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2022/4/15 23:23:43
读者:101302
■任运生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任运生

《生命季刊》第84

 

诗篇十九篇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文辞优美,是最伟大壮丽的诗篇,无论是在圣经文学或是世界文学都卓越超凡!C. S. Lewis 给这首诗篇极高的赞誉,认为它是圣经诗篇中最伟大的一首,也是世间最卓越的诗词之一。

 

为有助于欣赏,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一下诗篇第十九篇中希伯来文诗歌体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

 

首先,对称结构是希伯来文诗歌最典型的特征,这在诗篇十九篇中反复出现,包括同义反复、合成对称,反义重复等。

 

1. 同义反复(Synonymous parallelism):第二行重复并加强第一行的意思。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19:1)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19:2)

 

2. 合成对称 (Synthetic Parallelism): 第二行解释或延伸第一行的意思。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19:7-9)

 

3. 反义重复(Antithetic Parallelism): 第二行与第一行的意思相反。

 

“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诗19:11)

 

其次,形象语言(Imagery Language)在诗篇十九篇中大量使用,如“帐幕,” “新郎,” “勇士,” “精金,” “蜂房下滴的蜜,” “盘石”等等,大大增强诗歌的效果,包括拟人法、对比法、比喻法等。

 

4. 拟人手法(Personification):

“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19:4)

 

5. 对比手法(Contrast)

“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诗19:12-13)

 

6. 比喻手法(Metaphor or Simile)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诗19:5)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19:10)

 

7. 简洁精炼(Conciseness):

 

简洁是希伯来文诗歌的又一典型特征,通常大量省略连接词、介词、冠词等,并使用形象语言,言简意赅,简洁精练。诗篇十九篇七至九节是典型的例子。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诗19:7-9)

这一段经文希伯来文使用六个近义词描述神的律法,每行五个字,共三十个字,简洁、精炼、准确、优美。中文和合本的翻译已经足够简炼和富有诗意,但仍然用了八十一个字。

 

诗篇十九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整首诗篇自然地划分为三个部分:

1. 神创造的伟大(19:1-6)

2. 神律法的完备(19:7-11)

3. 人当有的敬畏(19:12-14)

 

第一部分是诗人观看大自然中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颂扬神的荣耀(Glory);第二部分是诗人思想律法(圣经)的特殊启示 (Special Revelation),赞扬神的美善(Goodness);第三部分是诗人感受到神的个别启示(Personal Revelation),称谢神的恩典(Grace)。

 

一、神创造的伟大

 

诗篇第十九篇的开篇第一句:“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19:1)

真乃大手笔。

 

有人说,《沁园春.雪》那首诗词颇有帝王气度,在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后,一览众山小地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又大手一挥,将他们一个个扫进历史的尘埃。但那首诗词的眼界也只不过局限在华夏的北方,局限于“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范围。

 

然而,诗篇十九篇开篇就是“诸天述说、穹苍传扬!” 诸天和穹苍有多大?通俗一点儿讲,较远一点儿的星体与地球的距离,动辄以几百亿光年计,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光速每秒钟行进的距离是三十万公里,就已经是“万里雪飘”所及范围的六十倍了,何况几百亿光年呢?

 

再说,帝王口出豪言壮语,自是顺理成章、本在臣民的期待之中。但诗篇十九篇的作者大卫是新王登基,他原来不过是伯利恒野地里的一个放羊娃,他何以有这样的眼界和气度,张口就是“诸天,” 闭口就是“穹苍”呢?

 

单凭这一点,你若仔细揣摩就该明白,圣经的真正作者,是创造“诸天”和“穹苍”的那一位!

 

有人估计,人在夜晚用肉眼看星,大概能看到五千颗;若用普通望远镜,大约能看到二百万颗,若用帕罗马尔天文望远镜,你则能观测到数十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

 

这是什么概念?有人作个形象比喻,宇宙中的星体像地上所有的沙子加起来那样多,每一个差不多都比地球还要大。别说全地的沙子,如果你有幸住在海边,或者哪怕你住在偏远的小山村,你从海边或家乡小河边捧起一捧的沙子,你能数得过来有多少粒沙子吗?

