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81期 2017年3月

十字架神学与社会关怀
(兼谈社会福音的缺失)
文/陈俊迈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在教会关怀事工中,经常我们会遇到在神学上、事工的有效性上、感情上的难题。当我们教会会员的孩子因为输血患上爱滋病,牧师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或者看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出现的严重的传染病,或因为经济衰退出现大量失业时,我们该如何做?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因为看到社会中的贫富悬殊和剥削压迫的现象严重存在,在基督教界里,兴起一股思潮,强调基督教要关怀社会,改造社会,甚至提出社会主义神学和解放神学,我们可以笼统地称它为社会福音,他们认为耶稣来到世界就是传“被掳的得释放,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的福音,所以,改变社会中的贫困,消除社会的不公,医治人的疾病都是基督徒首先要做的事,只有这样才活出耶稣的见证。虽然这个思潮在二十世纪后期已经不流行了,但这思潮的影响还存在于基督教界里,最明显表现在教会的关怀医治工作上。一些教会喜欢灵恩派的医病布道,一些喜欢全人治疗,因为每个人对这些名称理解不一样,只希望本篇文章的基本观点能帮助读者去鉴别社会上一些治疗方法的对错。
我们首先看看主耶稣是如何处理社会中的贫困、压迫和疾病痛苦等问题的。耶稣生活在一个比我们现在更糟糕的社会里,以色列是被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的上层勾结罗马人欺压一般百姓,社会中贫穷困苦到处可见,社会中也充斥不公不义之现象;宗教信仰也充满假冒为善,没有给人带来希望;一般百姓疾病得不到医治,心灵得不到安慰。耶稣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态度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耶稣的有所为是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传讲“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耶稣清楚知道,因为人犯罪堕落,失去了人与神、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世界变得混乱失序,因而产生苦难,疾病和死亡。而耶稣来到人间就是解决人的罪与死的问题,所以悔改和接受福音是世人走向光明的第一步。
第二件事是耶稣尽自己力量医治来到祂面前人的疾病,喂饱来听祂讲道的饥饿人群。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每天非常之忙,因为来求祂医治的病人实在太多了(可3:7-12)。从圣经中知道,耶稣做这些服务祂周围人的事,大约有三个目的:第一,约翰福音特别强调的是,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包括病得医治,死人复活等,都显示耶稣是具有神性的人,祂掌管生命,也掌管自然界和灵界,最后以祂自己的复活来证明耶稣是神子,是基督,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救主。
第二,耶稣使瞎子看见,几十年瘫子起来行走,多年的疾病得到痊愈,来告诉世人:今天世界上的疾病和苦难是不正常的状态,是暂时的,也是必须要改变的,耶稣已经带来了这些改变,这就是将来生活在天国的光景,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眼泪。
第三,耶稣作为犹太人中的一位,当看到自己同胞患病的痛苦,和失去亲人的悲伤,充满慈爱和怜悯,耶稣也为此叹息;因此耶稣极尽全力来帮助他们。尽管被祂医治好的人还恩将仇报,向当局报告耶稣(约5:15),尽管被医治好的病人中,不少人连说声感谢都没有(路17:17),但耶稣怜悯心从未改变。
耶稣所做的第一件和第二件事并不冲突。没有耶稣做的第二件事情,人们不知道耶稣是谁,无从谈起传福音的事;若没有第一件事,世人的生活是没有希望的,疾病和痛苦是这社会的必然现象,即使从死中复活的人,最终还是要死去。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要跟随耶稣的脚步,同样有这两件事要做,也与我们在世上有双重身份有关:
第一件事,就是耶稣要我们做光的功用,即要尽我们作为天国子民的责任,把福音广传,救人脱离罪恶捆绑,为神国增添新人;第二件事,就是耶稣要我们做盐的功用:即作为一个被圣灵重生的基督徒,应该活出像耶稣那样圣洁,远离恶事;又是充满慈爱和怜悯的生活。同样道理。基督徒不做第二件事,世人不认识我们是谁;若基督徒不做第一件事,世人仍然生活在黑暗中,我们也白占地土,对不起我们的主耶稣。
耶稣有所不为的事有:第一,耶稣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在罗马统治下的压迫,从来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提出什么社会改革方案,或如何消除贫困等措施。因为耶稣清楚知道,若不解决人的罪性并归回神,任何人为的办法只能暂时有效,不解决根本问题。耶稣来的目的不是暂时解决当地社会公义问题,是来拯救世人,“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作为耶稣基督的追随者,基督徒存留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就是:去使万民作耶稣的门徒,这是基督徒唯一存活在这世界上的理由,我们要过一个与世界不同的圣洁生活,要关心帮助周围人,做一个在爱心上没有亏欠的人。我们也完全应当对社会不公不义事情发声,成为社会的良知。但基督徒做这些的目的只是见证我们是耶稣的门徒,只是为了荣耀我们所信的神;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资格传福音,使我们周围的人成为耶稣的门徒。
