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勇气与谦卑(下)
2015/5/29 16:29:34
读者:7162
■约翰·斯托得 魏启源、刘良淑译
生命季刊 第18期 2001年6月
 
 
谦卑
 
    可惜,定意要在讲台上一无所惧,可能会令我们变成刚愎自负。我们也许在大胆直言方面很成功,但却因着以自己的直言为傲而一败涂地。老实说,讲台对任何亚当之子都是危险之地,这“高高”之处分享了本来只属于神宝座所有的超卓地位(赛六1)。我们单独站在那里,众人的眼目全集中在我们身上;我们独自发言,众人静坐恭聆。如此曝光于众人之前,谁能不受虚荣所损?传道人最主要的职业危险,无疑是骄傲。它已经摧毁了许多人,令他们的事奉失去能力。
 
    它在有些人身上昭然若揭。这些人生性好出风头,把讲台当作表演的舞台。钟马田医生称他们为“讲台人,而非传道人”,这句形容很恰当,因为他们与职业演员不相上下。亨利·毕哲在耶鲁的第九次(一八七二年)演讲,以“讲章的制作”为题,他谈到“尼布甲尼撒式讲章”。他用这个不寻常的词汇,来形容“追求虚荣的传道人”大放厥辞的讲论,论他们其实是重复尼布甲尼撒的自夸∶“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毕哲接着说∶“神可能会将这些传道人赶去吃草一段时间,就像尼布甲尼撒一样,如果他们回来后能醒悟而谦卑的话。”这个比喻很有力。因为基本上骄傲有“猥亵”的成分在内,冒犯了基督徒对正经的感受,十分可厌。尼布甲尼撒的倾跌与复起,最值得注意的也许是∶他的骄傲造成疯狂,而当他谦卑下来,就再度恢复聪明。
 
    然而,有些传道人并不属尼布甲尼撒型,他们的骄傲不表现于大放厥辞,而更诡谲、更狡诈,甚至更变态。因为我们有可能外面表现出十分谦和的模样,内里却对人的称赞贪求无魇。在讲台上高举基督的那一刻;可能实际上正在求自己的荣耀;劝勉会众要颂赞神,甚至外面在带领他们颂赞,内心却可能窃窃希望他们会留一些颂赞给我们。我们需要和巴克斯特一样呼喊∶“这个骄傲的罪无时无刻不随伴!是个强横的暴君!是何等狡猾、诡诈、谄媚的敌人!”
 
    为了要让这个敌人现身,与它交战,胜过它;我想,最好且最正面的办法,是分析传道人的谦卑应当是甚么。
 
神的话
 
    首先,我们必须以谦卑来顺服神的话。换言之,我们必须坚拒试探,不避讳过时的圣经真理,不以自己追随时尚的想法来取代。“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箴十八2)。
 
    基督徒的谦卑,出发点为“心思的谦逊”(tapeinophrosune)。这与我们如何思想有关,无论是想到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因此乐意事奉他们[腓二34;彼前五5]),或是想到神(“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后者尤其重要。谦逊的心思并不是封闭或缺乏批判力的头脑,乃是承认自己的有限。它的立场是∶“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神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诗一三一1)。论到神的全知,它说∶“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诗一三九6。它并非反启蒙主义,也并非反智主义,只是一种谦卑、合理、严肃的认知,承认神的无穷无尽超过我们所能理解,他的思想、作法高过我们,正如天高过地一样(赛五十五8-9,除了他自己向我们启示之外,我们无从认识他,甚至“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林前一25。因此,若神的判断无法测度,他的踪迹无法寻觅,而我们却假设可以凭自己认识他,是何等可笑,更不用说我们可以指教他,或向他提供意见了(罗十一33-34)。所以我们无权违背他的启示,或批评他救恩的计画。诚然,从我们有限、堕落的思想来看,十字架的信息或许显得愚拙,我们甚至想建议另一些较合宜的拯救途径。但是神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并且定意要藉着福音的“愚拙”来拯救我们,其实那正是他的智慧(林前一18-25,参三18-20)。因此,我们的责任,是要尽心竭力,在我们自己与他人身上,“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5
 
    顺服神在基督里的启示之谦卑心思,在传道人身上如何表现出来?谦卑的传道人一方面避免按照自己的臆测在圣经之外加添甚么,一方面也避免按照自己的喜好缩减圣经内容。前者的表现方式为追求原意。有些传道人认为圣经太平淡,想用自己的活泼方式让它有新鲜感。有人则认为圣经极乏味,想用一点自己的作料来调味。他们总不愿意用它原来的样式,不断欲以自己聪明的想法来改进。但是,传道人的责任却非如此。我们应该维持“原意”,也就是要接纳古老的真理,同时力求以富创意的方式,用现代的话语重新述说,重新将它应用到现代的生活中。但是这一类合乎圣经的“创意”,不是新“发明”不合圣经的观念。我们也不致愚蠢或自负到一个地步,以为我们重新作的解释,与我们努力想要重新解释的神的话,有同样的权威。
 
