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在“智慧”或“愚昧” 邀请下的生活态度
2022/4/21 7:57:40
读者:130629
■辛立

 

在智慧或愚昧

邀请下的生活态度

 

/辛立

《生命季刊》第77期

 

人生有许多选择,总体可以划分为两类:正确/聪明/合宜的选择,或者错误/愚昧/不合宜的选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选择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但无可否认,环境的影响、他人的建议、自身的特定条件等因素,都决定着我们每一个选择、也都影响着我们的整个人生。每一次选择也都反映出我们对神、对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和周遭物质世界的关系。

 

因为我们在事奉中接触的多是年轻人,常常回答他们的疑难、并提出比较有经验的建议。然而,我们发现自己经验的局限和时代变化的剧烈;许多苦口婆心的建议并不一定被年轻人采纳。所以,只有回到圣经,才能有对事、对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我们常引用的经文多来自智慧书、特别是《箴言》。在《箴言》中,圣经以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了我们面对不同影响/邀请/选择时所应具有的基本态度、回应、及其后果;这就是智慧和愚昧的邀请。

 

智慧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是个阴性名词,所以在中文圣经中,也将她翻译为智慧的妇人。通过学习箴言9:1-18节中的两种邀请和人应该有的回应,求神赐给我们智慧。

 

箴言9:1-18——

1智慧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2宰杀牲畜,调和旨酒,设摆筵席;3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4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又对那无知的人说:5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6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7指斥亵慢人的,必受辱骂;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8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9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11你藉着我,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12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13愚昧的妇人喧嚷;他是愚蒙,一无所知。14他坐在自己的家门口,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15呼叫过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16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又对那无知的人说:17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18人却不知有阴魂在他那里;他的客在阴间的深处。

 

我们先来看这18节经文的文学结构:

 

A.智慧妇人的准备(1-3)

B.智慧妇人呼叫的对象(4)

C.智慧妇人发出的邀请(5-6)

X.智慧的人生态度和结果(7-12)

A’愚昧妇人的准备(13-15)

B’愚昧妇人呼叫的对象(16)

C’愚昧妇人发出邀请(17-18)

 

这样的文学结构,也可以称为并列型的“包夹式”;也就是用两个完全不同妇人的呼叫和邀请,“包夹”着听到邀请后,智慧人的正确回应:

 

A和A’:智慧妇人的准备、愚昧妇人的准备。

B和B’:智慧妇人的呼叫对象、愚昧妇人的呼叫对象。

C和C’:智慧妇人的邀请内容、愚昧妇人的邀请内容。

X可以称为“中轴句”,是圣经表达的核心内容:智慧人对智慧的回应。

 

相对应这样的文学结构,圣经所要教导我们的真理就很自然、顺畅的从四方面阐述出来,这非常便于学习的人来正确理解:

 

一 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的不同准备。

二 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呼叫相同的对象。

三 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邀请的不同内容。

四 智慧人如何处理和愚昧人、和神的关系。

 

一、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的不同准备

 

智慧建造的,是以七根柱子为根基和栋梁的房屋。“七”这个字在圣经中有其特殊的含义:神创造天地并安息,用了七天;“七”的希伯来发音和“祝福”接近。所以在圣经中,“七”即代表完美、也代表来自神的祝福。智慧之家是以稳固的基础和耶和华神的祝福为根基而建造。与此同时,智慧的宴席是以“宰杀牲畜、调和旨酒”的丰富而摆设的。

 

坚固的基础和丰盛的内容,是智慧开始工作的出发点;明白这个出发点,对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很重要。“打发使女出去”中的“打发”,和“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中的“自己亲自”也都很重要。智慧妇人的呼叫是“全家动员、自己出动”的集体行动;是由丰盛准备为前提的邀请。

 

与之相反,愚昧妇人的准备是在“喧嚷、愚昧、一无所知”的基础之上;“一无所知”也可以形容为“一无所有”。就是说,愚昧在物质上是贫乏的;特别是在知识上,她缺乏灵性、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更是缺乏对耶和华的认识。她在自己家门口、也在城中高出的座位上“呼叫过路人”,但是却以“卖嘴”的空言和欺骗为出发点。

 

