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总第17期 2001年3月
中国教会是在苦难中成长的。无论是义和团运动,还是文化大革命,无不给中国教会带来深重的苦难。无数宣教士血洒中华;无数传道人为主殉道。但中国教会“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却不至死亡”。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中国教会由幼稚走向成熟,从软弱变为刚强,冲破捆锁羁绊,越过死荫幽谷,显出了复活的生命,见证了福音的大能。
回顾二十世纪上帝在中国的伟大作为,能激励我们产生百倍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开展各种事工。上个世纪的中国教会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宣教热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建立了无数的教会。新世纪里中国教会要做什么呢?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是教会信仰需要坚固,教会素质急待提高。在固本强身的同时,推广工人的神学培训;发掘潜能,大力开展文字事工;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的福音开拓,甚至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教等。在这许多的工作中,福音文字事工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近些年来,由于归信者的增多,越发显得牧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坚固信徒的最佳方法可能就是录音带和书籍了。正如有人所说:一个信徒拥有一位传道人是不可能的,一个信徒拥有一本书是有可能的;一个传道人同时在不同地方出现是不可能的,同样一本书同时在不同地方出现是有可能的;再好的讲道听过时间长了都会忘记,有一本真理教导的书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帮助……自古以来,解释圣经、阐明教义、对付异端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形成文字见诸报端。这也就是历代教会重视文字事工的原因所在。
我们奉为至宝的圣经,就是上帝所启示的最伟大的文字事工,若非上帝感动历代作者写下圣经,我们的信仰就没有标准和依据,圣经给整个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祝福是没法描述的;教会先贤中有的写下自己的读经亮光、事奉经历、牧会方法、灵修心得,有的著下教会历史、名人传记、神学论述、护教专文……如神学泰斗奥古斯丁,护教者游斯丁;如改教勇士马丁·路德,加尔文;如讲道王子司布真,解经王子坎伯·摩根;如来华宣教先驱马礼逊、米怜,等等。他们都留下方方面面的文字著作,成为宝贵的历史财富,为后世教会乃至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海外教会在文字事工上有辉煌的历史,近代以来更是群星璀璨,各放异彩。新教来华以后,在文字事工方面曾经盛极一时,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开初,西差会在华机构翻译出版了大量圣经,如马礼逊和米怜合译的《圣天神书》,麦都斯、郭实腊等合译的《新遗诏书》等,另外1890年后各差会又出版了文理、浅文理、官话三种版本的圣经(如1919年出版的官话和合本圣经,广为流传,沿用至今)。在出版圣经的同时,各差会也印刷发行了多种书籍、杂志、报刊。如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普天颂赞》等,上海中国主日学合会出版的《主日学合会月刊》、《福幼报》、《青年友》等,上海广协书局出版的《差会指南》等,这众多的出版物在建立中国教会方面功不可没,对中国教会自己的文字事工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许多中国人就是参照了西差会出版的圣经,来翻译新约全书的。如朱宝惠、赛兆祥合译的《新约全书》(1929年),王宣忱译的《新约全书》(1933年),吕振中译的《新约全书》(1946年),等等。西差会在华出版物呈林立之势,不仅惠及中国教会,而且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报纸、杂志的快速发展。
中国教会在个人著作方面,也颇有成就,从梁发的《劝世良言》到《王明道文库》(此名为后人所加),从贾玉铭的《圣经要义》到倪柝声的《属灵人》,从宋尚节的《日记》(现名为《灵历集光》)到张家坤的《活水》,都对中国教会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纵观教会历史,每个阶段都有人应时而起,穷毕生精力投入文字圣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他们都尽了自己的本分;我们今天会不会以各种借口推脱文字事工的责任,只给后世教会留下一纸空文呢?!
微 声 为福音文字工作者,现居中国大陆。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