 

不仅如此,夜晚所见的星空,一颗颗小星星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但天文学家告诉你,其实每一个星体都很孤独,因为它们相互之间距离遥远,单个看起来犹如一望无际大海上的一只小船,或海上遥远之处的一座航标塔。

 

如果大卫将他的目光从穹苍收回到大地,他看到什么呢?生物学家Edward O. Wilson曾经估算,地球表面花卉类的植物不少于三十万种。当你心旷神怡地欣赏各样花草所装扮的五彩缤纷之世界时,可曾想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动物类又如何呢?Wilson估计哺乳类动物不少于五千种,空中飞鸟的种类大约一万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呢?谁能说得清!

 

当大卫将他的目光再次收回低头审视自己,便不得不由衷地赞叹:“(神啊),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139:13-14)

 

大卫了不起之处在于,他透过这伟大的创造,看见那位更加伟大的创造主!

 

“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诗104:24)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祂口中的气而成。祂聚集海水如垒,收藏深洋在库房。愿全地都敬畏耶和华。愿世上的居民,都惧怕祂。因为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6-9)

 

“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祂一一称其名。因祂的权能,又因祂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赛40:25-26)

 

那至圣者说,“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赛45:7)

 

“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箴3:19-20)

 

宇宙穹苍的浩瀚、壮观、秩序、威严,彰显造物主的智慧和权能!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19:2-4)

 

宇宙万物如同一本摊开的书卷,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云雨冰雪、春夏秋冬,从白日到黑夜都在持续地、不间断地述说着神创造之功的奇妙伟大。然而,这样的述说却是“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大自然是在静静地、悄悄地、默默地、却是有力地宣扬着神的作为。虽然“无声音可听,” 但它的言语依然传到地极,它的量带仍是通遍天下,全地的人都可以听见它的见证和诉说。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牧羊人大卫,没有先进科技,也没有高深教育,但他依然识别出太阳在穹苍中的主导地位,于是他便把太阳单列出来:“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诗19:4)

 

“安设帐幕,”意思是,神在空中为太阳搭一个帐篷。

 

大卫说话多轻松啊!神在空中为太阳搭一个帐篷?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也就是说,如果把太阳挖空,里面可以容纳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六千摄氏度,中心温度约两千万摄氏度,神要用什么样的材料、为太阳搭多大一个帐篷呢?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诗19:5)

 

“新郎出洞房”是什么样的?那必是容光焕发、喜气洋洋、春风得意!

“勇士欢然奔路”什么样的?那必是欢呼雀跃、勇往直前、志在必得!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这情景让人想起李德尔(Eric Liddell ),他以独有的风车样的姿势、面朝天空满怀喜悦地奔跑。李德尔一生为神奔跑,他在获得19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之后,毅然到中国最艰苦的地方做宣教士。他的一生正如他最喜欢的经文:“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

 

太阳犹如新郎、犹如勇士,它早起晚落,朝气蓬勃、欢然奔路。它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为地上万物带来光明、温暖、热量、氧气和食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确,“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诗19:6)

 

如果受造物尚且如此壮丽无比,那造物的主宰该是何等的伟大呢!

 

二、神律法的完备

 

神赐给人两卷书,一本是大自然,是神给人的普遍启示。另一本是圣经,是神给人的特殊启示。

 

神创造的万物,为人类提供空气、阳光、雨露、食物等基本需要。神的普遍恩典赐给所有的人,“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

 

但圣经是神的话语,是神向人显明祂自己,所以是特殊启示。

 

主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

 

在诗篇十九篇,诗人大卫首先使用“神”这个字(只出现一次)论到神的创造,赞美神的伟大、权能和荣耀(19:1-6)。然后他转而论述神赐给人的第二卷书,即神律法(圣经)的奇妙,诗人使用的是神立约的名字“耶和华,”而且重复了六次,强调神的圣洁、慈爱和美善。

 

“God’s work reveals His power and glory; but His Word reveals His love and grace.” (神的创造彰显祂的权能和荣耀;神的话语揭示祂的慈爱和恩典。)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诗19:7-9)

 

诗篇十九篇七至九节,诗人用六个近义名词——律法、法度、训词、命令、道理、典章——来描述神的律法,然后用相应的六个形容词——全备、确定、正直、清洁、洁净、真实——来描述神律法的性质,最后再用六个动词(现在分词形式)——苏醒人心、使人智慧、快活人心、明人眼目、存到永远、全然公义——来阐述神律法(即圣经神话语)的功能。

