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来信与回应
2022/4/20 4:51:28
读者:6320
■王兴华 任大立 刘传章
 
生命季刊 第18期 2001年6月
 
 
为了把《生命季刊》办得更好,季刊编辑部在总第17期季刊通讯中,就季刊的文章内容作了一个小小的问卷调查。许多读者作回应,对季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下面是回应总结:
 
读者对第一个问题“我最喜欢阅读的文章和对我灵命成长最有帮助的文章”的回应颇出乎季刊同工们的意料之外。读者回应中所喜爱的文章,不仅是一些可读性很强的见证性文章(如“生命见证”专栏中的文章:主啊,对你的意念,我说“是”、王明道太太在邯郸,拉撒路奶奶、神使我在夜间歌唱、归喀断札等),同时许多牧者写的被认为是“硬干粮”的文章也很受回应者喜爱,比如:生命的内室、传道人的属灵品格、谈灵命与使命、灵命与事奉、十字架福音与现代人、末世以利亚心志与能力的复兴、十架荫下、信仰就是活着、一个不信派的标本、认识主和为主所用──谈灵命与使命等。
 
在“我最喜欢的专栏”中,回应者的意见比较集中:生命见证、在祭坛上、教会生活、生命论坛、十字架与新世纪的福音使命等。许多回应者表示,他们特别喜欢每期封二的“祈祷文”和首页的“编者的话”。
 
读者对《生命季刊》应发扬的优点及应改进的地方也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大家盼望季刊继续坚持以圣经真理为基础的纯正信仰,继续注重生命的造就,多多刊登弟兄姊妹信主之后生命成长的见证文章,多多开展对“信仰之路”、“生命与生存”等实际问题的讨论,以引导基督徒在这个充满罪恶的时代,站稳脚跟。也有弟兄善意指出,个别文章的深度要进一步提高,要去掉其中的“宗教废话”。
 
季刊编者也就季刊的文章内容请教国内读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同工们发现,国内读者阅读《生命季刊》的认真程度及对季刊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海外的弟兄姊妹。他们盼望读到更多的捍卫真理和灵命造就的文章,也盼望季刊发表更多、更翔实的中国教会史料,及介绍西方基督教传统与历史的资料;也盼望多了解一些“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交流。
 
季刊编辑部感谢大家的回应,也将根据这些回应改进季刊的文章内容,以更好地服事弟兄姊妹。
 
读者与编者
 
季刊同工∶
 
感谢你们为主工作的辛劳,季刊在属灵的争战上是一份很有份量及深度的刊物。我个人从中有很大的收益,只是我个人是生活在美国,刚信主三年的一个普通的基督徒,各方面尚待造就,特别是我个人生命的信仰需要在人生中去实践,去体验神的带领,领受主的恩典,使自己的信心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和加强。也通过自己在家庭、工作、教会中身体力行去把自己的价值观、信仰观体现出来,使自己的生活在周围发光、做盐。但作为一个近40岁的中国人,那一片黄土地又在我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她的日益富强让我们感到高兴,但她在社会上的腐朽却让我们痛心;她的政府对信仰的逼迫使我却步。我想,每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都有这样的千千结。在此我有三个很实际的问题向贵刊请教∶
 
第一、我们这些选择了留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怎样能够将我们的信仰在我们居住的小区中实践出来,面对这样一个自称为90%人口信神的国家,如何爱我的邻居,向美国人传福音?
 
第二、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能长期坚持与国内有关联(指文化背景)的基督徒们进行交往、学习(而不是参观式的、讲学式的短宣),季刊有什么中介性的指南?
 