    心思谦卑的传道人不但避免加添,也同样避免删减。他必须严拒为迎合现代口味而窜改经文;因为要使“它”更受欢迎,无异于要使“我们”更受欢迎,而这就是贪求名声。
 
    增添神的话是法利赛人的错,减少神的话则是撒都该人的错。耶稣对这两种人都予指责,他坚持神的话必须维持原状,不可加添或减少,不可强化或简化,它的权威是至高、自足的。教会里的现代法利赛人和现代撒都该人,任意窜改圣经,丢弃他们希望不要出现的,插入他们想要的,这些人应该注意听耶稣的指责。恐怕我们必须说,脱离历史圣经基督教的神学自由主义,含有某些自负的成份在内。因为任何人若不愿意顺服神的话语,所说的“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就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不服约束”(提前六3-4;多一9-10)。基督教传道人不是臆测者,可以随心所欲发明新教义;也不是编辑,可以修整他不满意的旧教义;而是管家,神的管家,将所托付给他的圣经真理,在神的家中忠心按时分粮;不可多,不可少,不可以别的东西取代。这种工作需要谦卑的心思。我们必须每天来到圣经之前,像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前一般,聆听他的话。
 
    潘霍华强调“静默”的必要,意思就是指这种“聆听”。他不是主张(像有些人以为的)教会应该放弃讲道,因它不能产生回应的行动,就失去了发言的权利。相反的,他所定罪的不是“传扬”的教会,而是“闲聊”的教会。他渴望教会在神的话面前肃敬静默。“教会的静默是静默于神的话之前。……教会在适当的静默之后发言,便是宣扬基督。”
 
    这种在神的启示之前存领受与渴望的态度,不仅是适当的,更是有结果的。因为,耶稣曾明明说,神将他的隐秘事向聪明通达人隐藏,向婴孩却显露出来——就是向谦卑、敞开心门追求真理的人显露(太十一25)。
 
基督的荣耀
 
    心思的谦卑要以动机的谦卑为伴。我们为甚么要讲道?要达到甚么目的?令我们坚持下去的因素是甚么?我恐怕很多时候我们的动机都出于自私。我们期望人的称许、赞扬。每个主日我们站在教堂门口,让耳朵饱飨恭维之语,有些会友似乎已经滥熟于说∶“牧师,您讲得真好!”“您今天真祝福了我的心!”当然,真诚的欣赏之辞会大大鼓舞丧气的牧师,但是肤浅的奉承,虚假的重复陈腔滥调(不论讲章真正的品质如何),不仅对传道人有损,也令神厌恶。我们应当劝会众为这传统悔改,在表达鼓励之时要善于分辨,避免浮滥。
 
    讲道的主要目的,是忠实地解释圣经,使它与生活相关,显明耶稣基督可以满足人一切的需要。真正的传道人是位见证人,不断为基督作见证。但是若缺乏谦卑,他不但做不到,也不愿这么做。邓尼(James Denney)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自己苏格兰教会的会议室中,悬了一面匾额∶“没有人能又为基督作见证,又为自己作见证;没有人能又宣扬自己的聪明,又宣扬基督拯救的大能”华生(John Watson),即“麦拉仁”(Ian Maclaren),畅销小说《在邦尼的石南灌木旁》(Beside the Bonnie Brier Bush)的作者,也写过十分类似的话∶“每一篇讲章最主要的效果,应该是揭示基督;而传道人最主要的艺术,是隐藏自己。”但传道人的目的不单在揭示基督;揭示他的目的在吸引人来走近他、接受他。因着这一点,华尔德(Ronald A. Ward)将他论讲道的书取名为《钦定圣礼》(Royal Sacrament)。他察觉到∶神话语的职事与圣礼的职事之间,有平行之处;他如此说∶“在圣餐中,我们传递饼和酒,信徒领受了基督;同理,在讲道时,我们传讲话语,信徒也领受了基督。”因此,圣餐与解经讲道两者都有外在的记号(饼和酒,或话语),与内在的属灵的恩典(凭信心接受基督)。
 
    用另外一种说法来讲这个真理,是∶“讲道的本质是个别的邂逅。”或者,至少其目的为促成邂逅。“然而,这个伟大的邂逅,不是传道人与会众相遇,乃是神与会众相遇。”米勒(Donald G. Miller)讲得更强烈。他根据富希士的格言“真正的讲道是真实的行为”而写道∶“唯在传道人与会众的两方邂逅为三方邂逅所取代(即神也成为其中一方)之时,才能算真正的讲道。”
 
    我发现自己完全同意这些说法。传道人最大的荣幸、最深的感动,就是在讲道之际,突然一种奇特的肃静临及会众;打瞌睡的人清醒了,咳嗽的人停止了,坐立不安的人静坐不动;没有一双眼睛或一颗心思在游荡;每一个人都在凝神注意,却不是注意讲员;讲员已经被遗忘,会众乃是与那位又真又活的神面对面,倾听他安静、微小的声音。葛理翰博士常常描写这种经历。记得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日,大伦敦区布道会结束的那天,我在西敏中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