 

所以,这段经文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律法全备,苏醒人心;法度确定,使人智慧;训词正直,快活人心;

命令清洁,明人眼目;道理洁净,存到永远;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19:7)

 

 “耶和华的律法,”在大卫时代是指摩西律法,在今日世代,指神的话语即整本圣经。

 

当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神的律法时特别告诫以色列人说,“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申12:32)

 

在新约启示录结束时,神的启示完备,也特别告诫人们说,“人在这预言上”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启22:18-19)

 

所以使徒保罗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圣经的全备、完整、无误,足以使“属神的人得以完全。”

 

圣经是圣灵默示祂的先知和使徒准确记录神的话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中(1446 B. C-95 A.D)由四十多位作者(Human Author)穿越不同时代、横跨三大洲完成,然而六十六卷书放在一起竟然前后连贯、浑然一体,以十字架为主题,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神的荣耀为总归,天衣无缝,前后统一,井然有序。足以证明圣经的真正作者(Divine Author)是耶和华神。

 

圣经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神救恩的启示,它同时又是一本人生指南。

 

你去宜家商店买一把椅子,要把它组装起来,你得先阅读它的说明书;买一个微波炉,使用前也要先看说明书。笔者最近刚买了一个无线鼠标,心想这么简单一个东西,不必看说明书了,谁知竟然找不到要插在电脑上的通串线(USB),结果还是看了说明书,才知道要打开后盖,USB就在鼠标里面藏着。同样,一台电视机、一辆汽车,都需要一本使用说明书,告诉你如何操作、如何保养、如何维修,更何况人的一生呢?产品说明书需要产品设计者制作;同样,人生说明书需要人的创造者——耶和华神——为人预备。

 

圣经是包罗万象、事无巨细的人生指南:天体,宇宙,日月,星辰,国家,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科学,文学,法律,爱情,婚姻,家庭,父母,儿女,姻亲,人际关系等等应有尽有。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圣经都是一部集大成的经典,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诚如使徒彼得所说,“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后1:3)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恐怖是人的问题,罪恶是人的问题,贫穷是人的问题,战乱是人的问题,贪腐是人的问题,权斗是人的问题,离婚是人的问题,家暴是人的问题。

 

圣经是人生说明书,告诉你应当如何过你的人生,不仅告诉你如何认识救主耶稣基督而得永生,甚至连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如何有一个平安喜乐的心境,夫妻如何相爱,如何教养儿女,朋友相处之道等,都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如果你不读这本详尽的说明书,人生怎能不出问题呢?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19:7)

 

“苏醒人心”首先是指神的话使罪人从灵死的状态中活过来。“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弗2:1)

 

 “求你照你的话,将我救活。”(诗119:25)“将我救活”这个短语在诗篇119篇中重复了九次,可见是神的道、神的话,使灵死的人活过来。

 

马丁·路德曾是天主教的修士和神学教授,他苦待己身,以严苛的苦修试图讨神的喜悦,但他为始终达不到神的义而绝望。后来他从罗马书读到“义人必因信得生,”于是他的灵魂苏醒,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帮助人们从律法主义得释放,他的《加拉太书注释》成为基督教会经典之作。

 

笔者有一个朋友,曾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学术的成就使他傲气十足,每当给他谈起圣经和福音,他都很是不以为然。后来,学校派他到另一国家去主持带领一个研究项目,不久得到消息他离婚了,孩子判给妻子,剩下他孜然一身。他对此很是苦恼,去到当地教会和牧师讨论,牧师让他先读读箴言,不久他信主了。 后来他到美国来,问他为什么会信主,他说任何人如果不怀偏见地认真阅读箴言都会信神。

 

一个牧师作见证,说他是读到路加福音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信主的。“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他说,除非耶稣是神,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一个从国内来美探亲的退休医生,因为读到利未记“第八天要给婴孩行割礼”(利12:3)这一节经文信神的。现代医学证明,婴儿生下来第八天血液中凝血酶浓度最高,同时神经末梢还未完全,所以第八天行割礼,止血最快,痛感最低。

 

神的话语使人苏醒,不仅让人从灵死状态中重生得救,而且圣经的警告也可以使人从罪恶中止步和回转。

 

