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留美基督徒的“罗得情结”
2016/10/5 12:22:11
读者:6287
■以待

生命季刊 第78期 2016年6月

 

罗得心里有一个错综复杂的结。这个结也系在我们心里。世界与天国、罪恶与公义、享乐与良心、自己与家人,千丝万缕,交错纠缠,剪不断,理还乱。

 


选 择


罗得与亚伯兰的牛羊多起来,于是,二人必须分道扬镳。亚伯兰叫罗得先选地(创世记13:5-9)。罗得面临一个选择。他举目观看,看见约旦河平原直到锁珥,地都滋润,如同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创世记13:10-11)。于是罗得选择住在约旦河平原。


在农耕和畜牧的时代,滋润的土地是发家致富的天然资本。罗得时代的埃及具有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明,是显赫一时的强国。因此,根据圣经的描述(创世记13:10),罗得选择的那片土地资源丰富,富饶多产。


罗得搬到约旦河平原之后,选择了住在城市。那是繁华中的繁华,富裕中的富裕。而且,罗得渐渐挪移帐篷,一直挪到了所多玛城(创世记13:12)。


然而,在所多玛同性恋行为风靡全城。依据创世记19章的记载,所多玛人从老到少都沉溺于同性性行为。新约圣经犹大书第七节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在创世记13章13节说,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罗得大概是被所多玛的繁华所吸引。但繁华的背后却藏污纳垢。罗得选择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地方。


大多数华人选择来美国是被美国的繁华所吸引。这里有世界上最进步的科技,高质量的教育,宽敞的豪宅,优厚的社会福利,清新的自然环境,以及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今日的美国如同罗得时代的埃及和所多玛。因此,我们带着一个美国梦,选择了美国。


但是,美国开始走所多玛的老路。2015年6月26号,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在全美国合法。2016年5月13日,奥巴马政府指令美国所有公立学校准许“跨性别”学生自由选择卫生间和更衣室等与性别相关的公共设施,否则,学校将遭到起诉或失去联邦资助。(所谓“跨性别人”是指对自己的性别认定违背生理特征的人。比如,一个具有男性生理特征的人认定自己是女性。或者,一个具有女性生理特征的人认定自己是男性。)LGBT(即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运动在美国迅速蔓延,政府为其大开政策绿灯。根据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所做的调查,在1993年,只有22%的美国人社交圈子里有同性恋者。截至2013年,65%的美国人与同性恋者有社会交往。美国社会同性恋人数在迅速增加。美国社会对同性恋和同性婚姻的认可程度也在与日俱增。

 

 


伤 痛


罗得选择了所多玛。但是,罗得看到所多玛人的罪之后又作何感想?彼得后书2章7-8节说,罗得常为恶人的淫行忧伤;他看到所多玛人不法的事,就天天伤痛。原来,罗得没有在所多玛安心享受生活。都市的繁华未能抚平罗得良心的不安。罗得一边吃着所多玛的饭,一边为所多玛人的罪伤痛。这是罗得的纠结,也是我们的纠结。


今日生活在美国的基督徒一边呼吸美国新鲜的空气,一边谴责美国污浊的道德风气;一边享受美国的社会福利,一边控告政府离经叛道的决策。我们有权呼吸美国的空气,也有权享受美国的福利。同样,我们也有权谴责美国的堕落,更有权控告政府的违规操作。我们享受前者是基于基本的人权。我们控诉后者是出于信仰的良心。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的心是被圣灵重生了的。正如耶利米书和以西结书关于新约的应许,上帝的律法写在了我们心上,上帝赐给我们一颗愿意遵守祂律法的心,祂把我们的石心变成肉心(以西结书26:25-28;耶利米书31:33)。因此,看到这个国家在公开违背上帝的律法,我们的心应该伤痛。同性婚姻合法化违背了上帝设立的婚姻制度。跨性别人卫生间法案试图颠覆上帝设立的人类秩序和伦理底线。我们为这些罪感到伤痛,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信仰环境更加恶劣,更是因为在这个国家里上帝不被人敬畏,上帝的旨意不被人遵行。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9-10)而当今美国社会正飞速地背离这一祷告的精神。所以我们的心伤痛。

 


留 恋


罗得在所多玛天天为罪忧伤。可是,为什么罗得不离开所多玛,去选择另外一片净土呢?大概罗得对所多玛还是有些留恋。天使在毁灭所多玛之前命令罗得赶快离开。罗得仍然迟迟不走。最后,天使拽着罗得的手,硬把罗得给拉出所多玛。罗得被天使拉出来之后,天使让他逃到山上。可是,罗得请求天使让他去另一座城市锁珥居住(创世记19:15-23)。(罗得住在所珥一段时间之后才去山上居住。)


大概罗得是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虽然所多玛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是繁华的都市,有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如果非要离开所多玛不可,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住在城市,而不要住在山上。这是很常见的心态。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抱怨这个国家罪恶泛滥,我们为这国家的前景担忧,我们心里为罪忧伤。但是,你会不会因此离开美国?家里的大房子,漂亮的车子,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自然风景,你舍得离开吗?


