一个又一个先知预言那位弥赛亚,并且在新约看到祂为我们道成肉身、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当我听到祂口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是如此掷地有声,彷彿钉子牢牢将我的罪钉死的时候……我们有谁能够拒绝祂,无视祂呢?有谁能够经历了祂却不改变呢?
那是我转变的见证,因为从那以后我知道,我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而是靠祂口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我活着不是为见证自己,而是为了见证祂,直到祂再来的日子,阿们!
欧吴琛 中国大陆基督徒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