第三、针对北美生活、工作的特点,如何能够正确运用圣经原则(对不起,这个题目太大了,这是要我们一生去学习、实践的事)?你若以为太广,可以不答,但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这些方面的分享。
 
再次谢谢你们的辛劳,愿主的恩典常与你们同在,让季刊成为主的工具,让更多的人得到造就。
 
主内弟兄 王兴华敬上
2/17/01
 
 
编者答复
 
主内兴华弟兄:
 
谢谢您的来信。所提出的三个问题正是《生命季刊》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过去发表的文章中,已有不少文章是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季刊也将继续发表这一类文章,盼望会对您有帮助,也盼望有感动的弟兄姊妹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
 
最近,季刊同工在采访国内一位属灵长者时,就您所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向他请教,他语重心长地回答道:
 
“第一、在海外信主的留学生或新移民,首先要积极参与当地教会的事奉,积极对自己身边的华人传福音。我知道许多探亲的父母亲,在外边住上一年,受洗了,回国后就参加教会,向别人传,这是多好的事啊!第二、海外中国基督徒可以在回国探亲、出差时对自己的亲友传福音、作见证。如有机会在国内短期或长期在公司或高校中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参与国内福音事工的机会。因为在国内知识分子阶层中、高校中的福音事工,我们国内老一代的的信徒很难参与。如你们回来,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第三、海外的弟兄姊妹一定要在生命上成长,并抓紧时间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纯正的神学装备,才可以参与国内事工;否则的话,如果一个人自己连圣经真理尚不清楚,怎能传清楚、又怎能教导、服事别的人呢?所以,合乎圣经真理的纯正的神学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神藉着国内老一代神的仆人对我们的提醒,让我们不仅记在心里,也付诸于行动。至于具体的中介性的指导,盼望在今年 7 月召开的第五届海外中国基督徒灵命与使命退修研讨会后,给大家一个答案。愿主祝福您的事奉!
 
 
《生命季刊》编辑
 
 
读者与作者
 
主内尊敬的林慈信牧师、吕沛渊牧师:
 
最近读到你们在生命季刊第14期中发表的“归回圣经──给二十一世纪华人教会的紧急呼吁”,我衷心希望广大华人教会的牧者能群起响应,回转并归回圣经。
 
我是一个平信徒,我实实在在感受了“信徒身处属灵上的大饥荒中,灵命饥渴受饿发昏”的危机。充满知识的讲台不足够喂养饥饿的灵命,迎合潮流的时髦理论更不能解心灵里的干渴。我们的灵命不是得了昏睡的病,就是得了营养不良的病,脆弱的生命抵挡不住仇敌魔鬼的攻击,灵里的痛苦一言难尽。
 
我相信,主的话必须用生命去领受、去经历,而成为生命的一部份。传讲出去时用生命传递,羊群的生命才能有新供应,才会不饥渴。若在主的话上漏去一撇,错点一点,日后将会差之千里。
 
我也在想,生命之路是救主和每个信徒相伴而行的路,牧养长大的羊群不能靠别人一直喂养,羊群要具有主所赐的智慧、悟性,自己去分辨是非、真假和黑白。这分辨能力是从真理的根基上来的。所以信徒自己扎扎实实在主的话语上下工夫,也同样是绝不可少的。
 
唯求主怜悯他的群羊,洁净他的群羊,并亲自寻找、牧养他们。谢谢你们!
 
 
一平信徒
 
 
关于《传道人的属灵品格》一文的通信
 
一读者提问:
 
传道人的属灵品格》(见总第16期,2000年12月号)一文中,作者提出对中国传道人作定期生活补助,并供给他们小孩上学的费用……。我认为这种提法要慎重考虑。
 
1. 中国的“三自爱国”专门注意基督徒有没有与国外联系,特别是有没有接受国外的经济帮助。一发现,他们可以动用国家专政工具把基督徒抓起来、判刑等。多少基督徒和他们的家庭因此而受苦,所以很多老的大陆传道人是不会接受国外的资助的。从历史的教训,从国内的政治现实,资助问题,要慎重考虑。
 
2. 戴德生去中国传道,从来不要差会资助,只仰望神。
 
3. 如果美国每个州资助中国一个省的传道人,从经济上看,没有问题。但若真如此,是否中国将来还要来一次“自传自养”呢?
 