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为此深陷痛苦。有一天他坐在一棵树下,愁苦中听到有小孩唱歌,“拿起来读,拿起来读!” 他打开圣经,正好翻到罗马书十三章,“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3-14)奥古斯丁深受神话语的触动,他随即悔改归正,成为教会历史上被神重用的神学家。

 

笔者第一次到教会,从教会座椅下拿出一本圣经,随便翻开看到这样一段话:“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6:6-8)当时还没有信主,但感觉这话说得实在是好,所以直到如今仍然记忆犹新。信主后每当懒惰时就想起这段话,便不敢偷懒,继续不断为传扬主的真道而奔走宣讲,并且笔耕不辍。

 

“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祂的,祂便作他们的盾牌。”(箴30:5)

 

“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19:7)

 

“法度”指法规、诫命等,耶和华的法度是确定的,真实的,可信的,能使愚人得智慧。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聪明和智慧是不同的概念,聪明是指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等的能力;智慧是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从而荣神益人、活出生命的最大潜力和价值。

 

所以,聪明的人未必有智慧,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来13:5)大大小小的落马贪官,若是知道这句经文并且存记在心里,他们都可免除牢狱之灾,不至于毁了自己、毁了家人。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许多狂妄之人,如果他们将这句话记在心里,就不会使自己陷入网罗。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3:5-6)人如果相信接受这句话,就会使自己免走许多的弯路,免吃许多苦头。

 

“我儿,你若领受我的言语,存记我的命令,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祂口而出。祂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箴2:1-7)

 

最重要的是,圣经告诉你如何得着救恩:“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诗19:8)

 

神的训词、规则、命令都是正直的、正确的,可以使人心喜乐。

 

“你一切的训词,在万事上我都以为正直;我却恨恶一切假道。”(诗119:128)

 

圣经给出许多实际可行的指引,比如“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神的话引导人脱离罪恶的网罗,从而脱离自卑、愧疚、苦恼、懊悔等不良情绪的折磨,因为罪使人不得平安,夺去人的喜乐。

 

信主耶稣的人,即便是在患难中,也可以满心欢喜。“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3-5)

 

神的话语,是基督徒行为准则。神所痛恶的,就避免不做;神所喜悦,就竭力去做。如此,就必得着神的笑脸,成为心中的喜乐。

 “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诗19:8)

 

神的诫命清洁,将人引向圣洁的生活。“清洁”也有译本翻译为“发光,” 故此可以开启人灵里的眼睛,得以认识神,并有不一样的眼光。

 

圣洁是指分别为圣归于神,“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

 

主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太6:22)

 

一个人认识神,就会像大卫一样有更宽阔、高远的眼界,他能够看到常人所看不见的。同时,因着属天的眼光,他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应该在哪里,他知道自己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因此,他将活出一个有光彩的、不一样的生命。

 

有一个弟兄是大学教授,他说在没有信主以前,每当阅读别人的科研文献时总是叹息,那些容易做的、好的思路都被别人先一步抢去了。后来信主后,他的眼光改变了,阅读文献时不再以仰视的心态去读,因为相信其他人所进行的科研,也不过是罪人的一种哪怕在人看来高尚的活动,因此并非完美无缺。他将自己的科研定位于为荣耀神而作的服事,于是便思路如泉涌,总是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而且信主后新的眼光,使他不再将国内毕业的学位(俗称土博士)在美国大学找教职的岗位看做是高不可攀,因为确信神带领他参与校园事工的服事,他果然顺利拿到大学教授的职位。真的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诗19:9)

 

“道理”原文是“敬畏,”很少看到用“敬畏”来描述神的话语,但要学习神的话语,必须对神的话语有敬畏之心。

 

“众弟子啊,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诗34:11)

 

当一个人敬畏耶和华,敬畏神的话语,遵守神的话语,就必活出一个蒙福的、蒙神喜悦的生命。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诗119:9)

 

 “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诗19:9)

 

“耶和华的典章”指神的“判断”,神的审判是确定的,而且是全然公义的。

 

有一天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主的审判。主耶稣对犹太众人说,“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祂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约5:28-30)

 

信徒也要接受主的判断,因为“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

 

信徒在基督台前的审判,不是定生死,乃是定赏赐。“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楷,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3:12-15)

 

世人要接受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启20:11-15)

 

如果世人能够活在末日审判的光照之下,基督徒每日活在向基督交账的亮光之中,人的生命该是怎样的不同啊。

 

