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致读者
2018/6/27 12:14:56
读者:2175
■编者

生命与信仰  第33期 2017年10月

致读者

文/编者

《生命与信仰》第33期

在无神论教育占统治地位的大学校园里,很难有基督教信仰的立足之地。四九年以来的清华大学可能更是如此。但尊重历史的人会发现,早期的清华与基督教信仰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愿意了解这种联系的读者,请不要错过“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学堂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先生是基督徒,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的梅贻琦先生是基督徒。正是他们把基督教信仰精神带进了早年的清华园。虽然这种精神在“解放”后特别是“文革”中遭到蹂躏,但可喜的是,今天,在遍布各地的清华人的生命中,基督信仰却生根开花结果了。

自本期开始,我们将会陆续在“我的信仰旅程”专栏刊登“清华校友见证集”中的见证。这些见证所讲述的是基督信仰和与清华人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清华土著”赵征,生在清华,长在清华,读书在清华,人生中打满了清华烙印。唯独在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上,清华无法为她提供正确的答案,她说,“……我内心仍然充满了挣扎。正是这些挣扎推动着我去探索人生的终极问题……”最后,我们看到,这位“清华土著”在清华之外找到了答案。这答案就是基督信仰:“像我这样看似幸运顺利的人,如果没有神的救赎和引导,仍然摆脱不了罪、空、死的绝境,活不出丰盛的、有神圣意义的生命。如果我没有信耶稣……我至今还在为虚空的成就和世人的评价而拼命劳碌,沉浮于骄傲嫉妒的阴暗中,流浪在孤独无爱的旷野里。”我们相信,“信仰旅程”专栏中的其他见证,都说出了大致相同的意思——人生命的意义就是耶稣基督。

因此,人所当做的,就是因“仰望耶稣”而“得救”——这是“信仰论坛”中任运生文章的主题。耶稣是神的儿子,降世为人,成为背负世人罪孽的羔羊。为了救赎罪人,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成为赎罪祭和挽回祭。生活在罪恶和过犯中的人,无论罪恶多么深重,无论多么绝望无助,只要你在圣灵的感动与引导下仰望耶稣,就会信他是救主,是人生命的主;就会恨恶自己的罪恶,就能经历基督宝血洗罪的恩典,得着那充满喜乐、盼望的新生命。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混乱与浮躁。而在这个世界中拼命追求人生价值与意义的人群,所追求到的也只能是混乱与浮躁。然而,当人们仰望耶稣,并悔改归向他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这个美好的信仰过程中实现了。我们被从罪的枷锁中释放出来,得享基督生命的自由,有了全新的人生方向,有了清洁的生活方式,有了经过信仰原则所调适的人际关系。无论荣辱顺逆,信仰之锚都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命之舟,不再起伏跌宕,漂流无定。而且,这个全新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对准一个目的,那就是荣耀上帝。

亲爱的朋友,愿你进入这样的人生。我们会为你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