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找回失去的爱心
2015/7/8 10:40:57
读者:7449
■群羊
生命季刊 第20期 2001年12月
   
 
编者按:《生命季刊》总第16期(2000年12月号)发表了小羊的文章“信仰之路”,许多教会和团契的弟兄姊妹展开了关于我们的“信仰之路”的讨论。本期刊出的是芝加哥城北华人基督教会Gurnee团契及东岸一间教会的讨论纪要。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2:4, 2:5)
 
    本教会分三组开展了“信仰之路”的讨论。三组的讨论题目各有不同。
 
一、“小羊组”
 
    第一组是“小羊组”,所讨论的题目是:
 
    我如何能成为一个基督徒?
 
    我应如何突破自己的灵命现状?
 
    教会应如何看待、吸纳我?
 
    小羊组发言记录如下:
 
福音朋友:听了小羊的见证,觉得很有触动。教会是神的家,我到这个教会的时间并不长,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大家都很友爱,对我很关心。而且教会有几件事对我特别有吸引力。比如∶专题讲座,传讲神的道理,福音聚会,划船活动等等。我来美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教会里这种爱的感觉给我印象很深,而且促使我转变。记得我刚来教会是为了陪我太太,我并不参加聚会而在外面,渐渐地我被聚会的内容吸引了,所以现在基本上每个主日都来参加。我参加教会聚会后,心情很好,不像一直在家里看书觉得很无聊。我希望教会能多提供一些属灵的知识。因为我们大陆来的人,有根深蒂固的无神论思想,还需要逐步改变。
 
姊妹 1∶我来美国时间也不长,但感觉教会就像家一样。我们教会在传福音的事情上要渐进,连续,在内容上要吸引人。而且要更有热心与组织。我姐姐在新加坡,她是福音朋友,当地教会在向她传福音时,定时定人,我姐姐很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所以这方面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
 
弟兄 1∶小羊提到在学校传福音很热情,但这种热情随着环境改变逐渐变冷漠。我觉得我们除了在起初的爱心上有问题以外,还要注意方法,对像的变化。在学校传福音的对像是学生,容易集中,且年轻人较容易接受神的话语。而现在传福音的对像主要是社会上的人,难度一定增大。我们要相应采取更灵活的办法把福音传出去。
 
姊妹2∶我在纽约亦参加过教会。相比而言,我们的教会虽然小,但有种家的感觉。虽然我受浸不久,但总在得到神的供应。我们教会没有专职的牧师,但在安排服事上很有章法,但我们在传福音的事上,分工不够明确,力度不够大。
 
姊妹3∶我受浸有好几年了,感觉蒙恩很多。起先弟兄向我们传福音时教我如何祷告,把神的话告诉我。但开始时我并不信,但弟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的生命有大的改变,成了相信神的人了。但受浸后,灵命上的成长亦不是一帆风顺的,前面的弟兄手把手的扶持我,使我克服自己的软弱。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弟兄来扶持软弱的弟兄姊妹,把迷失的羔羊找回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使软弱的弟兄姐妹刚强,其重要性不亚于传福音的工作。另外,我们在培灵学习特别是专题学习的事上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弟兄2∶小羊的见证,实在道出我们教会的一些问题,传福音不热情,祷告聚会不正常,信息亦不够丰富。但我觉得小羊的看法,亦反映出我们基督徒的问题。就是开始都很热心,逐渐就随着生活与工作环境而改变。教会的事关心少了,自己的事关心多了。这是我们每个基督徒要深深检讨的。包括小羊在内的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亏欠教会什么,而不是过多的问教会亏欠我们什么。在祷告的事上,在传福音的事上,多想想,我可以为教会做什么,而不是等教会来安排我做什么。
 
二、“中羊组”
 
    第二组是“中羊组”,所讨论的题目是:
 
    1. 小羊姊妹属灵的经历是不是我的心路历程?
 
    2. 小羊姊妹的困惑是不是我/我们面临的问题?
 
    3. 我应如何突破自己的属灵现状?
 