4. 美国传道人为什么不存在生活费用问题,他们小孩也要上学,是因为有外来资助吗?不知作者有没有调查过,浙江等地有许多传道人,神(不是人)是如何解决他们的这些问题的。
 
 
传道人的属灵品格》一文作者刘传章牧师答复如下:
 
关于支援大陆福音事工,意见应是分歧的。这与角度与立场有关。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正反都有理由,关于这一类的质问,笔者原不想作答。提问者可能不是要解释或找答案,而只是表达意见而已。但《生命季刊》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故在此略表浅见。笔者不是经常往国内走动者,所见所闻也是有限,但所见所闻,不能不说,不能不作。
 
我们非常关心国内信徒的安全问题,我们从不张扬我们在哪里工作。“读者”所关心的也是笔者所力倡的,中国教会要自传,自养。这是大前提。但是这个前提并不铲除在物质上蒙神赐福的基督徒,与在物质上缺乏的弟兄分享他们的福份。就像安提阿教会在物质上帮助耶路撒冷的教会一样(徒11:27-30)。保罗的教导也是如此(林后八章)。
 
 
现就所提出的问题,简单作答:
 
一、“三自”的专职基督徒有无与国外联系,笔者不是很清楚。笔者同意,也知道政治现实问题,所以我们非常谨慎。
 
二、戴德生曾说:“我若有千条生命,我愿意全给中国;我若有千镑英金,中国可全数支取。”戴德生靠神,我们也靠神,大陆的基督徒也靠神,我们只想把靠神得来的祝福与大陆的肢体分享。我们只想问:“爱中国的基督徒,爱中国人的中国海外基督徒在哪里?”将金钱、生命投向中国的中国基督徒在哪里?爱不只是言语,更是行动。
 
三、中国在二十年间(1980-2000)靠外商资助,在各大城市都有显着的更新面貌。同样的,如果“读者”的假设能实行,对中国教会目前的景况是一大助益。会不会养成依赖心,这全要看属灵的教导。我们海外的中国信徒,一般来说,年纪大一点的,过去都受过西方教会的恩惠。如今我们蒙神的赐福,我们不但不靠西方教会,我们反而以金钱资助西方的宣教士往国外宣教。在我们穷的时候,可以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相信这样的帮助是从神而来的,也是圣经的教导。但当神赐福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但不可以继续向人诈取,我们却要反哺报恩。
 
四、美国的传道人也有经济困难的,儿女不能上大学的也有,但美国的社会条件好,能得帮助的地方多。有些在美国的中国教会的传道人也接受美国教会的资助啊!这可是我们在美国的信徒的羞辱。在国内,读小学也要花钱,许多农村的传道人经济有很大的困难,孩子不能上学,这是笔者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的。有一位三十岁的姐妹,一个字不识。这样的人,据联合国九五年的统计,中国有超过二亿。我们看了不能不作点事儿。
 
走笔到此,笔者认为,“读者”的目的若是说这样资助,会引起迫害受苦,非常谢谢您的关心。我们会非常小心。
 
若是读者认为如此作不合乎真理,笔者不以为然。圣经的教导清楚地要我们顾念那些有需要的人。雅各说:“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各书:15-16)我们关心的是他们也能吃得饱,穿得暖。
 
若是担心中国教会会养成依赖心,那也大可不必。北美许多成熟的华人教会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笔者在此被“质疑”,就是因为这些曾受别人好处的人,听到自己的骨肉有需要,虽然不认识,但因是主内,是骨肉之亲,所以愿意资助,慷慨解囊。
 
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文盲问题,笔者不认为他一个人能做什么,但能帮助一两个小孩,十几个小孩,那么,那十几个小孩就不需要像那位三十岁的姐妹一样一字不识了。希望这事能众志成城。
 
笔者在文中讲述那一段,是要唤起海外中国基督徒,不要尽做美国梦,要记得在忧患中的弟兄姐妹,能慷解义囊,分享神在北美赐我们的丰裕。
 
关于文章出处的通信
 
季刊编辑弟兄:
 
