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79期 2016年9月

(图片来自网络。请击点关注“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您将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简论普救论的错谬
文/闻则信
《生命季刊》第79期
近来笔者在与北美华人教会信徒、牧者、长执的交通接触中发现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传统上一贯比较保守的华人教会里,普救论这一错误神学思潮正以形形色色的方式无声无息潜入了教会的机体,并逐渐形成了气候,其影响正从福音聚会开始,向主日证道、门徒造就等教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深感有必要对这一错误神学思潮的错误、本质、及危害进行分析揭露。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普救论已经形成一套庞杂、缺乏统一和系统性的神学体系。此体系中的一端是“彻底的普救论”,认为“地球上所有出生过的人最终都会得救,哪怕是无神论者、撒但教信徒最终也会得救。”另一端是一些信仰糊涂的基督徒,他们认为,“信耶稣保证得救,不信耶稣的人有些会得救、有些不会得救。”本文不可能对这个庞杂体系进行全面介绍并反驳,只能对其最常见的错误(包括解经及逻辑错谬)进行分析并反驳,盼望对弟兄姊妹及牧者们有所帮助。
一、普救论简介
普救论(universal reconciliation, universal salvation)是一种神学理论,它的基本教义是世上所有人(包括生前没有听过福音的人、以及听过福音但一直到死都坚决拒绝耶稣救赎的人)最终都会与上帝联合1。这一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是基于以下逻辑:上帝就是爱,祂决不会明知一个人注定要受永刑却仍然造出这个人来;那些在世时没有听过福音、听过福音不愿悔改的、无神论者、甚至信撒但教的人,死后灵魂一见到地狱的可怕景象都会悔改;有无穷大爱的上帝必会因人灵魂的悔改而接纳他们,使他们与祂重新联合(reunited)2。
普救论的源头常常被追溯到教父俄利根(Origen Adamantius,185–254)及其他亚历山大的教父,因为这些早期教父的著作中似乎提倡apocatastasis(“诸灵最终复原论”)2。但最近研究表明,在第六世纪之前,apocatastasis这个词的希腊文ἀποκατάστασις(意思是“恢复”、“复原”或“重建”3)含义宽泛且带有寓言性质,并不一定与现代普救论的观点一致,因此将普救论溯源到俄利根及其他亚历山大教父的教导是值得怀疑的。实际上,在教会历史上,直到17世纪之前,“未得救灵魂在地狱中永恒受罚”这一教义几乎与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等教义一样,是正统基督教会的核心教义之一。
17–18世纪,提倡普救论的神学家开始增多,但总的来说仍然只占极少数。19世纪后普救论迅猛发展,推崇它的神学家、传道人越来越多。1803年,普救论者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温彻斯特市制定了《温彻斯特认信文》(Winchester Profession)4。1961年,美国普救论教会(Universalist Church of America)与另一个不承认地狱及三位一体教义的美国神体一位论联合会(American Unitarian Association)合并,组成神体一位论普救论联合会(Unitarian Universalists Association),并进一步偏离了正统信仰5,从此,普救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思潮。
进入21世纪,普救论更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在北美及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尤其是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很有市场。现在在北美,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带有“Universalist”这个字眼的教会,这些都是公开主张普救论的教会。但是普救论思潮绝不局限于这些教会,而是已经向普世教会、神学院泛滥,欧美许多正统教会的基督徒、甚至牧者都公开或私下相信某个版本的普救论,一些偏向自由派的神学家甚至已经把它奉为圭臬,当成不容质疑的信条6。由于华人教会不少牧者在偏自由派的神学院受过训练、或受过偏自由派的神学教授的影响,因此一些华人牧者私下、甚至公开在教会讲台上传扬各种版本的普救论。
