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顺服
文/何春勋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以弗所书5:22-6:9
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是一个光明的人,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是一个有智能的人。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是一个顺服的人。5:21节说: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保罗把顺服跟敬畏连在一起。敬畏基督是指人心的态度,基督徒都要明白我们礼拜天到教会敬拜神,平时也要有敬虔的生活,而敬虔的生活的动力就是要有敬畏神的心。
敬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谦卑,因为谦卑常常是跟顺服连在一起。所以一个人有敬畏神的心,他就会谦卑,人谦卑就会有顺服的表现。圣经中许多属灵的伟人都有这个共同点,他们以敬畏的心来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也惊讶神的伟大,就谦卑下来顺服神。举几个新约圣经中谦卑的例子:
耶稣的门徒彼得离开耶稣的布道行程,跑回去海边打鱼,一条都没捞到,主耶稣来找他让他满载而归,彼得看见是主,就羞愧地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使徒保罗传福音亲手建立许多外邦人的教会,但他一点不自夸,告诉以弗所教会说:“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3:8)。
有一个百夫长派人去求耶稣来医治他的仆人,他要他的差役对耶稣说:“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路7:6)。施洗约翰告诉众人说:“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路3:16)。我们看这些人都有敬畏的心来面对耶稣,他们都成为谦卑顺服的人,也都成为主所使用的器皿。
在使徒行传9:31描写当时的教会“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可见教会越敬畏主,大家就越谦卑服事,教会的人数就越增多。因为有敬畏的心,才会生出真实虔诚的敬拜。而真实敬虔的信仰所带出来的彼此顺服,就是敬虔生活的表现,也是教会最好的见证。
在基督教历史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记载,是两个人坚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故事,马丁路得坚持圣餐礼所用的杯和饼就是真实耶稣的血和身体,有真实的能力。但是另一位宗教改革领袖慈运理则认为领用这个杯和饼只是象征性代表基督,是纪念主为我们的罪受死,这是耶稣亲自设立的礼仪。这两位就在这个枝节上争持不下,两个人都引经据典,谁也都不肯让步。当时德国的黑森亲王就在马尔堡开了一个协调会,希望能解决这个冲突,慈运理人比较温和,但是马丁路德脾气非常倔强,就是不同意慈运理的观念。路德最后在桌上留下一句话,这是我的身体,然后拂袖而去。
有一天,慈运理到郊外散心,为这件事祷告,忽然看到对面山壁小路上有两只山羊,一只要往上走,一只往下去;因为路很窄,两只羊面对面停了下来,僵持了一阵子,好像都在等对方先让路,又摆好姿势好像要打架。忽然在上面的那一只不知为什么弯下腿来,匍匐在地上,慈运理正觉得奇怪,只见在下那一只不慌不忙踏着对方的背走过去,然后另一只也站起来,慢慢的走下山去。慈运理终于明白那是神给他的答案,也就欢欢喜喜的回家去。虽然终究路德和他的观念没有办法合一,但是那些主张并不会影响神的救恩,后来信义宗和其它的宗派也没有因为这一个礼仪上的观点而否认彼此,神让这个不同的认定事件继续存在,却突显出教会彼此顺服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到底我们要怎么彼此顺服呢?在哪些方面彼此顺服呢?保罗举出四个代表性的关系来说明。夫妻之间,基督与教会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主人与仆人之间。
如果只讲单方面的顺服是不公平的,彼此顺服是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对方的人格,承认对方的权利,顾到对方的感受,这就是顺服。顺服不是乡愿(趋炎附势),不是姑息,也不是惧怕。彼此顺服,一方面是顺服,而另一方面就是爱,所以彼此顺服就是爱与顺服。我们来看第一个夫妻之间的彼此顺服。
22-25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祂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28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
这一段经文最常在婚礼上被引用来说明夫妻之间的关系;既然说彼此顺服,为何单单强调妻子要顺服丈夫?既然圣经中提到彼此相爱,又为何只强调丈夫要爱妻子?我们发现真实生活中大都是反过来的,好像丈夫比较顺服妻子,妻子比较爱丈夫的情况多一些。
重点是夫妻要彼此顺服,要彼此相爱,以弗所书这里说的是真理,对夫妻婚姻真正有用,今天这个社会讲求男女平等,很多人认为丈夫是妻子的头这句话违反平权,很不公平,已经过时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对于这一段经文的真正内涵需要作一些解释:首先,神先造了亚当,然后为亚当造一个配偶,目的是在生活工作在灵性上帮助他。但是夏娃并不是配角,是神为男主角所预备的女主角,本来他们就是平等的。第二,神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有人认为女人出于男人,所以比男人低一等。但是肋骨这个字的字根与旁边有关。当时如果神用男人的脚趾骨造了女人,那女人是不是就被踩在男人脚下呢?如果神是用男人的一小片头盖骨造了女人,那女人是不是就站在男人头顶上了呢?但是神只是用男人胸旁的肋骨造了女人,使他们二人平等相待。神是用男人最贴近心脏的肋骨造了女人,使她成为丈夫的心上人。你觉得起初神造人是不是用心良苦?