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15期 2000年9月
芝加哥已经在云层以下,纽约还在千里以外等待。深邃的天空在上面默默地俯视,白色的云层在下面铺开了娴静的绒毯;远处,最后的晚霞在天边凝结为一抹血痕。一切似乎是那样的恬静。然而,却有核聚变似的爆发在舷窗边的身体里卷过。神的话挟著无名传道人的生命在我的身体里爆炸:“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善于思辩的头脑因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冲击而瘫痪,我只能用整个生命感受神的话在我的躯体里迸裂,巨大的能量在疾驰的光和热里袭遍全身。身体似乎在燃烧,心脏在急剧地跳动,热血在奔流。每当我渐渐地静下来,我便感到神的话从心底的某个地方升起,在脑际一字一字地炸开,全身便再一次地被点燃。
从芝加哥到纽约,我里面的世界被神的话语轰炸了几百遍。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以斯帖记4:14b)
王国的幅员从印度到古实,共辖一百二十七省;各省的权贵到各处看看竟用了一百八十天;国土不可说不大。御花园用红白黄黑玉石铺地,金银为床;国王动则为全城的人设宴七日;国家不能说不富。而犹大的女子以斯帖却在各省招聚的众秀里被选为王后。
在今天北美的华人教会里,谁又未曾像以斯帖一样得了“王后的位分”呢?我们岂不是都在这个美丽富饶自由的国家里得了以前想都没想到的物质财富、工作机会、思想和表达的自由吗?我们岂不是都在这源渊久远的信仰传统里享有了丰富的属灵资源吗?最重要的,我们岂不是都因神的恩典而领受了无价的永生吗?
以斯帖的王后位分是凭她的美貌挣来的吗?一百二十七省的秀丽个个貌美,国王的宠爱何以单在以斯帖一身呢?我们的“王后位分”是用我们的才智品行赢得的吗?十三亿人里,就我们这一百多万是精英、有德性吗?我在一所长青藤大学工作、学习和牧会数年,见惯了因 GRE 和托福高分而两眼朝天的学生,但说实话,在思辨能力方面,我还没见到几个可以与我以前认识的许多朋友相比。那些朋友在无缘上学的“文革”时代无师自通地以小学或中学的教育程度读懂了许多人在大学和研究生院仍读不懂的理论,他们中的一些在七七、七八、七九三届大学生中露了头角,但大多数因机缘不合而在社会里隐没了。除了晚生了几年,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这些人更配来北美呢?我们在北美,大牌讲员多得许多人都不爱听本堂牧师的讲道,专等著外边的讲员来才肯虚心受教,即使对外来的讲员还要品评个等级。而大陆家庭教会有几千万会众,又有几个受过神学训练的讲员呢 ?北美的属灵书籍多得让许多人只有时间购买和尘封,刊物多得使许多人只拣短浅的文章消消闲;而在大陆,有多少弟兄姐妹,除了圣经,还没见过一本属灵的书刊。仅凭我们自己的灵命,怎么会比大陆的家庭教会更配承受这样丰富的属灵资源呢?最重要的,耶稣基督以神至尊之身死在十字架上,由此将无价的永恒生命赐给我们;以我们的罪性,我们又有哪一点配得这永生?没有耶稣基督的拯救,我们哪一个比世人在罪的泥潭里陷得浅呢?然而,我们还是得了这位分。唯一的原因就是神的恩典。以斯帖是凭著神的恩典得了“王后的位分”;我们又何尝不是因神的恩典得了我们的位分?
神为什么把“王后的位分” 赐给以斯帖?是为了让她在王宫里独享荣华富贵和君王的恩宠吗?不是!“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末改底的这句问话不是询问,而是质问。神赐你王后的位分哪里是为了你啊,是为了现今关乎你本族人命运的机会。神为什么把“王后的位分”恩典赐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聚敛财富,谋取功名,再把余下的那一点点时间用于醉生梦死的感官享受和钓鱼郊游的消闲吗?是为了让我们自我封闭独享属灵的知识大餐、最后变成头大身小仍在挑三拣四的灵命厌食者吗?不!断乎不是!神对我们的恩典是为了十三亿我们的本族,是为了现今得著他们的机会。神拣选我们这些中国人,就是要用我们作器皿,将他丰盛的恩典载往十三亿同胞。如果我们不向他们传递神的福音,我们就贪污了神对十三亿同胞的恩典。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区的中国基督徒聚集过这么多的物质财富和属灵资源,北美中国基督徒对普世中国教会的贡献和这恩典相称吗?我们占著位分却不行位分上的职责,我们不都在神面前犯了渎职罪吗?得了神恩典的生命,就以为这生命是自己的,从不思想把属神的生命摆在神的面前,我们与那九个大麻疯被治愈却不思报恩的忘恩负义者有什么区别?