二、普救论的释经错谬
普救论者(尤其是所谓“基督教普救论”者)声称其信仰系统也是依据圣经7。下面笔者将介绍并分析他们经常引用的所谓“支持普救论的经文”。首先必须请读者注意,依据上下文来释义是释经学(即正确解释圣经的方法学)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离开上下文来解经就是断章取义(“Text without context is pretext”)。读者将会看到,如果不是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把不支持普救论的上下文过滤掉,并故意断章取义地扭曲经文原意,这些经文显然不支持普救论。
(一)普救论者认为,赛25:7-8中预言,上帝要“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祂百姓的羞辱”;启21:3-4中说,“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这两段经文遥相呼应,预言全人类都要与上帝复和,上帝最终降临人间时万国都要得救。“上帝的帐幕在人间”,这“人间(νθρωπο)”显然包括所有人。“不再有死亡”,这“死亡”对应末日审判中的“第二次的死”,即火湖(参:启20:14),也就是说,在新天新地里,连火湖也要被吞灭、不复存在7。
【反驳】请注意,与赛25:7-8这些关乎“万民”的预言相对应,赛25:5-6,赛25:10-12则预言外邦人将会受刑罚、受审判。因此,根据上下文,赛25:7-8中的“万民”显然是指上帝在各民族(不限于以色列人)中的选民,而不是“显然包括所有人”。同样,与启21:3-4相关的经文包括启21:8,预言一切恶人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注意,这节经文是在启21:3-4以后,作者显然要强调,末日审判后上帝选民要享受与上帝同在的福乐,而恶人则要受硫磺火湖的刑罚);启20:10更强调这硫磺火湖是“直到永永远远”的;启20:14中说“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并没有说“死亡和阴间也将被废弃了”。因此,根据上下文解经的原则,显然普救论的解经是错误的。
(二)普救论者辩称,罗5:15-19中说,因亚当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但藉耶稣基督一人的救赎,上帝的恩典加倍地临到了众人。这段经文中六个“众人”原文都是πάνταςἀνθρώπους,意即“所有人”,也就是说,因亚当的过犯而被定罪的“众人”,与因基督义行被称义的“众人”是同一群人,显示基督的救赎范围遍及全人类。既然全人类都因亚当被定罪,同理,因着基督的救恩,全人类都要被拯救7。
【反驳】请注意罗5:15-19之前的一句重要经文及此处的严密逻辑性。罗5:12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也就是说,因为亚当犯了罪,罪(原文是单数,指“罪性”)因此进入了世界;但是,上帝不会因为从亚当遗传下来的罪性而审判众人,而是要因每个人所犯的具体罪行而审判他并定罪(就是“死”)。同理,在称义问题上,主耶稣基督这“末后的亚当”(参林前15:45)死在十字架上,把救恩带给了众人,但这救恩不会对众人自动生效;每一个人必须选择接受这救恩并悔改转向上帝,才能蒙赦罪、得救恩。由此可见,罗5:15-19是根本不支持普救论的。
(三)普救论者声称,林前15:21,提前4:10,来2:9,彼后3:9等经文中说,在基督里众人(即所有人)都要复活;上帝是万人的救主;耶稣为所有人都尝了死味;上帝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因此,最终所有人都要得救。
【反驳】注意林前15:21中有两个关键字,“在亚当里”和“在基督里”。正如“在亚当里”众人因为从亚当来的罪性而犯了罪、导致了死(即被定罪),同样,“在基督里”的众人(指因信靠基督而蒙祂宝血洁净的人,而非全人类)因为基督的救赎都要复活、并要蒙上帝赐予永恒的生命。确实,末日审判时没有得救的人也要复活,只不过他们复活是要被定罪(参:约5:25-29)。