第三,亚当称他的妻子为“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所以,在圣经中的“骨肉之亲”指的是夫妻,不是父母或兄弟姊妹或其它人。当男女相爱要结婚时,圣经说“男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却没有说女人要离开父母,与丈夫联合。这一点很有意思,可以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现在老人住女儿女婿家的多还是住儿子媳妇家的多?最后一点,起初亚当夏娃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祂的意思就是夫妻在肉体上,在心灵上是赤露敞开、毫无隔阂的。理想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彼此坦诚,没有隐私的。但是后来罪恶进入了世界,夫妻关系也直线下降。追根究底是“罪”使得今天世界上许多的婚姻关系都陷在水深火热之中。
圣经教导基督徒婚姻之道乃是“爱与顺服”,就是说:丈夫要懂得爱,妻子要愿意顺服,反过来也是一样。所以圣经的教导是平衡的,保罗一方面要求妻子要顺服丈夫,但也提醒丈夫要爱妻子。圣经有很多这样的教导: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彼前3:1)因此,“顺服”是妻子改进夫妻关系的最佳渠道。
丈夫很容易忽略妻子对爱的需求,所以作丈夫的要多去了解女人的心理,多多爱妻子。彼得前书3:7说:“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与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丈夫要好好的保养顾惜妻子,以耶稣舍己为榜样。一个爱妻子敬重妻子的丈夫,他的妻子一定是衷心顺服他的。因此,“爱”是丈夫改善夫妻关系的最好方法。
有人以为丈夫是妻子的头,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脖子,可以控制头部。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丈夫是头,其实妻子并不卑贱低下,妻子是丈夫的荣耀(林前11:7),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箴12:4)请问冠冕要戴在那里?所以当我们说夫妻要彼此顺服的时候,不是糊里糊涂,茫然无知的,而是有圣经所说的顺序和内涵。
妻子在爱中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丈夫在顺服中爱自己的妻子,甚至为她舍己。再说一次,妻子在爱中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丈夫在顺服中爱自己的妻子,甚至为她舍己。
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教会与基督之间的顺服,基督是教会的头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基督保养顾惜教会,用水借道把教会洗净作荣耀的教会。教会要顺服基督。这里说的很清楚,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不是顺服教会,基督是爱教会,基督为教会作了很多,甚至为教会舍己。对教会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顺服基督。因为只有顺服基督才能把“基督是主”见证出来。启示录中的七个教会,第一个被提出来的就是以弗所教会,他们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当教会灰心退后,渐渐失去对主的爱心,顺服的心跟着就失去了。(未完待续)
顺服与蒙福
文/何春勋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第三个是父母儿女之间的顺服。经文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作儿女要听从父母,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要“在主里”听从,这是什么意思?在主里听从父母,意思就是说父母的教导和管教必然是合乎基督耶稣的教导和旨意。这是理所当然的,换句话说,孩子要听从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所以从儿女的角度,顺服就是在主里听从。父母叫你去做坏事去犯罪,当然可以不听从,因为那肯定不是在主里。
这里说在主里听从父母,表示说你应该把你的孩子带到主的面前,让他们认识耶稣,让他们接触圣经,知道主的教导和真理是什么。让他们知道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有福气的。这是圣经说的,所以要让他们学会祷告,去读圣经,认识真理。
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来说,保罗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教养儿女是单单父亲的责任吗?保罗把父亲挑出来,表示多半作父亲的忙于工作或是生活,对于儿女关怀了解都缺乏,以至于引起父亲跟儿女之间的隔阂,儿女心怀怒气,跟父亲之间不愉快甚至对立,很多时候是因为父亲不明白实际的问题,不了解儿女的心理和他们的打算,又常常对儿女失去信用造成的。
这里所说惹儿女的怒气,会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怒气成长,结果是很可怕的。我们知道马丁路德脾气很倔强,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自己作过这样的见证:因为他的父亲管教太严格,老是骂他,关系弄得很不好,结果路德后来自己承认在他祷告的时候,“我们在天上的父”这句话很难说出口,因为“父亲”这个字在他心中留下很大的伤痕和痛苦的回忆。
Fox News的主播Eric Bollings因为性丑闻被炒鱿鱼,这样的事情来的太快太大,让他的家庭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么多年的名誉一夜之间一败涂地,也让他十九岁正读大学的儿子气到无法承受,就自杀了。请问大家,怎样才不会惹儿女的气让他们失了志气?怎么样儿女才会听话呢?这真的很重要吗?