对于以斯帖,现今的机会就是救被掳的以色列民免遭死亡之灾。对于我们,现今的机会就是向被罪掳去的本族传生命的福音。有人说,现今在大陆传福音的机会全赖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这种说法只看到了最浅表的原因。一百六十年来,从魏源等知识分子师他人外在长技的思想到李鸿章曾国藩辈造器练兵的实务,从戊戌变法对制度的局部改革到国民革命在制度方面的全然革命,从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更新尝试到共产主义在文化上的全面改造,是神通过否定式的反向引导使中华民族于今天第一次有可能在属灵的高度上做全面重生的抉择。更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耶稣带著钉痕的手一直在敲中国的大门,那双手透过几百年来宣教士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敲叩,透过五十年来家庭教会靠著十字架的坚忍敲叩──门开了,是满身伤痕的基督身体推开了沉重的大门。一百六十年来人自我奋斗的失败铺垫了现今的机会;几百年来圣徒们自我牺牲的鲜血培育了现今的机会;我们在北美领受的一切恩典都是为了现今的机会。弟兄姐妹,我们会让这机会流失吗?
“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此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以斯帖记4:13-14a)
你是为现今的机会造就的,但现今的机会却不一定是为你造就的。神能够把你造就成王后去把握这机会,神也就能够把他人造就成王后来把握这机会。神不是非你就不能成就神的事工,你却非神的事工不足以维系自己的生命。说句不好听的,你就是为现今的机会造就的,机会来了,你不去把握,留著你还有什么用啊!
不少人认为,我们若不回中国,中国人就无法得救;似乎北美教会的宣教对大陆的福音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北美教会成了大陆事工的救主。实际上,在过去大陆教会三十年的坚守和二十年的飞跃里,海外的力量起了多大的作用呢?远远不能说具有决定意义。神确实在大陆事工里为海外的教会安排了角色,但那角色绝不是不可取代的。北美教会在大陆的宣教确实具有性命攸关的意义,可那不是对大陆教会而言,只对北美教会有效。我们不去宣教,神一样会在大陆兴起人来做他的工;而我们不去宣教,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美国每天都有七、八个教会关门。如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分一下类型,其中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的白人教会。为什么会关闭?就是因为把自己封闭在舒适的“王宫”里,没有开放性的普世宣教异象,没有随之而来的十字架道路,灵命就在“王宫”的舒适里萎缩,消散。神的无限生命怎么会被我们有限的自我包容呢?神的无限生命进入我们,一定会从我们的生命中漫溢而出。一旦你把领受的东西封闭起来独享,得到的只能是一汪变味的死水。十字架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而开放性的宣教运动是富裕的北美华人教会走向十字架的长久通道。
“我若死就死吧”(以斯帖记4:16b)
以斯帖之所以是以斯帖,不在于她得了王后的位分,而在于她善用了王后的位分;以斯帖被记载在旧约上,不是因为她是一个王后,而是因为她愿意舍弃一切去完成神的旨意。我们愿意在永恒的帐幕里看到什么样关于我们自己的记录呢?是得了神一切的恩惠从而愿意把一切献给神使用,由此真正被神祝福的人呢?还是得了神的恩惠却死把著不肯摆上,最后在灵命上萎凋的人呢?以斯帖的力量不在于具有王后的位分,而在于敢将生命连同王后的位分一同舍弃。同样,教会的力量不在于在世界中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对这些东西的超越。如果以斯帖不能冒死用王后的位分执行神的旨意,她的位分在神的眼中便一文不值。北美教会若不将自己的资源和财富用于神所计划的事工,她的所谓力量在属灵的意义上就等于零。
要在基督里生,就必须对世界死。我们在北美有太多的东西,以至不少人只看到这些东西,却忘了神为什么让我们拥有这些东西。我们白白地得来,就是为了白白地舍去。正是在为神舍去的过程中,从神得到的意义才最终地实现。正是在舍弃中,我们才真正看到神在我们身上的主权;正是在舍弃中,世界才真正在我们身上死去。当我们应召前往那些在物质上不那么富裕的地区宣教,我们必定要放弃那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被人所尊崇和追逐的属肉体的东西,而正因为这放弃,我们才脱离罪权势的辖制。在这一意义上,到物质上相对贫苦、政治上尚有限制的大陆宣教对北美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各种餐会、郊游之外再加上一次去德国、法国或日本的宣教,对我们的灵命真会有造就的价值吗?不管我们玩什么样形式上的花招,只要你绕开了十字架,你的灵命就不可能增长。
“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以斯帖记4:16a)
禁食是以斯帖的准备。禁食是在神面前坚定敬虔的心志;禁食是隔绝属肉体之物诱惑的侵扰。我们有没有做“禁食”的准备?如果我们的生活仍然以年薪、名位、绿卡、房子、汽车为中心,我们有一点希望去回应神叫我们宣教的呼召吗?若是我们用吃喝玩乐作为我们生活的内容,我们怎么可能迎接十字架的挑战?我在三藩市见到一位已经开始大陆宣教事奉的台湾弟兄;当他听一位宣教士分享在大陆的贫穷地区和所有参加培训的弟兄共用一条毛巾、一个牙刷时,他求神让他有同样的心志。我们有没有同样心志上的准备?