你好。我是《生命季刊》的读者,很喜欢这本杂志。我觉得很多文章对我的生命和事奉帮助很大。
 
前几天收到今年的3月号(第17期),读完之后发现有一点疏漏。周小安弟兄的文章《十字架的印记》中有些段落应是引自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所着的Life Together,不过作者忘记在文章中注明是引用文献。今特将文中引用的部分及原著的英文版(Life Together, Copyright 1954, by Harper & Row Publishers)出处复印附上(请参阅附页),请你提醒作者:附页1所标部分应是引自附页3的所标部分;附页2的所标部分应是引自附页4,5的所标部分。
 
希望作者引起重视,在以后的作品中避免这种疏忽。好让我们的服事不但建立弟兄姊妹,也蒙神悦纳。
 
 
愿主祝福你们的工作。
 
任大立
北约国语宣道会,多伦多
2001年4月30日
 
 
作者回应
 
生命季刊》编辑:
 
我在《生命季刊》总第17期上发表《十字架的印记》一文,该文原为证道讲章,后修改成文。发表前我几乎未想到应将参考文献和引文及出处补上,实为疏漏。承蒙贵刊转告一读者来信,指出我的文章中有几个段落引自潘霍华《团契生活》一书。我完全接受。特在此将所有参考文献和引文及出处全部补上,以示改正,并在以后作品中努力避免这种疏忽:
 
1. 文章开始的四段说到四个表记,参阅:潘迪科着,许丽明译,《门徒的真义》,(亚洲归主协会香港分会,1981年版)页37-40。
 
2. 第一节第7-9三个自然段,参阅:海波斯、韦金斯合着,刘良淑译,《舍己—生命尊贵的秘诀》,(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年版)页105-107。
 
3. 第一节第10-11两段和第二节第6-7两段均引自:潘霍华着,邓君明译,《团契生活》,(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页95-96;109-110。
 
4. 第三节第7-9三段,参阅《各房靠他联络的合适—教会生活的认识与操练》,页181-183。
 
    同沐主恩!
周小安
2001年5月12日
 
 
来自祖国的心声
 
来信一
 
生命季刊的弟兄姐妹:
 
主内平安!
 
我是中国大陆XX省的一位主内姐妹,感谢神藉着电脑网络让我虽然与你们相隔千山万水,却仍然可以及时地看到《生命季刊》。
 
最近在网上看到新近出版的《生命季刊》,里面有李信源弟兄的文章《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近作评析》,对中国基督教界的官方发言人丁光训主教的某些观点予以批评。我非常赞同作者的意见。我把作者发表的两篇文章及另外一篇《我们为什么要退学?——金陵协和神学院三位同学的声明》都复制好几份,分给别的弟兄姐妹看,让他们能对丁光训及三自教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其实早在九八年第十期的《天风》杂志上就刊登了丁主教的一篇文章,名曰《信怎样一位上帝》,其中的许多观点,说老实话,在灵里我是不能阿门的。诸如“……爱是上帝最重要的属性,是宇宙最重要的真理。……是这个爱促使上帝愿意把他的整个创造不休止地推向完全。历史最后的最后将会怎样,《圣经》没有要我们多烦心,耶稣也没有什么明确的预告,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就是爱,这就够了。根据上帝是爱的信念,我们不可能相信,到最后,善与恶同归于尽,是与非同归于尽,无辜的婴孩与杀人魔王同归于尽。我们可以肯定,历史的最后不可能是一切毁坏,只可能是爱和恩的完成和胜利,只可能看到整个宇宙最后成为真善美和信望爱的实现。”作者片面强调神是爱,很少触及神的公义,甚至否认世人都犯了罪,都陷在罪恶之中,都该受刑罚这样一个事实。作者用“仇视人类、残暴不堪”来代替神的公义,说既然神是慈爱的,就不会忍心消灭他所创造的人类,却只字不提人的灭亡是人犯罪的结果,是人罪有应得。
 