    “中羊组”讨论结果综述如下:
 
    目前的灵命现状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爱心就逐渐冷淡而趋妥协,在信仰道路上挣扎,在五子登科的追求中流离。
 
    灵命越来越弱,只想洁身自好。
 
    困惑,麻木,但不想改变。
 
    因为生活富裕安逸,口头上的事奉比行动上的事奉来得多。
 
    读经,祷告内容重复,觉得没有新鲜感。
 
    因为信心不够坚定,常会被世界上发生的事所迷惑,所左右。
 
    如何走出困境:
 
    必须随时保持和神的关系,把信主放在日常生活的第一位。
 
    不可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圣经和信仰。
 
    当遇到问题或困惑时,我们的心要转向主,从主那里求得答案,让主带领我们。
 
    自己要追求,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主,不能被动地接受刺激。
 
    教会牧羊人的正确引导也很重要。
 
    教会在形式,内容上可以多下点工夫,在讲经时多提些建议。
 
    教会也应重视特殊的需要,不能牵强。
 
    建议∶
 
    以后别的教会有好的布道活动,可以组织大家去或通知大家。
 
    注意收集自己的见证,每个人都有灵里感动的时候,每个人也有内心挣扎的时候,如果大家能自由分享这一切,就会彼此扶持,看到更多的希望,有更多的感动。
 
    建议在网站上开辟“姐妹园地”和“我们的困惑与挣扎”这两个专栏。“姐妹园地”专门收集姐妹们的见证。“我们的困惑与挣扎”也可由大家自由发表在灵命追求中的问题,然后兄弟姐妹可以讨论。
 
三、年长组
 
    第三组是年长组,他们关注的问题是:
 
    我们是不是“问题教会”?
 
    教会是否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我在教会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我们如何关怀中国大陆?
 
    一、我们是不是问题教会?一致结论∶基本上和大体上不是问题教会。因为弟兄们很同心,若不同心的话,教会就会出大问题。
 
    二、我们教会有没有问题?一定找得到问题,比如我们包容性不够大。
 
    如何解决呢?我们要使教会“来者不拒,宾至如归,有教无类”。不要给人有被排斥感,更不可制造“二等”会友,因为我们每个人背景不同,环境不同,教育水平也不同,需要彼此包容,彼此扶持。教会不应停留在高尚区,要向外扩展。没有一个教会是完全的,我们也不例外。例如∶我们比较封闭,有时我们也可请他人来这里讲道。
 
    不要太注重道理知识,要多多祷告,注重神的同在。
 
    我们彼此关心、看望年长圣徒不够。我们要发动年长照顾年长,彼此互相打电话,关心软弱的,而且互相代祷。从这个月开始,一月一次有年长团聚,可以因需要而增加。
 
    三、我们可以在教会中扮演何种角色?
 
    一致结论∶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许多已过七十,我们的身体,能力,多方面都很有限,但我们可以为教会祷告,若有特别需要,我们会捐上财物。
 
    四、我们如何关怀中国大陆?一致结论∶能做的很有限,但我们可以祷告,送属灵刊物(像生命季刊等)给国内的弟兄姊妹。
 
总结
 
    在过去的二个主日的聚会,我们就“小羊”提出的问题“找回起初的爱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11月4日的交通中弟兄姊妹分组进行了交通。大家总的感觉是我们都爱教会,受教会生活的吸引。但我们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教会及弟兄姊妹所遇到的一些挑战。针对这一些挑战,11月11日主日上午我们集中交通了“我能做什么?”和“我们应如何往前?”这两个题目。以下是讨论的总结∶
 
    一、我能做什么?
 
    坚持传福音,见证主。
 
    建立祷告生活(为家庭,教会,他人,朋友,国家,全世界祷告)。
 
    养成读经的习惯,不断追求主话。
 
    唱诗赞美经历主。
 
    不可停止聚会(特别需要参加主日聚会)。
 
    需要不断加强、调整与主的关系。
 
    积极参加教会服事(文字,饼杯,清洁,书房,青少年,儿童,财物等)。
 
    彼此相爱,互相劝勉,关心他人(电话,探访)。
 
    与属灵同伴一同追求,一起走跟随主的道路。
 
    在神的爱和光中教育子女。
 
    二、我们应如何往前?
 
    极需帮助弟兄姊妹增加属灵的胃口。
 
    加强聚会的属灵内容,保持聚会方法的灵活性。
 
    提供属灵食粮(教会网站,属灵书报,参加特会)。
 
    帮助弟兄姊妹加入教会各项服事,让肢体各尽其职,在爱中建立基督的身体。
 
    在讨论中,弟兄姊妹们都有一个很宝贝的感觉,主动问:“我能做什么?”和“我能为教会做什么?”请弟兄姊妹为以上事项祷告。愿主感动我们,带领我们经历他,靠着主的恩典和能力,来复兴我们的灵命,重拾失去的爱心,一同在主里成长。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