全城犹大人的禁食也是以斯帖准备的一部分。看来不是出自偶然,张路加牧师在此次会议提出:一个人的宣教应有五十人的祷告来支持。宣教不仅仅是外在的事工,更重要的是灵里的争战。面对宣教工场的困难局面,群体的祷告支持是我们灵里力量的源泉。不过,此种祷告还有另一层作用。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祷告才会在哪里。如果在北美真有大规模为宣教祷告的运动,北美华人教会成为开放型宣教教会的日子就不会远了。
“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进王宫的内院”(以斯帖记5:1a)
虽然面临著死的危险,以斯帖说去就去了。我们在北美的各种营会上有多少决志,多少誓言,我们宣教的豪情壮志在口头上游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可我们有几个人真的走出北美一步呢?此次会上,刘传章牧师分享说:他到连厕所都没有的大陆农村宣教了一次,便集资为那里建造两个堂会,解决了九位传道人子女的上学问题,并且顺带修建一间厕所。这种干在手上,而非干在嘴上的作风特别值得来自大陆的基督徒学习。让我们把嘴上的事移到手上来。关于我们宣教的决志,神已经听得耳朵生出了茧子。刘牧师在信息中讲到:“如果我们真要跟随主、真背十字架的话,我们先要在钱上对付自己,如果在钱上都对付不了的话,就别谈背十字架,唱高调干嘛?我不管你手举得多高,不管你唱诗多大声,不管你哭得多厉害,但如果你的钱包不打开,免了。”
让我们的宣教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上。让我们现在就选定一个城市 (最好选定特定的地区,堂会,团契 ) ,定好具体的时间,逐月从收入中将所需的经费拿出另放 ( 只是少出去吃两次饭或少买一两件衣服的钱 ),把游山玩水的假期存下来,开始在圣经和事工方面装备自己,每日为那个城市的人民祷告 (如有亲友同事,每日坚持为他们提名祷告 ),让我们今年或明年一同回国收割已经熟透的庄稼吧。
王对她说:“……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
以斯帖:“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以斯帖记5:3,7:3b)
看看各教会的祷告事项,我们会看到我们求的是工作、签证、医病、房子、汽车、通过考试、家庭和睦甚至郊游的天气,然而,有几个人想到我们的位分所要求我们做的──求神将十三亿的本族赐给我们呢?也许,十三亿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太笼统的概念,但我们总可以为我们的家人、朋友、乡亲、同事求告吧?有时我怀疑我们是否真的相信我们得了美好的永生。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怎么可能不求告神将这美好的永生也赐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象以斯帖那样说:“我何忍见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见我同宗的人被害呢?”(以斯帖记 8:6)也许我们是过于自私。对于以斯帖,国的一半可以不要,但我的本族却不能不要;而对于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丢掉,本族的死活却可放到脑后。无怪乎外国的宣教士要疾呼:“中国的宣教士在哪里?”神拣选我们,就是让我们成为通向十三亿本族的福音管道。如果你还珍惜这位分,请把十三亿本族的生命放在你祷告的首位,求神将十三亿本族赐给我们。
宣教的地理范围不一定只限于海外。除了海外宣教,对北美华人教会的另一个十字架挑战就是新移民。这些需要很多关心和帮助的人们恰恰处在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从而,处在最容易接受福音的时刻。看到北美的华人教会那么不情愿地才把事工的重点转到大陆人事工 (“不作大陆人事工,就将无事工可做了” ,这是许多教会近几年转向的原因,可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功利性表白 ),看到那么多大陆基督徒一成为中产阶级就显得与新来的大陆同胞似乎不是一个族类,就知道在北美,不以宣教的心志,就无法接纳神赐给我们的本族新移民。就以纽约地区为例,纽约最大的华人亚文化族群──福建人却受到教会最少的关心。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身份,没有受过教育,从事我们不太看得上眼的职业,与他们打交道会有太多的付出,太多的放下自我,却不会有什么回报,总之,有许多的十字架要背。如果一个地区有三千个华人工程师,那将会有多少教会热情地前去开辟事工,而纽约地区三十万福建人却只得到教会的冷眼。去非洲宣教都可能有人去,因为那可能会附上人的光环,而神把三十万福建人带到我们身边,却无人理睬。除了福建人,纽约还有成万成万从各省来的大陆人,他们面对著生存的压力苦苦地挣扎,罪在侵蚀他们,钱在控制他们,却少工人把得救的福音传给他们。工人呢?一变成中产阶级就在新泽西、长岛的郊外购置房产,除了购物,游乐,从此不再反顾。上述的境况不是纽约一个地区才有吧?最容易做的新移民,却最少有人愿意去做,因为那事工最需要十字架的精神。要向神求,也请神把你所在城市的本族,那些未听到福音的新移民赐给我们吧。
纽约近了。玛门权力的中心在翻腾著罪的光涛。神啊,我不敢求别的,唯求你把纽约地区掳在罪权势下的七十万大陆同胞赐给我!地球的另一面,晨光正现。神啊,我不愿求别的,只愿你把北京和开封的本族赐给我(教会的部分弟兄姐妹已有感动在上述两个地区宣教)!身在王后区 ( 纽约的一个地区,系纽约大陆新移民最大的聚居地 )的弟兄姐妹,让我们切记我们王后的位分!
刘同苏 来自大陆,现在北美牧会。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