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的准备工作虽然截然不同;但是,她们工作的地点和形式却一样:都是在公开的场合、都以公开的方式“呼叫”,向可以接触的人发出邀请。

 

二、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呼叫相同的对象

 

在相同的地点,两个截然不同的“妇人”用同样的语言、呼叫相同的对象:“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这里的“愚蒙人”在《箴言》中出现了15次。有时也翻译为“愚人/愚昧人”。它的主要特点是指“那些容易被说服、缺少正确判断力、以及无知的人”。所以,英文新国际版圣经把它/愚蒙,也翻译为“缺乏判断力的人”。愚蒙人的基本特点是:不成熟、没有经验、幼稚,并且不加思索地接受他人的意见或世界观。

 

为什么智慧和愚昧妇人争取“共同的对象”呢?这实际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特别是那些尚未成熟的人(这并一定以年龄大小为先决条件),总是会遇到或是来自智慧的邀请,或是来自愚昧的诱惑。我们在许多时候,讨论来讨论去,常常在“神的绝对权柄”和“人的具体责任”上偏颇或摇摆不定。然而,圣经真理是全备的:以神的绝对主权为基础,人也有脱离不开的回应和责任。

 

根据北京、广州等大都市2012年度“梅毒”的调查,其病发率增长了17%。在增长的人群比例中,以男性为主;60岁以上的发病者占总增长率的60%以上。这些人大多结婚多年、老伴健在、子孙满堂。因为受世俗价值观的影响,出于“寻找第二春”,以致于染病在身;带给自己和家人极大的痛苦和羞辱。

 

智慧和愚昧对她们呼叫对象的定位都很准确:“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也就是说,这两个呼叫都是以被呼叫对象承认自己是“愚蒙人”为前提的。但是,承认自己的愚蒙、承认自己有被引导是一回事;能否转到正确的方向,却是另一回事。听从“智慧”呼叫,转离自己愚蒙的人,将成为“智慧人”;那些听从愚昧妇人呼叫的,不仅没有“转离”愚蒙,且每况愈下,成为“亵慢人”。受谁影响,听从谁的呼叫,是每一个人生命中至为重要的转折点。

 

然而,正是在如何认识自己是否“愚昧人、无知人”这一起点上,纯正的基督信仰和参杂世俗小学的“学说”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加尔文在他的“基督要义”一书的第一章,用了许多文字来说明“认识人和认识神”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两者是密切不可分离的。

 

希腊哲学特别推崇对人的认识,写在拉斐尔神庙上的箴言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既是希腊哲学的起点,也是西方文化、乃至近代科学狭义研究的重点。但是,加尔文的“基督要义”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不认识独一真神,不可能认识人自己;缺乏对人自己的正确认识,也会直接影响认识独一真神。唯独经过圣经的启示和耶稣基督的救赎,我们才能认识创造天地万物的独一真神。认识了全知、全能、圣洁、慈爱、永恒的独一真神,我们才能认识到人的有限、无知、悖逆和罪性。才能在恩典中信靠神,在生命中效法神。

 

这也是我们许多国内基督徒面临的一个基本点,如何认识我们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如何认识我们自己信耶稣之前的生命?我们不能从人间小学开始,必须回到圣经的教导。因为我们华人教会有许多入门的基础,是需要回归圣经和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

 

在旧约中,《箴言》等智慧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接受智慧、甚至愚昧的呼召之前,所有的世人都是“愚昧人、无知的人”。这也是从创世记以来,圣经的一贯真理:“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神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祂的没有。他们各自都退后,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一个行善的,连一个都没有。”(诗篇53:1-3)

 

在新约中,耶稣教导同样的真理,祂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没病的人是自以为没病,其实已经病入膏肓,走向死亡。唯独耶稣自己是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不借着祂,没有人可以到天父那里去。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所以,对自己的认识,特别是对你、我所继承的历史,对我们自己都是“愚昧人、无知人”的基本认知,要有清楚的定位。

 

