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编者的话
2015/5/29 11:17:31
读者:4075
■本刊编辑

生命季刊 总第14期 2000年6月

 

 

我们在本期的“十字架与新世纪的福音使命”专栏里,继续刊载了几篇跨世纪聚会中的信息(以后几期还将陆续刊登其他一些重要信息)。跨世纪聚会转眼已经过去半年,但十字架与灵命复兴的信息仍然在许多人的心里回荡著,仍然藉著许多被这信息所影响的生命传递著。本期唐崇荣牧师的《十字架福音与现代人》,是大会中的一场重要信息,它强调指出,无论这个世界怎样瞬息万变,人心怎样动荡浮躁,但十架福音以其不变的本质显明,世界与人类的命运永远掌管在神的手中,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永远是救恩的唯一源头。

 

滕近辉牧师《末世以利亚心志与能力的复兴》一文,把我们带进了更深、更广阔的灵性思考之中。文章以一种敏锐的末世论视角,提醒基督徒在面对末世社会文化潮流时,复兴以利亚心志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利亚当年面对的是“巴力的先知”,今天基督徒面对的是带有“巴力特征”的“时代潮流”(“物质主义的潮流、自由性爱的潮流、战争残忍的潮流、撒但在明处或暗中操纵的潮流”);可惜的是,“许多属主的人已经随波逐流,顺流而下”。作者指出,在末世跟从主的人,“所需要的心志能力,是背十字架的能力”,是付代价的能力,是祈祷的能力,是爱心的能力。

 

在本期的“为了信仰”专栏里,李信源评析丁光训“不信派”神学思想的文章再一次与读者见面了。较比作者的前一篇同名文章(见本刊总第10期),这篇文章使用了更全面的评析角度,因而也更具有神学的透视力和批判力。当《丁光训文集》在“中国基督教界”被描画为“中国神学的里程碑”和“有划时代意义”、被“钦定”为用来统一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时,海外华人教会中关心中国福音事工的弟兄姊妹不能、也不应该对此保持沉默。在重大信仰原则上所表示的“沉默”,和人们信仰精神上的衰颓及灵性触觉上的麻木不无关系。于是,“交流”的照样“交流”,“合作”的照样“合作”,“帮忙”的照样“帮忙”,“分享”的照样“分享”──可悲地营造出了一片“合一”的景象!对基督徒来说,在信仰原则上的妥协,常常是与世俗文化潮流妥协的开端。主耶稣责备别迦摩教会的话──“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所以你当悔改!”(启示录21516)──应该成为我们的警告。在同一专栏里,我们也发表了大陆老传道人林超弟兄的文章。林超亲历了“不信派”几十年来给中国教会带来的危害,指出他们是一群“越过基督的教训”的人,所以教会不能“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翰二书9-11)。林超弟兄的提醒是以他自己几十年的生命经历为依据的,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季刊本期其他专栏中的文章也很值得一读。《有主同在》一文十分平实,作者告诉我们,他是在患难的生活中了解了神在他身上的旨意的,他对神感恩而且顺服。刘康、李望一的见证也很感人:两位艺术家在经过半生的人生追求之后找到了主,二人又决定同时进神学院受造就服事主;明知前面是一条十字架的路,夫妇俩仍然互相鼓励说,“起来,我们走吧!”──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生命图景!陈终道牧师的灵修札记,非常耐人寻味;它的宝贵之处在于,其中深邃的灵性经验是在神话语的光照之下而呈现出来的。刘同苏的文章虽然是对本刊的封面封底设计所发的言论,但我们看重的是他由此而感悟和阐发出的人生意义。以耶稣为中心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是苍白的。作者鼓励读者作出选择。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