即使因着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美国,你会选择去哪里呢?也许你会想,如果能去瑞士就好了,去澳大利亚也不错。让你回中国呼吸雾霾或者回到农村老家,就好像罗得被天使要求去山上居住一样,你也不太愿意。这是罗得的纠结,也是我们的纠结。

 

 


留 下


当然,我们不需要因为美国的罪而离开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罪恶。世界上找不到基督徒的人间天堂。


也许,我们起初来美国的时候还没有信主。我们曾经是为了一个美国梦而来。今天美国梦应该破碎了。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按照神的心意重新调整在美国的生活态度。


美国正在疯狂地背离上帝的心意。因此,美国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福音工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以及来到美国的华人,成了我们传福音的对象。社会越是黑暗就越是需要基督徒借着福音的见证所散发的光辉。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上帝都为祂自己保留一些不向世俗妥协的忠心的见证人。在先知以利亚的时代,众人都在拜巴力,上帝为自己保留了七千个不向巴力屈膝的人。当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国家政权灭亡了,可是上帝仍然保留祂的先知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真理的呼声。先知但以理居住在王宫。先知以西结和被掳的百姓一起流亡在巴比伦。先知耶利米仍然留在耶路撒冷。在每一个地方都要有为上帝说话的人。


我们留在美国不是为了美国梦,而是为了做上帝的见证人,做福音的出口。彼得后书第3章讲到上帝将来的审判。但是,末日的审判尚未临到,乃是上帝宽容人类。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9)。末日的审判尚未来到,也是上帝在给我们传福音的机会。美国社会的加速堕落印证了主耶稣再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所以我们传福音的责任也越来越紧迫。

 

 


传 承


罗得生活在所多玛多年,却没有随从所多玛的恶俗。当所多玛人试图聚众淫乱,罗得竭力抵挡罪恶的发生。但是,即使罗得竭力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也很难保证他的女儿不受到罪恶的影响。事实上,罗得的女儿与罗得同寝怀孕生子一事表明了她们的确被所多玛人的恶俗影响了。罗得的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创世记19:31-32)可见,罗得的女儿知道“世人的常规”。她们有人间伦理的常识(common sense)。但是,她们选择违背伦理的常识。这与她们周围的所多玛人违背人间的伦理常识不无关系。在“不按常理出牌”的大染缸里呆久了,罗得的女儿们难免被同化了。这正如当今的美国,人们故意违背伦理的常识(common sense)。而我们的下一代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是否也被同化呢?


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要比父辈更能接纳同性婚姻。他们周围有同性恋的朋友。他们耳濡目染的媒体不仅把同性恋正当化,而且把同性恋美化。甚至学校的教科书也告诉他们同性恋是一个正当的选择。若跨性别人士选择卫生间的法案在全美国得到实施,我们还要担心孩子放学回家后会不会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


敬虔的父母不能保证儿女一定敬虔。但是,所有基督徒父母都有责任以福音教导儿女,努力尽自己的本分把儿女养育成敬虔的后代。在美国迅速堕落的大环境里,传承信仰的责任显得更加迫切。

 

 


盼 望


我们的努力未必能改变美国堕落的大趋势。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挽救美国。福音使命的首要责任是救人灵魂,而不是社会变革。耶稣基督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因此,我们的盼望不在美国,而在天国。当主耶稣再来的日子,施行公义的审判,那败坏的要被废去,那公义的要掌权。既然如此,我们的心不必留恋于地上的家。


罗得的妻子是一个警戒。当所多玛被毁的时候,罗得的妻子忍不住回头遥望火海中的所多玛,于是,她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记19:26)。罗得妻子的回头一瞥道出了她内心对所多玛的留恋。人虽然离开了所多玛,但是她的心没有离开。她的心仍然被所多玛的繁华吸引着。也许是那个大房子,也许是家里贵重的家具,也许是一家人天伦之乐的记忆,所多玛城里安逸舒适的生活,灯红酒绿的繁华,仍然令罗得的妻子魂牵梦绕吧。那回头一瞥却付上生命的代价。罗得的妻子变成了一个盐柱。如果那根盐柱仍然保留下来的话,应该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拿下来,换成罗得妻子变成的盐柱,瞩目遥望纽约曼哈顿,作为今天世人的借鉴。


你的心在哪里?罗得和亚伯拉罕一同出哈兰,去迦南地。而罗得选择了富裕却堕落的城市。那是一种安稳舒适的生活。而亚伯拉罕继续过游牧生活,他寄居在他所到的地方。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说: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11:8-16)


神为我们预备的那一座城是我们的盼望。罗得选择了一个注定要被毁灭的城。亚伯拉罕却盼望一座永不朽坏的城。你的盼望在哪里?

 

 


结 语


这就是罗得的情结—将自己置身于龙潭虎穴般的险恶,却保持不与狼共舞的圣别;难以割舍世俗的牵绊,却又搅动着仁义的良心;自己能分辨善恶,却无奈于妻女的迷失。生活在后现代的美国,我们如何解开这个结?

 

 

以待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美国南部一间华人教会事奉。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 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