到了九九年,《天风》杂志更是以宣传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会议精神及刚出版的《丁光训文集》为己任,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这些内容。仅以九九年第一期为例,介绍会议精神及围绕丁主教的神学思想展开讨论的文章就有七篇,在47页的天风上占去10页,还不包括刊登在扉页和封底上的图片新闻以及丁光训本人的一篇文章《上帝是爱》。紧接着丁主教的神学思想,九九年第二期上发表一篇沈靖的《上帝就是爱》,文章说:“丁光训主教不久前在全国两会本届第二次全委会会议上作了一个重要发言,发言中他提出了一个神学观点:爱是上帝的第一属性(见本刊本期《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一文)。上帝的属性是神学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上帝的属性很多,哪一样是第一位的呢?丁主教提出来,是爱。爱是上帝的第一属性。爱是上帝第一属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神学观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主耶稣所传的福音的实质;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的宗教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宗教为什么会矛盾冲突。……圣洁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上帝是圣洁的。圣洁就是无罪。上帝自己是无罪的、圣洁的,他也要求我们人圣洁无罪。人有罪,就要靠着上帝的救恩从有罪变为无罪。但,如果我们强调圣洁,忽略爱,我们的信仰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作者似乎认为,爱与圣洁是不能同时讲的,讲了爱就不能强调圣洁,强调圣洁就是忽略了神对人类的爱。
 
于1998年11月在济南召开的全国两会,在《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中强调中国的神学思想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不知道,有一天,如果中国像今天的前苏联和南斯拉夫一样,反对党上台执政,变成资本主义社会,那现在建立起来的神学思想岂不是又要重新加以更改?如果对于圣经的认识还要与政治相适应,那一千多年前的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一定不适合今天的中国信徒。
 
作为中国基督教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天风》杂志,不提神学思想要与圣经的主题相一致,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神学思想的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作为一名基督徒,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诚然,我们要做好公民,但基督徒都知道,圣经的教训、其道德标准远超人间的法律,对于政府要求的但与圣经内容相抵触的,我们也只能按使徒行传五章二十九节的原则来处理:“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但在《天风》中那些代表中国基督教界的重要人物的表态却是赤裸裸地在向人表忠心,而不是在向神委身。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在江苏省政协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言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是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既无可推诿也当之无愧。……我作为多年的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认识客观世界,也要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同大家一起,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尽上自己的本分。”(见九九年第十期)上海基督教协会的负责人曹圣洁在《天风》九九年第五期中发表文章说:“记得,当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任市委书记时,他曾召集宗教界与各区县负责同志一起开会。在那次会上,他谈到外国许多科学家信宗教,说明不能把宗教等同于迷信、落后。此次再听江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讲话,更体会他不仅一贯重视宗教工作,且对宗教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这是我们宗教界莫大的幸福。我们一定不辜负江主席的期望,尽好我们的责任,使基督教在祖国大地上为人民作出更多贡献。”从中我们似乎看到文革的余毒还在发挥着功效。在曹圣洁发表的《聆听江泽民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讲话》一文中,提到“江泽民”、“总书记”或“江主席”的达十四次之多,提到“上帝”只有一次,而主耶稣的名字却一次也没有提及。
 
三自教会一方面说要展开对神学思想建设的讨论,可另一方面,当有人提出与他们不同的观点时,他们的大帽子就压过来了。在九九年第六期的《天风》上,有阚保平的《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关键》一文。文中说:“我们的责任不是把过去西方传教士的神学理解搬到今天来,而是要在我们的处境中来理解上帝给我们的启示。这就要求我们的神学思想能够适应中国处境的要求。……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三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思想解放。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基督既然释放了我们,我们从此就可以自由地思想,使我们的思想可以自由地在真理中翱翔,它不再被任何人为的界限所限制,也不再被任何形式的陋习所辖制。……”可就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又说:“我们今天所说的爱国必然是特指爱社会主义的中国。一种超政治的爱国,或只爱中国而不包含任何政治见解在内的廉洁事实上都是一种欺骗。如果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持否定态度,为什么一定要在爱国的内容中排除这个现状的政治特点呢?更何况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正在从事的一项关系到中国的命运的积极事业。”
 
