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编者的话
2015/5/29 11:51:58
读者:4072
■本刊编辑

 

生命季刊 总第15期 2000年9月

 

 

今年八月,神赐下几个清朗的日子给我们,使得“第四届海外中国基督徒灵命与使命退修研讨会”不仅能够如期召开,而且开得比往年更深入、更扎实、更充满神祝福的香气。罗马书1212节是这次聚会的主题经文,“祭坛”和“活祭”成了这次聚会的标志。但在这一切的背后,仍然是那个古老的生命话题──十字架。“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人们一遍遍地唱著、忏悔著、祈祷著……生命被各各他而来的能力所震撼、所刚强。灵命与使命!是的,这是基督徒生命的一体两面。对于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来说,“使命”是与“生”俱来的。也许在幼弱的生命体里,使命的种子可能会发芽得缓慢一些;然而一旦这生命走向成熟,使命的种子就会长成一片世风不能摇动的森林──这是基督名下带有十架印记之福音精兵的素描!感谢主,这个远象正在成为近景。

 

本期“十字架与新世纪的福音使命”专栏里的文章,大部份反映的是这次聚会的内容。写过“跨世纪聚会侧记”的海燕和安朴,又以“献上祭坛的基督”为题描述了这次聚会。刘同苏在回程中被旧约以斯帖记里的一段经文“轰炸”著,对“王后的位分”和“现今的机会”又有新的体验。他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对许多人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小刚在《基督徒如何对付罪》一文中,把今天教会里(特别是大陆新移民比较集中的教会里)常见的几样罪摆出来,根据自己的牧会实践,重点讲了“如何对付”的问题。如果大家明白了“如何对付”,而又切实地“对付”了自己的罪,就进入了健康的灵命生活。

 

季刊持续发表传讲十字架的文章和背十字架的生命见证,这给许多读者带来很大震动。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灵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成长需要走十字架的道路。于是,他们也就想到:我身在北美,如何在北美这种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环境中背十字架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刊从这一期起,增加一个新的专栏:教会生活。这个专栏旨在帮助读者如何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活出基督的生命、显出十字架的能力。盼望弟兄姊妹为此专栏踊跃投稿,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写出来。

 

感谢神,在本期“教会生活”专栏中,林德华的《福州人说见证》和慎勇的《团契有个祷告会》是两篇以实际的灵命成长和教会团契生活为基础的文章,很值得推荐。小刚、刘同苏的文章中都提到在北美的新移民的问题:几十万骨肉同胞已经在我们身边,我们岂能忽略他们的生命呢?林德华的文章很像是对小刚、刘同苏文章的一个回应:解决新移民所面临的各种难题,答案只有一个:在基督里获得新生命。盼望更多的“福州人”能站起来说见证。另外,在这个专栏中我们也刊出了两篇谈奉献的文章。奉献是一个很实际的挑战,盼望弟兄姊妹不仅思考文中传递的信息,也能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个信息。

 

“生命见证”专栏中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大陆老传道人袁相忱夫妇的故事。无论是袁牧师在“帐幕的隐秘处”寻求神,还是袁师母在“青草地上”经历神,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十字架是神的大能,靠著它基督的门徒得胜有余。     “生命论坛”中洪予健的文章是对主耶稣“彼此相爱”新命令的“再思”,论证严谨而有说服力,很值得一读。

 

“祖国报导”中,我们看到大陆的弟兄姊妹如何“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安妮),也看到青年人怎样走上了奉献之路(大卫)。但愿国内传道人热爱灵魂、竭力传福音的心志能激励我们,愿我们常常为祖国、为我未得救之民流泪祈祷。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