旧约列王时代耶利米是南国犹大的的先知,有一天上帝叫他请一家人喝酒,耶利米并不认识这家人。在耶利米书35:2-10,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去见利甲族的人,和他们说话,领他们进入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给他们酒喝。我就将哈巴洗尼雅的孙子雅利米雅的儿子雅撒尼亚和他弟兄,并他众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领到耶和华的殿,进入神人伊基大利的儿子哈难众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领的屋子旁边,在沙龙之子把门的玛西雅屋子以上。于是我在利甲族人面前设摆盛满酒的碗和杯,对他们说:请你们喝酒。
他们却说:我们不喝酒;因为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曾吩咐我们说: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凡我们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所吩咐我们的话,我们都听从了。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也不盖房居住,也没有葡萄园、田地,和种子,但住帐棚,听从我们先祖约拿达的话,照他所吩咐我们的去行。
在列王纪下10:23纪载,利甲族的先祖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是北国以色列人中一个力守正道的领袖,不喝酒,不盖房屋,不撒种,也不栽种葡萄园,坚决反对敬拜巴力偶像,终年住在帐棚里,270年后他的子孙仍然遵从他的命令。270年是多久以前?今天往前推270年那是清朝乾隆皇帝十二年,这中间经过了多少年代,环境有多么大的变迁,但他们的家训没变过,所有的子孙想必承受了许多的引诱和同侪压力,但是他们完全遵守着祖先所立的规矩,这是真正的“听话”,实在太难得了。
耶和华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看重,所以特别要耶利米先知用这一个例子来警告以色列人,也提醒后代的人,耶利米书35:16,19“利甲的儿子约拿达的子孙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们的命,这百姓却没有听从我!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利甲的儿子约拿达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约拿达的子孙因为听从父母的话,两三百年之间他们一直受到神的祝福,也可以一直侍立在神的面前。今天的孩子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往西,不要说能听话多少年,就是连听几分钟都不要听,就算听了也不在乎。现在的情况是父母听孩子的话。不是孩子听父母的话;但是圣经告诉我们教养孩子,每个父母有绝对的责任。
前几天有一个报导,说台湾有一对夫妻,他们让他们的孩子爱怎样就怎样,他们有个五岁的女儿,有一天让她光着全身一丝不挂坐在台北地铁站出口玩耍,过路的人看不下去,就上前去要求女孩的妈妈给她把衣服穿上,你猜她妈妈怎么说?她说这是她女儿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她,她爸爸在旁边更说“尊重”才是教育的真谛,还说不要拿大人僵化跟有色的眼光去看待她。这什么跟什么?真是颠倒是非,破坏道德伦理,莫此为甚!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连孔子到七十岁才敢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有分寸,他知道规矩,他尊重别人,他有廉耻之心。利甲族人270年遵守祖先的遗训不打折扣,他们确实是蒙福的。神的话语一点不错,我们要把圣经教训好好的教导我们的孩子,就是到老不偏离,要让他们也能传承下去。
最后一个主人与仆人之间的顺服关系,作仆人的要用诚实的心听从主人,好像听从基督,要从心里甘心事奉。作主人的待仆人要合理,不要威吓他们,天上的主并不偏待人。
这里说主人仆人,运用在今天是老板和员工,长官和下属,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这里似乎有一个阶级的区别,一个在高位,一个在低位。彼此顺服在这的用法是,在低位的要用诚实的心去听从。好象基督徒听从基督一样;在下面做事的要从心里甘心主动的事奉,不是心不甘情不愿在牢骚中被动的去作事情。
在上位的对待下属要合理,不要滥用威权,不要偏心或作不合理的要求。现在世界各地常常出现种族歧视的现象,不论个人学习、在单位上班、在外旅游,因为语言习惯和思想的关系,被欺负的情况层出不穷,这都不合乎圣经的真理。
我们总结,彼此顺服不是只有用在教会里面,基督徒在家庭、在生活、在工作、在学习、在各种场合机会,都可以见证出顺服的态度和行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为什么会那么混乱,就是因为大家都用恨、怀疑和敌对来对待对方。反过来说,如果都能学习彼此顺服,彼此尊重,相信这个世界就有机会变好。上帝不偏待人,祂管教基督徒当然也管教非基督徒,我们怎么样对待别人,主就怎样对待我们。爱与顺服是一体的两面,饶恕,关怀,爱心,怜悯都是我们要去学习、去养成、去经历的。
何春勋 牧师,来自台湾,现在北美牧会。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