这是面对和回应智慧呼召时的起点,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有聪明、智慧。因为圣经说:“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么?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26:11)然而,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常在于此。许多人误认为:智慧呼召智慧人,愚昧呼召愚昧人。这也是我在牧会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有些看似很虔诚的基督徒说:“牧师啊,我在信主之前就追求真善美,到了美国,听到了福音。我就认定基督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真理。”结果呢?当真的遇到要背起十字架来跟随主,遇到圣经教导和自己原有的想法有差距时,就离开了教会生活。

 

三、智慧妇人和愚昧妇人邀请的不同内容

 

第一、给予被邀请者的不同供应。

 

智慧邀请的内容:又对那无知的人说: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

 

愚昧邀请的内容:又对那无知的人说: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

 

智慧的丰盛准备,决定了提供给被邀请者的内容:“你们来,享受已经为你们预备好的丰盛宴席。”这是以邀请者准备好了的丰盛宴席和热情为起点。

 

愚昧的准备、或“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决定了提供给被邀请者的内容:你们来,但是我“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因此,你们要去偷。偷来的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享用,只能暗着偷、暗着吃/暗着享用。

 

在这两个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供应面前,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智慧的?还是愚昧的?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看,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愚昧的。以婚姻为例:是幼年娶的妻子好呢,还是婚外情更合乎“道德/爱情”?是公平、公义的交往好呢,还是坑蒙拐骗得来的财富好呢?是辛勤劳动建立家室好呢,还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发”的投机心态好呢?

 

智慧在说:来我这里,吃已经为你们准备好的饼、喝为你准备好的酒;但是,拒绝的人很多。就像我们传福音经常遇到的一样。愚昧在说:到我这里来,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是我可以教你去偷、去抢、去欺骗、去发横财、去搞婚外情、去及时享乐。因此,欺骗了许多人。

 

第二、导致被邀请者的不同结局。

 

智慧说: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路。愚蒙人只有舍弃愚蒙,就能得到生命、才能存活。这里的“存活”和“走光明的道(路)”是并行的句子,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愚昧说:你们愚蒙还不够;要成为亵慢人。就这样,愚昧在愚蒙和亵慢中,把她所呼叫的人领到她的“阴魂”那里,引到“阴间/死亡的深处”;对此人却不自知。愚昧人、亵慢人的最大愚昧和亵慢,就是不知道现在对愚昧的回应和将来的关系,特别是不明白现在的选择及生活态度,与将来或存或亡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存活/走光明的道路,和死亡/阴魂那里/阴间的深处,形成了极为显明的对比。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局。要存活、要走光明的道路,就要接受智慧的邀请,就必须离弃愚昧。要死亡、要与阴魂为伍、住在阴间的深处,就接受愚昧的欺骗,以致于成为愚昧人、亵渎人。

 

四、被智慧邀请的人如何处理与人、与神的关系

 

因着接受“智慧”或者“愚昧”的邀请,就相应的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或者两种生命形态:智慧人、亵慢人。接受智慧邀请的,脱离了自己的愚蒙,转离自己的无知之后,成为智慧人。接受愚昧的邀请、不仅没有脱离愚蒙,反而变本加厉,进而成为亵慢人。因此,圣经在《箴言》中特别强调智慧人必须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智慧,直接应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里,突出的表现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己这三方面的关系。

 

第一、如何处理或建立与人的关系:

 

“指斥亵慢人的,必被辱骂;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这是一组平行句,使用重复强调的方法,把同一个意思讲两遍。突出智慧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自己已经获得的智慧。在这里,亵慢人=恶人;辱骂=玷污。在《箴言》中,恶人、罪人、亵慢人、奸诈人、嫉妒强暴人、乖僻人等等,都是表示同样的意思;它们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这些人与耶和华神是断绝的。其二,这些人在伦理道德上,违背神设定的律法规范。其三,这些人在与人相处时,只会带来灾难。

 

对于如何处理与亵慢人的关系时所带来的后果,《箴言》从丰富的人生经验中,作出了归纳:指斥、责备的方法,不是和亵慢人接触、交往中的正确方法;因为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不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反而是负面的伤害、或者被羞辱和玷污。鉴于此,圣经直接建议、教导我们:“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

 