三、人当有的敬畏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19:12-14)

 

神的创造是如此伟大,神的话语是如此完备。面对这一位至圣至荣、全能慈爱的神,“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

 

人的问题大多是不能认识自己,尤其不能认识自己的罪,更莫说知罪悔改。

 

看到神的伟大,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看到神的全能,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软弱;

看到神的无限,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看到神的公义,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不义;

看到神的完全,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亏欠;

看到神的慈爱,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自私;

看到神的真实,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虚谎;

看到神的圣洁,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污秽;

看到神的正直,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诡诈;

看到神的美善,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丑陋。

 

当大卫说“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时,他的意思是,他自己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失,这正是大卫一生的可贵之处。

 

按照圣经的定义,罪不仅仅是触犯律法,罪是亏缺神的荣耀,不及神的完美,这样谁能说自己无罪呢?

 

于是大卫祷告说,“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诗19:12)

 

诗篇十九篇在第一段论到神的创造和第二段论到神的律法时,都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到第三段,论到人的回应时,诗人大卫在这首诗篇中第一次用了第一人称单数的“我”:“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很明显,大卫认识到自己的过犯,他祈求神的赦免,他渴慕与神有亲密的个人关系。所以大卫是一个深知神恩典的人,难怪神称他是“合神心意的人。”

 

在诗篇十九篇中,大卫首先论述神的普遍启示——自然,进而论述神的特殊启示——圣经,最后进一步论述神的普遍和特殊启示对人心灵的影响:罪人需要个别地向神回应。

 

“隐而未现的过错,”指摩西律法中的那些误犯的罪,这些错误可以把供物献到神面前,由祭司藉献上赎罪祭为他们赎罪。“任意妄为的罪”是指那些精心策划的故意犯罪,通常是较严重的恶行,这一类的罪没有什么祭物可以赎罪,按照旧约律法必从民中剪除(这类罪在新约的恩典时代只能祈求神的赦免)。(民15:22-31)

 

大卫求神赦免他无知中的错失,又求神拦阻他不犯任意妄为的罪。福音书中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时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6:13)

 

大卫求神拦阻他不犯任意妄为的罪,是要成为完全,讨神的喜悦。“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任意妄为的犯罪,撕裂人的良心,戕害人的灵魂,阻断与神的交通。所以,人都当祈求神的恩典,逃离试探,不被罪的网罗辖制。

 

“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19:14)

 

大卫知道,人的罪除了任意妄为的恶行,除了无知中所犯下的过失,还有两方面常见的犯罪,是世人所常常忽略的,那就是:“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

 

雅各说,“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 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雅3:2; 6;8)

 

所以箴言中有大量论及说话的教训。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

 

“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箴12:18)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

 

不仅口中的言语,神更在意人心中的意念。“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12:34-35)

 

“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毁谤。这都是污秽人的。”(太15:18-20)

 

创世记第六章,罗马书第一章,圣经所论到的恶大多是指人心中的恶念。

 

所以,大卫向神所祈求的是,心中敬虔的意念和高尚的情感,这是蒙神所悦纳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19:14)

 

大卫在第一段使用“神”这个字,彰显神创造的伟大;第二段六次使用“耶和华”这个名字,揭示神话语的奇妙;第三段大卫再次即第七次使用“耶和华”这个名字,称“耶和华”是“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 显然,大卫将创造的神和启示的神,称作是他个人的神,他的盘石,他的救主。

 

大卫是深深领会神恩典的人,他深知神的心意,“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诗51:16)他深知唯有藏身在盘石才是稳妥,唯有祈求救主的怜悯才得救赎。正如托普雷迪的诗歌《万古盘石》所唱的:

 

万古盘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兵丁举枪伤主胁,同时流出水和血,双重医治我罪过,罪刑罪权皆得脱。

 

纵然勤劳不罢休,亦不能达主要求,纵热心能以持久,纵眼泪永远淌流,仍不能赎我罪尤,惟有主能施拯救。

 

最后,不妨将诗篇十九篇作一回顾性总结:首先论自然:诸天述说神的荣耀;其次论圣经:耶和华的律法全备;最后论心灵:我的盘石我的救主!

 

“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祂的,祂便作他们的盾牌。”(箴30:5)

 

任运生 来自中国大陆,牧师,现在北美牧会。