至于提前4:10、来2:9、彼后3:9,根据上下文就可以清楚看见,这些经文都是指上帝为全人类都预备了救恩,但这救恩只赐给那些因信靠耶稣而蒙受救恩的人,而不是所有人。
(四)普救论者声称,林前15:26中说“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这岂不表示所有人都要得生吗?腓2:9-11更进一步说,他们得生后并非要与上帝永远分离,而是要屈膝在基督面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进入上帝国度。
【反驳】从上下文不难看出,林前15:26的意思是,基督将要为上帝的子民毁灭“死亡”这最终的仇敌,这样,复活了的圣徒就不会再死亡了;这里要被毁灭的死亡并不是指为不信者预备的永死8。另一处平行经文见启20:14,“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紧接着启20:15补充说,“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这表明死亡和阴间被扔在火湖里以后,那些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仍然要被扔进火湖;而启19:20更指出,这火湖就是魔鬼、兽、假先知受刑罚、昼夜受痛苦的地方,“直到永永远远”。所以,将以上有关圣经经文结合在一起来看,林前15:26根本不表明所有人都要得救。
至于腓2:9-11中所说,末日审判时一切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人、并天使都对耶稣屈膝敬拜、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乃是所有有灵的活物(包括得救和未得救的人、善良天使与堕落天使)面对荣耀的创造主时必然会有的反应;然而,称呼耶稣为主的并不一定都能得救(参太7:21);末日审判时这些屈膝称耶稣为主的有灵活物中,有的欢呼,有的则战惊(参雅2:19)。
(五)普救论者宣称,徒2:31中说,“祂(基督)的灵魂不撇在阴间”;彼前3:19中说,“祂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这两节经文表明,耶稣受死时灵魂曾降在阴间,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显示基督的救恩不只限于在世的人,也达至阴间里未信福音者的灵魂。
【反驳】基督肉身死亡后灵魂“降在阴间”(请注意,“阴间”是死人要去的“居间状态”,不等于“地狱”9),这是《使徒信经》认信的真理。彼前3:19则是一句困难经文。将信仰基础建立在意思不甚清楚的困难经文之上,是信仰上的大忌,许多异端就是这样产生的。即便如此,这两节经文也绝不支持普救论的论点,原因有二:第一,从上下文来看,彼前3:20紧接着说,这些“在监狱里的灵”不是阴间里所有人,而是有特定对象,“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因为某种不明的原因,基督受死、灵魂下阴间后要去向这些灵魂“传道”。第二,彼前3:19里的“传道”,希腊文是“κήρυξεν”(“宣讲”、“宣告”),而不是“εὐαγγελίζω”(“传福音”)。因此把这两节经文硬扯在一起,解释成“基督的救恩不只限于在世的人、也达至阴间里未信福音者的灵魂”,这是彻头彻尾地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强词夺理。
(六)普救论者认为,罗8:19-22,弗1:10,西1:20等经文都表明,宇宙中一切受造物将来都要蒙拯救,这当然也包括万物之首人类了。
【反驳】从上下文来看,这些经文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世界末了的时候,被罪恶破坏的宇宙秩序都必听从上帝的旨意,恢复应有的美好秩序。但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人都必得拯救,因为人和天使是受造物中唯一敢于公然抵挡上帝的。一位神学家说得好:“放眼全宇宙,所有受造物都一丝不苟、不偏分毫地顺从上帝的命令而运行,只有人和天使敢于直视创造主的眼睛忤逆地说:‘不!’他们怎能不为这忤逆之罪而受到上帝的公义审判呢!”