我只是认为,如果一个平信徒这样说说,并非是什么大事。可是以上提到的这些人,他们在中国基督教界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所带来的影响远非平信徒所能比的。金陵神学院的赵志恩长老在九九年第三期的《天风》杂志上撰文说:“我们不但要了解和学习丁主教的神学思想,更应以他老人家为我们的楷模,他是我们中国教牧人员自身建设的楷模。”真不知道,一个基督徒究竟是应该了解和学习圣经的神学思想呢,还是要了解和学习丁主教的神学思想;究竟是应该以主耶稣为我们的楷模呢,还是要以“他老人家”为我们的楷模?
 
以上仅是我读过李信源弟兄的文章后,心里产生的一些感受。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工同道批评指教。
 
感谢生命季刊的各位同工同道,给我们带来内容丰富的灵性之粮。愿主更加重用你们,行出更大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联系,还不知它是否能平安地到达你们的手中。求神保守这一切。
 
主内姐妹       XXX 敬上
 
 
来信二
 
李信源弟兄:
 
主内平安!
 
小使女在《天风》上读到了丁光训的文章,丁光训的意思是,你可以坚持“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众人受死”的基本信仰,但同时你也可以坚持“不信基督的人最后也会享受永生”的神学思想。这就是“适当地分开”。据丁光训说,这个“适当分开”是“三自爱国运动最近十年间“在神学研究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圣灵对教会的引领”(见丁光训∶《调整神学思想的难免和必然》,《天风》2000年3月号)。
 
他还认为:启示不是只从耶稣基督一条线上来的,还可以从别的路线上来。小使女被他的神学思想弄得有些糊涂。难道人类还有别的出路吗?圣经告诉我们,天下人间没有别的名,唯有耶稣是救赎主。
 
小使女是96年信耶稣的,98年9月在教堂受洗。我们这里是个山区小县城,信耶稣的大多是老年妇女,青年人很少。因为我算年纪轻的,从99年12月起小使女被起用,走上了讲台。但小使女深知是多么的不配,在灵性上是多么的稚嫩。
 
小使女也曾极力追求圣经,努力为主作见证,不顾家人反对到乡下传福音。
 
小使女所在的教会是我们县城唯一的一间三自会领导下的教会。当初小使女来到这个县城唯一的教会堂,看到是房屋破旧和秩序混乱不堪。所幸的是有神的带领,小使女从此决志信了耶稣。没想到的是三自会的教会堂这么破旧,心灵的殿更是混乱不堪。三天两天有人在会堂里吵架。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有一大帮的人脱离了三自会,有十几个人到一个家庭中去聚会,并且蒙头。在我县城来说,三自会领导是不允许他们脱离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去私自聚会的,三自会的领导也在教堂上多次告诫弟兄姐妹不要去蒙头教。然而还是不断地有人悄悄地去蒙头教。有许多老姐妹说蒙头教是邪教,叫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要受骗上当。可是小使女曾去听过几堂课,他们读的是圣经,努力追求圣经,这些正是小使女想往的。若不是他们认为三自会是大淫妇(这点小使女不敢这么认为),他们说不能过圣诞节,小使女倒很想去那里聚会。
 
去年的5月份,平时常常来约小使女一起做主工的两个姐妹,她们也悄悄地离开了三自会,去了蒙头会。
 
至此小使女越发感受到走天路的孤单。甚至有信不下去的想法。2000年4月份又是看到三自会的带头人丁光训先生的文章更是迷惘。
 
所幸上帝恩待小使女,在小使女绝望的时候看到了李弟兄的文章。
 
但小使女的灵性仍是极其软弱。请帮助小使女吧。也请为我这不配的小使女祷告吧。
 
 
愿上帝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