社会福音把最后的目的淡化了,淡化福音使命的原因更在于,那些社会福音派中主要的领军人物,受自由派神学影响很深,没有把耶稣看作为拯救世人的神子基督,而把耶稣看为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社会改革家,甚至把耶稣描绘成一位被压迫人的解放者。所以社会福音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社会改革,解决贫困;而不是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认罪悔改归向祂。社会福音的第二个缺失是:认为人是有能力解决人的问题的,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圣经对人的看法,圣经说以色列人都已经是“全然败坏”(申31:29)。何况世人呢?人是没有能力真正行善的,如耶稣说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可10:18)人最大的善就是跟随良善的主耶稣,做祂的门徒。社会福音的第三个缺失就是把人的眼目注视在今生今世上,而不是像耶稣那样,让正在困苦中的人把盼望放在天国近了这福音上。
耶稣不为的第二件事,就是祂的门徒们一直希望祂作王带领以色列人,推翻罗马统治,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帝国。耶稣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但祂拒绝做,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祂的门徒的眼光太窄,没有神国的宽阔胸怀,耶稣来是拯救世人,不仅仅是犹太人;将来要建立的神国,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二是:时候未到,只有到耶稣第二次来到人间时,将审判世人并建立耶稣为王的国度。
耶稣不为的第三件事,就是不为魔鬼的试探和人的荣耀所动。耶稣对传福音是主动的,用脚“走遍加利利”(太4:23),“走遍各城各乡”(太9:35);但对关怀医治事工是被动的,只有来求祂的人,或者是在祂门徒中的家人,祂就施行祂的权柄帮助他们;所以,耶稣知道自己的责任哪个为重,哪个为次。如果耶稣看重医治工作,既有成效,又得到绝大多数人拥护,那么耶稣就不会上十字架为我们而死,也不可能完成父神交给祂的救赎世人的任务,最多就是一位在加利利地区有名的医生。
所以,我们从耶稣对社会问题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态度中,可以学到许多。在教会里,关怀肯定是一项重要的不可缺的事工,但它的重要性又不可超越讲道和传道的事工。而且,要看到在这加速败坏的世界里,我们的关怀和医治是有限的,例如我们不可能对每个痛苦、疾病和死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也不可能真正安慰受害者,除非患者自己完全投入耶稣的怀抱,而这正是我们关怀医治工作的重点:
1.神的爱集中表现在耶稣的十字架上,我们人间的疾病苦难多多少少有理由解释,至少我们可以推给我们老祖先亚当犯罪。但耶稣来到世界是完全无罪,只是为了拯救别人而被处死。我们可从圣经中知道:耶稣人生中所遇到的苦难,如被自己门徒出卖,被自己家人和同乡拒绝,羞辱,嘲笑,追赶,鞭打,直到被裸体钉在十字架上而死。神子耶稣用祂的受苦受死,来背负世人的罪孽;又用死后三天复活来证明,罪恶与死亡都是可以战胜的,疾病苦难最终会被消除。所以神的爱是与苦难紧密相连的,基督教的信仰不是来解释苦难的来源,而是与信徒共同承载苦难。这就是保罗为什么要以苦难软弱夸口(林后12:9-10),因为保罗懂得:神的爱在我们苦难中彰显,神的力量也在我们软弱时赐给。所以,教会关怀和医治工作的成效,与我们能把受害者带到耶稣面前有多近,与他们对耶稣所经历的苦难有多少认同,有直接关系。
2.神在十字架上彰显的爱不仅使我们能在苦难中经历到,而且耶稣的复活证明十字架是胜利的凯歌。耶稣指出基督徒必经之路,即十字架的路,这是一条从苦难和死亡走向生命和荣耀的路。作为从事教会关怀医治工作的基督徒,自己要跟随耶稣走这条十字架的路;对教会关怀医治事工的对象,要教导他们走这条苦难又荣耀的路。这是我们关怀事工的一个重要内容,否则我们的工作只停留在肉体医治,心灵安慰的水准上,是不够的,患者在下次碰到类似问题时,会落到同样困境,缺乏自觉,不能像保罗那样用喜乐的心去迎接苦难。
3.耶稣基督的再来与疾病苦难。圣经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在世上度日都是暂时的。“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我们经历每一次疾病或苦难,神都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不完全的世界,我们在世上是暂时的;人人最后都要根据自己在世上的行为,在耶稣基督再来时,向耶稣交账;是祂决定人们永远的居住地:天堂或地狱。所以,我们教会做关怀工作的基督徒必须传达这个重要的福音真理,不要化太多时间解决临时居住地的问题,而要更关心自己永远的居住地。耶稣的复活已经告诉我们:在神创造中有个完美的最终的家乡,是给在第一次复活中神的子民居住的(启20:6)。那里,一切都更新,得医治,“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同时,每个疾病和苦难来临时,也提醒人们:人自己和周围世界都需要被改变,被拯救;要像摩西的祷告那样:“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诗90:12,15-16)
所以,教会的关怀医治事工与世上的不同,即使病人面临疾病的晚期,甚至临近死亡,我们总是给病人一个希望,一个荣耀无比的,平安幸福的盼望。如果病人是信主基督徒,告诉他,主耶稣将亲自迎接他;如果病人不信主,赶紧传福音给他,使他在永恒中有平安。
陈俊迈长老 生命季刊微信特约撰稿人。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2013gmai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