(七)普救论者声称,圣经中的“永火”(如:太25:41)、“永刑”(如:太25:46)、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14:11;19:3;20:10),其中“永远的”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文,并不是指绝对没有止境的“永恒”,而是指没有固定终点的一段长时间。因此,圣经中“永远的”地狱应该理解为很长但有限、有一天会终止的一段时间。
【反驳】在普救论所有论点中,这一点可能是最有迷惑力和杀伤力的“王牌论点”,因为,第一,从古希腊语言学来看,新约圣经中“永远”这个词的希腊文在某些语境下确实可以译成没有固定终点的一个长时间;第二,连著名德国改革宗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也赞同这个观点10。因此,许多普救论者视此论点如至宝、如救命稻草。而大多数基督徒不懂希腊文,因此一些人在听到这个“王牌论点”后开始怀疑正统信仰,甚至转而相信“地狱非永恒论”;而一旦相信“地狱非永恒论”,离普救论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但是,如果遵循上下文释经的原则来释经,就不难看出普救论这个“王牌论点”仍然站不住脚,因为,第一,虽然“永远的”这个词的希腊文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确实可以指“没有固定终点的一个长时间”,但在其他语境下也可以指绝对永恒;第二,更有说服力的是,在同一卷圣经里,同一个“永永远远”(αἰῶναςτῶναἰώνων)往往既出现在这样的经文中:“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20:10),也出现在这样的经文中:“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启4:9-10);同一个“永”字既出现在“永刑”这种短语中,也出现在“永生”这种短语中,最明显的是太25:46,“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这节经文中的两个“永”字,希腊文是同一个字“αἰώνιον”!这样,根据上下文解经的原则,如果上述普救论的“王牌论点”是正确的,就必然会得出无比荒谬的推论:如果“永永远远”的地狱只会持续“没有固定终点的一个长时间”,那么活到“永永远远”的上帝也应该是只能活到“没有固定终点的一个长时间”的上帝;如果地狱的“永火”有一天会止息,那么“永生”有一天也会止息!
综上所述,如果进行严谨的释经,就可以看出,普救论的所谓“圣经基础”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对此,许多普救论者实际上心知肚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神体一位论普救论教会,除了圣经以外还要诉诸其他经书(如佛经、道德经5)作为其信仰基础的原因之一吧!(未完,下期待续)
注释及参考资料:
1. Otis Ainsworth Skinner (1807–1861). A Series of Sermons in Defense of the Doctrine of Universal Salvation, Page 209, "Repentance is a means by which all men are brought into the enjoyment of religion, and we do not expect any man will be saved while he continues in sin. The reason why we hold to universal salvation, is, we expect all men will repent."
2. Wikipedia. Universal reconcili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al_reconciliation#cite_note-16 (Accessed 11 September, 2016)
3. BibleHub.com. STRONGS NT 605. http://biblehub.com/greek/605.htm (Accessed 11 September, 2016)
4.Unitarian Universalist History and Heritage Society. Dictionary of Unitarian and Universalist Biography: Winchester Profession. http://uudb.org/articles/winchester.html (Accessed 11 September 2016). 1803年制定的原温彻斯特认信文有三点(1899年又增加了其他条文):“一、我们相信新旧约圣经中包含关于上帝属性及全人类责任、利益、最终归宿的启示。二、我们相信只有一位上帝,他的本性是爱,这位上帝在一位主耶稣基督里、由一位恩典的圣灵显现,他最终将把全人类家庭恢复至圣洁与幸福之中。三、我们相信圣洁与真正的幸福是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的,信徒应努力保持秩序并行善,因为这乃是美善的、并对人有益。”注意此认信文不仅在救赎论上、而且在圣经论、上帝论等方面也与正统的基督教教义迥异。
5. Unitarian and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 What we believe. http://www.uua.org/beliefs/what-we-believe (Accessed 12 September 2016.)
6. Richard Bauckham. Universalism: A historical survey, Themelios 4.2 (September 1978): 47–54.
7. 张毅勤(Angelo Cheung):基督教普救论的圣经基础和神学理据。http://faith100.org/基督教普救论的圣经基础和神学理据/314 (Accessed 12 September 2016.)
8. John Gills’ Exposition of the Bible, 1 Corinthians 15:26. http://www.biblestudytools.com/commentaries/gills-exposition-of-the-bible/1-corinthians-15-26.html. (Accessed 12 September 2016.)
9. RC Sproul. Essential Truth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72. The Intermediate State.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1992; pp 205-207.
10. Jürgen Moltmann. The Coming of God: Christian Eschatology (First Edition). 2007.
闻则信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在非洲一边工作,一边传福音。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共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