我们要问,这是什么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我们知道,亵慢人、罪人、恶人、奸诈人……都是描述那些不敬畏神、被神所厌恶的人。按照人们出于社会责任感的考量,对这些“坏人”的指责是每一个敬虔人、智慧人、公义人维持社会正义感“当尽的责任”。然而,圣经、特别是“智慧书”中,有许多地方的教导,似乎不是这样。

 

从诗篇首篇开宗明义的教导我们:“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再到“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以致于作恶”(诗篇37;73);再到“恶人的杖不要常落在义人分上,免得义人伸手作恶”(诗125:3)。并且与耶稣的劝诲完全一致:“不要与恶人作对”、“不要把珠宝给猪狗”。这些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贯教导,这和世人处理善恶关系时的态度和方法很不一样。

 

圣经在要求我们不要与“恶人、亵慢人”同流合污,不要责备、斥责他们的同时,《箴言》希望我们所当注意的人际关系的焦点是:要“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在圣经中,我们看到在注重“正面建造”和“负面拆毁”之间保持平衡关系的同时,对且“建造”或“拆毁”的对象,要有区分。与其缠绕、交织在与恶者“正面抗争”的“恨”的状态中,不如注重与“智慧人、义人”之间的关系上,比如教导、指示、勉励、鞭策等正面造就。与智慧人交往、正面成长,使人使自己越发有智慧,增长学问,这是至为重要的;这是我们人际关系的主要侧重点。

 

第二、人与神的关系:

 

在任何时候,与什么人交往、以什么方式与人交往,交往的后果如何?必然取决于如何建立“与神的关系”。在这里,圣经用同义平行句来表达如何建立和神的关系: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是聪明。在这里,用平行经文表达:敬畏=认识;耶和华=至圣者;智慧的开端=聪明。

 

在圣经、特别是旧约中,“敬畏”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有三层:惧怕、尊敬(爱戴)和敬拜。这三层含义彼此联系,构成“认识”耶和华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说,不以惧怕、不以尊重(爱戴)、不以敬拜耶和华的心和行动建立与神的关系,就根本不可能认识祂。因为耶和华是“至圣者”;“圣”的基本概念就是与其他任何的事物/人类/被造物“不一样”。“至圣”就是“绝对的不一样”。因为耶和华是独一真神,是创造主,是一切被造和存在物的主宰。

 

智慧的开端=聪明。这是由“敬畏耶和华、认识至圣者”所引发/带来的结果。所以,圣经中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必须和神联系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你借着我(智慧、聪明),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这是表明“蒙福”的生命形态最好的语言。这也是新约中的一个专用词:永生。

 

第三 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认识到每一个人在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之前,都是“愚昧人、无知人”,才能在基督耶稣里,和神有正确的关系。在人与神有了正确、合宜关系的基础上,《箴言》以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人与自己的关系:有智慧的人必然“日子增多,年岁加添,与自己有益”。特别是“有益”这个应许,包括了丰富的内涵。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只有敬畏神、认识神,一切好处和有益的事情、关系、结局和未来,都将是正面的。

 

反之,若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也就出问题了:“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一切因此所带来的恶果。那就是“日子减少,年岁减少,与自己无益,自己承担一切苦果子”。没有神的人、不认识神的人,要担当自己亵渎的生命所带来的一切咒诅和后果。

 

五 在实际应用中明白圣经的智慧

 

圣经在以真理教导我们的时候,从来没有把我们仅仅放在旁观者的地位;而是常常要我们“对号入座”。在学习箴言9:1-18节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放进去,从三方面来检查自己:

 

第一,我是什么样的被邀请者:是被智慧邀请、还是受愚昧诱惑?是以圣经真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还是继续按照世俗标准,偷、欺骗来“混日子”?

 

第二,我是什么样的施教者:是以责备愚昧人为主要目标?还是以教导、接触智慧人为方向和目标?我所接触的人群是什么品格特征?

 

第三,我是什么样的受教者:听到指责后所产生的是“恨”的情绪和行为?还是产生“爱、有智慧、增长学问”的行为和结果?

 

只有通过真实的检查,我们才会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也就会求那赐智慧、赐受教之心的主给我们力量,活出有智慧的生活。

 

注:本文是听了于章林弟兄用同样经文讲道后的心得,整理写成。

 

辛立 来自中国大陆,牧师,现全职事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